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陈卿 《物联网技术》2012,(10):73-76,80
从物联网的定义出发,引出了物联网感知层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物联网"的"物"体现在对物体信息的感知,这可由无线传感网和RFID技术实现,属于感知层研究的内容。对于无线传感网来说,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能量的获取与控制,这可以从增加能量供应和控制能量消耗两方面进行研究,其热点研究方向有超级电容、无线供电、功耗控制等;无线传感器的自动组网技术包括Ad hoc网络和ZigBee协议研究两个热点方向,分别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于RFID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天线设计、声表面波技术、碰撞算法等,此外,文中还在感知层研究中研究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如电磁波传播特性、节点定位、超宽带技术、网络安全等。  相似文献   

2.
物联网正处于全面发展阶段,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网络、3G通信网络等各种不同网络结构与无线通信技术不断融合,物联网网络规模迅速扩大,物联网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物联网内实体间的信任关系、安全通信及安全体系等安全问题将比现有网络系统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简要介绍物联网的系统结构和基本的安全需求,重点介绍了已有的3G接入和前端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研究,提出了一种面向3G接入的物联网安全架构,最后详细介绍了已实现的面向3G接入的物联网安全验证系统,包括系统组成和安全协议.  相似文献   

3.
无线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愈发广泛,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将目光集中在该领域。在物联网的推动下,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连成一个整体。整个物联网感知层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是无线传感器,这也是物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鉴于此,以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的结构特点为切入点,探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和主要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物联网的应用中担当链接传统网络重任,随着物联网应用规模的扩大,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日趋显现.本文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可能受到的安全威胁和几类攻击形式,并研究了其中的关键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5.
煤矿物联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国内外煤矿物联网的一些概念及发展历史,分别从系统架构、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及工程应用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煤矿物联网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煤矿物联网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缺乏低功耗智能传感器及装置、矿井环境能量捕获技术、数据与网络安全方法、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煤矿物联网相关标准;从嵌入式智能信息传感技术、基于大数据的矿山安全生产云服务平台、安全性方面探讨了煤矿物联网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物联网的认识,对它的使用也随之增加。物联网使得物理世界紧密地同网络世界相联系。与此同时,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对隐私安全技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详细列举国内外物联网体系结构中感知层中射频识别(RFID)系统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隐私安全保护协议,重点描述WSN数据隐私保护方法。使用对比分析法对协议进行分析,并且定性分析协议的优缺点,指出物联网隐私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综合分析得出,数据聚合方法在数据的隐私保护方面性能优越,应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7.
王芳  尹成国 《软件》2011,32(8):24-26
在论述RFID技术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传感器上附带RFID标签的方法,解决了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与RFID技术的融合问题,实现了基于RFID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应用的目的。以低成本的RFID标签融合RFID技术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对物联网的发展具有技术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政  魏国珩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4,(11):2132-2136,2221
密钥管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关键安全技术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密钥管理由于布置位置、计算量有限、存储能力有限,使得设计面临许多挑战。在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问题,运用层簇式网络结构,通过身份加密方式,进行节点合法性认证,完成基站与簇头,簇头与节点之间的密钥,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通信。通过安全性分析和效能分析,该密钥管理方案较好的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需求,降低通信开销,有效地解决密钥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协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无线传感器节点电量有限、计算能力有限、存储容量有限以及部署野外等特点,使得它极易受到各类攻击。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但是这些路由协议大都没有考虑到安全问题。因此,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协议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对近年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协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首先对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易受到的安全威胁和攻击进行了分类和总结;然后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协议进行分类,之后详细描述了几种典型的安全路由协议;最后对各种安全路由协议的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并给出其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评估准确性、灵敏性,将安全态势感知的概念引入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研究,采用集对分析理论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态势进行评估,用安全态势值判断无线传感器网络受到安全威胁的强弱。实验中使用KDD Cup 1999数据集模拟无线传感器网络攻击,通过改变网络中受攻击节点数量模拟不同强度的网络攻击,并在11种不同的攻击强度下分析安全态势值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评估的准确性,与传统基于安全熵法的评估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中低强度的攻击灵敏度更高,攻击效果区分更加明显,并可根据安全态势值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11.
面向海量数据应用的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整合了基础设施层获取的海量数据,是面向各类物联网应用提供跟踪、监测和控制等信息服务的关键平台。阐述了物联网海量数据处理技术,包括存储、预处理和数据挖掘;总结了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在系统安全、隐私保护和可信性方面的安全保障机制;从系统架构、实现技术和系统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了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最后,展望了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马巧梅 《微处理机》2014,(2):32-34,39
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各国政府专家、企业和技术人员都开始着手研究和建设物联网的工作。物联网安全和隐私问题必然会影响其建设与发展。为了解除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同时为物联网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提供相关措施,分析了物联网体系架构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并从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分别对安全威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总结,最后针对物联网面临的各类安全威胁给出了对应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和应用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核心,感知层的信息安全问题是物联网普及和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该文分析了物联网感知层对信息安全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强安全防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发展,其逐步走向了实用阶段。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物流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物联网在各个方面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对其传输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物联网特征,就物联网在应用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就对物联网各逻辑层的安全需求分析,找出物联网环境中最需要关注身份认证的环节,为物联网安全问题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建言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诸多安全问题,亟需建立完整且稳定的系统来确保物联网的安全,使得物联网对象间能够安全有效地通信,而入侵检测系统成为保护物联网安全的关键技术。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设计了大量且有效的入侵检测系统,对此类研究进行了综述。比较了现阶段物联网安全与传统的系统安全之间的不同;从检测技术、数据源、体系结构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了详细分类;从数据集入手,对现阶段基于机器学习的物联网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了阐述;探讨了物联网安全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分析了其体系架构并总结了其特点,从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信息安全的机密、完整等角度阐述了物联网发展存在的安全问题,并进行了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7.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s intended for ubiquitous connectivity among different entities or “things”. While it provides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solutions to many real world challenges, the security aspect of it has always been questioned. The situation is further exacerbated by the number of connected devices growing exponentially. As a result, security and privacy has emerged a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the IoT. In this paper, we aim to provide a thorough survey on IoT security and privacy challen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ies and architecture used. This work focuses on IoT intrinsic vulnerabiliti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to the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security challenges in confidentiality, integrity, and availability. The approach of this survey is to summarize and synthesize published work in IoT; relate it to the security conjuncture of the field; and project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化处理来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相连的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之后,信息世界掀起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浪潮。在中国,物联网已经被纳入到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毫无疑问,随着技术的成熟与体系的完善,它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而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物联网时代最具有标志性的感知与传输技术之一,将会是今后网络研究与应用的热点。然而,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重点往往在路由算法、密钥分配、体系结构等方面,节点信任问题却很容易受到忽视。已有的一些信任管理模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节点之间信任的时效问题,且信誉值计算方式以及权重存在着不合理性。因此,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质,设置合理可行的博弈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复博弈的信任模型,并通过设立惩罚激励机制,依据节点策略的选择,对其信誉值进行更新以解决时效问题;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信任管理模型能够有效地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进行信任的评价,抑制自私节点、打击恶意节点,可明显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RFID研究将RFID安全和RFID反碰撞看作2个不同的环节分别孤立地解决。针对该不足,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将轻量级的随机密钥双向认证和动态时隙ALOHA协议进行融合。给出其处理机制流程,并和其他方法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该机制在保持对标签快速识别的同时,可抵抗包括重传、跟踪、阻断和篡改等多种攻击手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