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长8油层组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利用砂岩岩石学特征,轻、重矿物组合特征,砂分散体系制图,沉积构造特征等对研究区物源方向、母岩类型及沉积微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体受到东北物源的影响,但长8段研究区西部小范围受到西北物源影响,2个方向的物源在王盘山以东地区发生了交汇.其母岩为盆地北部阴山、大青山的变质岩、花岗岩以及阿拉善古陆的变质岩.胡尖山地区长9—长8油层组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北部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南过渡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可以识别出北东-南西向安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北西向盐池-定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环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层组致密砂岩勘探潜力巨大,但沉积相类型和特征复杂,严重制约勘探布署与开发成效。作者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测试分析资料并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通过沉积相识别标志的研究,分析了长4+5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结果表明,镇北-环县地区长4+5油层组主要为独特的河控-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建立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结合取心段沉积微相分析,认为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沉积。  相似文献   

3.
长8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最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层位之一,本文分析了姬塬地区长8油藏的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探讨了原油成因,并进行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原油δ13CPDB值介于-31.11%~-31.57%,与盆地中生界各产层湖相油型油一致。藿烷以C30藿烷占优势,位于北东运聚带上的原油含较高的C29藿烷,18a(H)-30-降新藿烷(C29Ts)次之,重排藿烷和伽马蜡烷含量较低;位于南西运聚区带上的原油C30重排藿烷相对丰度较高,C30重排藿烷与C29降藿烷的比值高(〉1.0)。甾烷中:规则甾烷含量高,含一定量的孕甾烷、升孕甾烷和重排甾烷,aβ和βa构型甾烷丰富,aaa-20R构型甾烷呈不对称"V"型分布。油源对比显示,姬塬地区长8油藏的原油形成于弱还原-弱氧化,淡水,微咸水环境,主要来自于长7油层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三叠系长8-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15口钻井岩心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生物化石等特征的综合研究,结合测井资料的详细分析,对环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结果表明:长8油层组为前三角洲沉积,长7油层组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并发育浊积扇,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在研究区西南部,浊积扇主要发育在研究区的东部。  相似文献   

5.
主要根据详细的岩芯观察,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和铸体薄片分析,以及阴极发光实验,对红井子-罗厐塬地区长9油层组物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长9油层组主要为一套灰色细砂岩、中砂岩与粉砂岩、深灰色泥岩及粉砂质泥岩互层,岩石中芦木化石较为常见,局部富集形成薄层煤。同时层理类型丰富,总体反映牵引流沉积特征,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岩石薄片鉴定和阴极发光分析成发现,研究区西部及东北部为变质岩岩屑高含量区,中部为火山岩岩屑高含量区,其中花岗岩岩屑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长9沉积期,研究区为多物源交汇带,主要受北东、北西及北部物源控制,同时受西南部物源影响,来自南西部的三角洲河道砂体与北东及北西的三角洲河道砂体在高吴仓堡-吴起地区附近交汇。  相似文献   

6.
通过油源对比、油油对比的方法,对吴起—志丹地区延长组长10油层组的油源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吴起地区长10原油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志丹地区长10原油来自长9烃源岩.最后结合油源对比结果、成藏地质特征,得出研究区东西部具有不同的成藏模式:西部吴起地区由长7烃源岩向下排烃跨层输导进入长10成藏;东部志丹地区为长9烃源岩向下排烃进入长10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特征与储集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物源、沉积相及其微相特征综合分析,对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结构、物性特征研究,认为长9油层组总体属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长91局部出现浅湖沉积,储层类型以Ⅱa、Ⅱb型为主.长91为主力油层,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相带,其中盐池地区物性最优,发育良好的储集空间,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8.
河庄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南部。其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河流和湖泊为主的碎屑沉积。本次研究区长2沉积相研究根据大量的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方法综合研究该区的沉积相。划分为水上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分流河道间沼泽、分流间湾等微相类型。沉积相分析是研究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沉积相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对砂体分布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长8油层储层物性受粘土矿物胶结物控制,储层沉积作用和沉积后期所经历的成岩变化,决定储层的现今面貌。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储层基本特征和成岩作用及沉积作用进行分析,在整体低渗的背景下,部分位于相对渗透率较高区域的油井有较高的产量,理清研究区长8储层富集规律,对地区内岩石孔隙度下降因素进行剖析。姬塬地区有利储层多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特别是砂体中心部位储层物性是最好,长8油层组的储集性能和渗流性能好,即粒间孔型、粒间孔+溶孔型和溶孔+粒间孔型。溶孔型、粒间孔+微孔型两种孔隙组合类型的渗流性能较差。微孔型和溶孔+微孔型两种孔隙组合类型的储集空间主要由半径极小的微孔构成,连通性较差,其孔隙内表面积和渗流阻力,储集性能和渗流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0.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油层组的物源及沉积特征.基于露头和岩心等资料,分析古水流方向、重矿物、轻矿物以及岩屑类型在平面上的差异分布特征,探讨靶区的物源方向及砂体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陇东地区主要受东北、西南方向两大物源体系影响,西北和南部控制较弱,但仍有混源沉积的特点;物源供应的差异导致砂体分布具有明...  相似文献   

11.
运用沉积学理论,通过镜下观察和岩矿分析,研究镇原-泾川地区长9油层组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类型并建立成岩演化序列。研究表明长9油层组主要发育细、中粒的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其成分成熟度较低,但结构成熟度较高;填隙物以胶结物为主,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物,其次为硅质胶结物,杂基含量较少,主要为黏土杂基和灰泥杂基。通过显微镜鉴定开展储层成岩作用研究,主要的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和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溶蚀作用、交代和重结晶作用。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改造作用,进一步总结并建立了研究区的4种成岩作用演化序列,为研究区该油层组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分析陇东油区长8 含油砂岩成岩作用和孔隙度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含油砂岩处于中成岩阶段A 期,经历的强压实、胶结及弱溶解作用是其致密化的控制性因素,其中压实孔隙损失率为38.9%,胶结孔隙损失率为38.0%,而溶蚀孔隙度仅为3.9%。孔隙度演化分析表明,含油砂岩的初始孔隙度为37.3%,早成岩阶段的压实和胶结作用后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度为17.9%;中成岩阶段的第1 期油气充注时孔隙度仍高达17.0%,第2 期油气充注时孔隙度仅为12.5%,说明含油砂岩在两期油气充注之间的成岩过程中成为致密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13.
北沟100井区位于下寺湾油田西北部,主要含油层位为三叠系延长组长2油层组,目前有采油井97口。本文以大量的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现场的试油资料,以沉积学和油气地质学理论为指导,从储层特征、沉积微相和砂体的展布规律以及盖层的分布特征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研究区长2油层组的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力油层长22-2储层岩性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该时期发育的河道砂坝沉积微相为主要的砂体分布区,砂体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油层的分布与砂体的分布基本一致。根据以上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研究区油层分布主要受到沉积微相的控制,其次鼻隆带多为油藏富集的区域,以及有效盖层的分布也对油藏的分布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华池油田长3油层沉积微相与含油性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华 1 5 2井区沉积微相与含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认为华 1 5 2井区长 3油层的沉积相为吴旗—华池三角洲前缘亚相的一个分支 .根据其岩性、电性及沉积构造特征 ,将其划分为 4个沉积单元 .每个单元又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天然堤、分流间洼地、分流间湾 5个沉积微相 ,每个沉积微相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沉积空间展布规律 .分析这些特征和规律 ,展示出华 1 5 2区长 3砂层是由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等多个微相叠合而成的复杂叠合体 ,从而构成典型的建设型鸟足状三角洲前缘砂体 .这一砂体的特征是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上部储层的典型代表 ,也是形成油藏的主要砂体  相似文献   

15.
对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以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的主要成岩类型、成岩阶段、成岩序列及有利成岩相的分布规律。研究后认为,研究区长9储层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主要成岩作用。其中,对储层起破坏性成岩作用的有压溶压实作用和包括碳酸盐胶结、长英质胶结、自生黏土矿物胶结等的胶结作用,起建设性成岩作用的主要有绿泥石薄膜胶结作用、浊沸石和长石溶蚀作用。综合研究成岩作用的组合类型和演化序列,认为长9砂岩的成岩演化主体已进入中成岩阶段A期,成岩相可划分为5种:Ⅰ绿泥石膜-粒间孔+浊沸石溶蚀相;Ⅱ绿泥石膜-粒间孔+长石溶蚀+浊沸石胶结相;Ⅲ铁方解石胶结+绿泥石膜-粒间孔+长石溶蚀相;Ⅳ硅质胶结+铁方解石胶结+绿泥石膜-粒间孔+长石溶蚀相;Ⅴ铁方解石胶结+水云母胶结+硅质胶结相。Ⅰ类成岩相物性好,Ⅱ和Ⅲ两类次之,它们成为储层发育的有利成岩相;Ⅳ和Ⅴ类物性较差,为不利成岩相。  相似文献   

16.
为给岩溶覆盖区盖层土体的稳定性判别方法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以岩溶疏干区典型圆柱状盖层土体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的极限平衡法,首先建立了处于一定覆盖层厚度、土体重度、降雨积水深度及岩溶空腔跨度等条件下的覆盖层土柱 临界线,在覆盖层土柱的渐进破坏过程中,土体的黏聚强度和内摩擦角发挥作用的大小和顺序是不同的,根据潘家铮原理假设二者沿着距离 临界线最短的路径折减,然后利用强度折减法确定了黏聚强度和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进而获得了岩溶覆盖区盖层土体的稳定系数计算式,定义了覆盖层土体稳定状态的可靠域及失效域。最后指出在圆柱状塌陷坑形成后由于应力重新分布和集中,塌陷坑有继续塌陷的可能,通过分析建立了塌陷坑稳定性判据系数,为圆柱状塌陷坑是否二次发育继续塌陷提供了判定依据。实例分析表明,基于强度折减法建立的稳定系数计算结果及利用塌陷坑稳定性判据系数对已有塌陷坑稳定性进行判定的结果与现实情况吻合良好,为岩溶覆盖区盖层土体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结合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区域沉积背景,以岩心、薄片、测井资料等为基础,通过对岩石类型、成分及颜色、粒度分布、沉积构造、测井相等沉积相标志进行分析,研究了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长6油层组位于三角洲前缘亚相,而不是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及其侧缘、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残余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微相类型。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对油气的聚集起主导作用。在三角洲前缘建设期的长61、长62、长63砂体巨厚,平面连通性较好,是主要油层发育段。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碎屑岩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碎屑岩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确定该区二叠系的物源方向,探索沉积体系和天然气储层的分布规律,从盆地周缘古陆特征、岩石类型、构造属性、石英阴极发光特征、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古流向及地球化学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碎屑岩进行了源区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二叠系物源分别来自北东、北西和南部三个方向,即阴山古陆东部的太仆寺旗-集宁地区、阴山古陆中部的渣尔泰山-乌拉山地区及东秦岭古陆。沉积体系的分布受源区控制,储集砂体主要分布在坪桥-安塞地区、绥德-清涧-子长-延长-延安地区及富县-宜川一带。  相似文献   

19.
通过沉积结构及构造研究.本文对平泉地区长城系进行了详细岩相分类.并对其沉积环境及演化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