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苹果轮纹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的敏感性现状,从有代表性的苹果种植区采集、分离了47个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sp.Piricola)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戊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戊唑醇对47个菌株的EC50值在0.0054~3.3253mg·L-1,平均值为0.4359±0.1902mg·L-1。其中,菌株XX2B(EC50为3.3253mg·L-1)对戊唑醇的敏感性较低,QF2(EC50为0.0054mg·L-1)对其最敏感,其毒力倍数是XX2B的620.38倍。山东省、河南省和辽宁省的苹果轮纹菌对戊唑醇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0.5715±0.4612mg·L-1、0.4119±0.2157mg·L-1和0.2667±0.2083mg·L-1,表明辽宁省的苹果轮纹菌对戊唑醇的敏感程度最高,山东省的敏感性最低。但不同地理来源的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2007年8-10月从山东主要苹果产区轮纹病果上分离获得83个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sp.piricola)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各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多菌灵对83个菌株的EC50值呈单峰频次分布,分布在0.0196~0.4867mg·L-1,均值为0.1080±0.0152mg·L-1;在83个菌株中选择对多菌灵最敏感的泰山海棠菌系进行重复测定,将其EC50平均值0.0428mg·L-1确定为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基线;通过Duncan氏新复极差法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都处在较高水平,总体上不存在明显差异,没有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亚群体。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2009年和2018年采集的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变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每个年份采集的50株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009年采集的50株菌株EC50平均值为(0.681 3±0.554 9)mg/L,2018年采集的50株菌株EC50平均值为(1.286 4±0.946 6)mg/L。随着时间的变化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开始降低,部分菌株产生了2~5倍的低水平抗药性。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多数苹果轮纹病菌菌株对多菌灵表现敏感,建立了以敏感性苹果轮纹病菌菌株的EC50平均值(0.2582±0.1208)mg/L为准的敏感性基线;11.11%的菌株已产生2~4倍的低水平抗药性,抗药性菌株主要分布于山东西部区域。  相似文献   

5.
经1995—1997年研究,探明唐山地区金冠苹果果实轮纹病菌在果实皮孔部位开始扩展的时期为7月26—30日,从此前1周开始连续喷洒铲除性杀菌剂苯霉灵400倍液3次,进行集中铲除性防治,其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全年喷药8次的常规防治,明显减少了防治次数,降低了防治成本。经在唐山、唐海、乐亭等地应用推广,防病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经不同生物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测定分析,为田间有效药剂筛选及配套使用技术提供重要依据。采用平皿法,试验并分析丁子香酚、梧宁霉素、多氧霉素、中生菌素、蛇床子素、宁南霉素生物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6种生物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毒力效果,但不同杀菌剂间的毒力差异较大。丁子香酚对苹果轮纹病菌抑菌效果最好,EC50仅为0.2162 mg/L;其次为梧宁霉素、多氧霉素、中生菌素,EC50值分别为4.0992 mg/L、10.9849 mg/L、18.8762 mg/L;蛇床子素和宁南霉素效果较差,EC50分别75.3819 mg/L和75.9982 mg/L。  相似文献   

7.
苹果轮纹病菌侵染机制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berengrianaf.sppiricola)能在培养基及活体内产生一系列果胶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其中PG和PMG是降解果实胞壁的主要酶类,在整个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结果可看出PG活性随着侵染的进展而升高,PMG的作用在侵染前期更大一些,2种果胶酶可能是引起被接种苹果果皮上还原糖变化的重要因素。接种与未接种果实果皮的pH值差异随侵染进程而降低,接种40d后,接种处pH值开始低于健康组织的pH值,这一变化可能造成细胞壁软化而有利于PG和PMG活动。接种后10~20d,PG活性及组织中还原糖的增长速度比其他阶段要快。对侵染点的病原组织学研究进一步表明,病菌产生的各种果胶酶不论是在侵染初期还是后期都是重要的致病物质。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黄瓜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山西省黄瓜主要种植区黄瓜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来自山西省8个地区的177株黄瓜灰霉病菌株对腐霉利的抗性频率为81.36%,抗性水平为13.9倍,其中敏感菌株34株,低抗菌株76株,中抗菌株64株,高抗菌株3株,无特高抗菌株。  相似文献   

9.
轮纹病菌对不同抗性苹果品种防御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实验研究了3个苹果品种被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berengrianaf.piricola)侵染后苹果枝干轮纹病防御酶系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受病菌侵染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抗病品种的峰值出现较晚。抗病品种鸡冠的PAL、SOD和POD活性变化峰值和均值要高于国光和富士,而PPO活性变化的峰值和均值则低于国光和富士。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培养条件对苹果轮纹烂果病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苹果轮纹烂果病发生严重 ,给苹果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严重影响了苹果的质量和产量。造成苹果轮纹烂果病的病原菌有2种类型 ,一类是贝伦格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de Not.) ,即苹果干腐病菌 ,另一类是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梨生专化型 (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deNof.f.sp piricola) ,即苹果轮纹病菌。在生物学特性方面 ,对这 2种病原菌已有过较多报道。作者于 1 998~ 1 999年做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苹果轮纹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影响的试验 ,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  供试菌种为苹果轮纹病菌和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我国主要苹果产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克菌丹和代森联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现状。【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我国6个省份的106株苹果轮纹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Spearman’s秩相关系数法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别进行两两相关分析,比较了不同省份苹果轮纹病菌对同一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甲基硫菌灵对苹果轮纹病菌的EC50值介于0.814 5~10.700 8 mg·L~(-1),平均为(3.357 9±0.160 7)mg·L~(-1),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仍然较为敏感。克菌丹的EC50值介于1.672 2~38.487 3 mg·L~(-1),呈不连续单峰曲线,有敏感性下降的菌株XY7(采自河南信阳,EC50为38.487 3 mg·L~(-1))出现。剔除该菌株后,剩余105个菌株对克菌丹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偏正态分布,EC50平均值为(10.268 1±0.460 0)mg·L~(-1),可建立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克菌丹的敏感基线。代森联的EC50值介于1.276 3~32.132 4 mg·L~(-1),平均为(15.511 9±0.710 7)mg·L~(-1),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可建立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代森联的敏感基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和代森联、克菌丹和代森联之间的敏感性不存在相关性,但甲基硫菌灵和克菌丹的敏感性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省份苹果轮纹病菌对同一种杀菌剂的EC50平均值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克菌丹和代森联的敏感性水平相对较高,并建立了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克菌丹和代森联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12.
苹果轮纹病是子囊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病害之一,每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全面而深刻理解苹果响应该菌侵染的分子机制有助于采用有效防治措施。综述了苹果轮纹病的病原、侵染循环、抗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新进展,侧重阐述与抗(感)病密切相关的基因及蛋白质,为全面理解该病害的抗(感)病机理奠定基础。此外,还讨论了苹果轮纹病菌的生防菌种,为预防性药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Botryosphaeria dothidea通过皮孔侵入果实的过程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接种后2d分生孢子完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过程。接种后10d,菌丝体在皮孔表面缓慢生长。从20 ̄30d菌丝体加速扩展并形成几个分枝,通常从皮孔外围侵入果实,但仅限于皮孔表面组织。从40~50d,菌丝体扩展更为繁茂,一些菌丝开始突入皮孔的第2层组织。接种皮孔中可检测到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但活性比对照高。皮孔有3层,第1层为含果胶的死组织,易被病菌侵染降解,底部的第3层非常坚固,是阻止病菌侵染的有效屏障。随果实发育,皮孔大小、数目和裂口均有规律地增加。我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苹果轮纹病的潜伏侵染特性。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5种(茎1、茎2、茎4、花2、姜4)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并通过与苹果轮纹病的对峙培养试验,对其进一步的筛选。结果表明,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的为从黄顶菊内分离出的花2,其次为从姜内分离的姜4和从黄顶菊内分离的茎2,抑制效果最差的则为从黄顶菊内分离的茎1。  相似文献   

15.
沈倩  胡同乐  曹克强 《北方园艺》2015,(10):111-115
以"富士"品种的苹果幼果和2年生枝条为试材,采用孢子萌发法,建立不同化学药剂对苹果轮纹病菌保护作用持效期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室内外条件下保护作用的持效期。结果表明:采用菌龄为10~15d的苹果轮纹病菌所产生的孢龄为1~3d的分生孢子,在28℃恒温黑暗条件下萌发6h后镜检孢子萌发率为适宜的孢子萌发体系。在室内和室外条件下,2种供试药剂在苹果幼果和2年生枝条上对轮纹病菌的保护作用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相同条件下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保护作用优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室内条件下,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在幼果和2年生枝条上的保护作用防效高于70%的持续时间为3d,7d后的防效仅为30%左右;在室外条件下,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在幼果和2年生枝条上的保护作用随时间延长下降明显,但在幼果表面的防效下降速度显著慢于在2年生枝条表面的下降速度。该方法为快速评价不同化学药剂保护作用的持效期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Resistance to Botryosphaeria cane canker in blackberry (Rubus subgenus Rubus Watson) was studied in eleven cultivars (‘Apache’, ‘Arapaho’, ‘Chester Thornless’, ‘Chickasaw’, ‘Illini Hardy’, ‘Kiowa’, ‘Navaho’, ‘Ouachita’, ‘Prime-Jim?’, ‘Shawnee’ and ‘Triple Crown’) using a detached cane assay. Ends of stem segments were sealed with wax and wound-inoculated using squares of media with mycelium. Segments were kept in humid containers on a lab bench and reaction was evaluated ten days after inoculation by measuring the area of the resulting lesion. ‘Chicaksaw’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susceptible by this assay, while ‘Arapaho’ and ‘Triple Crown’ were found to be the most resista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产黄青霉病毒科成员(Botryosphaeria dothidea Chrysovirus 1,BdCV1)对寄主梨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证实单独感染BdCV1梨轮纹病菌分离株是弱毒菌株;以期确定BdCV1是否为引起梨轮纹病菌弱致病力的单一因子。【方法】从前期弱致病力复合感染双分体病毒科成员Bd PV1和BdCV1的梨轮纹病菌LW-1中经多代菌丝分离获得的疑似仅单独感染BdCV1分离株(命名为LW-C)为材料;采用dsRNA检测、RTPCR,鉴定LW-C菌株中仅携带BdCV1。采用菌丝块接种于PDA培养基以及3针针刺法接种梨果实,观察其菌落形态以及发病情况,测定菌落生长速度和致病性,明确LW-C生物学特性。将LW-C对无毒菌株Mock进行水平转染,检测其传染后衍生菌株的dsRNA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证实了LW-C仅感染BdCV1,具有弱毒特性;水平转染结果明确了BdCV1因子对梨轮纹病菌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有抑制作用,对寄主有弱致病力。【结论】确认了BdCV1是引起梨轮纹病菌致病力衰退的主要因子,为真菌病毒防治果树轮纹病害提供了新颖的生防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木霉菌T2为生防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研究了9种化学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的防效,将防效最强的5种化学杀菌剂分别与生防菌进行复配组成菌-药复剂,并探讨复配剂对苹果轮纹病的室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中生菌素2 000倍和生防菌T2复配对苹果轮纹病菌抑制的增效作用最高,48h增效比为1.23,72h增效比为1.36。中生菌素作为菌-药复配的化学因子,在较低质量浓度下不仅能有效抑制苹果轮纹病菌的生长,也能与生防菌木霉很好地相容。复配剂防效显著优于单剂中生菌素和单剂生防菌T2防效,同时二者复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降低了化学杀菌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