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砖瓦》2020,(3)
以印染污泥和建筑淤泥两种废弃物为原料,研究讨论了建筑淤泥以及掺加不同比例印染污泥的陶粒样品在不同焙烧温度的膨胀性能、密度和1h吸水率的变化趋势,确定了不同配比陶粒的烧成温度范围和样品的密度等级;结果表明,以建筑淤泥为原料,辅以有机质添加剂可以烧制出密度等级400级的超轻陶粒,建筑淤泥掺加5%~15%的干印染污泥均可烧制出密度等级400级的超轻陶粒;提出印染污泥最大掺加量不宜超过15%,最佳掺量为10%左右。研究利用印染污泥和建筑淤泥生产制造陶粒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城市污泥、建筑弃土等固废烧制陶粒,利用XRD、MIP孔结构和SEM等测试手段研究城市污泥对陶粒强度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获得较优的烧结制度,烧制出污泥掺量为20%的轻质高强陶粒;污泥掺量及对应陶粒氧化物含量(SiO2及Al2O3)均影响陶粒强度;陶粒内部结构随着污泥掺量的增加而变得疏松,污泥掺量为20%的陶粒较掺量为5%的陶粒孔隙率大3.9%以上,陶粒孔径也随着污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进而影响陶粒强度;对于氧化物,Al2O3含量是影响陶粒强度的主要因素,当其含量超过20.5%以后,陶粒主晶相由石英相逐渐转变为蓝晶石,对陶粒强度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3.
《砖瓦》2016,(7)
通过对太湖流域某污水处理厂经干燥处理过的污泥的化学成分分析,得出使用该污泥作为原料不可能烧制出合格陶粒,必须掺配富含硅、铝元素的辅助原料。以富含硅、铝元素的煤矸石为辅助原料,与污泥进行不同比例的掺配,进而研究污泥掺配量、预烧时间与预烧温度、焙烧时间与焙烧温度对陶粒烧胀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煤矸石为辅助原料,污泥的最高掺配量高达60%,可以焙烧出密度等级为600~900级的陶粒,但陶粒样品的1h吸水率均超出相应等级密度的标准值。因此,不适合作为污泥陶粒的辅助原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工业废渣硼泥作主要原料,掺一定比例的外加剂,生产轻质、高强、保温的硼泥陶粒,同时配制LC30硼泥陶粒混凝土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地方工业废料硼泥制作成陶粒可以配制出LC30轻骨料混凝土。  相似文献   

5.
刘蓉  支楠  吕新 《砖瓦》2013,(2):48-51
通过对朝阳地区煤矸石的原料测试、配合比设计、烧胀试验等研究,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与20%~40%的页岩掺配可焙烧出密度为500级左右的陶粒,全煤矸石可以焙烧出密度为800级的陶粒;介绍了利用煤矸石生产陶粒的原料制备、造粒、烧成与冷却、烟气处理等工艺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城市污泥、盐渍土和蒙脱土为原料,研究了高强陶粒最佳配合比及烧成制度。试验结果表明,当城市污泥掺量75%、盐渍土掺量20%、蒙脱土掺量5%,水料比0.4,预热温度400℃,预热时间30min,焙烧温度1150℃,焙烧时间15min时,烧制的污泥陶粒筒压强度11.1 MPa、吸水率1.06%、堆积密度0.67g/cm~3。污泥陶粒的烧胀原因是由铁碳反应引起的;污泥陶粒的增强原因是其中生成了主晶相莫来石、蓝晶石和玻璃相,莫来石在玻璃相中析晶起到增强相的作用。增加污泥掺量,将使氧化铝含量降低和莫来石相减少,并导致陶粒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洗砂污泥原料的性能,对利用洗砂污泥制备烧胀陶粒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洗砂污泥中添加市政污泥可有效地提高生球的塑性和强度,以及改善陶粒的发泡性能,同时降低焙烧温度,但使用过量会使得陶粒的焙烧温度范围变小。当市政污泥掺量20%时,可以烧制出堆积密度500kg/m3,筒压强度1.5MPa的烧胀陶粒。  相似文献   

8.
硼泥陶粒及其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用工业废渣硼泥作主要原料,掺一定比例的膨胀剂,生产轻质、高强、保温的硼泥陶粒及配制LC30硼泥陶粒混凝土的试验。试验说明,利用硼泥陶粒可以配制出LC30轻骨料混凝土。  相似文献   

9.
在水泥用量、粉煤灰取代水泥率、水用量和泡沫体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试验系统研究了300级陶粒、500级陶粒以及两种陶粒质量比4:6复合时陶粒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干表观密度、24h吸水率随陶粒掺量的变化程度和规律,确定了超轻陶粒掺加方式、适宜掺量范围和复合比例,为陶粒泡沫混凝土的生产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改善污水污泥浓缩和脱水性能有利于污泥的处置和利用。试验研究了页岩细度和掺量在污泥沉降浓缩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页岩粉细度为250~150μm,掺量≤5(时,掺加页岩粉可改善污泥沉降浓缩性能,沉降浓缩后污泥体积没有明显增加;掺加5%页岩的污泥沉降浓缩后含水率可控制在80%左右,经过离心脱水后含水率可降低至60%以下。试验结果还表明,虽然掺加页岩的污泥脱水后体积有一定程度增加,但可以明显改善污泥的性态,减少资源化利用中与页岩混合过程,还能明显降低污泥的气味;经页岩改性后浓缩脱水得到的污泥能用于烧制轻质陶粒。  相似文献   

11.
李寿德  宋淑敏  陈烈芳 《砖瓦》2012,(11):87-92
在总结陶粒行业取得成绩,分析行业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生产规模、淘汰落后工艺、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加快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成套化与标准化,以及降低陶粒烧成能耗与烟气处理和关于行业政策缺失与政府监管问题等方面,论述了对陶粒行业实施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苏州河底泥制备陶粒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苏州河底泥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等性能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以底泥为主要原料烧制粘土陶粒的工艺参数,分析了底泥原料及陶粒制品中有害成分的来源,并对其进行了定量的测试。结果表明:经适当的成分调整,利用苏州河底泥能烧制出700^#的粘土陶粒产品。经高温焙烧后,苏州河底泥中的重金属将大部分被固熔于陶粒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谢建成 《砖瓦》2009,(9):14-17
了解陶粒不同状态下的吸水特性,特别是在工作压力作用下的吸水规律是改善陶粒混凝土泵送性和工作性的技术基础。通过陶粒的常温常压吸水率以及工作压力吸水率试验。研究了陶粒吸水率与陶粒外壳结构、饱水时间、最大粒径、压力大小以及筒压强度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得出了普通海泥陶粒和粘土陶粒在常压以及工作压力状态下的吸水规律,并分析了陶粒在混凝土中的吸水特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预湿程度的陶粒与碎石以1:1体积比混合配制的混凝土的匀质性,此外还对高性能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的掺人对其匀质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轻骨料的吸水率越大,预湿程度越低,越有利于浆体粘度的增大;提高陶粒自身的颗粒密度和预湿程度,则可减小陶粒与浆体的密度差;浆体粘度对于新拌混凝土匀质性的影响更为显著。干陶粒对于降低浆体粘度作用显著,且当水灰比较高时更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匀质性;而当水灰比较低时,饱和预湿陶粒自身较高的颗粒密度则有利于减小其与浆体的密度差,从而也对提高匀质性有利。  相似文献   

15.
赤泥高强陶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建军  刘恒波  宋美  万军 《砖瓦》2011,(10):9-11
利用拜耳法赤泥、页岩和粉煤灰等原料制备的高强陶粒,赤泥掺入量最高50%,陶粒堆积密度840kg/m3,筒压强度达到7.5MPa,强度标号45MPa,吸水率6.9%,表观密度1000kg/m3,孔隙率16.0%,放射性能够满足作为轻集料的活度要求;还利用了XRD、SEM等分析方法,对赤泥陶粒烧结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寿德 《砖瓦》2006,(10):108-111
文章介绍了我国陶粒的产量、品种结构、性能结构及生产企业的现状,阐述了几种固体废弃物生产陶粒的工艺技术,提出了固体废弃物陶粒重点发展的三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陶粒水泥混凝土用于交通工程中,其耐磨耗性能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比试验,得出陶粒水泥混凝土的磨耗值,分析了影响陶粒水泥混凝土耐磨耗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郭艳  李海艳  胡德勇 《砖瓦》2012,(2):40-42
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入陶粒轻质集料,引入增强骨架,以保证材料的热工性能和力学承载力,用于承重和保温的维护结构。通过配合比设计,分析不同材料组成对加气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收缩和热工性能等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加陶粒(陶粒600级)加气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克服,极易收缩等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固有缺陷。采用陶粒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黄丽华  杨帆  曹钰  周大伟 《砖瓦》2009,(2):28-30
利用快硬早强水泥为胶料,掺入植物纤维、硼泥陶粒、矿物固体材料、陶砂,经挤压电模制作,常温下养护,产品能够保温并能起到限制开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丽华  周大伟 《砖瓦》2012,(2):62-63
介绍了人造轻骨料一硼泥陶粒的生产,利用废碴硼泥和粘结剂、掺合料、膨胀剂或助燃剂进行合理配比,经机械挤压制粒,回转窑煅烧(或焙烧),在800℃-1500℃高温下烧制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