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临床专业实习生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现状.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江西省4所医院269名临床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52.8%的临床实习生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培训,一半以上临床实习生职业防护知识认知不足,实习期间锐器伤发生率为52.4%,32.0%的临床实习生使用六步洗手法洗手.结论 临床实习生对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知识认知不足,发生职业暴露比例较高,需进行职业防护系统化教育和定期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和防护现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江西省4所医院403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66.0%的实习护生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约半数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认知不足,锐器伤发生率为66.7%,实习医院、是否了解职业暴露、是否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培训为实习护生发生锐器伤的影响因素,37.0%的实习护生使用六步洗手法洗手.结论 实习护生对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认知不足,发生职业暴露比例较高,需加强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和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医院校医学专业实习生对职业防护的认知及职业防护技能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62名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大学本科)进行调查.结果 83.9%的医学专业实习生有接受过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教育,但认知及防护技能均有不足.相关专业术语认知率为48.4% ~ 74.2%,41.9%医学专业实习生未认识到“所有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应视作具有传染性”,83.9%的医学专业实习生只是有时应用七步洗手法洗手,82.3%洗手后会用工作服擦干,41.9%的医学专业实习生选择有时“可能发生体液等危险物质喷溅时戴眼罩、口罩,穿隔离衣”,96.8%的医学专业实习生表示未掌握足够的职业防护知识技能,需进一步学习.结论 中医院校职业感染及防护内容教育存在薄弱环节,学校及临床教学医院均应加强多种形式的教育引导及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临床实习生手卫生认知及依从性现状.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江西省4所医院269名临床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实习生手卫生知识认知正确率为57.5%,自评洗手依从率为88.3%,执行某项诊疗行为后洗手依从率高于执行诊疗行为前.临床实习生不正确的干手方式占43.5%,影响洗手的因素多为洗手意识差、洗手干手设施不到位、工作太忙等.96.7%的临床实习生愿意接受医院开展的手卫生知识培训.结论 实习生手卫生认知水平及依从性亟待提高,需要加强实习生医院感染防护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的有效措施.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和调查方法,对医院2010年16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护理实习生普遍存在自我防护意识差,对职业暴露危害认识淡漠的现状;在医疗安全知识的掌握方面,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知识掌握率为85.0%,医院感染、职业危害预防知识的掌握率只占38.8%,规范洗手方法的掌握率仅占20.0%,其余知识的掌握率均<50.0%;锐器伤调查显示,以玻璃瓶划伤、针刺伤为主,分别占18.1%、10.0%;自我防护行为调查,其中工作服及时清洗与消毒、非无菌操作戴口罩这2项做得较差,其余项目也未达到100.0%满意.结论 应加强对护理实习生的医院感染及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医学实习生手卫生认知及依从性现状,探讨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江西省4所医院833名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生手卫生知识认知正确率为50.4%;洗手依从率为89.8%;执行某项诊疗行为后洗手依从率高于执行诊疗行为前;不同性别、专业对实习生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生不正确的干手方式占37.3%;96.0%的实习生愿意接受医院开展的手卫生知识培训.结论 实习生手卫生认知水平及依从性亟待提高,需要加强实习生医院感染防护意识教育,改善洗手、干手物品和设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的真实情况与特点,为完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内有机会接触锐器的所有医务人员采用浙江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2011年5月1-31日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调查的1257名医务人员共发生锐器伤128人,锐器伤发生率10.18%,发生182人次,人均0.14次;护士发生最高,有106人次,占58.24%,其次为医师54人次,占29.67%;锐器伤发生地点主要在普通病房和手术室;导致锐器伤的锐器以注射器针头最多见,其次为真空采血针;发生锐器伤危险因素在医疗废物处置中最多,其次为抽血和补液配制;发生锐器损伤后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有3例.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针对高危人群、科室、环节等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改进职业暴露报告监控系统,提高职业暴露后的上报率,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院清洁工职业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职业危害产生因素进行调查,为降低医院清洁工职业危害、提高个人防护意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3名清洁工进行调查,现场发放问卷并收回.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的33人中参加岗前培训的29人(88%),未参加过培训的4人(12%);调查显示清洁工中对含氯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及监测方法只有9%的人熟知;锐器损伤后的处理方法仅有21%的人知晓;六步洗手法的标准操作仅有12%的人熟练掌握;仅有27%的人每年进行常规健康检查;半年中23人发生锐器损伤(70%),未发生10人(30%);锐器损伤共发生48人次,人均受伤1.45次,受伤次数最多的1人发生5次;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7人中15人发生锐器伤(88%);初中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的16人中8人发生锐器伤(50%);发生锐器伤的均为女性,占女性人数的79.31%;发生锐器伤者平均工龄3a,未发生者平均工龄8a.结论 目前医院不能做到对全体清洁工进行岗前培训,清洁工的个人卫生防护知识缺乏,清洁工锐器损伤发生率较高,医院清洁工是高风险职业.建议医疗管理部门应重视清洁工的医疗知识培训,强化其职业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凉山州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行为与职业暴露现状,为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制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凉山州78家医疗机构调查当日在岗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525份。结果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行为得分总得分为(34.96±12.23)分,得分高水平者占15.13%、中水平者占35.76%、低水平者占49.11%。学历、专业、既往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HIV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及接诊或护理过艾滋病患者/感染者是影响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行为的主要原因(P<0.01);有64.3%的医务人员发生过锐器伤,52.77%的医务人员发生过皮肤黏膜污染。职业暴露在不同级别医院、不同专业和科室、既往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HIV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及接诊或护理过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医务人员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锐器伤在二级乙等医院发生率最高;护理专业锐器伤发生率高于其他专业;掰安瓿是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的首要因素;妇产科医护人员皮肤粘膜污染发生率最高。结论凉山州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行为总体处于中低水平,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职业防护状况较差,应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和防护行为、防护技能的培训,并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0.
医学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倩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409-1410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自我职业防护状况与防护技能的掌握程度。方法 对62名医学实习生进行职业防护问卷调查。结果 掌握足够的职业防护知识技能的仅5人(8,06%);能正确实施标准预防技术仅2人(3.23%);58人(97.55%)只知道在无菌操作前洗手与戴口罩,操作后的洗手往往被忽视;受到锐器伤、高风险职业暴露后,担心会感染某种传染性疾病的62人(100%)。结论 医学生对标准预防认知不足,知识不系统、不完整,职业防护意识薄弱,应该引起医学院校和临床教学医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云玲  赵文芳  刘敏 《现代保健》2010,(10):142-14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实习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轮转到神经外科实习生108人进行有关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大专以上学历实习生较中专学历护生职业暴露相关意识强;护理组发生职业暴露的事件较医疗组高;职业暴露种类分别为:锐器伤42.6%,体液污染34.4%,紫外线、电离辐射23%。结论神经外科实习生为高危险性感染人群,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重视实习生职业暴露教育,加强职业安全管理,提高实习生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及防护方法,是减少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强化培训在医学生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1—2015年武汉7所大中专院校的医学生,分为对照组(2011—2013年的675名医学生,上岗前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综合培训,即一次性大培训)和干预组(2014—2015年的682名医学生,实施院-科-带教导师三步式实习生强化培训),比较两组实习生职业暴露发生情况、暴露知识知晓情况等。结果干预组各项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知晓率、防护措施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职业暴露发生率为21.70%(148名),低于对照组的65.33%(441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91,P<0.01);干预组主动进行血清病毒检测和强化接种乙肝病毒疫苗的医学生所占比率分别为14.66%(100名)、11.73%(80名),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6%(20名)、2.67%(18名)]。干预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的操作环节均为配药,干预组职业暴露报告率为72.97%(108/148),高于对照组的50.11%(221/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2.78,P<0.01)。结论对医学生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强化培训,能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医疗锐器伤的相关情况,探讨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口腔医学实习生锐器伤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4月对该校2010级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10个月实习期间,76.24%的实习生发生过锐器伤;共发生1 490次,人均约3.51次。造成锐器伤的器械依次是注射器针头、扩大针和根管挫;最易造成锐器伤的环节是口腔诊疗中;口腔外科门诊造成锐器伤次数最多。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防护知识缺乏、岗前无培训、操作技术不熟练、操作时心理紧张及精力不集中均是导致锐器伤发生次数增加的因素(β=1.02、0.77、0.56、0.31、0.74,P〈0.05)。[结论]口腔医学实习生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建立健全口腔医学生职业防护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状况,探讨有效预防对策.方法 对医院2011年8-9月1141名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对照医院近9个月的上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生锐器伤73人次,人群分布以实习生和护士为主,发生率为8.33%和7.88%;科室分布以普通病房、手术室和补液室为主,分别占38.36%、19.18%和16.44%;补液配置和一次性注射器引起的锐器伤概率最大;9个月的上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中护士上报最多,科室类型中手术室上报最多.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正确认识,增强防护措施,以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谭雪雁  赵云  汤敏  孙俊波 《职业与健康》2014,(4):488-490,493
目的了解湖北省十堰市医护人员和实习生对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及防护意识,为今后开展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市3所医疗机构中的178名医护人员和138名实习医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问卷结果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医护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知和担忧程度明显高于实习生(P〈0.05)。医护人员认为最可能对自身造成伤害的是心理因素危害(89.33%)、X线辐射(87.64%)和生理因素危害(76.97%);50%的实习生担忧x线辐射对自己产生伤害,预防针刺伤的方法和对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的处理方法两项护士的认知情况优于医生(P〈0.05),其他核心内容认知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知晓针刺伤可能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一项医护人员与实习生认知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内容医护人员认知情况均明显优于实习生(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职业防护的认知度高,心理因素是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大危害,应对其加强心理疏导与教育;实习生对职业防护认知度差,对职业危害相关防护知识认识不足,应加强对实习生的职业防护健康教育,这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更好地自我保护与工作学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建立防止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为完善职业防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规范化职业安全管理模式.方法 建立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医院522名医护人员2009年7月-2011年6月医源性锐器伤发生、血液/体液暴露、锐器伤人员的防护意识、全员标准预防依从性执行情况.结果 522名医护人员中,共发生职业暴露180人,发生率为34.48%,其中锐器伤152人,发生率为29.12%,血液/体液暴露28人,发生率为5.36%;锐器伤种类主要是注射针头、玻璃,其次为带翼针头及缝合针,分别占34.25%、27.12%、13.70%及10.41%;锐器伤操作环节主要是掰安瓿,其次为配加药时和处理使用后锐器,分别占26.58%、14.25%、11.23%;职业暴露人员中,69.44%未进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6.67%未穿戴防护用品、3.89%未规范处理伤口.结论 职业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有效地预防与减少了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肝胆外科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调查表”对30名肝胆外科护士在2010年9月-2011年8月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30名肝胆外科护士1年中发生锐器伤39例次,发生皮肤、黏膜被患者血液、体液、引流液接触暴露35例次;动静脉穿刺、拔针及拔针后处理不当、分离针头及整理用物、针头回套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环节;操作时未戴手套为皮肤黏膜接触暴露的主要原因;上午9:00-10:00、护士独立值班时、临床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护士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及发生暴露后正确的处理流程知晓率低,护士的标准预防及手卫生依从性差.结论 通过对护士进行系统、规范的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对职业暴露的认识,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8.
朱中平  赵萍  范雅萍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38-2740
目的了解深圳社区医院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为特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体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某区社康中心29家258名医务人员,用自制调查表对其进行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KABP调查。结果①仅有34.62%的被调查人员参加过与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相关的培训班或讲座。②社区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7.13%;③67.83%的医务人员知道用过后的锐利废弃物正确处理方式。病人的分泌物或血液意外溅入眼、鼻、口后,81.40%的医务人员知道正确的处理方式。结论深圳社区医院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HIV职业暴露感染风险较大,应加强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教育,以减少职业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专业医学实习生职业防护意识及行为现况,为进一步加强医学生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医科大学2015届临床实习结束返校的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期间共发生职业暴露385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42.31%(385/910),职业暴露者以护理学专业人员为主(190名)。358名(39.34%)医学实习生能够认知自身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不同专业医学实习生职业暴露发生率、自身保护性抗体认知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222名(57.66%)医学实习生职业暴露次数>1次,暴露环节以诊疗操作为主(45.45%),暴露场所以病房为主(32.21%)。职业暴露后,46.75%的医学实习生第一反应表现为紧张,35.06%表现为担心,18.18%出现严重心理反应,仅14.03%医学实习生寻求他人支持帮助。结论医学实习生对职业防护意识认知不足,应加强其职业防护教育,增加职业防护意识,关注职业暴露后的心理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医院清洁工锐器损伤情况及对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防护不当危害健康.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到科室询问、实地检查了解清洁工职业防护掌握情况;加强清洁工自身防护教育,加强医务人员对医疗废弃物知识培训,正确采取防锐器伤措施;规范洗手,配备劳动防护用品,保护清洁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康档案.结果 通过上述各项预防措施,最大限度控制了清洁工的职业伤害,保障了清洁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结论 加强清洁工职业防护意识,强化医疗废弃物源头管理,正确执行手卫生,加强检查监督,可以有效避免清洁工的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