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杀菌剂对人参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4种杀菌剂对人参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并进行了5种药剂对人参黑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丙环唑EC和50%嘧菌环胺WG对人参黑斑病菌毒力最强,其EC90值分别为0.05、0.65 mg/L,2%戊唑醇WS等7种药剂对人参黑斑病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90值在1.59~19.94 mg/L之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中生菌素WP、50%嘧菌环胺WG和76%丙森霜脲氰WP在田间对人参黑斑病表现较高的防效.[结论]筛选出了对人参黑斑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对人参黑斑病的药剂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丙环唑与嘧菌酯复配对人参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的室内毒力作用和田间防效。[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3种药剂的室内抑菌效果和丙环唑与嘧菌酯以5种不同比例复配对人参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并进行了人参黑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单剂中丙环唑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_(50)、EC_(90)值分别为0.1524、5.3503 mg/L,复剂中丙环唑和嘧菌酯复配比例3:5时毒力作用最大,其EC_(50)、EC_(90)值分别为0.0178、4.4867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抚松县和集安市2地,7%丙环唑+11.7%嘧菌酯SC在使用剂量为168.3 g a.i./hm~2的情况下对人参黑斑病的防效最好,均超过86%。[结论]丙环唑和嘧菌酯复配比例3:5时对人参黑斑病的室内毒力效果和田间防效最为理想,而且效果稳定,可作为用于防治人参黑斑病的新药剂。  相似文献   

3.
《农药》2017,(1)
[目的]明确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复配对冬枣炭疽病的防效。[方法]分别采用含毒介质法和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复配比例为3∶5时,共毒系数为198.72,增效最明显。4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对冬枣炭疽病防效在75.69%~90.44%之间,优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WG和250 g/L嘧菌酯SC,与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相当。[结论]4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对冬枣炭疽病防效较好,且对冬枣和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生防菌株NJ13对人参灰霉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生防菌株NJ13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茎叶喷雾法进行了人参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NJ13菌株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率最高达到91.95%,EC50值为0.0054cfu/mL。显微观察发现NJ13菌株能够抑制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导致菌丝溶解和生长畸形。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含有1.0×10~8~2.0×10~8cfu/mL的NJ13菌株发酵液防治效果达69%以上,最高达73.86%。[结论]生防菌株NJ13具有防治人参灰霉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对花生褐斑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混合对花生褐斑病毒力增效作用。[方法]室内联合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筛选得到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增效型混剂。[结论]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以1:1混配对抑制菌丝生长增效最为明显,共毒系数为138.86。田间药效试验中,20%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4.50%,显著优于2个单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5,(7)
[目的]明确唑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复配对瓜类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联合毒力试验、室内盆栽活性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确定适宜的制剂配方。[结果]筛选得到唑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增效型混剂。[结论]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增效作用,唑菌酯与苯醚甲环唑以2颐1混配为最适配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苯吡嗪菌胺等复配对人参菌核病防效。[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方法,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复配杀菌剂对人参菌核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结果]联苯吡嗪菌胺与啶酰菌胺复配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增效;增效系数为7.08,最佳配比为1∶10时,田间试验防效75.93%。联苯吡嗪菌胺与丙硫菌唑复配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增效,最佳配比为1∶10时,增效系数为5.06,田间试验防效82.35%。联苯吡嗪菌胺与氟啶胺复配杀菌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增效,最佳比例为20∶1时,增效系数为3.74,田间试验防效72.06%。[结论]联苯吡嗪菌胺与啶酰菌胺、丙硫菌唑、氟啶胺二元复配防治人参菌核病具有增效作用,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段晓东  刘薇  羌松 《农药》2013,(7):527-528,532
[目的]为新疆鹰嘴豆褐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鹰嘴豆新病害褐斑病病菌Ascochyta rabiei Pass.的毒力。[结果]10%苯醚甲环唑WG、25 g/L咯菌腈FS、30 g/L苯醚甲环唑FS、50%嘧菌环胺WG四种药剂抑菌作用最强,药后10 d,EC50值为0.001-1.461 mg/L范围内,持效期可达20 d以上。其次是30%苯甲.丙环唑EC、50%多菌灵DF,药后10 d,EC50值在1.544-3.280 mg/L范围内,也表现较好的抑菌作用。[结论]10%苯醚甲环唑WG、30%苯甲.丙环唑EC、25 g/L咯菌腈FS、50%嘧菌环胺WG和30 g/L苯醚甲环唑FS抑菌效果好,可以适当轮用。  相似文献   

9.
程洪森  孙会杰  那艳斌  高德学 《农药》2020,59(9):684-687
[目的]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芝麻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及田间防效,满足生产上防病需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药剂对芝麻黑斑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并对这7种药剂进行了田间发病药效试验。[结果]7种药剂对芝麻黑斑病菌生长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62%嘧环·咯菌腈WG和60%唑醚·代森联WG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分别为0.1328、0.3541 mg/L,田间防效为94.78%和92.8%,可提高芝麻产量34%以上。[结论]62%嘧环·咯菌腈WG和60%唑醚·代森联WG可以作为防治芝麻黑斑病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10.
22种杀菌剂及其不同配比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生产上防治人参灰霉病可选择的药剂种类较少,很多药剂对灰霉菌的毒力作用不明确,为此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2种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毒力。[结果]50%嘧菌环胺WG、50%乙烯菌核利WG、50%菌核净WP、50%腐霉利WP、50%异菌脲WP毒力较高,其EC50值小于0.1 mg/L,其次为400 g/L氟硅唑EC等6种药剂,其EC50值在0.1~1.0 mg/L之间。7种杀菌剂的不同配比中,50%乙烯菌核利WG+30%氟菌唑WP 2∶2,300亿/g芽孢杆菌+50%嘧菌环胺WP 3∶1,增效作用较为明显,其共毒系数分别为601.02,535.94;另有31种配比表现不同程度增效作用。[结论]筛选出了对人参灰霉病菌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为进一步田间药效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农药》2016,(6)
[目的]通过对西瓜蔓枯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西瓜蔓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4种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苯醚甲环唑、啶酰菌胺、戊唑醇、异菌脲、吡唑醚菌酯的EC50值均小于1 mg/L,抑菌效果较好。田间药效试验中,50%啶酰菌胺WG的防效最好,达93.86%,其次为10%苯醚甲环唑WG,防效为62.48%。[结论]啶酰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对西瓜蔓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作为防治西瓜蔓枯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延缓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抗药性的产生。[方法]通过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测定了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及2者的5个配比对水稻稻瘟病的室内毒力,并按最佳配比配制成制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通过孙云沛共毒系数法算出,当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质量分数比为5∶2时,共毒系数为142.99,表现最大增效作用。田试结果表明,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质量分数比为5:2的复配制剂对水稻稻瘟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农药》2017,(7)
[目的]筛选铁皮石斛炭疽病的防治药剂,并形成应用技术。[方法]室内测定16种杀菌剂的离体抑菌活性,并进行联合作用评价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对铁皮石斛炭疽病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其EC_(50)值分别为1.76、0.43 mg/L;筛选明确了苯醚甲环唑与咪鲜胺配比为1∶4时,具有最大的毒力(EC_(50)值为0.38 mg/L)和最大共毒系数(CTC为133.31),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及其复配(配比为1∶4)不同剂量,对铁皮石斛炭疽病的田间防效在75%以上(75.62%~87.85%);复配处理(苯醚甲环唑100 mg/L+咪鲜胺400 mg/L)的防效在85%以上,极显著好于两单剂(P0.01)。[结论]苯醚甲环唑与咪鲜胺复配对铁皮石斛炭疽病具有更优的控制效果,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结果表明: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合物(质量比8∶5)对菌丝生长的抑制(EC50值为0.238 mg/L)作用最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显著高于其他6种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次施药7 d后,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95.33%)最为突出,显著高于其他杀菌剂。[结论]7种杀菌剂中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混合物对早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优选用于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出地衣芽孢杆菌W10与化学农药毒力增效复配剂,明确复配剂对桃枝枯病的田间防效。[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W10菌液与化学农药不同配比对桃枝枯病菌的联合毒力,并评价复配剂对桃枝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W10与咪鲜胺1∶1和1∶2复配对桃枝枯病菌有明显的增效抑制作用。3年田间小区试验表明W10和咪鲜胺1:1复配对桃枝枯病防效达到或超过了咪鲜胺单剂。[结论]地衣芽孢杆菌W10可与咪鲜胺复配协同防治桃枝枯病,不仅提高生防比例和效果,还减少农药使用。  相似文献   

16.
《农药》2017,(1)
[目的]筛选安全、高效、低毒防治冬枣炭疽病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及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各药剂对冬枣炭疽病菌均有较好的室内抑菌活性,药后8 d EC50值为0.0246~2.1329 mg a.i./kg,3种混配剂试验配比下均表现出增效作用,且试验用量下对炭疽病的田间防效均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尤其是40%苯醚甲环唑·咪鲜胺ME(10∶30),防效为87.64%、91.47%。各药剂对冬枣树安全。[结论]在冬枣炭疽病始发期,选用40%苯醚甲环唑·咪鲜胺ME、35%苯醚甲环唑·醚菌酯WG 400~666.7 mg/L或5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ME 285.7~400 mg/L连续施药3次,对冬枣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生产上缺乏防治人参根腐病的有效药剂,为有效防治人参根腐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4种杀菌剂及7种药剂的34种配比对人参根腐病菌的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8%井冈·32%蜡芽菌WP、50%多菌灵WP抑菌效果较好,其EC90值分别为0.56、6.65 mg/L。具有增效作用的药剂配比有5个,2亿/g木霉菌WG+97.8%多菌灵TC 2∶3配比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其共毒系数为822.26。50%多菌灵WP和2亿/g木霉菌WG+97.8%多菌灵TC 2∶3配比在田间表现出较好的防效,防效均在65%以上。[结论]筛选出防治人参根腐病菌的有效药剂及配比,为更有针对性地防治人参根腐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药》2015,(5)
[目的]探索唑菌酯及其混剂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效果及剂量。[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唑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对靶斑病菌的联合毒力,验证20%唑菌酯SC及24%唑菌酯·苯醚甲环唑SC对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效。[结果]唑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对靶斑病菌的EC50值为(11.49±1.19)、(0.82±0.06)mg/L;唑菌酯与苯醚甲环唑1颐1、1颐2、1颐3三个配比有增效作用。[结论]靶斑病发病初期间隔7 d连续喷施2~3次20%唑菌酯SC或24%唑菌酯·苯醚甲环唑SC有较好防效;20%唑菌酯SC推荐剂量为150~300 g a.i./hm2,而24%唑菌酯·苯醚甲环唑SC推荐剂量为360~540 g a.i./hm2。  相似文献   

19.
《农药》2016,(1)
[目的]明确新型三唑类药剂丙硫菌唑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83%丙硫菌唑原药对番茄叶霉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其活性明显高于95%苯醚甲环唑原药,40%丙硫菌唑悬浮剂100、200、400 mg/L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5.9%、85.1%、88.4%,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61.3%)、40%氟硅唑EC(41.5%)和70%甲基托布津WP(10.4%)。[结论]40%丙硫菌唑悬浮剂对番茄叶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番茄生长安全,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无不良影响,可作为一个很好的防治番茄叶霉病的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防治芦笋茎枯病菌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的毁灭性病害,通过室内试验筛选出可有效防治该病害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毒力,并获得10个毒力回归方程及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结果]30%苯甲·丙环唑EC、40%氟硅唑EC、10%苯醚甲环唑WG、60%唑醚·代森联WG和80%代森锰锌WP等药剂的EC50值在0.28~4.48 mg/L之间,且毒力回归方程斜率值介于1.0674~2.2612之间,其抑菌作用强,显著高于70%甲基硫菌灵WP、65%代森锌WP、50%硫磺SC和25%嘧菌酯SC的抑菌活性。[结论]30%苯甲·丙环唑EC、40%氟硅唑EC、10%苯醚甲环唑WG、60%唑醚·代森联WG、80%代森锰锌WP等药剂均可有效抑制芦笋茎枯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