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景宁白茶套罩嫁接法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饶  吴锡金  毛卫东  刘慧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56-14157
[目的]确定景宁白茶的最佳嫁接时间段和不同品系间嫁接的难易程度。[方法]分别在秋、春和夏季采用套罩保湿法和随机区组排列对景宁白茶进行嫁接试验。[结果]景宁白茶在春、夏和秋季的嫁接成活率在72.0%-94.0%之间,夏季的平均成活率与保存率分别为91.2%和81.3%,春季和秋季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0.0%和82.0%,秋季的平均保存率仅为25.7%。秋季和春季嫁接景宁白茶的平均株高约为56.2和47.1 cm,平均冠幅约为10 cm × 10 cm。不同品系景宁白茶的嫁接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79.1%-87.8%和50.7%-57.6%;白玉1号的成活率最低,为79.1%;坟山2号的成活率最高,达87.8%。三枝树品系的平均株高最高和冠幅最大。白玉1号和白玉2号的平均株高分别为三枝树品系的77.0%和85.8%。[结论]套罩法嫁接景宁白茶,夏季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品系间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差异不显著,但生长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2.
经过7 a种子园的建设,在广东省电白县建成了5.41 hm2南洋楹1代无性系种子园,通过对南洋楹优树选择、嫁接、建园等无性系种子园营建关键技术的总结,分析了建园效果。结果表明,建园的87个优树无性系,植株平均高2.90 m,平均嫁接口直径6.83 cm,平均冠幅3.97 m,冠幅/嫁接株高为1.68,树体矮化效果明显,树冠呈伞形;园中50.56%植株进入开花结实期,缩短了南洋楹初花期年限,有助于种子园提早结实。  相似文献   

3.
谢旺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221-223
对1990年营建的杉木第2代种子园进行更新复壮。结果表明:截干3.5年后,树高年均生长0.93m,平均冠幅为3.38m,平均轮盘枝数为3.5条,平均单株球果鲜重为0.797kg;母树之间球果产量差异明显,单株球果鲜重变异系数为167.75%;更新复壮后3.5年,45.78%的母树可结实,种子园单位面积球果产量为224.156kg/hm2。  相似文献   

4.
杉木第2代种子园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分析了广东龙山林场杉木第2代种子园母树生长、结实情况和种子播种品质及2代园子代测定与现实增益等.结果显示:嫁接6~8年,2代园母树保存率74.39%,正冠率87.65%,母树生长正常.结实株率50.45%,单株结实指数1.52,母树结实力中下。球果出籽率、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3.24%、6.554g、31.74%和23.16%,种子播种品质总体上优于同龄初级种子园,但劣于1.5代种子园.来自广东、广西的建园亲本,在结实力及子代速生性方面均优于来自福建、贵州、湖南的亲本.4年生子代测定结果表明,2代园材积现实增益7.58%~10.60%,建设2代园提高种子遗传品质的关键目的已实现,广东龙山2代种子园营建基本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尤溪县杉木第三代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月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139-141
对福建省尤溪县林木种苗管理站营建的21.6 hm2杉木第三代无性系种子园区划成12小区,配置80个无性系,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认真筛选和精心管理,嫁接保存率达92.99%,嫁接2a生时,平均树高为164.37cm,嫁接穗条平均抽高为116.74 cm。对种子园建园初期结果分析表明,进行认真选址、合理区划、布局,应用无性系配置软件精心配制无性系,把好嫁接关,进行前期精心管理是目前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樟子松是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沙区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研究两种截冠处理对种子园幼龄樟子松母树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樟子松种子园母树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樟子松幼龄母树为研究对象,研究截冠矮化处理L2和L3对樟子松幼龄母树树高、地径、冠幅、枝下高、一年生小枝、二年生小枝、萌芽数量7个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截冠处理L2和L3均抑制了樟子松幼龄母树树高的生长,对母树的地径和冠幅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截冠处理L2和L3和对照组一年生小枝和二年生小枝的平均长度的大小顺序均为L3 >L2 > 对照,说明截冠处理对小枝的长度有一定影响,截冠处理L2对樟子松幼龄母树一年生小枝与二年生小枝的长度无显著影响,截冠处理L3对樟子松幼龄母树一年生小枝长度无显著影响,但对二年生小枝长度有显著影响。两种截冠处理对樟子松幼龄母树的枝下高和萌芽数量无明显影响。【结论】两种截冠处理对幼龄母树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L3更适合樟子松幼龄母树管理。本研究为樟子松种子园幼龄母树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澳洲坚果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澳洲坚果苗木繁育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澳洲坚果品种800的实生苗为砧木,H2、O.C、788为接穗,研究不同嫁接时期、嫁接方式和砧木粗度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嫁接方法相同时,2月下旬嫁接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为53.3%,其次为秋季嫁接,平均成活率为48.3%;嫁接方法和嫁接时间相同时,砧木茎径为0.90~1.29cm时嫁接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为79.0%;在相同条件下,短枝切接法嫁接成活率最高,平均为80.0%,其次为切接和枝腹嫁接法,平均成活率分别为61.00%和48.50%,嵌芽接成活率最低,仅为32.5%。[结论]澳洲坚果的适宜嫁接措施为:砧木粗度1.0~1.3cm,嫁接时间为雨水前后10d,嫁接方式为短枝切接。  相似文献   

8.
研究2种截冠处理对种子园幼龄樟子松母树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樟子松种子园母树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以樟子松幼龄母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截取2轮枝处理(L2)和截取3轮枝处理(L3),研究截冠处理L2和L3对樟子松幼龄母树树高、地径、冠幅、枝下高、一年生小枝、二年生小枝、萌芽数量7个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截冠处理L2和L3均抑制了樟子松幼龄母树树高的生长,对母树的地径和冠幅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截冠处理L2和L3和对照组一年生小枝和二年生小枝的平均长度的大小顺序均为L3L2对照,说明截冠处理对小枝的长度有一定影响;截冠处理L2对樟子松幼龄母树一年生小枝与二年生小枝的长度无显著影响;截冠处理L3对樟子松幼龄母树一年生小枝长度无显著影响,但对二年生小枝长度有显著影响。2种截冠处理对樟子松幼龄母树的枝下高和萌芽数量无明显影响。2种截冠处理对幼龄母树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L3更适合樟子松幼龄母树管理。  相似文献   

9.
杉木第3代种子园初产期球果产量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嫁接后6a生的杉木第3代种子园球果产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嫁接后6a生的杉木第3代种子园平均单株球果产量为3.24kg,平均建园无性系球果产量为25.32kg,平均每hm2球果产量为670.34kg。单株、无性系间球果产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达到99.71%和95.98%。建园无性系中,球果产量达到29.17kg以上的占30%。  相似文献   

10.
油松高世代种子园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油松高世代种子园嫁接技术进行研究,以探讨不同嫁接方法、嫁接时间、修剪强度对油松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髓心形成层贴接法略好于顶芽劈接法,可以避免生长过程中风折现象的出现;春季嫁接成活率要明显高于夏季嫁接成活率;修剪强度以剪取整个植株所有针叶量的10%~25%为宜。此外,嫁接期间应尽可能选择晴天或预后晴天,同时嫁接后要注意补充圃地土壤水分,以提高嫁接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闽西不同杉木无性系子代测定林幼林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筛选适宜闽西地区推广的杉木优良无性系,对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7年生不同杉木无性系子代测定林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无性系的速生性,估算不同无性系幼林生长的现实增益.结果表明:供试的86个不同无性系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5.87 m、7.82 cm和0.0255 m3,分别是福建洋口国有林场第1代种子园混合子代实生苗的1.13、1.10和1.55倍;不同无性系生长存在较大差异,M34无性系生长最快,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分别为1.02 m.a-1,1.47 cm.a-1和0.0052m3.a-1;初步筛选出17个杉木速生优良无性系,与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初级嫁接种子园实生苗相比,这些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现实增益值分别达12.67%、15.86%和47.80%.  相似文献   

12.
探讨4种嫁接处理对塔罗科血橙嫁接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旨在探索适合重庆万州塔罗科血橙的最佳嫁接组合,为优质塔罗科血橙苗木的繁育提供科学依据,方便在以后的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以枳和香橙做砧木,采用腹接芽接(SB)法,对春季和秋季嫁接的塔罗科血橙苗进行对比试验,共设4个处理(TSBS、FSBS、TSBA、FSBA),观察砧穗愈合进程并测定接穗萌芽率、死亡率和生长情况;不同嫁接处理使塔罗科血橙苗砧穗愈合进程、成活率及生长反映出不同的表现;以枳砧秋季嫁接表现为最好,愈合较快,成活率高,萌发生长速度较快且生长质量最好;综合效果表现为枳砧嫁接优于香橙砧嫁接,秋季嫁接优于春季嫁接,枳砧秋季嫁接优于香橙砧秋季嫁接,枳砧春季嫁接和香橙砧春季嫁接次之。  相似文献   

13.
基质和插穗类型对杉木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贺州市国家级优质杉木种子园优良母树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材料袁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及单因素试验设计袁对影响杉木优良无性系扦插生根能力的基质尧长度及扦插插穗进行研究遥结果表明院5 cm 插穗插在河沙中的保存率最高尧达100%曰9 cm 插穗插在河沙+珍珠岩渊1:1冤中的生根率最高尧达100%曰根系形态生长最好的插穗长度及基质分别是9 cm尧河沙+珍珠岩渊1:1冤曰根系活力最大的插穗长度及基质分别是7 cm尧河沙+珍珠岩渊1:1冤遥杉木茎段的保存率尧生根率均高于顶芽袁生根率为42.30%袁但顶芽的根系生长旺盛遥7~9 cm 的杉木插穗插在河沙+珍珠岩渊1:1冤的基质上最有利于生根袁可以提高杉木扦插苗的质量遥  相似文献   

14.
杉木成龄优树复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73-18975
[目的]探索杉木成龄优树复壮技术。[方法]以地径粗度为0.5-10.0 cm的杉木幼树或伐桩萌条作砧木,用杉木成龄优树中上部枝条作接穗,于春季和夏季进行嫁接,辅以其他措施进行复壮,获得年幼化的萌条。[结果]春季共嫁接316株,成活163株,成活率51%,其中有11株直立生长、叶轮生、分枝稀疏,当年达到复壮目的,株高最大能达到125 cm;夏季共嫁接58株,成活43株,成活率74%,萌枝大部分为轮生叶、直立,复壮效果好,嫁接萌株生长正常,平均株高为35 cm。[结论]嫁接成活率与砧木种类和接穗有关,杉木嫁接以地径粗度为1.5-3.0 cm的幼树作砧木较好;应用亲砧效应,定向地反复嫁接于特定砧木上,可使其抗性和数量性状叠加,有望培育出优良无性系新品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杉木第3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表现及遗传变异规律,筛选出速生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方法]对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开展遗传测定,基于10年生的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分析杉木第3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评选出早期生长表现优异的家系和个体。[结果]1~5年生杉木测定林树高和胸径年均生长量均稳定上升,5年生时分别达到0.99 m和1.4 cm; 10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8.66 m、12.1 cm和0.076 37 m3,年均生长量分别达0.87 m、1.2 cm和0.007 64 m3。10年生杉木测定林树高、胸径及单株立木材积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23、0.585和0.599,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235、0.278及0.285,受到明显的遗传控制。以单株立木材积遗传增益高于5%为标准,筛选出20个速生优良家系,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分别达9.21 m、14.1 cm和0.104 30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48%、4.5...  相似文献   

16.
浙江润楠扦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浙江润楠的扦插成活率。[方法]研究不同浓度a-奈乙酸处理、不同季节及基质对浙江润楠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春季扦插的平均成活率高于秋季,沙地的成活率高于泥土的成活率,春季扦插100 mg/L a-奈乙酸处理过的插条成活率可达78%。[结论]春季扦插于沙地并经100 mg/L a-奈乙酸处理浙江润楠插条可提高其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金强  郭玲  张艳  庞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04-5405
[目的]完善新疆早实核桃方块芽接技术。[方法]于2005~2007年每年的5~7月进行新疆早实核桃露地方块芽接技术试验,研究不同嫁接时间、砧木地径、嫁接高度对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5月10日到6月30日的平均嫁接成活率变化不大,都达80.0%以上,其中6月20日的平均嫁接成活率达93.9%,7月10日则降至59.1%。用地径≤2.0 cm的砧木嫁接时,随着砧木地径的增大,平均嫁接成活率略降低;用地径≥2.1 cm的砧木嫁接时,平均嫁接成活率由74.9%降到66.0%。随着嫁接高度的增加,平均嫁接成活率逐渐降低。[结论]5月中旬到7月中旬嫁接是有效提高早实核桃嫁接成活率的主要手段,且嫁接高度不高于50 cm。  相似文献   

18.
杉木无性系种子园母树的生长结实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安县杉木无性系种子园母树的生长结实性状进行定点观察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球果产量的差异,均未达到统计上的显水平,但在不同无生系间,存在显的差异:树高和胸经在种源和无性系间均存在显差异,冠幅仅在无性系间有差异,枝下高差异不明显,树高、、冠幅与球果呈极显相关,胸经与球果呈显相关,枝下高与球果相关不明显,偏北种源较偏南种源球果产量高,种源和无性系的球果重复力偏低。据此,对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获得一种较好的杉木组培苗移栽方式,降低杉木组培苗生产成本。[方法]以广西杉木种子园混系的组培继代瓶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600、800、1 000 mg/L)ABT1#生根剂对杉木无根组培苗瓶外生根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在同一浓度ABT1#生根剂处理下,研究不同移栽基质对杉木无根组培苗瓶外生根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生根剂浓度的升高,生根率和平均根系数逐步增大,在该浓度范围内可安全使用;当ABT1#生根剂浓度设定为800 mg/L时,最适合杉木组培苗瓶外生根的移栽基质是黄泥。[结论]该研究可为杉木无性系苗的市场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成秀  马祖陆  肖丹  伍学恒  张正九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812-1813,1821
[目的]提高莼菜(Brasenia schreberi)的扦插成活率。[方法]研究不同季节、不同基质、不同pH、不同水位深度对莼菜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春季扦插的平均成活率高于秋季;浅湖区泥土中的成活率高于用园土、黄土和沙土拌匀的混合泥土中的平均成活率;匍匐茎在pH=6.0环境下成活率最高;水深一般控制在泥土以上枝条的2倍左右。[结论]该研究可为莼菜田间栽培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