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色苷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实和叶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是植物呈现靓丽颜色的重要物质基础,能产生花色苷的植物来源非常丰富。花色苷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生理功能,在食品、医药、化工、美妆等行业均具有潜在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植物源花色苷的资源分布以及花色苷的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花色苷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花色素为自然界植物特有的水溶性色素,具有典型的B环邻二苯酚结构,易与不同的单糖、双糖、三糖及其修饰物结合形成花色苷,常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本文以6种常见的花色素单体及其糖配体花色苷单体为综述对象,对其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能从物质成分上解释植物花色苷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同时进一步展望其在抗肿瘤临床的潜在应用方向以及为后续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提供方向性思路。  相似文献   

3.
花色苷的热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色苷是优良的天然植物源色素,同时具备抗氧化、抗肿瘤等重要生理功能。花色苷的热稳定性是影响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主要因素,本文对花色苷的热降解动力学和热降解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花色苷在食品中的热降解动力学均为一级动力学,影响其降解的主要因素包括pH、压强、温度、糖类、黄酮类物质、抗坏血酸类及其自身的酰基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源于天然植物的花色苷是集着色、增香和保健作用于一体的新一代功能性食品配料,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易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水解或去糖基开环反应,导致产品褪色、风味品质劣变及生物活性丧失。而研究发现在自然生化条件下,植物花色苷通过其内部的多种化学成分(多酚、生物碱、核苷酸和金属离子等)的分子辅色作用而维持稳定性,从而实现花色苷食品的色泽、风味和营养的稳态化。目前通过模拟植物花色苷的分子辅色作用也成为研究功能性色素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分析花色苷分子辅色作用机制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的天然植物花色苷基于分子辅色技术的稳态化制备工艺及相关应用技术取得的最新进展,为植物花色苷食品的稳态化加工技术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天然植物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本实验用醇提法从几种天然植物中提取出花色苷,采用DPPH自由基体系、羟基自由基体系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对其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研究并通过IC50值比较各植物花色苷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强弱。结果表明,荔枝皮花色苷清除DPPH自由基、楮果花色苷清除羟基自由基、桑椹花色苷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最强,并且各植物花色苷在不同自由基体系中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郭雪琦  吴涛  刘锐  张民 《食品科学》2016,37(23):267-272
长期摄入高脂膳食极易使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出现炎症,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疾病的患病风险。来源于植物的天然水溶性色素花色苷具有抗氧化、抗肥胖、抗炎等多种生理活性,成为防治慢性代谢疾病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花色苷干预高脂膳食诱导肥胖的作用效果与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花色苷在膳食防治慢性代谢疾病中的应用与天然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在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该技术已被用于提取多种植物天然产物。花色苷是一种水溶性天然色素,能使花和果实着色,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行业。目前,花色苷主要从植物材料中提取,但是提取的花色苷具有纯度低和性质不稳定等缺点,因此利用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替代传统方法提取花色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工程菌合成花色苷的研究进展,对酶的选择、运输调节、尿嘧啶核苷-5’-二磷酸葡萄糖供应量的调控以及工艺优化等方面进行综述。对花色苷合成代谢途径的了解将为实现微生物生产花色苷的产业化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一个主要的死亡原因,每年对社会带来巨大的健康问题和经济负担。花色苷属于黄酮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花色苷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以及心血管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章对花色苷的抗心血管疾病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国内外最近几年关于以葡萄皮为代表的植物花色苷的研究进展,主要是花色苷的提取方法及各种方法下的最优条件,分析评价了不同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对花色苷提取的研究现状做出总结并展望了天然葡萄皮花色苷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花色苷是一种安全性好 ,来源极广的天然食用红色素。本文主要探讨了花色苷的结构与稳定性的内在关系并综述了国内外对花色苷结构稳定性应用的研究成果。目前可使常见的稳定性较差的天然花色苷得到实际应用的较好方法是分子间辅色作用和化学改性 ;生物工程技术使本身结构稳定的一些天然花色苷大量生产成为可能 ;通过更深入的研究 ,合成安全的花色素等同物色素也是解决目前食用红色素应用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