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就辅料应用于中药制剂防潮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进一步推进防潮辅料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黄芪多糖颗粒防潮辅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优选黄芪多糖颗粒的最佳防潮辅料及其配比。方法:以黄芪多糖为模型药物,单因素法考察单一辅料和混合辅料对黄芪多糖吸湿性的影响,筛选出辅料的种类及配比,并测定其临界相对湿度。结果:综合吸湿性、成型性和外观性状,以乳糖-微晶纤维素-甘露醇(2∶1∶1)的防潮效果最好,并测其临界相对湿度为66%。结论:筛选出的防潮辅料能有效的降低多糖类成分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3.
刘怡  冯怡  徐德生 《中草药》2007,38(5):795-797
在中药及其复方药效作用物质基础尚未十分明确的情况下,中药制剂前处理工艺中要保留什么组分,舍去什么组分?完全解决这类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惑。中药制剂研究及制剂工业水平相对落后,存在问题较多,大部分中药制剂是以中药原药材粉末或提取浸膏为原料制备的常规制剂。如《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的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浸膏(包括半浸膏)制剂和全粉末制剂占了85.16%。中药提取浸膏是一个多成分的复杂体系,但仍表现出一定的粒径、流动性、可压性以及黏性、吸湿性等物理特性,其中吸湿性显现得较为突出,它可能直接影响中药提取物的粒径、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玉雯  刘汉清  钱亚琴 《中药材》2004,27(11):880-882
本文概述了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特点及其在具体中药剂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制剂由于其原料组分极易吸湿常发生吸湿过量的情况,含水量的提高易导致制剂稳定性减弱,同时使产品的成型难度增加。目前可用吸附理论、毛细管凝结理论、Fick扩散定理等阐述吸湿的基本原理,并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判断吸湿程度,以此作为依据发展出多种中药制剂防潮技术。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具体实践总结目前普遍通行的吸湿原理、表征方法及可行的防潮技术,为中药制剂的防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SD)是指将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一种载体介质中所形成的药物一载体固体分散体系。将药物制成SD所用的制剂技术称为固体分散技术。在药剂学中,主要是将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性载体中形成分子分散体系,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增加药物的溶解速度和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近年来,人们采用水不溶性聚合物、肠溶性材料、脂质材料等为载体制备SD,应用于缓控释制剂,大大扩展了固体分散技术的应用范围,为中药剂型改革提供了新的途经。因此,该项技术日益受到药学界的广泛重视。笔者就近年来SD的制备方法及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将一些难溶性的中药有效成分应用固体分散技术制成固体分散物,不仅能增加它们的溶解度、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也有利于中药制剂的剂型改革。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近些年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技术研究作一综述。中药提取液的分离纯化技术、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辅料的研究、制粒技术、包衣技术、包装等,以期推动防潮技术进一步应用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药固体制剂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玉玺  王琴 《中草药》1996,27(A09):18-20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药片剂、冲剂、胶囊、丸剂、栓剂及微囊研究的新进展及存在问题,探讨了中药固体制剂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不同辅料对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药全浸膏制剂是现代中药制剂的主要形式,而经过提取分离制成的中药全浸膏固体制剂皆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湿性,导致中药制剂吸潮后变软、结块、甚至霉变,从而影响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因此,中药制剂的吸潮问题一直是制药工作中较为普遍的难题。本文以黄芪浸膏为研究对象,选择加入一定量适宜的辅料,可降低其吸湿性。黄芪(Astragalus m ongholicusBunge)系豆科黄芪属植物,为中医传统的重要益气药。黄芪含黄芪总黄酮(Total F la-vonoids ofAstragalus,TFA),黄芪总皂苷(Total Sapon ins ofAs-tragalus,TSA)和黄芪总多糖(Total Polysaccharide…  相似文献   

11.
便通胶囊中浸膏颗粒薄膜包衣的防吸湿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为解决便通胶囊吸湿问题,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便通胶囊中药闰进行薄膜包衣,方法:用吸湿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包衣过程中,影响包衣颗粒吸湿率的各因素,用均匀设计和计算机模拟实验选择了最优包衣工艺,结果:在25℃,相对湿度75%及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包衣颗粒较未包衣颗粒吸湿速度慢,包衣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较未包衣颗粒临界相对湿度大,结论:便通胶囊中药颗粒采用HPMC薄膜包衣对防吸湿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五味理论又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中药五味药性的客观表征是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钥匙,是阐释传统中药药性理论科学内涵的重要路径。基于五味药性的基本定义以及药物分子-味觉、嗅觉受体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中药五味药性表征的技术方法和研究路径,并结合本课题组实验研究,从味觉、嗅觉感知的生物学机制、分子对接技术原理、同源模建过程以及受体选择与五味药性表达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从中药"五味"的滋味、气味属性角度,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提供可参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固体分散技术和包合技术对白头翁总皂苷增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固体分散技术及包合技术对白头翁总皂苷(白头翁总皂苷)溶出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白头翁总皂苷-PEG 4000固体分散体,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通过IR,DSC,NMR鉴定固体分散体及包合物性质,并采用小杯法测定了固体分散体及包合物的溶出度。结果:IR,DSC,NMR的结果表明形成了固体分散体及包合物;溶出度大小依次为包合物 > 固体分散体 > 原料药。结论:包合技术能显著提高白头翁总皂苷的溶出性能,而固体分散技术对其增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二元载体固体分散技术制备尼索地平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尼索地平溶出度。方法 采用聚维酮(PVP)和乙基纤维素(EC)为二元载体,溶剂法制备尼索地平固体分散体,对固体分散体的物相、处方因素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经X-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热分析证实,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充分分散在载体中。固体分散体溶出度为物理混合物的11倍。PVP用量是影响药物溶出的主要因素,EC可以调节溶出速率,降低载体的吸湿性。结论 PVP和EC二元混合载体能显著提高尼索地平的溶出度,尼索地平固体分散体为一具缓释特征的稳定体系,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藏药渣驯(brag-zhun)为藏医广泛应用的药物,具有解诸热的功效,用于治疗痛风病以及肝、肾、胃等热性疾病。本文以传统藏药药性理论为基础,对藏药渣驯的药性理论及炮制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并引用了历代藏药学家对渣驯的文献研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藏药渣驯药性分析及炮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固体分散体技术对纳米雄黄稳定性及体外溶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腾  施峰  杨刚  冯年平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7):2782-2787
目的:制备纳米雄黄固体分散体以提高纳米雄黄的稳定性及体外溶出度。方法: 分别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纳米雄黄固体分散体并用X-射线衍射法、显微观察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对As203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稳定性考察试验,采用氢化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对固体分散体中砷的体外溶出进行考察。结果:X-射线衍射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纳米雄黄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2种载体的固体分散体均能增加纳米雄黄中砷的溶出量和溶出速度并减少纳米雄黄的团聚和As203的含量。结论:以F68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纳米雄黄的稳定性和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7.
层次分析法用于中药复方提取工艺的多指标权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在多指标优选中药复方提取工艺中建立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确立权重法。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立权重,进行多指标优选的综合评价。结果:一致性检验结果(CR<0.1)表明权重系数合理有效。结论:AHP法简单易行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运用AHP确定权重,更能提高多指标优选中药复方提取工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银杏内酯组分固体分散体微丸释药单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微晶纤维素和壳聚糖联合应用于银杏内酯组分固体分散体(GKS)微丸的制备,考察银杏内酯组分微丸的溶出性。以微晶纤维素-壳聚糖为复合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银杏内酯组分固体分散体,借助差示扫描量热(DSC)对其进行制剂表征,进一步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银杏内酯组分微丸释药单元,考察比较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黏合剂、载药量和崩解剂对制备银杏内酯组分微丸释药单元影响,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微晶纤维素和壳聚糖按1:3制备的GKS固体分散体,60 min时药物的体外累积溶出率达到80%以上,银杏内酯组分微丸释药单元能显著改善GKS的溶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热熔挤出技术(HME)是一种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新技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性质主要依赖于辅料的选择。HME的辅料应具有较强的热塑性、较高的热稳定性、适宜的熔融黏度和原辅料的相容性。依据辅料的用途,HME的辅料主要分为载体、塑化剂和功能性辅料。依据载体溶解能力的不同,载体又分为水溶性、难溶性和肠溶性3类,对应制备出速释、缓控释功能的固体分散体。通过塑化剂和功能性辅料的修饰和辅助,进一步优化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和释放特性。主要从载体、塑化剂和功能性辅料等方面对HME的辅料进行综述,旨在为固体分散体载体的选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