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双手背、双足踝粟粒大小角化性丘疹20余年,于2005年3月就诊于我科。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背出现粟粒大小丘疹,皮色,表面角化,质地较硬,无明显自觉症状,丘疹表面的角化物自行抠掉后可见基底微红及出血点,但不久又出现。皮疹逐渐增多,波及双足踝。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穿通性毛囊炎”,给予口服维胺酯胶囊,外用维A酸类药膏,丘疹稍平伏,但停药后仍出现。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双手背、双足踝见多个散在不融合的粟粒大小淡红色或正常皮色角化性丘疹,直径1~5mm左右,质…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因双下肢起皮疹8年,无自觉症状来诊.8年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皮肤起红色粟粒大皮疹,微痒,外用皮炎宁酊后局部渗出、糜烂.  相似文献   

3.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例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患者男,48岁,因双手,足背和双下肢多发性淡红色角化性小丘珍18年就诊。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局灶性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其下方表皮萎缩变薄,真皮血管周围有较致密的单一核细胞浸润,外用0.025%维A酸软膏每日2次,2个月后皮损略变平。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46岁。主诉:双手背、足背多发角化性丘疹10年余。现病史:患者10多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双手背、足背出现多发角化性丘疹,无自觉症状,未治疗。丘疹中央可见角化物,抠掉后不久又会出现。皮疹渐渐增多,以双手背部为主,于2012年2月于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既往史:原发性高血压5年余,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等病史。家族史:患者的祖母、父亲及叔叔均有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8岁。双下肢角化性丘疹半年。皮肤科检查:双下肢多发性对称分布的棕红色角化过度性丘疹,直径约1~5 mm。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局部呈塔尖样致密角化过度,其下方表皮萎缩,真皮浅层炎细胞浸润。诊断为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给予阿维A口服及维A酸乳膏外用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患者,男,49岁。主因右腕部角化性丘疹于2012年4月18日就诊。5年前无诱因患者右腕伸侧出现数个质硬的角化性丘疹,无自觉症状、逐渐增多。既往体健。其母患糖尿病。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腕部伸侧可见数个米粒至黄豆大小不规则的黄色角化性丘疹,部分融合,大致沿皮纹分布,表面粗糙,质地坚硬,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患者男,74岁。因双下肢起皮疹8年,无自觉症状来诊。8年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皮肤起红色粟粒大皮疹,微痒,外用皮炎宁酊后局部渗出、糜烂。愈合后皮疹变使呈褐色,渐增多,不痒。2年前曾住内蒙医院就诊,病理诊断为扁平苔藓。外刚皮炎平软膏无效。患有冠心病史10年。1997年做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否认药物过敏史。家族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0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背、足背出现少量角化性丘疹,自觉轻度瘙痒,丘疹表面角化物去除后露出红色皮面,但不久又会出现丘疹.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82岁,四肢皮疹30年,有家族遗传史。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变薄。真皮乳头增生,真皮浅层单一核细胞浸润,病变两侧表皮棘细胞层显著增生和肥厚。诊断: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病。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2岁,双手背、足背角化性丘疹10余年。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于手背、足背出现散在米粒至绿豆大小角化性丘疹,无明显瘙痒及疼痛等不适。丘疹渐增多、增大,部分表面角化物可剥离,露出浅表糜烂面……  相似文献   

11.
<正> 例1 男,67岁。1989年3月28日来诊。自诉双手足起丘疹,渐扩展至全身伴痒感6年。近一年来发展迅速,痒感加重。颈后两丘疹增长变硬有痛感8个月。体检:颈、耳周、躯干、四肢及手足散在弧立圆形绿豆至豌豆大丘疹,表面干燥较硬。皮疹周边有灰白色鳞屑翘起。剥去鳞屑基底呈褐  相似文献   

12.
患并男,42岁,双手背、足背角化忡丘疹10余年。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绣因于手背、足背出现散在米粒至绿豆大小角化性丘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的认识,探讨其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患者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本例为19岁的男性患者,因四肢多发性红棕色角化性丘疹8年就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显著角化过度,棘层萎缩变薄,真皮乳头层有致密的淋巴细胞带状浸润。免疫组化检查示:真皮浸润的淋巴细胞绝大部分是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明显多于CD8+T淋巴细胞。患者经异维A酸VI服及外用治疗1月后,皮损变平,目前该患者还在随访中。结论: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角化性皮肤病,CD4+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HLP的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异维A酸口服及外用治疗该病有效。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6岁。因双手、足角化性丘疹5年,于2006年2月9日来我科就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背及足背部出现褐色小丘疹,针头大小.表面较硬,轻度瘙痒,逐渐发展增多,表面角化物可以抠掉,留鲜红色基底,在当地医院外用维A酸软膏有效。既往体健。家族中母亲(图1)、妹妹(图2)有同样病史.均是25岁后发病。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双手背、腕部、足背及踝部见针头至粟粒大小角化性丘疹,褐色,散在分布,摸之刺手,部分皮损中心轻度凹陷,表面角化物可以剥掉,留鲜红色基底(图3)。[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3岁,因双下肢皮损6年,臂部,阴囊疣状增生物2年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小腿出现一豆大角化性丘疹,逐渐向周围扩展成环形,未给予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16.
显著角化过度型汗孔角化症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男,67岁。周身起丘疹、斑块28年。家族中其父亲及次子有同样皮损。皮疹呈环形或不规则形隆起的褐色角化斑,中央平坦,边缘呈堤状,部分皮损中央见角化性疣状增生及血痂。组织病理学符合汗孔诊断角化症。  相似文献   

17.
显著角化过度型汗孔角化症1例徐标,叶发舜,王昌志江西南昌皮肤病院(邮政编码330001)Mikhail等将汗孔角化症分为6型,其中一型为显著角化过度型,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我们所遇正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5岁。因面、颈、躯干、臀部出现褐色斑及疣状增生...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主因双侧乳头、乳晕皮疹5年余,于2008年5月来我院就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乳头、乳晕处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褐色丘疹,之后皮疹逐渐增多,颜色加深,无明显瘙痒。未经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8岁。乳头乳晕部出现粟粒大小褐色丘疹,渐增多4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延长,诊断为乳头乳晕过角化症,给予患者维甲酸类药物外用治疗,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20.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未婚。右侧乳头乳晕部皮疹4年。4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乳头、乳晕部颜色加深,出现粟粒大小褐色丘疹,并逐渐增多融合,无明显瘙痒等不适。患者乳头无红肿、溢液及结痂等。既往体健,家族无遗传病史,未见类似病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乳头、乳晕呈黑褐色疣状增生隆起,表面呈颗粒状,可见粟粒大小的丘疹(图1)。无乳头溢液。乳房触诊无压痛,未触及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