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创血压监测(Artericai Blood Pressure,ABP)是心脏直视手术后监测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比袖带间接测压更能准确、及时地反映血压变化。我科自2007年1月-2007年12月共做心脏直视手术167例,术后均实施了有创血压监测,在监测过程中有28例发生了各种不同的问题.现将问题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基层医院ICU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2例患者实施有创动脉压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指导救治。护理措施包括预防感染、正确采集动脉血标本、保持管道通畅、保证测压的准确性、加强监测并建立记录表等。结果:52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所有病例7 d内拔出导管,无1例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进行有创动脉压监测可准确、及时、持续反映患者瞬间的血压变化,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水平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动脉穿刺插管直接测压能连续、准确的提供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的数据,能绘制动脉压力曲线,随时发现动脉压力变化,是心血管术后及危重患者监测的首选方法。但在临床观察中,诸多因素影响了其结果的准确性,误导了临床工作者,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总结了280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者的监护情况,制订了一系列护理措施,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收集2004年1-10月实施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280例,其中男191例,女89例,年龄4~82岁。桡动脉测压132例,肱动脉测压84例,股动脉测压23例,足背动脉测压41例。相关因素影响有创动脉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76例机械通气病人采用桡动脉置管,接通测压装置,常规抗凝,定时冲管,做好置管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7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无出血、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能持续地观察机械通气病人循环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及时准确地了解血压和组织灌注,提高机械通气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来芬华  金琦 《护理与康复》2008,7(4):288-289
目的探讨休克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值的差异。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ICU40例休克患者进行24h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监测比较,每位患者选择桡动脉穿刺行直接动脉血压连续监测,每5min记录1次,同时同侧肱动脉每5min进行无创血压测定1次,分别记录两种方法的测量值,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休克患者的有创血压值低于无创血压值。结论对休克患者临床抢救和治疗用药时应考虑有创与无创血压监测值的差值,尽可能采用有创测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危重患者外周动脉测压导管重置率中的应用实践与成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ICU行外周动脉有创血压监测患者586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ICU行外周动脉有创血压监测患者632例为观察组,开展QCC活动;比较两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外周动脉测压导管重置率。结果:对照组重置导管205例、重置率为34.98%,观察组重置导管114例、重置率为18.0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发生动脉穿刺并发症208例、发生率为35.49%,观察组发生动脉穿刺并发症117例、发生率为18.5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开展QCC活动可以有效降低ICU危重患者外周动脉测压导管重置率,降低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任春霞  姜小鹰 《护理研究》2006,20(22):2009-2010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术后早期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差异。[方法]对30例心内直视术后病人进行24h连续的有创测压和无创测压监测,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监测在心内直视术后早期8h内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h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术后早期采用有创血压监测,能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心内直视手术8h以后可以用无创血压监测替代有创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8.
黎明  苏婉华  黎美娴 《妇幼护理》2023,3(14):3473-3475
目的 研究 ICU 有创桡动脉血压监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我院 ICU 接受有创 桡动脉血压监测的 189 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94)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95)常规护 理+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及 ICU 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 血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 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 ICU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 有创桡动脉血压监测患者接受 优质护理,能够维持血压稳定,提高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缩短 ICU 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和休克患者有创与无创血压监测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休克患者血压监测的最佳方法。方法48例ICU患者,高血压和休克各24例。每位患者分别选择左侧或右侧桡动脉穿刺行直接动脉血压连续监测,同时同侧肱动脉间断进行无创血压测定,分别记录两种方法的测量值。结果高血压患者无创测压的结果明显低于有创测压,休克患者的情况正好相反。经t检验,P均<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休克患者,有条件时应尽可能采用有创测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脑血管疾病病人术中、术后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2例脑血管疾病病人术中、术后行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管道的保护,准确取值,预防并发症。[结果]桡动脉有创血压的监测能动态地监测病人的血压,病例中无一例出现有创动脉测压的并发症及脑出血。[结论]防止桡动脉有创测压管的脱落、维持管道的通畅及做好正确的取值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有创血压监测在ICU的应用及护理22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533-6534
目的通过对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有创血压在术后患者病情观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了桡动脉、足背动脉置管,接通测压装置,常规抗凝,定时冲管,做好置管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除3例患者动脉导管完全堵塞,其他均顺利完成连续有创血压监测。结论术后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监测,护理工作中需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操作方法,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任春霞  姜小鹰 《护理研究》2006,20(8):2009-2010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术后早期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差异。[方法]对30例心内直视术后病人进行24h连续的有创测压和无创测压监测,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监测在心内直视术后早期8h内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h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术后早期采用有创血压监测,能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心内直视手术8h以后可以用无创血压监测替代有创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3.
外科ICU患者有创血压的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外科ICU患者有创血压的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16例外科ICU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的连续动态监测及护理。结果:本组均未发生并发症,94.2%的患者于术后16~96h拔出导管,余患者也于14d内拔出导管。结论:护理人员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有创动脉压监测准确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疾病手术病人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脑血管疾病病人术中、术后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2例脑血管疾病病人术中、术后行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管道的保护,准确取值,预防并发症.[结果]桡动脉有创血压的监测能动态地监测病人的血压,病例中无一例出现有创动脉测压的并发症及脑出血.[结论]防止桡动脉有创测压管的脱落、维持管道的通畅及做好正确的取值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种溶液冲洗在ICU有创动脉测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需持续有创动脉测压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A组使用3125 U的肝素钠加入500 ml的软袋生理盐水中;B组使用4000 U的低分子肝素钙加入500 ml的软袋生理盐水中;C组使用软袋生理盐水,三者皆用加压袋以3 ml/h的速度给予持续冲洗动脉管路。采用临床观察的手段,比较三组患者动脉留置管通畅率,每隔4 h检查回血1次,并检查记录回血前后有创血压变化。结果:小剂量肝素钠盐水、低分子肝素钙盐水及生理盐水在有创动脉测压持续冲洗中皆能保持管路通畅,均无血栓形成,有创动脉血压〈5 mmHg变化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为了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我们认为可以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就可达到保持动脉测压管路通畅的目的,且安全有效简便,对患者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ICU患者有创血压监测的观察及护理,包括动脉测压管护理,动脉血压波形的观察,预防感染,防止远端肢体缺血,预防局部出血血肿和留取标本。认为有创血压监测可以有效、准确、动态地监测患者血压变化,操作简单快捷,适合ICU患者病情急、重、危等特点,既监测了动脉血压的变化,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NICU 2008年8月~2011年3月期间96例危重新生儿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评估动脉血压监测部位及并发症。结果:桡动脉测压39例,股动脉测压30例,腋动脉和肱动脉测压分别为13例和11例,足背动脉测压仅3例。其中有4例新生儿发生动脉留置针部位远端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其他置管部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危重患儿救治的成功率,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科2003-09/2007—09共完成2146例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均在有创压力监测下取得成功,在监测过程中有142例发生压力监测伪血压变化,经过及时处理,排除了影响因素,保障了手术顺利进行。现将各种伪血压变化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有创血压监测(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IBPM)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该方法可以直接监测血压的变化,比袖带监测更能准确、及时地反映血压变化,是ICU常用的监测手段。因测压准确、留取动脉血方便,在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但IBPM为侵入性监测手段,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因此,加强实施患者的科学护理,不但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无误。所以,了解关于IBPM护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提高相关临床护理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动脉置管的方法、动脉置管后的护理、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对策等,认为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患者给予ABP的动态监测,除可保证准确监测血压外,还可以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分析心肌的收缩力,及早发现动脉压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此外还可方便采集血标本,监测血气分析,从而避免反复动脉穿刺,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