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24h食管pH值监测在新生儿胃食管返流(GER)诊断中的作用和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临床特点及与之相关的疾病,采用便携式pH自动记录仪监测:106例临床上怀疑有胃食管返流的新生儿(症状组),其中55例同时用台式高分辨八道胃肠动力监测系统行食管动力学监测;同时监测17例无症状新生儿(对照组),动力学测定5例。结果显示,新生儿胃食管返流临床表现多样。以呕吐(溢乳)多见(97.6%),其次为呼吸暂停(发绀,占14.5%),呛咳(9.6%);除了单纯病理性GER及继发于消化道畸形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败血症与GER关系密切,而继发有消化道器质性疾病时,返流更严重。病理性GER食管动力异常的检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提示新生儿胃食管返流临床表现复杂,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及早行24h食管pH值测定是早期诊断新生儿GER的客观依据,但同时应警惕有基础疾病的可能,及时作相应的检查以增加诊断的正确性;此外尚需进一步制定与年龄相关的食管动力标准。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50例新生儿胃食管返流,以呕吐起病47例,呕吐出现时间≤7天40例,出现咳嗽、呛咳,气急3例。体重不增营养不良21例,肺炎15例,呼吸暂停1例。提出新生儿期凡有不能解释的呕吐,呼吸暂停,反复发作的肺炎,营养不良生长迟缓均提示本病可能。食管钡餐造影是目前国内诊断本症的主要手段。本症内科治疗大多有效。  相似文献   

3.
小儿胃食管反流病104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 对 10 4例GER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GERD以新生儿期和婴幼儿发病较多 ,<3岁者占 75 0 % (78/ 10 4)。临床表现除有呕吐、溢乳等反流症状外 ,80 8%具呼吸道症状表现。部分患儿仅表现呼吸道症状 ,反流症状反而不明显。 91例监测 2 4h食管 pH ,89例异常 ,检出率 97 8%。卧位时各项反流指标均大于立位时。 2 8例行食管钡剂造影阳性2 3例 ,诊断阳性率 82 1%。 10例食管内镜检查 3例有食管炎 ,其中 1例食管溃疡伴Barrett食管。结论 小儿胃食管反流临床表现复杂 ,缺乏特异性 ;2 4h食管 pH监测是首选的诊断方法 ,不仅可以发现反流 ,还可以了解反流程度 ;食管X线检查仍可作为小儿GER常用的诊断方法 ;内镜检查和食管粘膜病理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食管病变 ,增加食管炎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窒息后新生儿胃食管返流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围产期窒息对新生儿消化系统的影响。但窒息后新生儿发生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refulx ,GER)的研究国内报道较少 ,为此 ,我们采用24h食管pH监测技术动态监测窒息后新生儿 ,以了解窒息后新生儿发生GER的时间、性质 ,为临床治疗GER提供理论基础 ,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分为窒息组和对照组 ,均为2001年3~9月间收入我院新生儿病房的足月新生儿。窒息组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平均胎龄40周 ,平均体重3210g。根据新生儿窒息评分标准[1],分为重度窒息7例 ,轻度窒息23例 ;对照组15例 ,男9例 ,女6例 ,平均…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道返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治疗新生儿胃食道返流(GER)中,对照组(单纯体位治疗)与治疗组[体位治疗+小剂量红霉素(3~5μg/kg·min)]在患儿的呕吐症状、体重、食管钡餐造影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5),结合以往对红霉素胃肠动力的研究认为,小剂量红霉素+体位治疗GER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陈方  周珉 《临床儿科杂志》1996,14(5):333-335
本文报道27例婴儿食管裂孔疝,均经钡餐造影确诊,其中嵌入性食管裂孔疝3例(11.1%),滑动性食管裂孔疝24例(88.9%)。前者病程在10个月以上,后者病程在1个月以内。笔者认为胃或/和胃食管前庭部疝入膈上是本病特征,并提出早期食管裂孔疝钡餐造影的诊断标准。强调钡餐造影在本病诊断中起着主导作用,掌握正确的投照技术要领是提高本病检出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反流程度患儿并发症情况及结局。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7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GER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一般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不同反流程度患儿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GER新生儿47例(男23例,女24例);足月儿42例,早产儿5例;胎龄34~41周[(38.9±1.6)周];出生体质量1 990~4 430 g[(3 157.3±574.0) g];起病日龄中位数2 d(1~21 d)。以反复呕吐为表现40例(85.1%),发作性发绀7例(14.9%)。并发症:并体质量增长缓慢42例(89.4%),并吸入性肺炎24例(51.1%),并呼吸暂停1例(2.1%)。上消化道造影诊断轻度反流13例,重度反流34例。经体位喂养或联合口服多潘立酮治疗,44例患儿至出院时症状改善。出院后随访显示,轻度反流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早于重度反流患儿[4周(2~8周)比8周(2~4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6,P〈0.05)。结论新生儿GER以呕吐为主要表现,多数预后良好。轻度反流较重度反流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早。  相似文献   

8.
X线诊断小儿胃食管返流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莎 《临床儿科杂志》1993,11(4):261-262
胃食管返流(GER)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机能缺陷而引起胃液或胆汁从胃返流入食管,临床上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近十几年中,国内外对其发生机制和诊断方法作了大量研究。现将本院在近几年中经X线确诊为GER的9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3~5个月4例,7~9个月4例,18个月1例。以呕吐待查  相似文献   

9.
24 h食管pH监测在婴儿难治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4h食管pH监测在婴儿难治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对57例难治性肺炎患儿进行24h食管pH监测,监测指标包括食管pH〈4.0的次数、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卧位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和Biox-Ochoa评分。结果57例中存在胃食管反流(GER)28例(占49.1%);有呕吐与无呕吐症状患儿各项反流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有胃食管反流患儿经促动力剂治疗者,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持续时间均较未用促动力剂治疗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肺炎患儿经正规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考虑是否合并胃食管反流,进行24h食管pH监测,以确定病因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胃食道返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简称(GER)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引起下端食道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临床表现’‘’cX线钡餐造影可明确诊断,指导体位治疗。总结我院22例新生儿GER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12例,女IO例,本组日龄<7天11例,<14天5例,<ZI天5例,<28天1例。本组出生时体重2100—4O509,平均3200g,入院时体重1455-38959,平均245Og。本组早产儿2例,过期产1例,足月小样儿3例,ZO例以呕吐待查入院,2例以呼吸道症状咳嗽、气息为主要表现。呕吐出现时间由生后4小时至25天…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