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美利  王鸿君 《河北中医》2000,22(6):451-452
辨证论治乃中医理论之精髓,2000多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自倡中西医结合以来,辨证与辨病已成为医疗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但临床只重西医辨病而忽略中医辨证的专方专药倾向,不仅严重影响了医疗效果,发展下去势必误入“废医存药”的错误道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试从中医外科角度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 辨病必须与辨证相结合中医强调辨证用药,从整体出发,调整机体功能,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若弃辨证不顾,见是病用是药,势必造成弊害。如王某,男性。右侧腰部疼痛,并向同侧下腹…  相似文献   

2.
中医外科临床辨证与辨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乃中医理论之精髓,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自倡中西医结合以来,辨证与辨病已成为医疗工作者常用的方法,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偏向。诸如只注意西医辨病,而忽略了中医辨证及中药西用,只注重专方专药的应用,而忽略了辨证选方用药,等等。这样用抛弃中医精髓的办法,去学习别人的长处,不仅严重影响了医疗效果,发展下去势必走上某些人已经走过的“废医存药”的错误道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医外科的辨病与辨证关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刘胜导师:陆德铭(200032)关键词中医外科,辨症,辨病中医外科学是研究和治疗产生于人体体表的一系列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经历代不断的总结和整理,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临床诊治首先辨病,把辨病与辨...  相似文献   

4.
肿、痛、痒、脓,是外科临床常见的局部症状。肿,凭形可辨;痒、痛,由主诉可依。然而,要判别脓的有无,则依据诊者的临床经验局部和器械的检查,综合分析后方能作出定论。辨脓的有无,是诊断局部疮疡的关键所在,对于治疗及预后也有重要的意义。现就辨脓方法作一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医外科的辨证与辨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一样 ,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特点 ,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和规范性的指导作用。中医外科学和临床其他学科一样 ,历来重视辨病论治 ,而且由于研究对象不同 ,中医外科辨病论治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和优势 ,同时也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和不足 ,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医外科学的发展 ,需要通过不断地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去完善、规范和发展 ,建立一个新的辨病论治体系 ,并与辨证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中医外科的临床疗效。1 中医外科辨病论治源远流长中医外科对疾病的认识由来已久 ,商代开始有外科病名的记载 …  相似文献   

7.
外科煨脓长肉湿润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煨脓长肉湿润法概念、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规律,探讨外用中药促进溃疡愈合机理,认为皮肤溃疡发生、发展、变化及修复过程,既与皮肤、肌肉、骨骼有直接联系,又与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密不可分,脏腑功能失调为其发病主要关键因素,为中医药以生肌理论指导疮面愈合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力 《江苏中医药》2009,41(8):64-65
当前通用的辨证体系应用于外科疾病辨证论治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必要建立适应外科临床实际的辨病辨证体系。针对外科疾病特点,基于文献及临床实际,建立“以基本证型为主体的外科辨病辨证体系”不失为一个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代西医外科发展迅速、影响广泛,而中医外科发展缓慢,随之而来的整体医学思想——中西医结合补充了现代医学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1 分型论治 1.1 痰浊蒙蔽型症见神呆少言,默默不语,或喃喃自语,喜独自居住,精神抑郁,智力减退,伴体肥痰盛,胸闷脘痞,头重如裹,不思饮食,口多涎沫,多寐喜卧,面色不华,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滑。治以健运脾胃,豁痰开窍。方用导痰汤化裁。若气虚乏力者加黄芪;口甘苔腻者加藿香、佩兰;恶心呕吐者可加旋复花、代赭石、生姜等。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不能对盲人谈绘画,因为盲人无法知道光彩。其实只要对盲人的表述生动确切,是可以使其得到美的光彩。因此,我们有义务对社会多做表述,积极鼓励对理论的探讨。这篇文章所论中肯,虽非尽善,但有创见。若能由此引发共鸣,不仅有益于中医,更有益于社会。  相似文献   

12.
过颖颖  赵远红 《河南中医》2016,(10):1852-1855
中医治疗失眠的历史悠久,临床治疗效果也得到广泛肯定,但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不足。第一,目前中医药治疗失眠多数为个人经验,临床观察多数都为小样本的观察,难以用现代循证医学模式进行评估,即使有相关大样本的回顾性调查,也多停留于基础,缺乏系统的符合循证医学基本原则的证据,未能深度解释中医学治疗的临床实用性,不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医特色失眠诊疗体系。第二,中医药复方及针灸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仍很匮乏,特别是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学科交叉性探索很少,与西药相比,中药药理学作用优势体现在其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稳定作用,将来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加深。第三,已有研究表明失眠具有显著的遗传性,针对压力的睡眠反应可能是导致睡眠障碍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这一发现预示着发现这一特定基因可能为将来失眠症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路径,也为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提供了延伸的可能。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深入,认知行为疗法等非药物疗法逐渐被广泛接受,中医特色的情志疗法结合中药治疗用于缓解失眠患者的负性情绪有优势,也为对睡眠障碍前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予以防治提供新的启迪。中医学不仅是补充替代医学的一部分,在充分认识中医治疗优势、探索潜在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的同时,整合医疗的方法可能对失眠患者,尤其是那些有催眠药物依赖史的人群,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极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李厚英  单鸣 《陕西中医》2008,29(5):528-52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给予抗感染,抗病毒,外用干扰素、地塞米松湿敷,治疗组32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味,并用青黛粉调山西白醋外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内服、外用共奏解毒散结、行气化瘀止痛。  相似文献   

14.
欲辨证准确,应在熟悉中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遵循以症为据,辨别证素,整合成证名的思维规律。症状规范应明确证、症状、体征、证候等概念,认识中医获取证候的特色,正确诠释、理解症状。症状等病理信息的完整、全面、真实、客观,是准确辨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气病证治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机顺畅,推动、温煦等功能正常,抵御外邪有力,不易患病。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常,易出现肝、肾、脾、胃等功能失调,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甲状腺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等,临床常见,易误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血脂异常中医辨证治疗的思路。方法:在600例血脂异常中医证候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基础上,论证血脂异常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及其优越性。结果:规范的辨证治疗是血脂异常中医治疗的优势,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结论: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以统计数据为依据来研究血脂异常的辨证治疗,更具有科学价值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共收集自SARS爆发以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中医药防治SARS学术交流专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北五省市区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学术座谈会专辑>(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药报、中国医药学报等刊载的中医药相关文献92篇(其中分别涉及中医病名及病因文献68篇、病机文献65篇、症候特征及辨证诊断文献63篇、治疗方案的文献72篇),运用文献综合分析方法(以频数统计为主,结合聚类分析),系统研究了中医关于SARS的病名、病因、病位、病性、病机及病机演变、症候学特点、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等,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医对难治性高血压的认识与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以中医对难治性高血压病的认识与辨证论治为出发点,寻求适用于中医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病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达到降低血压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方法:81例消化性胃溃疡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辩证分型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疗程结束后治疗总有效率、Hp清除率、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GAS水平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随访1年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Hp清除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清TNF-α、IL-6、GAS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血清TNF-α、IL-6、GAS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给予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复发3例,对照组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复发13例。实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值得进一步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老年失眠症中医证治规律浅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老年失眠证应首辨阴阳,治疗重在调和营卫。次辨虚实,虚者多从肾、心、脾论治。在肾者多为阴虚,阳虚较少;在心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皆有,而以阴虚,血虚为多;在脾者为心脾两虚或脾肾两虚。对其治疗应扶正达邪,而以扶正为主。扶正以补心肾两脏之阴为主,若因病程日久而致脏腑虚寒者,亦可温补心肾之阳。因老年人具有体质多虚的特点,故应多用养心安神类药,少用重镇安神之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