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缓解老陈醋浓醪酒精发酵中高底物浓度和高酒精浓度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以大豆粕与花生粕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生物氮源营养剂制备工艺,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浓醪酒精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分割式浓醪酒精发酵所需生物氮源营养剂的最优制备工艺参数为:大豆粕与花生粕质量比5∶1、加水量80%、米曲霉接种量0.04%;分割式浓醪酒精发酵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粮水比1.0∶2.7(kg∶L),生物氮源营养剂用量4%,大曲用量20%,最终酒醪的酒精度为12.89%vol。与稀醪酒精发酵相比,分割式浓醪酒精发酵大曲用量节约18%~24%,发酵时间节省16%~20%,酒醪的酒精度提高4.18%vol,所酿造的老陈醋氨基酸态氮及总酯含量分别提高了25%与17%。  相似文献   

2.
玉米粉高浓度酒精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本研究以玉米粉为原料,利用一株具有高酒精耐性的酵母菌进行浓醪发酵。通过对比和初步探索,改革了原低温蒸煮后需经过糖化的工艺路线,确定了低温蒸煮后糖化发酵并行的生产工艺,减少了糖化设备投资,缩短了原料处理时间,同时在原料加水比1:2.0,发酵温30℃,糖化酶加量100 ̄150u/g,酵母接种量9%(v/v)的情况下,这株酵母菌在60小时内可以产生14.8%(v/v)的酒精,成熟发酵醪中的pH为5,残还  相似文献   

3.
通过向酒精发酵醪中添加不同量的大豆粉和脂肪酸,探讨大豆脂肪酸对酵母形态及酒精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大豆粉可维持酵母细胞形态不变,降低残糖和提高酒精发酵的浓度,说明大豆粉可有效提高酵母菌的酒精耐性。大豆中的油酸、亚油酸可提高酵母菌的耐酒精性能,但不起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模拟大豆中主要脂肪酸含量,添加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随添加量的增加,酒精浓度升高,但其作用小于添加脂肪酸含量相同的大豆粉的作用,且不能维持细胞形态不变。  相似文献   

4.
浓醪酒精发酵技术具有高细胞密度、高产物浓度和高速率发酵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发酵终点酒精浓度。本文以玉米粉为原料,利用酿酒酵母对玉米粉浓醪酒精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糖化酶添加量对玉米酒精发酵的影响最为显著,料水比及蛋白酶添加量次之。当糖化酶和蛋白酶添加量分别为100 U/g(原料)和150 U/g(原料),料水比为1∶2,酒精浓度达到16.8%vol。另外,添加营养物质甘氨酸、脯氨酸以及肌醇都能有效提高酒精浓度,但甘氨酸添加效果优于脯氨酸和肌醇。当甘氨酸添加浓度为2 g/L时,发酵液酒精浓度达到17.7%vol。  相似文献   

5.
耐高糖酵母菌在浓醪酒精发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耐高酒精度酵母菌有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而对耐高糖酵母菌的研究还尚有不足。该文介绍了耐高糖酵母的筛选及其高糖胁迫应急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耐高糖酵母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指出酒精发酵所需酵母菌应生理耐受性较好,能耐高糖度、高酒度、高渗压等,能够抵抗极端不良环境,在工业生产中能够有效提高乙醇的产量。通过筛选耐高糖酵母菌,旨在为酵母菌高糖胁迫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甘蔗糖蜜为原料,利用酵母菌高浓发酵酒精,探索发酵液中的代谢副产物有机酸含量对发酵产酒的影响.在发酵醪液中添加不同量的非氮有机酸,考察其对发酵产酒的影响.初步得出甲酸、乙酸、乳酸添加量对发酵的抑制点为0.15%、0.3%、2.5%,琥珀酸在添加量为3.0%时轻微抑制,添加酒石酸未见有抑制点.  相似文献   

7.
以蓝靛果果实为原料,经酵母菌富集培养后,分离纯化得到优势酵母菌,并对其进行耐酸、耐酒精、耐亚硫酸及降酸实验,在此基础上利用活化的蓝靛果酵母菌进行蓝靛果酒的发酵。结果表明:蓝靛果酵母菌能够较好地利用柠檬酸与苹果酸,而利用酒石酸的能力较差,并且有一定的耐酒精和耐亚硫酸能力。蓝靛果酵母菌发酵使得果酒的酸度降低了13.2%,对高酸果酒的发酵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啤酒酵母S-6为实验菌株,研究了主发酵温度和原麦汁浓度对啤酒发酵的残糖、酒精度、风味物质和絮凝性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麦汁浓度一定时,主发酵温度对高级醇和乙酸酯的含量影响较大,主发酵温度由10 ℃提高至16 ℃时,高级醇含量提高了10%~20%,乙酸酯含量提高了8%~16%,但CO2累积质量损失、残糖、酒精度和絮凝性基本不受温度的影响;主发酵温度一定时,原麦汁浓度对酵母絮凝性影响较大,原麦汁浓度越高,酵母絮凝性越低,将高浓(18 °Bx)发酵液稀释50%至常浓(12 °Bx),残糖、酒精度和高级醇的含量与常浓发酵液基本相同。该研究为选育高温高浓发酵低产高级醇同时强絮凝性酵母菌株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酒精浓醪发酵生产中,酵母菌在高糖度、高渗透压等恶劣环境下发酵产生乙醇的性能与其耐受机制有密切的联系。该文以酵母菌高糖耐受机制为切入点,介绍了耐高糖酵母菌的来源,高糖胁迫下酵母菌的应激反应,归纳已公开报道的与酵母菌高糖耐受机制可能有关的基因,借鉴真菌及细菌在转录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水平上耐受性能及机制的研究,为基因水平上酵母菌高糖耐受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浓香型白酒回糟酸度高、残糖含量高的生产现状,通过平板划线纯化、WL培养基形态观察及显微镜观察对中高温大曲中酵母菌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TTC培养基染色筛选、差异酸度培养基筛选适用于回糟发酵耐酸性产酒精能力强的酵母菌,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回糟发酵小试研究。结果表明:中高温大曲中筛选得到的菌株dq1在pH 3.0时生长活性较强,产酒精能力为0.87%vol,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具有耐受pH 3.0、高温(48 ℃)、酒精度6%vol 的酿酒特性,发酵小试中回糟还原糖利用率提高了14.9%,有效提高了糟醅中酒精含量和回糟出酒率,为浓香型白酒回糟发酵提供优势酵母菌。  相似文献   

11.
酒精高浓度发酵能够提高发酵醪液含酒分,可以节省酒精蒸馏蒸汽消耗量,减少酒精废醪液排放量,提高设备利用率,日益受到酒精生产企业的重视。目前糖蜜酒精生产发酵含酒分普遍偏低,糖蜜高浓度发酵面临很大困难,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糖蜜中的灰分和胶体等杂质含量不断增高,会抑制酵母的繁殖和发酵,影响糖蜜高浓度发酵酒精。对糖蜜进行澄清处理是实现糖蜜酒精浓醪发酵的快捷途径,通过对糖蜜快速热澄清处理,得到糖蜜高浓度发酵酒精,与传统糖蜜酸化后发酵酒精相比,发酵含酒分明显提高,发酵成熟醪锤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吴华昌  肖辰  邓静  谭文其 《中国酿造》2012,31(3):111-115
为获得乙醇耐受性较高的酵母菌,通过富集培养,从白酒窖池的酒糟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耐18%vol乙醇浓度的菌株A2。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2℃,最适pH值为4.5。通过正交试验得出A2的最优发酵条件为葡萄糖浓度20%(w/v),温度34℃,pH值为4.5。发酵72h后,发酵液酒精浓度达到9.5%vol。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条件对酵母发酵蜂蜜过程中高级醇生成的影响,以蜂蜜、麦曲、酵母为原料,以高级醇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发酵温度、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磷酸氢二铵添加量和发酵液糖度对酵母发酵蜂蜜过程中高级醇生成的影响。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当麦曲添加量为4%,干酵母的加入量为0.2%,磷酸氢二铵添加量600 mg/L,起始发酵液的糖度为30.0%,pH为4.5,培养温度为34℃,培养时间为4 d,在此条件下得到高级醇的最低值43.72 mg/L。  相似文献   

14.
以杏皮渣为原料,研究杏皮渣白兰地生产中酒精发酵阶段的主要工艺条件。对杏皮渣浆液的制备方式、最佳酵母的筛选、接种量、初始含糖量、发酵温度、初始pH以及在发酵过程中酒精度和残糖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皮渣浆的最佳制取方式采用高压蒸煮和酶解结合法:将杏皮渣和水按1∶6浸泡2 h后破碎打浆,121℃高压蒸煮10 min,冷却到室温后加入杏皮渣重量0.5%的果胶酶和1.5%的纤维素酶,在50℃下酶解4 h,得到的杏皮渣浆的还原糖含量为72.27 g/L。杏皮渣酒精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杏酒酵母No16,接种量为3%,初始含糖量为250 g/L,发酵温度为28℃,初始pH3.9,发酵时间为12 d,酒精度可以达到11.2%vol。  相似文献   

15.
以从内蒙古各旗县果园的果实和土壤中分离得到的200株酵母菌为出发菌株,经四级筛选最终得到一株酒精耐受力为16%vol的菌株K1-2,并对该菌株的发酵特性与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酵母菌的最适生长pH值为5.5,最适生长温度为28 ℃,最高可耐受600 mg/L的SO2,在葡萄糖含量为60%的条件下仍可生长。发酵5 d后糖醇转化率可达68.45%,产酒精度为6.4%vol,表明该菌株是一株具有良好酒精耐受性与发酵性能的酵母菌株,除拥有较高的耐SO2与耐高糖能力以外,还具备较强的产酒精能力,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燃料乙醇用高产酒精酵母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含有高浓度酒精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115株耐高酒精酵母,经过初筛、复筛,得到1株高产酒精酵母菌株SP—48,在料水比1:2,发酵72h的条件下,静止发酵,成熟醇酒精的体积分数可达16.2。经签定该酵母属(Saocharomyoes)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visiae)。  相似文献   

17.
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株的优劣直接影响黄酒的酒精含量和风味特征。为筛选到发酵能力强、产香强、繁殖快和耐受性强的酿酒用功能性酵母,从各种酒曲中分离纯化的13株酵母菌通过TTC法初筛和复筛得到Y-3、Y-7、Y-103株酵母菌。通过对Y-3、Y-7、Y-10进行耐乙醇能力、耐pH能力、耐温度、耐渗透压分析,筛选出1株发酵力强、产风味物质含量较高的、耐受性较好的酵母菌株Y-10。将Y-3、Y-7、Y-10应用到黄酒生产试验中,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Y-10酵母在酿造的黄酒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多于8种;风味物质的含量高于其他两种,高达329.87 mg/mL。由此可见,在黄酒酿造过程中,Y-10在提高黄酒的酒精含量以及增强其风味物质种类与含量方面有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毕静  郑萍 《粮食与食品工业》2022,29(1):31-34,39
本实验通过响应面法研究了枸杞醋酒精发酵阶段生产工艺,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了酵母接种量、酒精发酵温度和酒精发酵时间3个因素,以酒醅酒精度为考查指标对枸杞醋的酒精发酵阶段生产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11.5%、酒精发酵温度30℃和酒精发酵时间84 h,在此条件下进行的试验,酒醅酒精度达11.6%vol,实际结果和理论的预测结果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9.
余晓红  邵荣  许琦  汪志君  方维明 《食品科学》2007,28(11):638-642
以豌豆为原料经发芽后,糖化制汁,添加啤酒酵母发酵研制了豌豆芽汁啤酒。在单因素的基础上,经过L9(33)正交试验确定:豌豆啤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主酵温度13℃、豌豆芽汁浓度11°P、酵母菌接种量1.5×107个/ml。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后酵结束,高级醇含量为56.1mg/L,双乙酰0.05mg/L,酒精度3.94%(W/W),真正发酵度67.2%。酿制的啤酒不仅具有大麦芽啤酒的风味,并且还富含了豌豆芽中的VC、多种氨基酸和抗癌物质,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功能性饮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