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FHIT)蛋白在横纹肌肉瘤 (RMS)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 )检测 4 4例石蜡包埋人体横纹肌肉瘤细胞及 2 0例正常骨骼肌细胞中 FHIT蛋白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 4 4例横纹肌肉瘤中 FHIT蛋白的低表达率为6 8.2 % (30 / 4 4 ) ,2 0例正常横纹肌的低表达率为 35 .0 % (7/ 2 0 )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患者不同性别、肉瘤组织学类型及分级间 FHIT蛋白的低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但肿瘤的不同预后 (复发及转移 )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FHIT蛋白表达降低可能参与了横纹肌肉瘤的发生与发展 ,有望成为 RMS的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GF-β1介导NF-κB信号通路抑制横纹肌肉瘤肌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构建的TGF-β1siRNA质粒表达系统转染横纹肌肉瘤RD细胞株,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TUNEL试剂盒检测RD细胞的凋亡;透射电镜检测RD细胞的分化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外源性TGF-β1对RD细胞中NF-κB家族成员p65、p50、p52和Rel B表达水平的影响;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横纹肌肉瘤石蜡组织中NF-κB家族成员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1沉默RD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和TUNEL法检测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电镜结果显示肌丝结构明显增加;在外源性TGF-β1(2 ng/m L)作用6 h后,RD中p65、p50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65、p50的表达率在TGF-β1高表达横纹肌肉瘤石蜡组织中明显高于TGF-β1低表达组(P<0.05)。结论:横纹肌肉瘤的分化抑制可能与TGF-β1介导的NF-κB家族成员p65、p50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体外培养的正常及肿瘤细胞微管蛋白 β的表达 ,将肺成纤维细胞 ( 3T3)、胃癌细胞 (BGC 82 3)、神经母细胞瘤株 (SH SY5Y)、大鼠胶质瘤细胞株 (C6)、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株 (BT32 5)体外培养 ,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检测微管蛋白 β的表达。发现 :所有细胞均为微管蛋白 β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提示 :微管蛋白 β阳性反应可发生在增生活跃的培养细胞  相似文献   

4.
郑洪  周桥  杨光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3):174-176,F003
目的 :探讨横纹肌肉瘤 (RMS)中凋亡调控因子Survivin和Ki 6 7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 (S P法 )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 4 3例横纹肌肉瘤及 10例正常横纹肌组织中Survivin和Ki 6 7表达水平 ,并结合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Survivin在 86 % (37/ 4 3)的RMS中表达 ,且表达水平高于正常横纹肌组织 (P <0 .0 5 )。在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ERMS)和腺泡状横纹肌肉瘤 (ARMS)中Survivin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在不同分化程度的RMS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在复发或转移的RMS中和无复发或转移的RMS中Survivin的表达差异显著 (P <0 .0 5 )。RMS的Ki 6 7指数 (2 1.4 % )显著高于正常横纹肌组织的Ki 6 7指数 (0 .1% ) ,ERMS和ARMS的Ki 6 7指数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而在不同分化程度的RMS中 ,Ki 6 7指数差异显著 (P <0 .0 5 )。同样 ,Ki 6 7指数在复发或转移的RMS和无复发或转移的RMS之间的差异显著 (P <0 .0 5 )。 结论 :Survivin表达水平和Ki 6 7指数在RMS中增加 ,其与瘤细胞分化有关 ,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β-谷甾醇对子宫颈癌细胞微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L  Yang YJ  Chen SH  Ge XR  Xu CJ  Gui S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9):2771-2775
目的 探讨β-谷甾醇对子宫颈癌细胞SiHa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内微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β-谷甾醇对SiH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β-谷甾醇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β-谷甾醇处理的SiHa细胞内微管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分布,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微管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及聚合和未聚合微管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20μmol/L的β-谷甾醇能明显抑制SiHa细胞的增殖,并显著促进S期细胞的集聚。激光共聚焦分析表明,β-谷甾醇作用5d的SiHa细胞微管网络异常,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显著下调,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进一步证实β-谷甾醇能抑制微管蛋白α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同时β-谷甾醇能抑制SiHa细胞内微管蛋白的聚合,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结论 β-谷甾醇能降低SiHa细胞微管蛋白α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并抑制SiHa细胞内微管的聚合,提示β-谷甾醇具有一定的抗微管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造成SiHa细胞生长抑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本论文深入探究黎药海南地不容抗乳腺癌活性化合物氧化克班宁对微管网络的破坏能力,研究氧化克班宁在分子层面和细胞层面对微管网络稳态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EBI位点竞争法和分子对接来确定氧化克班宁对微管位点的占据力;其次,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3、PKA1、CAMK4和PKA检测氧化克班宁对微管蛋白的影响。结果:EBI位点竞争法结果显示,EBI与β-微管蛋白加合物比β-微管蛋白出现在分子量更小的区域(ctrl2)。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氧化克班宁可以占据微管蛋白的秋水仙碱位点。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中、高3个浓度的氧化克班宁或阳性药Taxol作用MCF-7细胞48 h后,显著降低STAT3蛋白表达水平(P<0.01),显著降低PKA1和CAMK4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并且可降低PKA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化克班宁结合在微管蛋白秋水仙碱位点扰乱微管蛋白聚合,造成MCF-7细胞有丝分裂,从而导致MCF-7细胞死亡。氧化克班宁可通过抑制MCF-7细胞中STAT3、PKA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组织中lin-28同源基因B(LIN28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22例年龄≥16周岁的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以及5例因其他实体肿瘤行手术切除患者的正常横纹肌组织(阴性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LIN28B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成人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危险分组及颅底骨质破坏)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LIN28B蛋白在正常横纹肌组织中呈阴性表达,而在成人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组织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现为细胞质染色呈棕黄色。根据组织学评分,12例成人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患者的LIN28B表达呈低表达(0~3分),10例呈高表达(≥4分)。LIN28B在非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肿瘤大小>5 cm患者的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P=0.020、0.030);LIN28B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与否、TNM分期、危险分组及颅底骨质破坏与否无关(P均>0.05)。22例成人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8.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2.4个月及17.9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11.4%及13.6%。LIN28B低表达成人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7.9个月,长于高表达者的8.2个月(P=0.003);LIN28B低表达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3.5个月,长于高表达者的10.9个月(P=0.009)。结论 LIN28B表达与成人头颈部横纹肌肉瘤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有关。LIB28B可能与成人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其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横纹肌肉瘤模型,研究肌肉瘤淋巴道转移机制,为临床肌肉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清洁级昆明系小鼠30只,用S180小鼠癌性腹腔积液,体外培养S-180肉瘤细胞系,待细胞在培养瓶内长满单层后,收集细胞,制成5×107/ml的细胞悬液。利用稳定4~5代的瘤细胞,在小鼠臀部相同部位肌层种植,建立肌纤维肉瘤的原位瘤种植模型,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1周后处死小鼠,切取瘤体,检测肿瘤体积、重量及开胸、腹观察肿瘤转移情况及不同时期肿瘤血管、淋巴管生长与肿瘤生长转移的关系。取肿瘤组织包埋制备切片,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VEGF-D)蛋白质表达。结果横纹肌肉瘤组织中心区和边缘区均存在淋巴管,数量随肿瘤的生长明显增加,这预示着横纹肌肉瘤组织中存在淋巴管的增生和新生,其可能与VEGF-C和VEGF-D的诱导密切相关。结论横纹肌肉瘤组织(淋巴管)中VEGF-C和VEGF-D的表达增高,VEGF-C和VEGF-D是重要的促淋巴管形成因子,从而促进横纹肌肉瘤的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TERTmRNA及hTERT蛋白在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7例口腔颌面部肉瘤和14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中hTERTmRNA和hTERT蛋白的表达,探讨口腔肉瘤组织中hTERT表达的生物学意义。结果:肉瘤中hTERT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62.2%/14.3%,P<0.05)。在低度、中度和高度恶性肉瘤组织中,hTERT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67%、50.00%和86.67%,统计分析显示低度恶性与高度恶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肉瘤中hTERT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原发肉瘤(P<0.05)。在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肉瘤中hTERTmRNA表达有升高趋势(P>0.05);口腔肉瘤中hTER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并随肉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升高趋势,其中低度恶性肉瘤与高度恶性肉瘤比较差异显著(P<0.05)。hTERT蛋白表达与肉瘤复发密切相关(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肉瘤中hTERT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hTERT基因在口腔颌面部肉瘤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ste,EGCG)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株PLA-802细胞内TGF-β1/Smad4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的影响,探索EGCG抑制横纹肌肉瘤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横纹肌肉瘤细胞株PLA-802,并用不同浓度的EGCG作用不同的时间,用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细胞内TGF-β1和Smad4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TGF-β1和其下游因子Smad4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受到EGCG的抑制,且这种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EGCG可能通过抑制TGF-β1信号通路,发挥其抑制PLA-802细胞生长的作用,这或许将为临床治疗横纹肌肉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对人腺泡状横纹肌肉瘤细胞株PLA-802裸鼠移植瘤生长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 16只裸鼠右腋皮下接种PLA-802移植瘤细胞悬液后分成空白对照组(5只)、生理盐水对照组(5只)和20 mg/kg CTX治疗组(6只).接种后第7天开始,经腹腔注射给药,隔日1次,共注射10次.每2天测量1次肿瘤大小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接种后第26天杀鼠摘取移植瘤称重,组织经制片染色后用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 ①CTX治疗组移植瘤生长被明显抑制(P<0.05),抑瘤率85.55%.②治疗后瘤细胞疏松排列成腺泡状,由纤维间质分隔,血管稀少;瘤细胞椭圆形、网拍状或短梭形;核椭圆或类圆形,大小不一;核分裂相减少.电镜见瘤细胞质内有不等量肌(微)丝,甚至有横纹肌肌原纤维结构形成.结论 CTX对人腺泡状横纹肌肉瘤PLA-802移植瘤生长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治疗后瘤组织形态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3.
人眼眶横纹肌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人眼眶横纹肌肉瘤动物模型的方法. 方法:培养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细胞株RD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别接种于4周龄SCID鼠和60Co照射 (1 Gy) 后1 d 的BALB/c裸小鼠;选用成瘤BALB/c裸小鼠的瘤块移植入另一批4周龄BALB/c裸小鼠胁部皮下(组织块接种法).观察各组动物肿瘤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肿瘤组织行常规病理H-E染色并镜检. 结果:60Co照射后1 d裸小鼠成瘤时间约6~8周,SCID鼠组约3~4周,组织块接种法移植2周后裸小鼠瘤体较明显,3组动物的成瘤率均为100%;成功绘制出肿瘤生长曲线,肿瘤均呈进行性生长;病理检查示各组移植性横纹肌肉瘤与人体肿瘤标本所见类似.结论:成功建立了裸小鼠和SCID鼠人眼眶横纹肌肉瘤模型,组织块接种法可以缩短BALB/c裸小鼠成瘤时间,为进一步研究人眼眶横纹肌肉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P53、c-erbB-2和PCNA在横纹肌肉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横纹肌肉瘤癌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横纹肌肉瘤的类型、分化程度和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6例横纹肌肉瘤p53、c-erbB-2和PCNA的表达。结果 p53、c-erbB-2和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6.9%,19%和100%。p53阳性表达与横纹肌肉瘤的类型无关(F〉0.05),而与横纹肌肉瘤的分化程度和复发、转移有关(F〈0.05)。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价COX-2在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26例早中期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COX-2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根据免疫组化染色强度,所有病例被分为COX-2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其中高表达组有32例(25.4%),低表达组有94例(74.6%)。COX-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是否转移、Dukes分期均无相关。然而,高表达的COX-2与肿瘤复发、特别是血行转移显著相关(P〈0.05)。两组之间生存率具有显著差异(P=0.0067),COX-2高表达组术后五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潜在的预后因素中(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淋巴是否转移、Dukes分期、COX-2表达),COX-2表达和Dukes分期可作为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独立预后因素,COX-2的检测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结论 高表达的COX-2与肿瘤复发、特别是血行转移显著相关,COX-2的检测町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琐后判断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应用组织芯片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性肝癌中乙酰肝素酶与nm23-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Liu Y  Chen X  Peng S  Fang H  Wu Y  Peng C  Shi L  Bai M  Xu B  Wang J  Deng G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2):1553-1556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nm23-H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相互关系,及其作为CC术后转移复发预测指标的价值。方法:选用33例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9例肝脏良性肿瘤瘤周肝组织作正常对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HPA mRNA和nm23-H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3例HCC中,16例HPA表达阳性,其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HPA表达与肿块大小、包膜形成、AFP水平、HBsAg状态和有无肝硬化等无关(P>0.05);但高转移复发倾向组和随访转移复发组HPA表达率显著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P<0.05)和无转移复发组(P<0.01);此外,HPA基因表达多见于分化较差(P<0.05)、TNM分期较晚(P<0.05)的患者。nm23-H1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0.05)。nm23-H1与肿块大小、包膜形成、AFP水平、HBsAg状态、有无肝硬化、Edmondson分级和TNM分期均无关(P>0.05);但高转移复发倾向组和随访转移复发组HPA表达率明显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P=0.018)和无转移复发组(P=0.024)。nm23-H1在HPA阳性组和阴性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82)。按随访结果判断,HPA阳性预测转移复发准确率为78.6%(11/14);nm23-H1阴性预测准确率为68.8%(11/16);PHA阳性和nm23-H1阴性联合应用预测准确率为88.9%(8/9)。结论:HPA表达阳性和/或nm23-H1阴性患者有较高的肿瘤侵袭性和术后转移复发倾向,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HCC术后转移复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PTEN和nm23-H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0号染色体缺失且与张力蛋白同源物磷酸脂酶(PTEN)、nm23-H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乳腺癌组织中PTEN、nm23-H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乳腺增生性病变和良性肿瘤组织中PTEN呈高表达;远处转移组PTEN高表达率低于无转移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TEN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类型无关,但在低年龄组和淋巴结转移组PTEN低表达率增高,有相关趋势。nm23-H1低表达者易发生转移复发(P<0.05)。结论:同时检测PTEN、nm23-H1的蛋白表达对预测乳腺癌患者的复发和转移具有指导意义,两者均低表达的患者更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8.
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survivin and the clincopathological factor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survivin in prognostic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s. METHODS: Using tissue microarra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SABC), we examined survivin expression in 126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vivin and bot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the malignancy. RESULT: Of the 126 patients, 26 (21%) were found to have a high survivin expression and 100 (79%) had a low expression, without relation to the patients' age, gender, tumor size, tumor location, histological type,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Dukes' classification. High survivin expression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recurrence and especially with hematogenous metastasis (P<0.05). Kaplan-Meier method and log-rank test indica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s between high- and low-survivin groups (P<0.05), and Dukes' stage and survivin expression of the tumor were identified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as the independent significant factors related to disease-free survival. CONCLUSIONS: Survivin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has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umor recurrence a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related to prognosis. Tissue microarray enables rapid, convenient, economic and accurate large-scale examination of clinical specime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活化片断1(p21WAF1)基因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45例卵巢癌患者的卵巢癌和癌旁组织标本,SP法检测其p21WAF1蛋白表达,分析p21WAF1基因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的相关性。结果:p21WAF1在卵巢癌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6%和68.9%,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有相关性(P<0.01)。结论:p21WAF1基因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中CK19的表达,探讨早期宫颈癌微转移的检测率及检测方法,论证检测早期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意义。方法:对于入选患者275例按随访结果将有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者32例(复发转移率11.6%)纳入病例组,其余无复发或转移者随机的按照下列因素进行配比纳入对照组:治疗、年龄、组织类型、手术病理分期和肿瘤最大径。将选取的患者淋巴结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CK19的表达。结果:①病例组477个淋巴结中11个CK19阳性(2.3%),来自32名患者中的8人(25%);对照组425个淋巴结中均无CK19阳性表达(0/425),32名患者中CK19的阳性表达率0。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CK19表达与病理类型及组织的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②微转移与术后复发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淋巴结中CK19表达可检测出早期宫颈癌淋巴结中的微转移,与传统的病理组织学比较,显著提高微转移的检出率。通过本研究证实微转移与术后的复发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