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应用多种单克隆抗体对6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测。结果表明: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测能特异性地反映细胞的来源,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及免疫分型提供了依据,是鉴别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断急性未分化型及混合细胞型白血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DWI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颅骨骨髓变化的评估及价值。方法 30例正常对照组及51例患儿组颅骨骨髓进行MRI检查,行FSE序列T1WI、T2WI和DWI成像,并测量ADC值。结果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组较正常对照组颅骨ADC值减小,患儿组DWI信号增高组较DWI信号正常组ADC值亦减小;DWI序列发现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颅骨浸润较T1WI、T2WI序列更敏感。结论 DWI及ADC值在诊断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浸润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1例由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转化的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并讨论转化前后骨髓MRI表现的改变。方法对我院1例由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转化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在转变前后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检测,并同步进行髂骨骨髓的MRI检查;使用标准IDA、HA、MA、ACLA等方案序贯治疗,并随访至今。结果在患者处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阶段时,髂骨骨髓在MRI上表现为T1WI及T2WI上的片状低信号;而在转化后相同部位骨髓在MRI上表现为T1WI片状低信号,T2WI上散在高信号。该患者(染色体检测提示核型正常)经序贯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至今。结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与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在MRI上骨髓表现有明显的改变;核型正常的由骨髓纤维化转变的M7经合理序贯化疗后仍能达到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4.
恶性血液病患者CD54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CD54)在恶性血液病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1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3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5例多发性骨髓瘤,2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16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表达CD54。结果 (1)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凿细胞性白血病外,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54表达低于正常人。(2)CD54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表达高于在其它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达,在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明显低于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3)高白细胞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脾肿大表达水平下降(P<0.05)。(4)CD54的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组明显高于未缓解组,P<0.01。随着病情缓解CD54表达可升至正常范围。结论 不同的恶性血液病,黏附分子CD54表达不同,并与细胞类型,临床特征及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5.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的护理NursingforChemotherapyofAcuteLymphaticLeukemia封丽华(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桂林市541001)关键词护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本...  相似文献   

6.
马小云  彭春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941-3941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病之一。近几年来,由于诊断准确性及日益完善的护理措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存活率大大提高。护理工作在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35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在骨髓抑制期发热感染、皮肤出血、饮食等方面进行护理,目标在于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缝隙连接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缝隙连接的功能方法:体外培养正常(正常对照组)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组)原代骨髓基质细胞,采用细胞免疫组化法及计算机灰度检测观察两组之间Connexin 43表达的变化,采用细胞划痕染料传输技术比较两组之间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的差异。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Connexin 43的表达较正常骨髓基质细胞明显减低,GJIC功能减弱。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缝隙连接功能下降可能与白血病骨髓造血微环境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组织活检联合骨髓涂片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02例血液病患者,采用骨髓抽吸-活检一步法取材,同时观察其骨髓涂片和活检塑料包埋切片。结果:骨髓活检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而骨髓活检结合涂片在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中有较大的优势。结果:骨髓活检联合骨髓涂片能有效提高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CD54)在恶性血液病的表达。【方法】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 1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3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5例多发性骨髓瘤 ,2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 16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表达CD54。【结果】①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外 ,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54表达低于正常人。②CD54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 )表达高于在其它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达 ,在T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明显低于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③高白细胞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脾肿大者表达水平下降 (P <0 0 5 )。④CD54的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组明显高于未缓解组 ,P <0 0 1。随着病情缓解CD54表达可升至正常范围。【结论】不同的恶性血液病 ,黏附分子CD54表达不同 ,并与细胞类型、临床特征及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0.
钟美佐  曹萍 《湖南医学》1995,12(4):200-201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了1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期骨髓标本;5例有基因重排,临床随访均在2 ̄3月内复发;7例未发现基因重排,其中2例分别在缓解后3月、8月复发,可能为白血病基因重排发生了变异,其余5例未复发。提示检测白血病残留细胞有助于提前预测白血病的复发,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4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周伟华,郭立萍我院自1987年1月~1991年12月共收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84例,其中接受正规治疗达二个疗程以上者40例,现将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均经血腋、骨髓及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2.
宋国昀 《吉林医学》2009,30(15):1594-1595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血像、骨髓像形态学改变对诊断分型的意义。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血像骨髓像检查。结果:完全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的115例。根据血像骨髓像形态学改变确诊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5例。结论:血像骨髓像形态学改变是诊断分型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1例我院诊治的由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转变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病例,并讨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与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在MRI骨髓表现的改变及部分相关基因表达。方法对我院1例由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转化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L-M7)的患者在转化前后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遗传学、相关基因检测和髂骨骨髓的MRI检查,并予以化疗。结果患者染色体型在转化前后均为正常核型;GF11/GF11B、VEGF及其受体表达在缓解前后均有明显改变;处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阶段时髂骨骨髓在MRI上表现为T1WI及T2WI上的状低信号,转化为AML-M7后T2WI上表现为散在高信号;患者经IDA+HAE两疗程后缓解。结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与AML-M7的骨髓MRI表现有明显的改变,引起该改变的原因与构成骨髓的细胞成分局部微血管环境的改变有关;转化后的AML-M7生物学特性发生明显改变,经HAE治疗仍可能达到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4.
李惠丽 《吉林医学》2010,31(15):2163-2164
目的:探讨STAT3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3基因的蛋白水平。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P-STAT3基因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P<005);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STAT3基因蛋白水平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基因的持续激活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妊娠少见,妊娠并不影响白血病的进程,但白血病可增加流产率和母体死亡率.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是一种进行性恶性疾病,其特征为大量的类似于淋巴母细胞的未成熟白细胞.这些细胞可在血液、骨髓、淋巴结、脾脏和其他器官中发现.妊娠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临床极易误诊,现报告1例以妊娠期巨乳和神经系统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正> 为探讨治疗前后白血病细胞的结构变化,我们对62名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穿刺液,应用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其中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3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3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6例、急性红白血病2例。现将各类型白血病细胞超微结构的主要所见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基本形态变化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应用原位PCR检测小儿急性白血病免疫球蛋白重链重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间期细胞原位PCR方法在小儿急性白血病研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ig-11-dUTP标记免疫球蛋白重链(IgH)第三互补决定区(CDR-Ⅲ)的引物,建立直接原位PCR方法,检测小儿急性白血病患儿间期淋巴细胞。结果:22例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初诊患儿中,18例外周血间期淋巴细胞可检测到IgH基因重排;3例骨髓安全缓解,外周血间林巴细胞原位PCR仍有阳性细胞,3个月复发。结论:间期细胞原位PCR技术能敏感、准确地检测小儿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帮助预测复发。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以下简称MF)并不罕见,我院1989年11月~1993年5月对50例白血病患者同时进行了骨髓穿刺和活检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现将各型白血病MF的观察结果简介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50例白血病均系本院1989年11月~1993年5月住院患者。按1986年全国白血病分型讨论会制定的标准确诊。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26例,(M_223例,M_3、M_(5u)、M_(5b)各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9例(L_13例,L_25例,L_31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14~58岁,平均33.6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15…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25例急性白血病(急白)患者骨髓采用24小时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并进行GTG显带,培果急白异常核型检出率为6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72%,M3型急非淋t(15;17)的检出率为100%,本文结果表明染色体有利于急白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用放射免疾法对116例正常人和35例急性白血病,14例慢性白血病,2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缺铁性贫血,9例淋巴肉瘤及8例骨髓纤维化病人血清铁蛋白(SF)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正常人为85.3±37.8μg/L(男),46.0±30.7μg/L(女),急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骨髓纤维化、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SF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慢性白血病SF含量差异无显著性,缺铁性贫血SF含量则明显降低,结果表明SF测定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观察有极高价值,而对周围血象没有改变的病人SF含量测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