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左心室功能证估一站式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的影像资料,分别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及左心室功能后处理、左心功能彩超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功图在评价左心室功能(收缩末期容量、舒张末期容量、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方面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种检查的总时间、总费用的差别。结果多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各数值相关性较高,CT检查可部分替代超声心动图检查。结论冠状动脉CTA与左心室功能评估一站式检查能同时获得冠状动脉解剖及病变信息,而且通过对原始数据后处理,能够评估左心室,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2.
杨世平  王聪 《西部医学》2011,23(10):1971-1973
目的探讨128层CT与超声心动图在定量评估左心功能方面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对60例临床确诊或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128层CT冠状动脉成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得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每搏输出量(SV)值及左室射血分数(EF),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8层CT和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各组左心功能数据相关性高(r值=0.75-0.89)。结论 128层CT在左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与超声心动图两种方法各指标之间相关性高。一次128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左心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6例,均行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分析双源64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评价的各参数间的一致性及相关性。评估双源64层螺旋CT评价左心功能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双源64层螺旋CT测定左室心功能各指标略高于超声心动图,除舒张末期容积(EDV)和每搏输出量(SV)外,配对t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两种检查方法所得的所有心功能参数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735~0.948,P<0.01)。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定量评价左心功能,可提供准确的心功能参数,并能清晰显示心脏及冠脉的解剖结构,是值得推广的心功能评价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4.
顾敏  李康  马千红  杨庆军 《重庆医学》2013,(23):2718-2721
目的以心脏磁共振成像(MRI)为参考标准,应用128层螺旋CT(128SCT)评价左心室功能与结构,探讨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128SCT在冠心病左室功能及结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同期行心脏128SCT和MRI检查,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舒张末期心肌质量(MM)、舒张末期左室内径(ED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ESD)、前室间隔厚度(ASWT)及左室后壁厚度(PLWT)。结果 128SCT和MRI所测定的左室功能(EDV、ESV、EF、SV、MM)与结构(EDD、ESD、ASWT、PLWT)参数具有高度相关性(r值分别为0.74~0.94、0.92~0.99,P>0.05),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28SCT在评价左室功能及结构方面方便、准确、可靠,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对比评估左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64-MSCT)定量评估左心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断冠心病、且均行超声心动图与64-MSCT检查的患者43例,分别用64-MSCT与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64-MSCT与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功能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 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EF)各项指标间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0.976,0.944,0.949.结论 64-MSCT所获得的左心功能指标较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心脏超声对慢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功能的监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我院确诊为慢性肺动脉高压的49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心脏MRI及实时三维超声扫描,比较两种方法测得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ESV)、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等心功能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所测左心室EDV、ESV、SV、EF及右心室SV、EF等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所测右心室EDV、ESV显著高于心脏超声(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心脏MRI及心脏超声所测左、右心室EDV、ESV、SV、EF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及心脏MRI均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右室心脏功能有较好的评估效果,但心脏超声在右心室容积方面的测定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Dynamic Volume CT,DVCT)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各指标进行测量,同超声心动图结果相比较评价其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32例可疑冠心痛住院患者行320-DVCT心脏冠脉CTA并心功能检查,同期行超声心动图及心功能检查,采用手动法算出左心室功能各项测值,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结果32例患者中,EDV、ESV、SV三项指标320-DVCT测值均高于超声心动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F值320-DVCT和超声心动图两者测值,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DVCT和超声心电图所测得的各组左心功能数据相关性高(r值=0.66~0.96)。结论320-DVCT作为一种新的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检查方法。其测量结果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64层螺旋CT在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15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MRI检查和64层螺旋CT检查,均检测患者左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和舒张末期心肌质量(MM)],并以MRI结果作为标准,评估64层螺旋CT检测结果信效度和一致性。结果 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中EDV、ESV、SV、EF和MM与MRI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相关性r依次为1.843、1.217、1.405、1.985和1.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RI检查EF﹤50%结果为标准,64层螺旋CT检测灵敏度为100%(71/71),特异度为96.20%(76/79),准确度为98.00%(147/150),阳性预测值为95.95%(71/74),阴性预测值为100%(76/76)。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结果一致性检验(κ=1.428,P﹥0.05),差异不显著。结论 64层螺旋CT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结果可靠,与MRI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9.
64-MDCT对左心室功能评价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64-MDCT对左心室功能测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收集行64-MDCT心脏增强检查、并具有超声心功能检查结果的患者42例,采用自动触发扫描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将原始资料重建成10组.调人心功能软件分析包,分别用自动法和手动法算出左心功能各项测值,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将64-MDCT心功能各测量值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结果 42例患者中,采用64-MDCT自动、手动两种方法所得心功能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者相关系数均在0.82以上,64-MDCT自动、手动两种方法心功能测值与超声心动图测值(EDV、ESV及SV)相关性较好,但EDV、ESV及SV 3项指标64-MDCT测值均高于超声心动图(P<0.05),64-MDCT的EF测值低于超声心动图(P>0.05).结论 64-MDCT作为一种新的心功能检查方法.其测量结果准确、可信,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左心室结构及心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1-12月诊治的IDCM患者67例(IDCM组),选择同时期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对象左心室结构参数[舒张末期内径(EDD)与收缩末期内径(ESD)、致密化厚度(C)、肌小梁厚度(NC)、室间隔基底段厚度(IVS)、短轴缩短率(△D)、室壁增厚率(△T)]及心功能状态[左心室舒张末期血容量(EDV)与收缩末期血容量(ESV)、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结果 IDCM组患者的NC、NC/C、IVS、EDD、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室壁厚度(TDD)、ESV及EDV均大于对照组,而C、C/WS、△D、△T、心肌质量(MM)、左心室收缩末期室壁厚度(TSD)、CO、EF及SV均小于对照组,除C、IVS参数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CM组患者中,与Ⅰ~Ⅱ级比较,Ⅲ、Ⅳ级患者ESV、EDV增加,SV、CO及EF减少,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级数增加ESV及EDV值增加,SV、CO及EF减小,Ⅲ、Ⅳ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可早期分析IDCM患者左心室结构参数与心功能状态,可有效定性地预判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源CT与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功能分析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6年1~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0例,同一患者在一周内完成双源CT及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功能检查,使用双源CT心功能分析软件,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获得相应结果 ,与超声心动图的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及统计分析.结果双源CT及超声心动图的EDV、ESV、SV和EF等相关指标比较,双源CT测量指标略大于超声心动图,但各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在左心功能评价方面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相关性高,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张薇 《吉林医学》2013,34(5):812-813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MSCT)定量分析左心功能;比较同组病例的超声心动图和心脏MSCT的左心功能指标,比较两种方法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41例,均行超声心动图和MSCT检查。结果:MSCT和超声心动图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DV(舒张末容积)、SV(每搏射血量)相关性高,ESV(收缩末期容积)、EF(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中等。结论:MSCT在左心功能定量分析方面准确、可靠,超声心动图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MSCT用于定量分析左心室功能较超声心动图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
邓炜  李耀国  黄益  史瑞雪 《吉林医学》2011,32(22):4584-4585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左心功能成像,结合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探讨冠状动脉狭窄与左心功能改变间的关系。方法:对205例经CAG确诊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按血管狭窄程度、数目进行评分,并利用术前64-CTCA数据行左心功能分析,分别计算出左室心肌质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每搏输出量,按评分的高低对所有参数进行分组。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5例共436支冠状动脉狭窄,评分3分及以下者左心功能各项参数与正常无差异,4分及以上患者随评分的上升,左室心肌质量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容积增加,每博输出及射血分数减小。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的数目和程度增加,左心功能逐渐由代偿转变为失代偿,64层CTCA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与左心功能变化相关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右心室功能,并对比磁共振MRI,评价RT-3DE在右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COPD病人于24 h内均行心脏RT-3DE和MRI检查.行RT-3DE全容积显像方式采集图像数据后行图像后处理,构建右心室三维模型并进行心功能测量,最后得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四项心功能指标的平均值.并同时应用MRI多次屏气电影法测量相应的四项右心室功能指标.结果:超声测得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值分别为EDV(118.35±13.83)mL,ESV(66.74±14.27)mL,SV(49.16±12.38)mL,EF(45.14±6.74)%,而MRI测得的心功能指标值分别为:EDV(124.63±21.52)mL,ESV(62.18±12.34)mL,SV(51.25±15.83)mL,EF(46.32±7.11)%,2种方法检测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RT-3DE在COPD病人右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与3.0T MRI评价COPD病人右心功能各指标均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顾敏  李康  杨庆军  马千红 《海南医学》2013,24(15):2241-2244
目的以心脏磁共振为对照标准,探讨128层螺旋CT(128SCT)一次扫描完成冠状动脉成像和左室功能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对45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同期行心脏128SCT和MRI检查,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舒张末期心肌质量(MM)。结果 675段冠脉血管中有85.8%(579/675)满足临床诊断要求。128SCT和MRI测定的左室功能具有高度相关性(r=0.74~0.94,P>0.05),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28SCT在左室功能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一次扫描可同时完成冠状动脉成像和左室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磁共振心脏成像(cMRI)与超声心动图(Echo)对左室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心肌梗死患者30例,分别行cMRI及Echo检查,比较2种方法测量所得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和心输出量(CO)。结果:cMRI测得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明显低于Echo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左室整体功能的评价,心脏MRI与超声心动图均具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cMRI检测心功能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电影成像在评价健康成人左心室几何形态与收缩功能关系的价值。方法以左心室球形指数(SPI)作为反映左心室几何形态的指标,分别用RT-3DE和CMR对5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长轴径(LVEDL)、三维舒张末期球形指数(SPI),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各测值的相关性以及左室SPI与整体收缩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各测值间相关性良好(P<0.05)。左心室SPI和整体收缩功能各参数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左室SPI与EF值呈负相关,与EDV、ESV呈正相关(P<0.01),而CMR电影成像测得SPI与EF的相关系数高于RT-3DE,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重复性检验CMR检查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各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室SPI能够作为反映左室几何形态的重要指标,与RT-3DE相比CMR电影成像能更准确评价心脏几何形态及功能的关系,且可重复性较好,尤其适用于左心室重构的早期判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64排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评价右心功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蕾  许卫  李坤成  杜祥颖  高艳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27):1926-1929
目的 以磁共振为对照,应用64排螺旋CT定量评价右心室功能,探讨两项技术心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及64排螺旋CT在右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15名、女15名,年龄48±24岁),均自愿参加.全部志愿者均于24 h内行心脏MSCT和MRI检查.采用CT增强心脏扫描原始图像,进行右室短轴多平面重建(muhiplannar recon-struction,MPR).重建时间间隔为5%R-R间期,整个心动周期共重建0~95%共20个相位,获得20~26层连续的垂直于室间隔的右心室短轴图像.将短轴图像输入图像工作站用GE心功能分析软件进行心功能测量.最终获得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及射血分数(EF)等心功能参数.与MR多次屏气电影法测得的右心功能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并采用Bland-Ahman法评价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MSCT短轴MPR法测得的心功能指标平均EDV(146±27)ml,平均ESV(70±20)ml,SV(75±12)ml,EF(52%±5%)与MR多次屏气电影法测得的心功能指标比较,EDV(146±25)mll(r=0.959),ESV(66±17)ml(r=0.914),sv(80±15)ml(r=0.706),EF(55%±7%)(r=0.6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显示出高度相关性.Bland-Altman图显示出MSCT短轴MPR法与MR多次屏气电影法测得右心功能指标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显示64排螺旋CT与1.5 T磁共振评价右心功能各指标之间相关性高,在右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9,(5):620-623
目的:研究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iCTA)应用于心肌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及左心功能评估中的效果。方法:接受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的心肌病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256层iCTA检查,常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比256层iCTA与常规CTA检查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情况,256层iCTA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各项左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256层iCTA与常规CTA检查在冠状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人数占比方面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56层iCTA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在LVEF、LVSV、LVESV、LVEDV水平方面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256层iCTA应用于心肌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果与CTA检查高度一致,而应用于左心功能评估中的效果与超声心动图无明显差异。在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对心肌病患者进行256层iCTA检查,从而明确其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以及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飞利浦256层极速CT(iCT)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管腔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0月疑诊冠心病于我院行飞利浦256层iCT检查,并在随后1周内行常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的患者48例,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93%、94.98%、90.71%,Kappa值为0.793,一致性较好;CTA诊断轻度、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Kappa值均随狭窄程度的增加而递增,诊断准确性较高。结论应用飞利浦256层iCT行CTA检查对冠心病的筛查具重要临床价值,可减少部分患者不必要的CAG有创检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