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颈椎融合器(n-HA/PA66 Cage)与聚醚醚酮颈椎融合器(PEEK Cage)在颈前椎间盘切除减压术后椎间隙植骨重建的初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57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植骨融合钛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其中31例采用n-HA/PA66 cage, 26例采用PEEK cage 。术后随访包括影像学及临床疗效评价,影像学评价包括术前、术后正侧位片、动力位片观察植骨融合率、塌陷率、颈椎曲度及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情况;临床疗效采用Odom标准评定。 结果 n-HA/PA66组患者6月时获得97.7%植骨融合,PEEK组融合率100%,两组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n-HA/PA66组术后颈椎丢失的角度为(2.06±1.77)°较PEEK组(2.39±1.56)°稍低,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384);n-HA/PA66组与 PEEK组术后平均椎间隙丢失高度无统计学意义(0.46±0.52 mm,0.41±0.18 mm,P=0.599),其中n-HA/PA66组出现1例患者1个节段塌陷,塌陷率2.3%,与PEEK组塌陷率(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72);PEEK组获得81%临床优良率对比n-HA/PA66组77%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757)。 结论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后,n-HA/PA66与PEEK cage椎间隙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初期临床疗效与影像学结果均较好且相似。  相似文献   

2.
分析52例颈椎病行前路减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植骨、钛钉板系统内固定颈椎前路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手术中的初步临床疗效。所有术后均获得6~25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改善,JOA评分术前平均为10.4分,术后为15.7分。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于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高度、颈椎稳定性均维持良好。无融合器下沉、塌陷、移位发生,无感染、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断裂等并发症。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能有效重建和维持颈椎体的结构和高度,可能是一种理想的颈椎植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改进,介绍一种椎体间颗粒状自体骨加压植骨联合椎间融合器植入技术,并初步观察该技术在退行性腰椎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设计出椎体间颗粒状自体骨加压植骨联合椎间融合器植入腰椎融合的基本方法。对5例(7个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在行常规行椎间盘切除、神经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同时,应用此改进型融合方法实施椎体间融合。术后定期随访,行X和CT检查,观察临床表现改善、椎间隙变化和植骨融合率。结果 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6个月。术前症状全部消失,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椎间隙恢复正常,全部融合,融合时间3个月。椎间隙融合费用较标准椎间融合器植入术式减少了50%。无任何和融合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椎间融合器植入联合椎体间颗粒状骨加压植骨术吸取了二者的优点,克服了二者的缺陷,目前认为是一种较完美的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钛网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颈椎支撑体植骨在颈椎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前路钛板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恢复维持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及融合率、沉降率的差异。 方法 75例确诊为两个相邻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40例行钛网支撑体植骨,35例行n-HA/PA66颈椎支撑体植骨,均行椎前钉板系统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颈椎曲度变化、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分别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6、9个月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Cobb角、C2~7 Cobb角、D值评价颈椎的曲度,同时测量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HAB)、后缘高度(HPB)评价支撑体融合沉降情况,对各参数不同时期间差值分别行组间配对t检验。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6.7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前D值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3、6、9个月融合节段前后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术后6、9个月沉降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钛网组明显存在早期沉陷,影响融合节段椎间高度。 结论 n-HA/PA66颈椎支撑体相对于钛网支撑植骨具有提高融合率、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有效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支撑体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5.
背景:临床多见应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Cage行椎间融合时采用自体髂骨颗粒填充Cage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椎间融合率的报道,很少有整个融合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融合情况以及自体椎板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率的远期随访报道。目的:随访观察自体椎板、棘突作为骨源联合Cage植入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的影像学随访结果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63例,均为单一椎间隙病变,男24例,女39例;年龄46(35~72)岁,将全椎板减压后的自体椎板、棘突碎骨粒庆大霉素浸泡后充填于Cage内,应用髓核钳沿备好的Cage通道将部分绞碎自体骨植入Cage前间隙内,然后再沿备好的Cage通道植入Cage。随访53(37~62)个月;术后1周,3,6,12个月及远期行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检查,观察患者不同时期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63例患者中,51例患者成功融合(81%),融合部位均位于Cage内及其前方,融合时间为术后6~12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椎间融合好,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减少。结果说明自体椎板、棘突作为骨源联合椎间Cage植入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后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结果。应用减压后的椎板骨颗粒填塞Cage及椎间植骨,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取骨区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人工椎板在脊柱切除全椎板的临床应用,防止硬脊膜粘连受压,修补椎板缺损,后路融合稳定脊柱,形成椎管的作用.方法30例脊柱疾病患者外科手术中均应用人工椎板﹙n-HA∕PA66﹚治疗,修复于肿瘤、椎管狭窄、椎体滑脱,脊柱骨折,颈椎病伴发育性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等切除全椎板患者术中所致成的椎板缺损.结果30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随访6~18个月,患者症状不同程度改善.X 线片及 CT 片示人工椎板与骨接触面界限消失,融合良好.结论纳米人工推板修复缺损的椎板,融合完成椎管成形,稳定了脊柱后柱,防止脊膜暴露后的并发症,并具有人体椎板的生物力学性能和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使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的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技术(PLIF)在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1月期间的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患者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1~76岁,平均61.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全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融合均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加自体骨粒植入。术后随访1~3年,平均1.7年。临床症状采用JOA评分、VAS评分和ODI评分来评价,影像学表现评价指标包括滑脱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和植骨融合率。结果临床症状,术后6个月JOA评分、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影像学表现,滑脱率、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在术后6个月均获得明显的恢复,术前与术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随访42例病例均达骨性愈合,融合率为100%。结论经全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可以达到彻底椎管减压,有效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采用单枚Cage的PLIF技术能有效恢复和维持脊柱生理稳定性,可获得满意的影像学表现,融合率高,并发症风险低。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n-HA/PA66cage)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椎间融合术后的初期疗效,回顾性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月行后路减压或复位,并植入n-HA/PA66cage融合内固定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27例,对比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椎间隙高度,并在末次随访时评估骨性融合情况。随访12~24月(平均19月),ODI术后1周(7.74%±1.65%)和末次随访(7.26%±1.97%)较术前(51.93%±13.62%)有明显改善(P0.05)。VAS术后1周[(3.11±1.05)分]和末次随访[(2.96±1.06)分]较术前[(7.07±2.09)分]也明显改善(P0.05)。椎间隙高度术后1周[(10.09±1.17)mm]和末次随访[(9.50±0.91)mm]较术前[(7.51±0.56)mm]明显改善(P0.05)。但各指标两次术后随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用Brantigan的标准评估融合情况,5级融合19例,4级融合8例,无1~3级融合,融合率100%。无cage移位及内固定断裂发生。这些结果表明n-HA/PA66cage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腰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是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材料,可有效维持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高,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腰椎板切除减压、自体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腰椎板切除减压、自体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23例,其中腰椎管狭窄症12例,腰椎滑脱7例(均为Meyerding Ⅰ度),腰椎节段不稳4例。随访观察近期临床疗效、椎间隙高度及融合率。结果:23例获得随访,时间5—38个月,平均16个月。按照改良Macnab法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6%。术后3~8个月(平均5个月)X线示椎体间植骨融合,融合率100%,无高度及复位丢失。椎间隙高度增大3.6mm,腰椎前凸角增大6.2°。结论: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有效恢复脊柱生理弧度及椎间隙高度,达到即时稳定,椎间植骨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部分可吸收椎间融合器(PBIFC)用于山羊腰椎融合的效果。方法采用16只中国青山羊行腰椎间融合术。每只动物于L_(2-5)3个椎间隙随机植入PBIFC、n HA/PA66 cage或1枚自体髂骨块。术后即刻及每4周拍摄腰椎侧位X线片。术后24周处死动物行CT扫描、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评估。结果术后12周内X线评估显示,髂骨组和PBIFC组可观察到椎间融合,而n HA/PA66组在此期间内未见融合;术后24周CT评估显示PBIFC组的融合度评分高于n HA/PA66组,有统计学意义(0.05);生物力学测试显示PBIFC组平均刚度大于髂骨组,而髂骨组大于n HA/PA66组,均有显著性差异(0.05);组织学评估:PBIFC组在植骨区和椎间融合器边缘可见大量成熟的骨小梁,骨组织与材料表面已发生嵌合;髂骨组的植骨块与椎体间的新生骨小梁已改建为成熟的骨小梁;n HA/PA66组可见纤维骨痂形成。结论 PBIFC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融合率高,可进一步用于临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作为新型植骨材料,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中,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取骨带来的并发症,而且具有稳定的植骨融合率。 目的:比较钛网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确诊的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其中26例行钛网植骨,22例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仿生骨植骨,采用JOA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测量cobb角评价融合节段曲度。 结果与结论: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置入后3个月JOA评分较置入前明显改善,两组对比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入后3,6个月钛网组及仿生骨组融合节段cobb角相对于置入后即刻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入后3个月钛网组2例患者出现钛网沉降,融合节段椎间高度丢失。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仿生骨作为颈椎前路融合植骨材料,融合率高,可以有效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用于颈椎前路重建的材料较多,如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钛网等,但各种材料均存在一定的不足。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椎体植骨替代材料。 目的:评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与自体髂骨进行对比。 方法:2009-01/2010-03对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22例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植骨,18例行自体髂骨块植骨,采用JOA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测量Cobb角评价融合节段曲度以及融合节段椎体前缘、后缘高度。 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得 6~14个月随访,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人工椎体组及自体髂骨组融合节段后缘高度和前凸Cobb角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即刻差值、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差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根据融合标准,治疗后6个月两组融合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0.05)。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作为颈椎前路植骨材料,融合率同自体髂骨相似,可以有效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可注射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ol)复合骨材料在兔腰椎椎间缺损区的融合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通过经腹腔腰椎前路手术建立L5/6、L6/7和L7/S1节段椎间缺损的实验模型,其中L5/6椎间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阴性对照组;L6/7椎间缺损区植入可注射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骨材料,作为实验组;L7/S1椎间缺损区植入固体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骨材料,作为阳性对照组。所有的动物在术后当日均进行放射学检查,分别在术后4、8、12、16周4个时间点处死4只动物,获取腰椎标本,评估植入材料融合情况;行X线和CT扫描三维重建观察椎间融合形态;Masson染色结果应用Image-proplus 6.0软件计算不同区域骨组织与所在区域的比值,分析椎间融合组织结构。结果术后当日CT显示造模成功。术后4、8、12、16周影像学和组织学结果显示:随着时间延长,L6/7和L7/S1椎间成骨逐渐增强,两者成骨能力无明显差异(>0.05),而L5/6椎间未见明显的成骨影像。结论可注射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在兔椎体间融合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对于骨质疏松性腰椎疾病患者,在实施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时受骨密度等因素的影响会降低植骨融合率,但关于不同植骨材料及骨质疏松对后路腰椎间融合的影响,目前尚无全面的报道。目的:分析不同植骨材料及骨质疏松对腰后路椎间植骨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27例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髂骨组(n=121)和融合器联合自体髂骨组(n=65)、同种异体骨组(n=41),3组中骨质疏松患者分别有20,22,6例,治疗后随访24个月,对比3组植骨融合情况、融合时间、椎间高度变化及内固定失败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同种异体骨组内固定失败率、植骨融合时间、椎间高度丢失高于自体髂骨组和融合器联合自体髂骨组(P < 0.05),植骨融合率低于自体髂骨组和融合器联合自体髂骨组(P < 0.05),自体髂骨组和融合器联合自体髂骨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同种异体骨组内固定失败率、植骨融合时间高于自体髂骨组和融合器联合自体松质骨组(P < 0.05),椎间高度丢失及植骨融合率低于自体髂骨组和融合器联合自体髂骨组(P < 0.05);自体髂骨组融合时间短于融合器联合自体髂骨组(P < 0.05),融合率高于融合器联合自体髂骨组(P < 0.05)。表明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过程中,使用自体髂骨或融合器联合自体髂骨均可以获得较高的植骨融合率,内固定失败情况较少;对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予以自体髂骨块植骨可以获得更好的融合效果。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生物活性和骨传导能力的高强度高韧性复合材料。 目的:分析转染LIM矿化蛋白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治疗犬股骨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 方法:收集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LIM矿化蛋白1转染后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复合制备新型生物活性接骨板。48只杂交犬建立右侧股骨中段横形骨折模型,分别用转染/未转染LIM矿化蛋白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板和钢板螺钉进行修复。 结果与结论:修复后8周及修复后12周转染组内固定失败率均低于未转染组和单纯接骨板组(P < 0.05),与钢板螺钉修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转染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组。修复后12周转染组接骨板与犬股骨外侧皮质完全融合,骨干间有明显新骨生成。未转染组和单纯接骨板组未见或少量骨组织生成。说明新型生物活性接骨板能促进骨折愈合并与自体骨融合,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但该新型接骨板的强度有一定的局限性,用于犬股骨骨折的治疗时必须辅加外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观察自体颗粒植骨和髂骨块植骨在后路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2012年8月至2016年6月行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58例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按植骨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颗粒组31例,髂骨组2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VAS、ODI评分、神经功能恢复,在影像学资料上记录两组节段后凸Cobb角和椎间高度的改善及末次随访时的丢失、植骨融合时间。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6(15~38)月,颗粒组手术时间(194.2±34.9) min、术中出血量(282.2±130.0) ml、植骨融合时间(5.8±1.0)月均优于髂骨组(240.0±61.5 min、540.7±276.6 ml、8.3±3.6月)(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节段后凸Cobb角和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颗粒组节段后凸Cobb角和椎间高度丢失稍大于髂骨块组,但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和髂骨植骨相比,颗粒骨植骨方便易行,术中出血少,植骨融合快,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植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