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丹参与黄芪配伍对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丹参与黄芪配伍提取物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 CCl4 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同时予以丹参与黄芪配伍提取物灌胃治疗 ,观察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 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白蛋白 (Alb)、肝组织羟脯氨酸 (Hyp)含量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 AL T、AST、Hyp显著升高 ,Alb显著降低 ,肝纤维化病变明显 ,给药组 AL T、AST、Hyp明显降低 ,Alb明显升高 ,与模型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 P <0 .0 5 ) ;并能明显减轻大鼠肝细胞损害和胶原纤维增生的程度。结论 :丹参与黄芪配伍提取物有较好的保护肝功能和防治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梦晴  于慧  刘鑫  宋健涛  蔡皓  曹岗  朱慧  段煜  裴科 《药学学报》2022,(4):1136-1146
探究和表征杜仲提取物在腺嘌呤致肾纤维化大鼠中的入血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以腺嘌呤致肾纤维化SD大鼠为实验对象,灌胃给予杜仲提取物并收集血浆样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MS)技术分析鉴定吸收入血的原形成分及其代谢产物。本实验获得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103A008)。结果共鉴定出入血原形成分24种,其中木脂素类9种、环烯醚萜类4种、苯丙素类8种、有机酸类3种;进一步分析得到代谢产物30种,其中木脂素类9种、环烯醚萜类19种、有机酸类2种。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杜仲治疗肾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效托里散对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40% CCl4(2 mL·kg–1)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每周2次,共计8周。造模第6周开始灌胃给予神效托里散,给药时间为8周。采用脏器指数及Masson染色评价抗肝纤维化的药效;采用HPLC-QTOF-MS联用技术检测神效托里散干预后各组大鼠血浆中代谢物的变化,利用Ropls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差异代谢物筛选及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脏器指数结果显示,神效托里散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大鼠的肝指数、脾指数,升高胸腺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asson染色结果表明,神效托里散干预后肝脏中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变浅变窄,与空白组大鼠较接近;代谢组学分析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神效托里散干预后共有385种代谢物发生变化,其中上调的有20种,下调的有365种,如花生四烯酸、皮质酮、胆汁酸、亚油酸等。主要与脂解的调节、亚油酸代谢、胆汁分泌、鞘脂信号通路、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有关。结论 神效托里散对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脂解的调节、胆汁酸代谢、脂肪酸代谢等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于UHPLC-LTQ-orbitrap-MS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去芹糖桔梗皂苷D (deapio-platycodin D, DPD)对浓氨水引咳模型以及酚红排泄模型小鼠肺部组织内源性代谢物代谢紊乱的调控作用,明确DPD发挥镇咳、祛痰活性的代谢调控途径。经江西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批准号:JZLLSC-20190235),通过浓氨水引咳和酚红排泄实验评估DPD的镇咳、祛痰药效,采用UHPLC-LTQ-orbitrap-MS方法筛选差异性代谢物,利用MetaboAnalyst平台分析与差异性代谢物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表明, DPD能显著延长(P <0.05)模型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能显著增加(P <0.05)模型小鼠的酚红排泄量。通过UHPLC-LTQ-orbitrap-MS技术共鉴定出25种与咳嗽相关的差异性代谢物、38种与排痰相关的差异性代谢物, DPD能显著回调这些差异性代谢物水平。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与赖氨酸降解为其改善浓氨水引咳模型小鼠代谢紊乱的...  相似文献   

5.
苦参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对MM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苦参素预防及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苦参素预防组、苦参素治疗组。实验10周末,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及谷氨酸转移酶(GGT);光镜、电镜观察肝细胞结构和肝纤维化程度;RTPCR和蛋白酶谱法检测肝组织中MMP2mRNA、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苦参素预防与治疗给药均能明显降低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TBA及GGT水平(P<0.05,P<0.01)。苦参素预防组、治疗组大鼠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轻,假小叶结构明显减少。苦参素预防组、治疗组肝细胞结构接近正常,Disse间隙、肝细胞内胶原纤维明显减少,且苦参素预防组肝纤维化程度轻于治疗组。苦参素预防组、治疗组肝组织中MMP2mRNA、MMP2活性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苦参素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有预防及治疗作用,其部分机制为通过减少MMP2mRNA、MMP2活性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抑制ECM沉积,从而减轻或逆转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配伍治疗肝纤维化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制方剂化肝汤1号(醋鳖甲、黄芩、柴胡、赤芍等)治疗肝纤维化60例.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转移酶(GGT)、AST/ALT治疗组治疗前为(61.77±10.36)U/L、(134.53±23.09)U/L、(123.23±17.31)U/L、(2.18±0.13),治疗后为(33.33±6.50)U/L、(56.27±10.92)U/L、(60.20±7.40)U/L、(1.71±0.27).对照组治疗前为(59.03±7.90)U/L、(123.30±14.21)U/L、(120.60±13.84)U/L、(2.09±0.07),治疗后为(42.70±6.52)U/L、(84.67±11.82)U/L、(81.63±10.17)U/L、(1.99±0.16),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肝汤1号可有效的降低肝细胞的损害程度,促进受损细胞修复,从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柴胡乳剂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柴胡乳剂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经预防给药7 d后,采用四氯化碳(CCl4)、扑热息痛两种肝毒剂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采用四氯化碳复制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16 h后眼眶取血,测定大鼠、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及血清蛋白的变化,观察柴胡乳剂对四氯化碳、扑热息痛所致小鼠及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柴胡乳剂大、中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扑热息痛所致急性肝损伤后小鼠血清ALT、AST含量(P<0.01);柴胡乳剂大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P<0.05)含量,增加血清白蛋白(Alb)含量(P<0.05),改善肝功能。结论柴胡乳剂对四氯化碳、扑热息痛所致化学性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五味子粗多糖提取物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珂玉  肖建英 《中国药房》2011,(19):1743-1745
目的:研究五味子粗多糖提取物对复合病因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实验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生理盐水)、模型(生理盐水)、秋水仙碱(0.1mg·kg-1)和五味子粗多糖提取物高、中、低剂量(400、200、100mg·kg-1)组。腹腔注射CCl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灌胃给药。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肝匀浆丙二醛(MDA)和羟脯氨酸(HOP)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形态学上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CIAS)对肝纤维化进行半定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assion染色显示模型组肝纤维化明显,有大量胶原纤维存在,肝小叶结构紊乱,血清ALT和AST显著升高,肝中MDA和HOP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显著降低;肝中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呈剂量依赖效应;肝HOP含量及胶原面积百分比显著下降(P<0.01)。结论:五味子多糖可减轻肝损害、肝脂质过氧化和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藏药刺柏提取物(juniperus extract,JE)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 利用CCl4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JE(25,50 mg·kg-1)连续灌胃给药6周。给药结束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JE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降低(P<0.05),同时肝组织中SOD含量增加(P<0.05或P<0.01),50 mg·kg-1 JE组MDA含量降低(P<0.05);病理学研究表明,JE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50 mg·kg-1 JE组能明显抑制肝组织中MMP-2的表达(P<0.05)。结论 JE可能通过降低MMP-2的表达减少氧化应激,从而改善CCl4引起的肝纤维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
岳莉  刘丽华  吴丽 《安徽医药》2004,8(4):246-24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氯沙坦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SD大鼠按1 ml·kg-1体重皮下注射50?l4植物油溶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并采用放免方法测定血清PCⅢ和HA含量.给药12周后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氯沙坦剂量组(2.5,5,10 mg·kg-1,ig)、卡托普利组(100mg·kg-1,ig)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转氨酶(ALT、AST)、PCⅢ、HA水平和肝组织中Hyp含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氯沙坦有减轻肝纤维化作用.结论氯沙坦对大鼠肝纤维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毛菊苣提取物抗慢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毛菊苣提取物低、中、高剂量(50、100、150 mg/kg)组,秋水仙碱(colchicine,0.5 mg/kg)组,模型组和正常组,ig给药。给药同时各组sc四氯化碳(CCl4)造模,每周2次。于60 d后,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肝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羟脯氨酸(Hyp)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毛菊苣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的含量及肝组织中MDA和Hyp的含量(P<0.01),明显提高血清TP、ALB水平(P<0.05、0.01)及肝组织GSH-Px活性(P<0.01);肝脏组织学检查表明,毛菊苣提取物可明显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其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毛菊苣提取物对实验性慢性肝损伤具有保护肝细胞,减少肝损伤,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小鼠亚急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小鼠经皮下多次注射CCl_4,促成小鼠肝纤维化,同时给予高、低剂量的黄芩苷,并以醋酸地塞米松做阳性对照药;给药4周后检测小鼠血清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草转氨酶(GO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及肝组织中的羟辅氨酸(Hyp)含量,并计算小鼠肝脏、脾脏、胸腺的脏器系数.结果 黄芩苷高、低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CCl_4导致升高的肝脏系数、血清AST/GOT、ALT/GPT、AKP含量以及肝脏Hyp的含量.结论 黄芩苷有抗CCl_4所致亚急性肝纤维化小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肝脏代谢组学方法监测肝纤维化相关的代谢变化,评价二氢丹参酮Ⅰ治疗肝纤维化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二氢丹参酮Ⅰ低剂量组、二氢丹参酮Ⅰ高剂量组。采用硫代乙酰胺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给予4周治疗后,取大鼠肝脏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结合OPLS-DA模式识别方法筛选模型组和正常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以此评价二氢丹参酮Ⅰ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结果 通过肝脏代谢组学分析鉴定了38种肝纤维化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涉及谷胱甘肽代谢、褪黑素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三羧酸循环等代谢通路,同时数据显示二氢丹参酮Ⅰ的干预对肝纤维化有改善作用。结论 二氢丹参酮Ⅰ能够通过调节失衡的谷胱甘肽代谢、褪黑素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三羧酸循环等途径而发挥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活血化淤,软坚散结药配伍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软坚化纤汤(醋鳖甲、生黄芪、丹参、柴胡等)治疗肝纤维化80例。结果总有效率95.5%。结论本方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配伍治疗肝纤维化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方剂化肝汤1号(醋鳖甲、黄芩、柴胡、赤芍等)治疗肝纤维化60例。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转移酶(GGT)、AST/ALT治疗组治疗前为(61.77±10.36)U/L、(134.53±23.09)U/L、(123.23±17.31)U/L、(2.18±0.13),治疗后为(33.33±6.50)U/L、(56.27±10.92)U/L、(60.20±7.40)U/L、(1.71±0.27)。对照组治疗前为(59.03±7.90)U/L、(123.30±14.21)U/L、(120.60±13.84)U/L、(2.09±0.07),治疗后为(42.70±6.52)U/L、(84.67±11.82)U/L、(81.63±10.17)U/L、(1.99±0.16),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肝汤1号可有效的降低肝细胞的损害程度,促进受损细胞修复,从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湖南省衡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6例,以随机信封分类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81.82%(χ2=3.995,P=0.046);治疗后,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透明质酸酶、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提高疗效,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软肝灵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肝纤维化小鼠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复制肝纤维化小鼠模型,6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软肝灵高、中、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每组10只。给药6周后检测小鼠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羟脯氨酸(Hyp),并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造模6周时ALT、AST、MDA、Hy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SOD、TP及ALB的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病理检查提示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变性、坏死严重,肝组织损害明显。软肝灵具有剂量依赖性地降低CCl4致小鼠肝损伤血清ALT、AST、MDA、Hyp水平升高(P<0.01)的功能,并能显著升高血清中SOD、TP及ALB的水平而达到延缓肝纤维化进程的作用。同时病理检查也提示,软肝灵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减轻CCl4所致的小鼠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组织损害程度。结论软肝灵具有延缓CCl4所致肝纤维化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干扰素α-2b 500万U肌内注射,同时给拉米夫定0.1g口服;对照组仅给予拉米夫定,用法、疗程同治疗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HA和C-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能明显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明显改善肝纤维化指标,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从内源代谢产物的角度探讨传统药材—血竭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将大鼠分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血瘀证模型组(血瘀证模型大鼠)和血竭给药组(血瘀证大鼠灌胃给予血竭),采集血浆并采用GC-MS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的内源代谢产物。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等数据分析方法寻找血瘀证大鼠的血浆的差异代谢物,分析大鼠给药后血浆内源代谢产物的变化趋势。结果:建立了基于GC-MS的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产物分析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的确证;采用该方法在大鼠血浆中分析得到约200个数据点,其中约有30个数据点在与NIST库的匹配中得到了初步的鉴定。通过多元数据分析发现了若干血瘀证大鼠差异代谢物,包括乳酸、D-3-羟基丁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等,这些差异性代谢物与血瘀证相关的代谢通路有密切的联系;血瘀证大鼠经过血竭给药之后,其血浆中的差异代谢物的浓度发生明显的变化,即各差异代谢物指标与血瘀证模型组相比都有一定的恢复作用,代谢组学研究结果与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实验结果相吻合。结论:建立了血瘀证大鼠的血浆内源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血竭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中,从代谢组学的角度证实了血竭对血瘀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UHPLC-QTOF-MS分析四逆散在大鼠血浆和肝脏中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推测其代谢途径。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血浆组(n=3)和肝组织组(n=12)。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以30 g·kg-1灌胃四逆散提取液,连续给药3 d,每天1次。收集血浆组大鼠末次给药后0.5, 1, 2, 4, 6 h的血浆样品;收集肝组织组大鼠末次给药后0.5, 1, 2, 4 h的肝组织样品(每个时间点3只)。乙腈沉淀蛋白,采用UHPLC-QTOF-MS和质量亏损过滤技术,分析四逆散水提液的化学成分、血浆和肝脏的代谢产物。结果:从四逆散中鉴定56个化学成分(准确鉴定14个),主要包括黄酮类、柴胡皂苷类、甘草三萜类和芍药苷类;大鼠血浆和肝脏中共鉴定14个原型成分和29个代谢物,Ⅰ相代谢产物6个、Ⅱ相代谢产物23个,其中葡萄糖醛酸结合产物12个、硫酸化结合产物7个。结论:四逆散在大鼠血浆和肝脏的代谢产物主要以Ⅱ相代谢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为主;主要代谢途径有羟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硫酸化与葡萄糖醛酸化结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