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同时指出:“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容易看出,数感是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在教学中真正落实数感培养的目标,就需要教师对核心素养导向下数感的内涵及培养策略开展更为深入和细致的探析。  相似文献   

2.
卢宝林 《考试周刊》2024,(15):77-82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难点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多样化教学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深入解读核心素养内涵,搭建符合中段学生学习的多样化课堂内外活动平台。中段数学多样化教学要立足学生本位,借助趣味化、体验式、合作式、生活化、问题化等教学方式,下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量感、探究能力、推理意识以及应用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拓展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目标,最终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致力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量感”是核心素养之一。具身学习着重于身心一体,从而实现大脑与环境及身体的互动生成,学生的量感培养离不开丰富的具身体验,而具身学习贴合量感培养的切实需求,通过情境具象化、体验具身化、操作具体化等具身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直观测量活动中提升“量”的认知、增强应用意识,并逐步发展量感。  相似文献   

4.
陈婷 《理科爱好者》2023,(1):215-2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量感”这一核心素养内容,再次丰富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感和量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最为直观的两大因素,决定了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质量。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对于量感等内容的关注度不高。新课程标准要求将量感的培养融入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进一步提升了量感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围绕量感培养目标展开教程安排,教师需要有整合创新意识,对学生量感认知基础有清晰把握,以提高教学设计适配性,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量感体验认知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对学情有客观分析,针对性组织学生进行量感方向的学习,能够给学生学科素养成长带来更多直接帮助。  相似文献   

6.
郑晨 《天津教育》2023,(30):173-175
<正>小学数学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开展“量感”培养,不仅能够进一步落实素养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量感素养,还能促使他们发展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在物体观察、物体测量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数学直觉,建立良好的数学量感,进而实现对事物属性及特征的精准认识。对此,为了使“量感”培养达到应有的效果,本文从体验式教学视角出发,阐述教师通过开展情境体验、直觉比较、物体估测、迁移想象、实践测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量感的具体策略。一、数学“量感”概述(一)数学量感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量感主要是指对物体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教学实践中,借助视觉、肤觉、触觉、感觉、知觉,促进学生度量自觉,培养学生量感意识,形成、发展学生量感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8.
龚倩 《理科爱好者》2023,(4):224-226
量感是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是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量感,可帮助其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从创设情境、问题启发、实践操作、数量结合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基于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版课标确立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课程目标,这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在小学阶段更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经验的感悟。2022年版课标在小学阶段新增了量感作为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为何要新增量感?量感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以上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林巧妹 《家长》2024,(8):164-166
<正>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为培养学生的量感,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引进规范化的方案,制定严谨的教育计划,带动学生在学习期间建立对数量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和认知,引领学生在学习数量、数字符号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感知和体验,在生活实践、理实互动中形成量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效率。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量感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一、学生的量感概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是一项核心素养指标。量感可被划分到核心素养的符号意识中,  相似文献   

11.
黄翠清 《考试周刊》2024,(16):76-79
量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量感成为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做好动力调动以提高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方法以充分渗透量感,转变评价方法以促进有效反思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量感”培养路径展开探究,旨在更好地落实以核心素养培养为重的理念,切实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至关重 要的,《新课标》中指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提问善 思”。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教育者们都应该注重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而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掌 握。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分析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进而培育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4):98-99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培育学生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能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阶段作为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较为简单,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可能。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并探讨培育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落实学科素养是新课标修订的核心任务,信息技术能力的与时俱进是推进新课改的必备能力之一。其中以小学数学为例,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这些均关乎着学生在未来数学领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新时代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逐渐成为教师当前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围绕“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展开深入讨论与探究,以期能够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婷 《四川教育》2023,(24):42-43+45
在推进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重点培养学生量感、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模型意识等核心素养。本文以“圆的面积(一)”为例,基于课标、单元、学情,聚焦量感,从“创设情境,唤醒量感;动手操作,丰富量感;建立模型,理解量感;巩固练习,提升量感”四个方面实施结构化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量感,同时还通过对多种推导方法的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意识,提高学生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一个核心素养——“量感”,学生量感的形成主要依托于“测量”和“常见的量”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度量单位”的教学是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途径。度量单位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但小学生对像“公顷”“平方千米”“吨”等这样的大单位比较陌生。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建立量感、发展量感、应用量感、从而真正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些大单位呢?为改变目前大单位量感教学“缺乏深度、缺少体验、缺乏体系”的现状,我们提出基于KUD(Know,Understand,Do)模式的多角度量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陈娴 《学苑教育》2023,(31):73-7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内容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从原先的十个关键词增加到了十一个,而“量感”第一次作为一个新增的关键词出现在小学阶段,引起数学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量感的作用与策略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所谓量感,在数学上是指对物体可测量属性的感知.在小学阶段主要指对长度、面积、体积、质量、容积、时间、货币等的感性认识.目前,度量学习是培育学生量感的主要载体.围绕度量对象、度量工具、度量单位、度量结果等核心要素设计小学数学实验,能促进学生量感的建立和提升,培育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游美云 《天津教育》2023,(27):186-18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在小学核心素养的表现中加入了“量感”一词,并指出它的主要表现和内涵:量感,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有助于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量感的学习内容在教材中随处可见,但是学生的量感意识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量感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存在,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呈现样态结构化,让学生感悟到实实在在的“量”,就会使学生的量感得以培养。  相似文献   

20.
吴艳波 《天津教育》2023,(30):19-21
<正>数学领域量感的定义没有被明确界定,新课标在介绍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量感时将其解释为对事物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接感知,与度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应用意识的基础课程,以各种具备理论性、抽象性与实践性特征的概念、理论、定理和公式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在知识以外更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是学生建立量感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从面积、长度、质量、时间等“量”出发引导学生形成对数学元素的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