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肺鳞癌组织标本135例和癌旁组织标本1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肺组织中FGFR1和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肺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肺鳞癌组织标本中FGFR1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肺鳞癌组织中,FGFR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VEGF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FGFR1及VEGF均为肺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肺鳞癌患者的FGFR1和VEGF表达水平升高,并在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国华  于雁  张秋菊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1):1577-1579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ERK1/2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ERK1/2及VEGF在NSCLC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没有相关性,而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两者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差。两者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ERK1/2、VEGF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RK1/2的过度激活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146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2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所有患者均检测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种组织中miRNA-146a和VEGF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种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miRNA-146a和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RNA-146a和VEGF mRNA表达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NA-146a对Hp相关性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12例胃癌患者中检测出Hp-L阳性101例。Hp-L阳性和阴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miRNA-146a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L阳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miRNA-146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Hp-L阴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Hp-L阴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相关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9.1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4.75%(P﹤0.01)。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Hp相关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miRNA-146a的高表达率分别高于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高+中分化的Hp相关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低分化的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p相关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miRNA-146a与VEGF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NA-146a诊断Hp相关性胃癌的临界值为0.56,灵敏度为88.12%,特异度为92.08%,曲线下面积为0.949。结论Hp相关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miRNA-146a低表达,VEGF高表达,且二者呈负相关,miRNA-146a可作为临床诊断Hp相关性胃癌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吴彬  陶娟  佟萌  聂琛 《癌症进展》2021,19(2):134-138
目的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自噬相关蛋白5(ATG5)、p6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取80例PTC患者的PTC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同时取其中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45例患者的转移淋巴结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PTC组织、转移淋巴结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EGFR、ATG5、p6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PTC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PTC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EGFR、p6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ATG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PTC患者PTC组织中ATG5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PTC患者PTC组织中p62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TC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ATG5的表达与p62呈负相关(P﹤0.01)。对80例PTC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病死22例,3年生存率为72.50%(58/80)。p62阳性表达PTC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65.52%,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EGFR阳性表达、p62阳性表达为P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TG5阳性表达为PTC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PTC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GFR、p62的阳性表达率较高,ATG5的阳性表达率较低,此外,ATG5及p62与PTC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成为PTC诊断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肺癌组织和25例癌旁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NSCLC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70.00%,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0%(Х^2=11.745,P=0.001);在腺癌、鳞癌、大细胞癌中VEGF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NSCLC中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88.24%,高于Ⅰ~Ⅱ期的46.15%(Х^2=4.37,P=0.037);VEGF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78.26%,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为42.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Х^2=5.06,P=0.024)。[结论]VEGF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VEGF表达与NSCL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NSCLC的组织学分类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STAT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NSCLC及30例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中STAT5、VEGF和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STAT5、VEGF及EGFR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肺正常组织(P〈0.05);STAT5阳性表达与NSCLC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EGFR阳性表达与NSCLC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VEGF阳性表达与NSCLC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STATS、VEGF及EGFR可能在肺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抑制其过度表达可望成为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6例NSCLC的肺癌组织和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NSCLC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且随临床Ⅰ~Ⅳ期的顺序明显上升(P<0.05);同时有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NSCLC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随肺癌临床Ⅰ~Ⅳ期的顺序明显上升(P<0.05);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VEGF在NSCLC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并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其淋巴结转移有关,血清VEGF是NSCLC生长、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VEGF-C及其受体Flt-4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及其受体Flt-4(Fms-liketyrosinekinase4)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采用半定量的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NSCLC、12例癌旁组织及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60例NSCLC原发灶组织、10例癌旁组织、32例伴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VEGF-C、Flt-4的表达。结果:RT-PCR法:NSCLC中VEGF-CmRNA及Flt-4mRNA的相对含量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肺癌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无关。VEGF-CmRNA与肺癌的TNM分期正相关。S-P法:VEGF-C和Flt-4在转移的淋巴结癌细胞中、NSCL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VEGF-C表达与肺癌TNM分期正相关;VEGF-C和Flt-4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无关;NSCLC中Flt-4阳性微脉管数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在NSCLC组织中VEGF-C基因水平上调,是由肺癌细胞分泌,并通过自分泌方式作用于细胞膜上的Flt-4受体,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VEGF-C与肿瘤恶性进展有关;VEGF-C与NSCLC中淋巴管的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C表达可做为肺癌患者判断淋巴转移的估计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贾志伟  邢贺楠  刘晓川  褚云香 《癌症进展》2019,17(13):1583-1585,1589
目的探讨密封蛋白1(claudin 1)和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大肠癌患者的大肠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laudin 1 和E-cadherin 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大肠癌组织中claudin 1 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laudin 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5.0%(52/8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7.5%(2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组织中E-cadherin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2.5%(34/8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75.0%(6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侵及浆膜的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织中claudin 1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未侵及浆膜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侵及浆膜的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织中E-cadherin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未侵及浆膜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laudin 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E-cadher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且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Wang L  Li X  Li Y  Xue YW 《癌症》2005,24(7):823-826
背景与目的研究发现,Survivin在大多数肿瘤中有表达,但在成人组织不表达或低表达,且参与肿瘤血管形成。本研究中我们主要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鄄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癌旁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值,并探讨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鄄P)法检测96例NSCLC组织中Survivin、VEGF及MVD。分析Survivin、VEGF及MVD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Survivin、VEGF、MVD间的相互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69.8%(67/96),明显高于癌旁(16.1%)和肺良性病变组织(0%)(P<0.01),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VEGF在肺癌、癌旁、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9%(70/96)、45.2%(14/31)和25.0%(5/20)(P<0.05),其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肺癌、癌旁、肺良性病变组织中MVD值分别为24.44±7.79、19.37±5.26、11.83±6.25,且MVD值的高低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Survivin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MVD密切相关,随着Survivin强度的增加VEGF分级及MVD值亦增加。结论不同性质的肺病变组织中Survivin、VEGF的表达水平和MVD值不同,NSCLC中Survivin表达明显增高,其表达与肿瘤分化、分期有关;Survivin的过度表达与NSCLC的血管生成有关,细胞凋亡与血管生成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类癌(PC)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PC的认识。方法收集48例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肿瘤大小、N分期、远处脏器转移和TNM分期等与PC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8例PC患者中,典型类癌(TC)30例,不典型类癌(AC)18例;临床表现以咳嗽、痰中带血为主;3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1例患者行姑息性放化疗或对症支持治疗。48例PC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83.3%、7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类型、N分期、远处脏器转移、TNM分期P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是P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PC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据术后病理。手术切除为PC的主要治疗手段,TNM分期是P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辅助化疗在PC治疗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2.
马卫霞  于春梅  孙明霞 《癌症进展》2019,17(8):942-944,97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并分析其与病理危险度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腹部CT和MRI检查,观察病变的形态学特征。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原发GIST危险度分级方案,将GIST患者分为高危组(n=16)、中危组(n=16)、低危组(n=15)和极低危组(n=5),分析不同组别GIST患者的CT和MRI特征。结果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极低危组GIST患者的肿瘤直径、形状、密度分布情况、瘤内继发改变、CT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极低危组和低危组GIST的肿瘤直径较小,形状规则,密度较均匀,内部无囊性变、溃疡或出血;高危组GIST患者的肿瘤直径较大,形状较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多数可见囊性变,少数可见溃疡和出血。极低危组和低危组GIST患者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1.81±0.21)×10-3,中危组GIST患者的平均ADC值为(1.69±0.18)×10-3,高危组GIST患者的平均ADC值为(1.21±0.2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IST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通过对肿瘤直径、形状、密度、内部囊变情况、ADC值进行分析,可以对肿瘤的危险度做出一定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陈丽丽  李艳萍  冯宇 《癌症进展》2019,17(7):859-86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抽签法将88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常规康复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康复训练。干预前后,采用圆盘量角器比较两组前屈、外展、内旋、外旋、内收及后伸角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TNF-α、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上肢水肿、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前屈、外展、内旋、外旋、内收及后伸角度均大于干预前,TNF-α、IL-6和IL-10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前屈、外展、内旋、外旋、内收及后伸角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TNF-α、IL-6和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上肢水肿、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降低TNF-α、IL-6等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汤然  赵祎  钟玉萍  任占宝  李晓阳  王金英 《癌症进展》2019,17(11):1335-1337,1360
目的探讨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2例明确诊断的MM患者的肾功能检测指标[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24hPro)、尿素氮(BUN)、血尿酸(UA)、白蛋白(ALB)、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kappa轻链(uKAP)、尿lambda轻链(uLAM)]进行分析。比较血清SCr+轻链蛋白尿+24hPro联合诊断和SCr单项诊断MM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检出率,以及经SCr+轻链蛋白尿+24hPro诊断为肾功能不全后,不同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的MM患者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并通过各检测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简称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其对MM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结果SCr+轻链蛋白尿+24hPro诊断肾功能不全的检出率为38.0%,明显高于单独SCr诊断的18.2%(P﹤0.01);不同ISS分期患者的年龄及ALB、β2-MG、24hPro、uKAP、u LAM、UA、BUN、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各检测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24hPro诊断肾功能不全的价值最高,其次分别为SCr、BUN、β2-MG、uKAP、UA及uLAM(P﹤0.05)。结论在判断MM患者肾功能不全时,除检测BUN和SCr外,还应结合24hPro、uKAP、uLAM、UA、β2-MG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以便对MM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做出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张文钰  车向明  韩超 《癌症进展》2019,17(11):1302-1305
目的探讨大剂量羟考酮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将95例晚期复发性卵巢癌NP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剂量羟考酮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大剂量羟考酮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采用自制疼痛积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治疗1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止痛效果。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疼痛范围、分支数量、疼痛触发状况、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发作频次、抽搐症状维度疼痛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疼痛范围、分支数量、疼痛触发状况、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发作频次、抽搐症状维度疼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1),止痛缓解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2年的中位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羟考酮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MNP,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但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和缩短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王苗苗  魏莉  王春琦 《癌症进展》2019,17(2):231-233
目的研究功能训练对喉癌术后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康复管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功能训练。采用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和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评估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术前,两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和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和SW-AL-QOL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和SWAL-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2个月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喉癌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髓外浸润的SET-NUP214融合基因阳性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PAL)患者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分析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2017年11月收治的1例伴髓外浸润SET-NUP214融合基因阳性MPA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诊断为MPAL伴髓外浸润,基因检测发现SET exon7-NUP214 exon17阳性,伴PHF6、SRSF2和NRAS突变。经强化疗方案治疗完全缓解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早期髓外复发,巩固化疗后缓解。结论伴髓外浸润的SET-NUP214融合基因阳性MPAL预后差,易复发。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该类患者的最好策略。  相似文献   

18.
薛鹏  沈洁  李莉  赵静  陈汶  乔友林  江宇 《癌症进展》2019,17(10):1160-1163,1177
目的比较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和HPV DNA检测技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及以上(CIN2+)患者的诊断价值,并评价HPV E6/E7 mRNA检测结果在不同实验室间的一致性。方法采用HPV E6/E7 mRNA和HPV DNA检测技术对212例门诊体检的健康者和住院的宫颈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标本进行检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检测技术诊断CIN2+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北京市迪安中心实验室和北京市怀柔妇幼保健院实验室均采用HPV E6/E7 m RNA检测技术检测同一批标本,评价实验室间检测的一致性。结果HPV E6/E7 m RNA检测的阳性率为38.7%,与HPV DNA的阳性率4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 E6/E7 mRNA和HPV DNA的检测阳性率均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1)。HPV E6/E7mRNA检测CIN2+的灵敏度为92.96%,与HPV DNA的90.1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 E6/E7mRNA检测CIN2+的特异度为88.65%,高于HPV DNA的7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实验室采用HPV E6/E7 m RNA检测阳性一致的标本例数为78,阴性一致的标本例数为121,总一致率为93.87%,Kappa=0.872,一致性较好。结论与HPV DNA检测技术相比,HPV E6/E7 mRNA检测宫颈病变的特异度更具优势,实验室间重复性检测的一致率较高,有望成为中国宫颈癌HPV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郭丹  郭建巍 《癌症进展》2019,17(11):1317-1319,132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 DNA在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且经病理确诊的72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组织中HPV16/18 DNA的表达情况,分析HPV16/18 DNA表达与原发性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72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中,HPV16/18 DNA的阳性表达率为56.94%。不同Lauren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HPV16/18 DN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auren分型为弥漫型和肠型、TNM分期为Ⅲ期和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HPV16/18 DNA的阳性表达率较高。HPV16/18 DNA阳性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HPV16/18 DNA阴性表达胃癌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HPV16/18 DNA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且HPV16/18 DNA表达与胃癌患者的Lauren分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并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