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晓俐 《农业展望》2012,8(4):19-22
中国粮食连续7年丰收,但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究其原因:首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生物质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粮食需求的持续增加。其次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以及进城打工青壮年农民的增加,使务农成本显著提高。同时,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粮价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预测中国粮食价格未来走势,对中国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具有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去年除少数国家和地区外,世界农业普遍丰收。目前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米等粮食价格均处较低水平。下半年粮价走势如何,则要看西方经济形势、世界政局、气候变化、主要粮食出口国的政策措施等,对下一年度(自1982年7月至1983年6月)世界粮食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但有迹象转趋稳好。  相似文献   

3.
不能简单理解丰收与粮价的关系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5461万t。这意味着,自2004年以来我国已连续7年粮食丰收,而且2007年以来连续4年粮食总产超过万亿斤。粮食供给-粮食价格-食品价格-居民消费价格之间存在着依次影响关系,因此在当前物价上涨尤其食品价格涨幅较大的情况下,粮食再次丰收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平抑物价波动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2011,(8):18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表示,今年将争取粮食连续第八年丰收,虽然粮价不会暴涨,但今后会逐步温和上扬。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也在"两会"期间表示,目前中国的粮食价格上涨幅度只有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水平的20%~25%,消费者对粮价一定程度上涨要有宽容心态。  相似文献   

5.
《乡村科技》2011,(12):12-12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但粮食丰收了,粮价为何还上涨? 大家关注到,在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增产的同时,粮食价格保持了持续多年地上涨,与2003年相比,2010年粮食生产价格(即农民销售粮食价格)累计上涨了81.1%,粮食消费价格累计上涨了76.8%。今年我国粮食已连续第8年增产,但是粮食价格仍呈上升趋势。为什么会出现粮...  相似文献   

6.
“九五”期间,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连续几年增长,供求形势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加之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下跌等因素影响,1996-2000年,国内市场粮食价格一路走低,2000年国内市场粮价跌至5年来最低水平。2001年,虽然因粮食连续两年减产粮价有所回升,但进入2002年后,国内市场粮食价格仍然低位徘徊,稳中有降。一、2002年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2002年,国内市场粮价稳中有降,国际市场粮价却大幅度上升。总的来看,全年国内外市场粮价走势呈现以下特点:国内市场原粮收购价格稳步走低,除小麦价格年底有所回升外,1~12月,玉米、早籼稻…  相似文献   

7.
2011年,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呈现不同走势,中国国内粮食价格稳中有升,国际市场粮价总体在2010年底的高位震荡,有涨有跌。展望后期粮价走势,从长期和短期来看,中国国内粮食价格趋涨;而短期国际粮价总体将继续在7月份水平高位震荡.大米价格走势将较为坚挺。  相似文献   

8.
《当代农业》2011,(8):18-18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表示,今年将争取粮食连续第八年丰收,虽然粮价不会暴涨,但今后会逐步温和上扬。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也在"两会"期间表示,目前中国的粮食价格上涨幅度只有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水平的20%~25%,消费者对粮价一定程度上涨要有宽容心态。  相似文献   

9.
1997年我国粮食生产在遭受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仍然获得好收成。粮食总产量为9850亿斤,与上年基本持平,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粮食储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供求关系特别是粮食的品种和地区平衡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由于粮食生产连续三年获得丰收,使得全年粮食价格走势基本平稳,市场粮价稳中有降。作为百价之首的粮价,它的稳定,一方面为保持全国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良好运行态势提供了重要条件和保障。据农业部160个物价信息网卢、调查,进…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我国粮食价格分析及2009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我国粮食需求稳步增长,粮食供给增加,粮食价格先扬后抑,总体高于2007年水平。文章通过对主要粮食品种2008年价格走势分析。对2009年粮食价格走势做出判断。预计粮食价格受国家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以及能源价格走低以至种粮成本下降等因素影响,2009年国内粮价将以平稳运行为主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价上涨与粮食安全的宏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轮粮价上涨具有粮食价格与粮食产量逆运行、粮食价格获得了流动性充足的支持以及国际粮价传导等新的特点.导致中国粮食价格上涨的深层原因在于不断推进和加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粮食价格的虚假繁荣不仅会加剧通货膨胀,而且还会使粮食生产的主体农民遭受更大的盘剥;解决粮价上涨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还需加大政策供给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98话粮改     
粮食稳,市场稳;粮食定,天下定。在全国粮食连续三年丰收后,如何寻找一条既能避免“谷贱伤农”、“粮价飞涨”,又能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路子,既能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又能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粮食流通体制,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正>夏季的中原大地,千里沃野,万顷平畴,具有"天下粮仓"美誉的河南再传喜讯,夏粮再获丰收。这个利好消息振奋人心,无论是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还是对农民增收和全年粮食生产,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夏粮丰收有利于稳定市场粮价,控制物价上涨。粮食作为基础,夏粮丰收将使市场粮价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能有效遏制物价过快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矛盾,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农业》2011,(8):52
<正>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本月初警告,世界面临"粮食价格冲击",并有可能导致"粮食危机"。有人担心,世界粮食危机如果再度发生,是否会影响国内粮食市场?对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中国口粮供应充足,国际粮价即使大涨,也不会给国内粮食价格带来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进入6月以来,各地夏粮丰收在望。我国今年夏粮收成怎样?备受关注的粮食价格走势如何?政府又该怎样来维护粮市的稳定?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家粮食局科研院研究员丁声俊。丁声俊表示,今年,我国夏粮迎来第六个连续丰收年,这为国家进一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奠定了坚实基础。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我国粮价将稳中缓升,不会出现大涨大跌。  相似文献   

16.
<正>"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粮食直补等农业补贴惠农政策,这些政策对鼓励农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是当务之急。"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杨玉成表示,"尽管近年来粮食价格上升,但农业比较效益低,粮食价格赶不上农资价格上涨的幅度,种粮农民期盼‘粮价高一点、补贴多一点、农资稳一点’。"许多委员也赞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以来,国内稻米市场行情整体呈上涨走势。随着供需条件的不断改善,稻谷价格走势主要取决于国家政策取向。国家2009年粮食市场调控的基调是在既不打压粮价,又可以保证市场供应,为了确保农民增收,在粮食市场波动可控的范围内,推动粮价“温和上涨”。粮价下跌时有最低收购价作支撑,而从2009年的情况看,稻谷底价已被高位锁定;粮价上涨时,国家有充足的政策性粮食可随时抛售平抑市场。因此,预计2009年中国稻米市场价格总体将保持稳中略升走势,不会出现大幅波动,整体价格水平将会高于2008年。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新常态下的"第二年"。国内粮食政策的市场化定调,将使得"政策市"氛围浓厚的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趋于市场化。随着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政策对粮价的支撑力度将会逐渐减弱,未来市场供需或将成为引导粮价走势的主要因素。在不少农产品的国内外价差还在不断增大的大背景下,我国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2014年,国内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但是,由于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整体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饲料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际粮食价格上涨迅速,而国内外粮价倒挂严重。本文对当前我国国内较低的粮食价格进行了理性思考,对未来国内的粮食价格走势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在开放经济环境下,政府应充分重视粮食价格对"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粮食供求形势 粮食生产将获丰收,产需基本平衡 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四年丰收,2008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年初又出台了十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2408亿斤,比上年增加61亿斤,增长2.6%,连续第五年增产.秋粮播种面积也有望稳中略增,预计2008年我国粮食生产将再获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