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的微量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光德  何洪巨 《分析化学》1994,22(3):322-322
1 引 言 有机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有大量报道,锗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关锗的测定方法报道多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操作较复杂。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锗国内外报道较少。本文采用桑色素测定微量锗,研究了桑色素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锗的前处理条件,建立了蔬菜中微量锗高温灰化、溶样后不经萃取和反萃取的快速测定方法,灵敏度高、方法简单、准确度好,本法适用于植物样品中微量锗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血及人发中的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人体血液及人发中锗的测试方法,其中人发样品在密封罐中消化分解,血液用Trion X-100以1:8稀释,以硝酸钯和硝酸铵混合溶液作为基体改进剂,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方法特征值为20pg,标准检出限为0.45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血液100.9% ̄103.2%,发样93.7% ̄97.2%,RSD=5.1%。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云南临沧锗矿区及其周围现代植物中锗含量明显高于国内外报道的某些地区现代植物中的锗含量;元素的植物吸收系数为6.3,表明锗在研究区现代植物中为强聚集元素。  相似文献   

4.
鹿茸是一种名贵中药,它能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所以多年被人们广泛使用。锗元素,尤其是有机锗可使人体酶活化,增强细胞活力,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抗肿瘤、抗病毒、消炎、延缓衰老和免疫调节等作用Ⅲ。但关于鹿茸中锗含量的测定未见报道,本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了鹿茸中锗的含量,这对该药的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人体血尿和尿中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口服有机锗后人体血浆及尿中锗的测定方法。以5%三氯乙酸溶液沉淀血蛋白,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测定。以钯和硝酸镍混合溶液做基体改进剂,提高灰化温度至1400℃,消除了样品中大量基体对测定锗的干扰,方法特征量为31pg,检出限为28pg(3σ),样品加标准回收率为:血浆91.4% ̄97.0%,尿97.2% ̄105%。  相似文献   

6.
石崴  胡涛 《分析试验室》1996,15(4):68-70
报道了一种氢化物发生-冷原子荧光法间接测定痕量锗的新方法。找出最佳实验条件并将此法用于植物及水样中痕量锗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对水中痕量锗检出限0.1μLg/L,回收率92%以上。  相似文献   

7.
范小振  丁天惠 《色谱》1993,11(4):227-228
近年来,锗对人体的影响众说纷纭,对中药中所含的锗特别关注。锗是生物体内非必要元素,但学者认为锗可能参与免疫调节反应。人参、当归、枸杞等中药植物之所以有强身、滋补、抗癌等作用,是因为它们含有一定量的锗,并研制出了一种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8.
β—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中无机锗的示波极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Ge-132)因其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抗衰老等作用而被用于食品添加剂和某些化妆品中。在合成过程中若处理不当则会有较高含量的无机锗存在。无机锗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故合成产品中无机锗的含量是衡量产品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若采用苯芴酮吸光光度法测定无机锗,有机锗有干扰。需萃取分离后测定,手续较繁。我们通过试验发现,β-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在草酸-苏木精-V(Ⅳ)体系中示波极谱法测定无机锗时不产生干扰,无需分离有机锗。方法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9.
有机锗药物——有希望的抗癌新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国霞 《大学化学》1991,6(1):48-50
20世纪以来,微量元素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及超微量元素,如:Fe、Zn、Cu、V、Mn、Se等对人体作用的研究已相继深入。Ge属超微量元素,它及其它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如图1所示。对于Ge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的研究还较少,多年来,人们把Ge认为是Cd、Hg、Pb等有毒元素的同类。但众所周知,很多中草药植物中含有锗,  相似文献   

10.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锗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锗具有提高人体免疫机能、降低血脂、抗癌及防癌、防衰老等多种功能。许多植物如人参、枸杞、茶叶、蘑菇中都含有有机锗 ,有些含锗食品国家已批准作为新资源性食品并引起人们的重视。锗的测定方法多采用原子吸收法[1 ] 和分光光度法[2~4] ,分光光度法具有显色速度快 ,水溶性好 ,灵敏度高等特点 ,但该法不能实现锗的快速自动检测。本文将流动注射与分光光度法联用 ,建立了一种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有机锗含量的新方法。流动注射分析作为一种高效率的非色谱分离手段与多种仪器联用 ,显著提高了许多分析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该…  相似文献   

11.
曾强  曾宪顺 《化学通报》1998,(10):46-47
随着人们对倍半锗类化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烷锗类和芳锗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987年,Kakimoto等发现3-三烷基(三芳基)锗基丙酸酯类化合物具有选择性酶分解抑制活性[1]。1994年,Xie等报道了三芳基锡基3-三...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中微量元素锗的测定方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国内近年来对食品中微量元素锗的测定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极谱法和色谱法。  相似文献   

13.
在苏木色精-偏钒酸铵-抗坏血酸-草酸体系中,锗可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催化液,峰电位为-0.57V(vs.SCE),线性范围为4.00×10-10~1.12×10-6mol/L,锗与苏木色精络合物组成为1:2,条件稳定常数β=6.57×10,用催化极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痕量锗,具有灵敏、准确、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锗钼杂多酸单扫描极谱法测定枸杞中的微量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8.9的氨性缓冲溶液中,锗钼杂多在示波极谱上,于-1.05V(vs.SCE)产生灵敏的吸附波。导数波高与锗 度在6.9*10^-8-5.5*10^-5moL范围内有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5*10^-8mol/L。用本法测定了中药枸杞中的锗,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锗(Ⅳ)-邻苯二酚紫-钒(Ⅳ)体系的极谱吸附催化波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0.1mol/LH2SO4溶液中,Ge(Ⅳ)-邻苯二酚紫(PV)-V(Ⅳ)体系产生一灵敏的吸附催化波,峰电位在-0.55V(vs.SCE)处.锗浓度在2.2×10-10~2.8×10-6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10-10mol/L.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本法用于土壤中痕量锗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氢化物发生ICP-AES法测定药用植物中的痕量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氢化物发生ICP-AES法研究了药用植物样品中痕量锗的测定方法,系统地研究了ICP-AES仪器参数及氢化物发生条件对锗谱线信背比的影响,考察了13种共存元素的干扰,并比较了植物样品的3种前处理方法。选定H3PO4-HNO3-H2O2消化,在3mol/LH3PO4介质中,以15g/LNaBH4还原,测定药用植物样品中的锗,相对标准偏差≤2.9%,回收率为94%~103%。方法检出限达0.13μg/L。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高纯二氧化锗中痕量杂质Mg、Al、Ni、Cu、Zn、In、Pb的ICP-MS测定方法。选择了仪器最佳工作条件,研究了锗基体对被测元素的干扰,方法回收率为94%~114%,RSD为11.1%~57%。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Tween60存在下,新试剂3,5-二溴-4-偶氮间苯二酚苯基荧光酮与锗(Ⅳ)的显色反应和光度性质。在0.5~1.5mol/LHCl介质中,锗与试剂形成12的红色三元胶束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3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68×105Lmol-1cm-1,锗浓度在0~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拟定方法用于煤样中微量锗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微量元素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微量元素锗在生理作用以及与人体健康关系等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评述了微量元素在医疗保健中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氢化物发生ICP—AES法测定药用植物中的痕量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应用氢化物发生ICP-AES法研究了药用植物样品中痕量锗的测定方法,系统地研究了ICP-AES仪器参数及氢化物发生条件对锗谱线信背比的影响,考察了13种共存元素的干扰,并比较了植物样品的3种前处理方法,选定H3PO4-HNO3-H2O消化,在3mol/LH3PO4介质中,以15g/LNaBH4还原,测定药用植物样品可的锗,相对标准偏差≤2.9%,回收率为94%~103%,方法检出限达0.13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