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适于南方岩溶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以会仙岩溶湿地为研究对象,针对岩溶地区湿地的独特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构建会仙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运用二元对比定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  相似文献   

2.
利用3S技术对图们江下游地区的湿地系统进行了分类.以Spot卫星影像为信息提取的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和人工分类相结合的方法,把该地区的湿地划分为5个系统、8个子系统和12个类型.通过对分类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虽然图们江下游地区湿地的面积比较大,但是主要以人工湿地为主,自然湿地所占比重低且湿地景观比较破碎,湿地生态系统脆弱.  相似文献   

3.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近40年演变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择1969年、1997年和2006年3个时相多平台高分辨率时序系列遥感图像资料,采用遥感反演分析方法,对广西会仙岩溶湿地的形成演化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数字贴膜合成技术,对早期灰度图像资料湿地土壤湿度信息的提取效果良好.分析结果表明:会仙湿地是以岩溶沼泽、湖泊为主的综合型湿地,近40年来自然湿地面积从42 km2减小到目前约15 km2,表明湿地生态结构逐步从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化.GIS空间分析表明:湿地退化是人类经济活动破坏湿地地表水文结构、过度开发湿地土地资源的直接结果,提出了会仙岩溶湿地的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州南沙地区湿地生态特征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研究区遥感解译图和历史资料以及实地调研数据,从湿地面积和景观结构、湿地水文状况和湿地生物多样性3方面对广州南沙南部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特征现状进行了一系列分析.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区湿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利用潜力巨大.概述了洞庭湖区湿地资源基本情况、生态系统分类及评价,并对湖区湿地生态退化进行了分析,认为湿地存在泥沙淤积严重、水质污染加剧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最后就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三峡库区消落带新生湿地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综述,主要包括三峡库区湿地植物生态学研究、湿地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等4个方面。然而,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主要包括: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不够深入;与周边环境耦合关系研究较少;动态研究不足;湿地的空间分布与类型划分不明确;与全球变化关系研究十分薄弱。最后指出,三峡库区湿地研究必将是多学科交叉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构,生态系统演替的长期监测,湿地开发与利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热点;长期定位观测技术、"3S"技术、计算机模拟等技术与方法将会广泛应用于三峡库区湿地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水环境生态修复中人工湿地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功能和分类,并对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单一垂直流和复合垂直流这几种技术的实现原理、技术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做了详细的比较,同时就水平流、垂直流、混合流人工湿地的构建类型及其运行特征进行了比较,指出应根据实际污水的污染特征、对各处理指标如BOD,COD等的要求以及经济因素等来选择单一式或复合式的人工湿地类型.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务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提出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系统和湿地类型系统的基础上,主要应用2004年的湿地统计资料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计算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直接使用价值为33.768亿元,非直接使用价值为143.005亿元,非使用价值为37.192亿元,各占15.78%、66.84%、17.38%.其中,非直接使用价值中的调蓄洪水的生态服务价值和净化水质的生态服务价值是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核心服务价值,2项服务价值的和为105.421亿元,占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49.27%.与人工湿地相比,自然湿地主要实现相对较高的非直接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人工湿地实现的主要是相对较低的直接使用价值.因此应保护现存的自然湿地,严格控制对自然湿地进行过度开发,以避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主要以时间为轴线,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分类和评估方法的发展进程.由于该类研究起源较晚,目前还存在着分类体系不统一、功能评价欠合理、评价方法不完善、缺乏动态评价等问题,为此,今后的研究应着力于解决这些问题,运用新的科学的技术和方法,以便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更为合理,能够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我国湿地演化研究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笔者在搜集、学习、总结了大量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60年来我国湿地演化研究的所涉及的内容、采用的方法及研究的区域按时间序列进行了分类总结.结果表明:60年来湿地演化研究的内容不断拓展,由湿地形成、湿地的发育、演化、退化、消亡逐渐发展到对人为影响及湿地恢复的研究.研究方法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化发展,手段由简单的资料查阅、野外调查发展到对3s等先进方法技术的应用.研究湿地演化进展,对于湿地演化的研究内容的深入、研究方法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湿地自然功能的利用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