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目的评价肾动脉支架术治疗合并心功能不全的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肾动脉狭窄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共2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40例,选用肾动脉支架术进行治疗,对照组140例,选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血压以及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后血压、肾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支架术对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肾动脉狭窄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水平,并有效控制病情,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后血压及肾功能疗效和预后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经肾动脉造影诊断为肾动脉狭窄患者275例,按治疗方法分2组:介入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按病因分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非ARAS)组;ARAS组中又分为年龄〈70岁组和≥70岁组。治疗后平均随访期(18±12)个月,随访期重点观察患者血压及肾功能变化。并探讨ARAS患者危险预测因素。结果治疗前,非ARAS组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高于患肾,与ARA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ARAS组,单侧患者键肾功能轻度受损;双侧ARAS患者GFR基础值低于单侧ARAS患者。治疗后,非ARAS组血压及肾功能改善明显,GFR升高优于ARAS组(P〈0.01);ARAS组,单侧年龄〈70岁、GFR基础值≥55ml/min者,血压及肾功能改善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年龄1〉70岁、GFR基础值〈55ml/min者,血压控制,肾功能下降,与药物治疗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明非ARAS组介入治疗效果好,能显著改善患者高血压和肾功能。ARAS患者治疗应首先控制各种致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单侧、年龄〈70岁、GFR基础值≥55ml/min者介入治疗效果较好;年龄≥70岁和(或)GFR基础值〈55ml/min者,应综合评估各种因素,慎重考虑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护理流程。方法:对24例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20例患者经肾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PTRA)及支架置入术后肾功能均有改善,患者术后血压均有改善,10例血压降为正常,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做好患者的术前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等相关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提高肾动脉狭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应用介入治疗肾动脉粥样硬化致管腔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6个支加植入 2 4例患者的 2 6支狭窄肾动脉内 ,随访 6个月 ,观察血压及肾功能 ,并同术前比较。结果 植入肾动脉支架后 ,收缩压明显下降 (172 .0±2 7.6mmHg下降至 14 0 .2± 18.6mmHg P <0 .0 0 1) ,70 %的患者不用服降压药血压明显得到控制。 3 0 %的患者需用少量药物即可控制血压 ;5 6%的患者肾功能得到改善 ,血清肌酐明显下降 (2 86.5± 10 .6μmo/L下降至 189.6± 12 .3 μmol/L P <0 .0 0 1) ,44 %的患者肾功能稳定在术前水平。结论 肾动脉粥样硬化的介入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血压及肾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治疗肾动脉狭窄型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访6个月,观察21例肾动脉狭窄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血压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21例患者中,手术成功21例(100%),术后血压(1mmHg=0.133kPa)均明显下降(P<0.001),收缩压从(178±32)mmHg降至(134±16)mmHg,舒张压从(98±20)mmHg降至(76±12)mmHg;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种类明显减少(P<0.001),从平均3.6±1.0种减至1.6±1.0种。PTRAS总有效率为76.2%(16例),治愈率4.8%(1例),控制率42.8%(9例),改善率28.6%(6例),无效率23.8%(5例)。血肌酐、尿素氮亦显著下降(P<0.001、P<0.05)。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型顽固性高血压既控制血压,也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液滤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情况及生命指标(心率、血压、呼吸、肾功能等)。结果 14例患者顺利脱离血液滤过治疗,3例转为定期透析治疗,1例死亡。治疗前后心率、呼吸、肾功能等生命指标有显著改善。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及时应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能够改善症状及预后,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代偿性肾功能不全对心功能不全患者B型尿钠肽(BNP)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190例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测定血浆BNP、肌酐(Cr)浓度,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性别、身高、体重,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29%.肾功能不全患者BNP为(130±19)pg/ml,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者的(65×6)pg/ml(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变量分析BNP与GFR均相关(P<0.05).结论 BNP浓度受到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红  张薇  张天龙 《中国医药》2012,7(4):482-483
目的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致难治性高血压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前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7月在北京华信医院住院治疗的2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同时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观察介入治疗前后血压、服药数量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无手术并发症.收缩压由术前(176±15)mm Hg降至(142±7)mm Hg(1 mm Hg =0.133 kPa),舒张压由(101±16)mm Hg降至(90 ±7)mm Hg(P <0.01),口服降压药物由(3.3±0.6)片降至(1.5±0.8)片(P<0.01),肌酐和尿素氮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PTRAS是目前治疗ARAS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介入治疗肾动脉分支狭窄诱发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2007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肾动脉分支狭窄患者13例,造影证实肾动脉分支狭窄均70%以上,应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本组13例患者,术后随访12例,随访率92.3%,术后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10例基本恢复正常,改善3例,总有效率100%,介入术后收缩压从(170±18)mmHg降至(141±10)mmHg,舒张压从(105±14)mmHg降至(80±6)mmHg。介入治疗前后血肌酐(Cr)水平及肾小球滤过率情况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肾动脉分支狭窄行栓塞治疗能明显降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法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29例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其余29例采用基础治疗+血液透析治疗(血透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入组前后的肾小球滤过率、射血分数和心功能等级变化。结果一个疗程后,血透组心功能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射血分数显著提高且NT—proBNP降低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血液透析法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和腹壁下动脉在肾移植供肾动脉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腹壁下动脉进行极动脉、副肾动脉的重建,采用髂内动脉及其分支对供肾动脉属于2、3支类型的肾脏进行血管重建。结果术后患者均未发生外科并发症。2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后,血肌酐逐渐下降。1例于1个月时降至正常。1例徘徊在180.0μmol/L,3个月后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个月彩超显示各支动脉均通畅,移植肾血液供应丰富、均匀。结论采用髂内动脉和腹壁下动脉体外重建供肾动脉的方法,可有效修复肾动脉畸形以及肾动脉过短的供肾,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血管重建的方法,血管并发症较低,可有效应用于肾移植。  相似文献   

13.
Reversible renal failure with renal artery occlus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本文观察了80具胎儿的左、右肾脏的肾极动脉,结果表明:肾极动脉的出现率为18.75±3.09%,其中一支型肾动脉最多占84.62±7.08%;二支型肾极动脉次之占15.38±7.08%,未见三支或三支以上肾极动脉。其中以右肾上极动脉为最多占78.79±7.12%;下极动脉次之占21.21±7.12%。肾极动脉多起子肾动脉或其分支,占78.79±6.07%;起于腹主动脉者次之占14.71±6.07%;也有起源于肾上腺动脉及睾丸动脉的肾极动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肾出血患者分别采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明胶海绵、弹簧圈进行栓塞,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8例栓塞术成功,2例栓塞后出现患侧腰痛、低热。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无再次出血。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肾出血微创、安全、有效止血的方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