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馆员中普及文献检索知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某些馆员缺乏文献检索知识的现状,提出应有计划对馆员加强文献检索知识的教育;馆员在干中学;积极参与听讲座与培训班的学习;外出参观访问;馆内轮岗等几点普及文献检索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医院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介绍医院知识管理产生的背景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医院知识管理的内涵以及建立医院知识共享机制、医院知识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医院知识管理与科技知识创新的关系,提出了要从战略保障、组织保障、人力资源保障、技术保障、制度保障和文化保障等6个方面来建立医院知识管理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传统名医传承方式受时间、学习方式等限制,造成学习内容通常重实践、少理论,技术丰富,知识面窄。构建名医学术传承知识图谱用以弥补在传统传承方式中的缺憾。方法:本文提出将知识图谱与名医传承相结合,通过“自上向下”的知识图谱构建方式与高质量的结构化数据,建立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结果:形成的名医传承知识图谱包含名家学术思想和经验,也包含师承关系与学术脉络。结论:名医学术思想的传承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关键,名医知识图谱的构建未来能够让更多的人学习、传承各位名老中医的思想,为名医传承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知识服务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知识服务的内涵、主要特征及其对图书馆员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探讨,并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管理进行了研究。指出知识服务管理的重点是树立和培养"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以能为本"的用人制度,组建知识服务团队并给以宽松的工作环境,加强馆员的学习和培训,改进人员招聘工作和完善知识服务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基于隐性知识的医务人员科研能力构成和形成机制,提出可以通过确定研究方向、应用师徒制学习模仿、开展深度交流与对话、进行课题研究及医院文化建设等方式,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开展"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教学法的教学实践是引入新教学模式的一种积极探索.本文围绕"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教学法课程设计的需求调研和分析,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理念等环节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回顾国内以往知识元研究,结合当前中医古籍知识元研究工作,探讨中医古籍研究的部分现存问题.中医古籍知识元研究工作重点在于知识元标引平台的研发以及中医基础理论的数据化处理.知识元的概念是文本中的词或短语;知识元的文本可以借助文言语法与知识图谱三元组概念进行数据提取;建立语义关系,即语义三元组的描述,可分为表达不同描述对象(实体)之间语言逻辑的"实体—关系—实体"形式,与表达描述性语句的"实体—属性—属性值"形式.语义三元组间的逻辑关系及其描述,要求对古籍文本进行词、句法、语义、语用等全方位的考察.逻辑语法的研究或可为知识元研究开拓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个人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对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创新、交流和分享,从而开拓个人视野、提高自身能力、提升工作效率、整合个人信息资源。并最终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物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就是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的能力。物理教师应该学习与研究物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相关理论,掌握物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技巧,建造物理教师个人的学习网。建立物理教师个人的知识资源库,以此来提升个人的知识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建立现状,并展望未来的研究状况。方法从中国知网下载"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建立"方面的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学与知识图谱的方法,分析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建立现状。结果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建立方面的研究可归纳为"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兔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以及"其他动物模型"等3个主流知识群。在被引用次数≥1的94篇论文或综述中,用老鼠构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占绝大多数,总共为79篇;用兔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6篇,用其它动物(犬、羊、猪、非灵长类等)构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共9篇。从知识图谱分析来看,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是研究热点和重点,而大鼠是目前骨质疏松研究中最常用的动物模型。兔做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也占一定比列。其它(犬、羊、猪、非灵长类等)动物模型的建立也在骨质疏松方面的研究中做出贡献,但相对少用。结论动物模型的建立在研究骨质疏松方面极其重要,合理地选择动物模型对实验的结果起着关键作用。鼠是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最常选用的动物。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隐性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入手,初步探讨在医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隐性知识作用的重要性,提出推进导师制?建立创新型学习组织和加强实践教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阐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特点,并探讨了图书馆知识管理中促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特点,并探讨了图书馆知识管理中促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隐性知识转化的中医知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创新是中医发展的内在需求,它对中医技术的传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医隐性知识的相关概念,指出中医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中医知识创新应以隐性知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将对中医知识的传承与创新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对中医知识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中医知识传承过程中知识创新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知识管理的内涵,探讨了医院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对象、核心,论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医院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隐性知识作为护理工作知识的主体,应当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传播给学生。但由于其自身难以表述的特点,目前护理教育中仅凭传统课堂教学难以实现。任务驱动教学通过学习任务这一媒介,加上老师适当的指导,不仅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令学生在学习和评价中获得隐性知识。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查可见,该教学法对学生隐性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知识的集成及应用是知识组织中的关键问题,知识集成程度和外化手段对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起着重要作用。从知识管理角度,利用系统科学思想与方法,提出构建知识网络模型用以解决知识集成与知识检索问题。医学知识网络模型的设计对医学知识中的显性知识与隐-眭知识的集成及知识导航的实现,对提高医院系统知识共享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野中为知识创造提出了SECI理论,他认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作用中包含了四种知识转换模型,并且这种相互作用创造了知识。但是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这一理论仍抱有疑惑,其中三种模型看起来貌似是可信的,但都缺乏证据的支持。根据权威的理论,非反射性行为与反射性行为是存在区别的,前者是与隐性知识相联系的,而后者是与显性知识相联系的,从而引出了一种新的框架,即不同类型的知识是由不同类型的行为所创造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的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在低健康素养情况下通常所做的弥补性行为,为实施适当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患者住院评估表中增加可以用来识别住院患者是否处于低健康素养状态的三个问题:①"你经常需要别人帮你看医院的各种材料吗?";②"你自己在填写医疗表格时的信心如何?";③"你在学习有关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时,是否经常会遇到理解不了的问题?";以及用来了解患者在低健康素养情况下,通常会做出哪些弥补性行为的问题"你在学习中遇到理解不了的问题时会怎么办?";对9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分别有39.1%、44.6%和38.0%的患者在看医学材料、填写医疗表格和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时处于低健康素养状态。其中,老年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低于青壮年患者(P<0.01);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健康素养水平越低(P<0.01);不同性别患者之间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你在学习中遇到理解不了的问题时会怎么办?"问题,患者的回答依次为:问家里人(34.8%);问护士(20.7%);问大夫(14.1%);相信大夫,让签字就签字(9.8%);不懂就不懂,随它去(7.6%);试着自己把问题弄明白(6.5%);通常不会遇到理解不了的问题(5.4%)。结论相当数量的住院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尤以老年人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为显著。而患者在低健康素养情况下的弥补性行为,可能并不利于患者正确理解和掌握健康信息,对疾病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需引起注意。护士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隐性知识已无可辩驳地成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典型的隐性知识密集型组织,中医医院要通过不断加强自身隐性知识管理来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愈演愈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足。通过对隐性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概念界定开始,分析了隐性知识管理对中医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作用,阐述了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中医医院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中医诊断学》、《医古文》教学研究与实践中,认真贯彻以“学”为本、学思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平台与教学资源支持学生“学”,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体验互动、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