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蓝光照射加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60例出生1 min Apgar评分≥7分,出生后48 h血清总胆红素达140.0 μmol/L±14.5 μmol/L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加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治疗第2天~第5天的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第2天~第5天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蓝光照射加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优于单纯蓝光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断性蓝光照射、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及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0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间断性蓝光照射+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两组均治疗5d。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清总胆红素(TBi L)及游离胆红素(IBi L)含量、黄疸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TBi L及IBi L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TBi L及IBi 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间断性蓝光照射、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及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TBi L及IBi L水平,促使黄疸消退,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5、7 d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胎便排空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11%(P0.05)。治疗3、5、7 d两组血清总胆红素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相同时间点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胎便排空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改善黄疸症状,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蓝光联合苯巴比妥片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荥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蓝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苯巴比妥片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37/40)较对照组(75.00%,30/4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3/40)与对照组(12.50%,5/4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139,P=0.709>0.05)。结论 蓝光联合苯巴比妥片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茵栀黄颗粒、苯巴比妥和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早期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92例早期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苯巴比妥片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 d和7 d时,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茵栀黄颗粒、苯巴比妥和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早期新生儿黄疸患儿可获得显著的效果,可有效减轻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65-2467
探析对不同病因新生儿黄疸予以持续和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卧龙区妇幼保健院收治新生儿黄疸410例患儿为研究资料,所有被选患儿均予以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两组,每组205例。予以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研究组采用间断蓝光照射,观察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组间的粪胆素水平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断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二者相比,间断蓝光照射的效果更好,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张惠英  刘昌桃  彭文涛  陈昌辉 《护理研究》2004,18(17):1531-1532
[目的 ]比较口服琼脂加蓝光治疗和单纯蓝光治疗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效果。 [方法 ]将14 8例新生儿黄疸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口服琼脂加蓝光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 )、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BIL、IBIL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 .0 1)。但DBIL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观察组患儿不同浓度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不同 ,水平越高下降幅度越大。 [结论 ]口服琼脂加蓝光治疗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效果优于单纯蓝光治疗法 ,具有安全、经济、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且不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60例我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用茵栀黄颗粒。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平均退黄时间、经皮胆红素水平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方案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明显改善患儿病情,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74-3675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选取收治的85例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予以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予以蓝光照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黄疸患儿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60例我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并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用茵栀黄颗粒。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退黄时间、经皮胆红素水平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 治疗新生儿黄疸时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方案,不仅能明显改善患儿疾病情况,还能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5 d,两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Tbil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5 d,两组患儿的IgG、IgA、IgM水平及NBN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提高患儿免疫功能,促进行为神经功能正常发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营养支持、保温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实施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胆红素指标[经皮黄疸指数(TCB)、直接胆红素(DB)、血清胆红素(TSB)]、免疫功能、炎症介质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SB、DB、TC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百分比低于对照组,CD3+、CD4+水平与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6、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ST、AL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儿胆红素和炎症介质水平,增强患儿免疫功能,改善患儿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陈永秀  陈莉娜 《华西医学》2008,23(2):263-264
目的:观察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联合鲁米那钠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6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Ⅰ、Ⅱ组,各30例患儿。两组均维持母乳喂养,Ⅰ组同时给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及鲁米那钠治疗;Ⅱ组仅用鲁米那钠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7至14天,观察其黄疸消退情况、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服药后3天两组患儿黄疸均开始减轻,7天时I组33%、Ⅱ组20%的患儿黄疸消失;第14天时Ⅰ组93%、Ⅱ组63%的患儿黄疸消失。用药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7天后Ⅰ组胆红素水平较Ⅱ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母乳性黄疸患儿,联合使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及鲁米那钠,对改善症状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优于单用鲁米那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82例,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结果 2组患儿治疗胆红素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蓝光照射可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间歇性蓝光照射与持续性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7月在长葛市人民医院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持续性蓝光照射,研究组接受间歇性蓝光照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3 d后,观察组患血清胆红素为(83.96±9.16)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1.73±11.76)μmol/L,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42/49)],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2/49),明显低于对照组[10.20%(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采取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的方式在改善患儿血清胆红素指标方面更显著,临床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吉英勇  陈阳  冯莹莹 《系统医学》2023,(10):129-132
目的 探究茵栀黄口服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5月—2022年9月东台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治疗组(茵栀黄口服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各5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9.29%)相比,治疗组(100.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3,P=0.036)。治疗后,两组经皮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经皮胆红素水平为(124.81±17.78)μmol/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3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4,P=0.022)。结论 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期间,通过茵栀黄口服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经皮胆红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间歇冷光源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对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5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冷光源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  相似文献   

19.
魏丁  肖创清  张晓立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1):2071-2073
[目的]探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在早期寻求干预的最佳方案.[方法]160例患儿分为A、B、C三组,A组暂停母乳,改配方奶喂养;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持续蓝光照射48h;C组继续母乳喂养.同时持续蓝光照射48h,观察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血清胆红素峰值和均值分别为532μmol/L和233μmol.消退时间为1~2周.暂停母乳组,光疗暂停母乳组,光疗继续母乳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以光疗暂停母乳组和光疗继续母乳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短,而二组之问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各组中以光疗继续母乳组黄疸消退最快,疗效显著,故光疗不必停喂母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和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予以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和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干预后Tbil水平、黄疸消退时间、生长发育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69.23%)(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血清Tbil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研究组血清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头围、身长、体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儿头围、身长、体质量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和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缩短患儿治愈时间,促进患儿生长发育,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