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农药》2016,(3)
[目的]明确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增效作用。[方法]采用黄瓜子叶喷雾法测定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及其不同配比对灰葡萄孢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进行评价,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结果]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以质量比2:1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在田间试验中,增效组合(2:1)在240~300 g a.i./hm2的剂量下,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为76.63%~88.03%。[结论]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以2:1进行混配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值得在田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啶酰菌胺和腐霉利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开发新的混配药剂。[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啶酰菌胺、腐霉利以及其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以Wadley法进行了增效作用评价,并验证了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啶酰菌胺与腐霉利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其中以1∶2比例复配效果最佳,增效系数最高为10.34;其次为5∶1,增效系数为7.48。啶酰菌胺与腐霉利以1∶2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最佳(86.04%),比单一使用啶酰菌胺和腐霉利的效果好。啶酰菌胺与腐霉利复配物对草莓无药害。[结论]啶酰菌胺和腐霉利以1∶2进行复配对草莓灰霉病具有增效作用,可以在田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减少化学药剂使用,发挥生物防治效果,进行了地衣芽孢杆菌抗菌蛋白与化学药剂复配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增效试验.[方法]采用菌落直径抑制法测定了地衣芽孢杆菌抗菌蛋白与化学药剂腐霉利、啶酰菌胺复配对灰葡萄孢菌的增效作用.[结果]测定结果表明:抗菌蛋白、腐霉利、啶酰菌胺各单剂对灰葡萄孢菌的EC50值分别为30.2799、1.249 5、3.0067 mg/L.当抗菌蛋白与腐霉利以1∶1或1∶5比例复配时,EC50值分别为1.0416、4.4056 mg/L,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比较这2个组合,以1∶1比例复配的增效作用最强,共毒系数最高,达230.4114.抗菌蛋白与啶酰菌胺复配,没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苯吡嗪菌胺等复配对人参菌核病防效。[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方法,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复配杀菌剂对人参菌核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结果]联苯吡嗪菌胺与啶酰菌胺复配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增效;增效系数为7.08,最佳配比为1∶10时,田间试验防效75.93%。联苯吡嗪菌胺与丙硫菌唑复配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增效,最佳配比为1∶10时,增效系数为5.06,田间试验防效82.35%。联苯吡嗪菌胺与氟啶胺复配杀菌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增效,最佳比例为20∶1时,增效系数为3.74,田间试验防效72.06%。[结论]联苯吡嗪菌胺与啶酰菌胺、丙硫菌唑、氟啶胺二元复配防治人参菌核病具有增效作用,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福美双与啶菌恶唑复配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协同抑制作用,首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保定与承德不同地区的灰霉菌株进行复配试验,筛选出福美双与啶菌恶唑的最佳增效组合5:1。同时测定了福美双与啶菌恶唑的最佳增效组合5:1对孢子和菌核的抑制活性以及对菌丝内容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其5:1组合与对照、单剂进行比较,其5:1组合对孢子萌发、菌核的产生和萌发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利用离体叶片法对灰葡萄孢活性进行检测,5:1组合处理在病斑直径、发病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方面较对照、单剂差异显著,其抑制作用最大。综上所述,福美双与啶菌恶唑复配对灰葡萄孢活性具有协同增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琼胶平板表面萌发法测定了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三种不同寄主的灰葡萄孢属病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菌株对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C8-10(双八、十烷基季铵盐)对灰葡萄孢属菌丝的毒力高于1227(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而其对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却低于1227,两者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常规药剂腐霉利和嘧霉胺。两种季铵盐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最高,其次是草莓灰霉病菌、烟草灰霉病菌。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6,(2)
[目的]探索烯肟菌胺与三环唑混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及剂量。[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苗法测定烯肟菌胺与三环唑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验证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效。[结果]烯肟菌胺与三环唑防治稻瘟病EC90值为7.2449、19.1850 mg/L,且在1∶1、1∶3、1∶5、1∶7及1∶9五个配比下具有明显增效作用;3地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 225~300 g a.i./hm2对水稻穗颈瘟防效,略高于对照药剂。[结论]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配比1∶9)可用于防治水稻穗颈瘟病,推荐剂量为225~300 g a.i./hm2。  相似文献   

8.
《农药》2015,(8)
[目的]探索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及剂量。[方法]采用Sun-Johnson法测定室内联合毒力,并验证30%烯肟菌胺·噻呋酰胺SC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结果]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为0.352、0.083 mg/L,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5∶1~1∶5五个配比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30%烯肟菌胺·噻呋酰胺SC 76~92 g a.i./hm2的用量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30%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SC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农药》2017,(2)
[目的]明确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混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效。[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混配对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联合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分别用Wadley法和Abbott法评价混配组合的增效作用。[结果]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以质量比1∶2和1∶3混配抑制菌丝生长的增效系数为2.6和1.8,表现增效作用。5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2和1∶3桶混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增效系数为1.0,表现相加作用。[结论]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按有效成分质量比1∶2和1∶3混配后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增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木霉的生防效果,筛选出与木霉联用的杀菌剂。[方法]对峙法、孢子悬浮液法和离体叶片法测定木霉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对2个病菌的抑制作用,并用EC50比值>1作为筛选标准。[结果]对峙条件下抑制率为69.52%;孢子悬浮液法和离体叶片法的EC50值分别为1.4×108、7.5×1010cfu/L。啶酰菌胺、氟啶胺、嘧菌酯、咯菌腈和啶菌唑对2个病菌的EC50比值>1。[结论]上述5种杀菌剂可作为木霉联用防治灰霉病的理想杀菌剂。  相似文献   

11.
解淀粉芽孢杆菌WH1G与氟啶胺协同防治草莓灰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7,(12)
[目的]筛选出可与解淀粉芽孢杆菌WH1G菌株复配的最佳化学药剂及比例,明确复配药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效。[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杀菌剂与WH1G菌株的生物相容性,Horsfall法评价复配组合的增效作用,确定复配方案并进行田间验证。[结果]氟啶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最强,与WH1G菌株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0.0454 mg/L氟啶胺与8.8126×106cfu/m L的WH1G体积比为4∶6时,毒性比率为1.412,表现为增效作用,田间防效高达69.79%,显著高于单剂防效。[结论]氟啶胺可与解淀粉芽孢杆菌WH1G复配协同防治草莓灰霉病,2者按体积比4:6复配不仅可以提高防效,还能有效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2.
《农药》2015,(12)
[目的]明确烯肟菌胺和噻呋酰胺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上的可混性。[方法]采用室内联合毒力、盆栽试验法。[结果]室内联合毒力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和噻呋酰胺5个配比的供试混剂表现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以5∶1的配比抑菌效果最好;盆栽试验表明:相同质量浓度下,30%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悬浮剂5#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高于其他配方。[结论]30%烯肟菌胺·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3.
孙芹  兰杰  李志念  司乃国 《农药》2020,59(3):228-230
[目的]明确烯肟菌酯与氟环唑、咪鲜胺对苹果树主要病害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喷雾法。[结果]室内筛选试验发现:烯肟菌酯与氟环唑在1∶4、1∶2、1∶1、2∶1、4∶1配比下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增效作用明显,在1∶5、1∶3、1∶1、3∶1、5∶1配比下对苹果树腐烂病增效作用明显;烯肟菌酯与咪鲜胺在3∶1、1∶1、1∶3、1∶5、1∶7配比下对苹果轮纹病增效作用明显。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8%烯肟菌酯·氟环唑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在120 mg a.i./kg剂量下,春梢防效达到88.71%,秋梢防效达到81.67%。[结论]烯肟菌酯与氟环唑、咪鲜胺等混配,多个比例下均对3种病害增效作用明显,有效降低了新杀菌剂抗性风险,为混剂开发提供了方向,为生产用药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4.
《农药》2016,(6)
[目的]通过对西瓜蔓枯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西瓜蔓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4种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苯醚甲环唑、啶酰菌胺、戊唑醇、异菌脲、吡唑醚菌酯的EC50值均小于1 mg/L,抑菌效果较好。田间药效试验中,50%啶酰菌胺WG的防效最好,达93.86%,其次为10%苯醚甲环唑WG,防效为62.48%。[结论]啶酰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对西瓜蔓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作为防治西瓜蔓枯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5.
30%醚菌·啶酰菌SC防治红地球葡萄白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民  张映合  郑运 《现代农药》2011,(5):51-52,56
30%醚菌·啶酰菌SC是醚菌酯和啶酰菌胺的混合制剂,对葡萄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2010年6月在新疆伊犁河谷红地球葡萄种植园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醚菌·啶酰菌SC 1000倍液对红地球葡萄白粉病的防效最好,第2次药后7 d的防效达到了85%,明显高于30%醚菌·啶酰菌SC 2 000倍液和12.5%烯唑醇WP 2 500倍液的防效。  相似文献   

16.
《农药》2015,(5)
[目的]通过对水稻菌核秆腐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测定,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杀菌剂和3种混剂对水稻菌核秆腐病菌的毒力作用,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杀菌剂单剂中啶酰菌胺、丁香菌酯、醚菌酯、恶霉灵4种药剂对水稻菌核秆腐病菌的EC50值均小于0.01 mg/L,抑菌效果较好。啶酰菌胺与丁香菌酯混用质量比为5颐1时,其EC50值为0.000 12,增效系数为6.28,表明2种药剂混合后为增效作用。[结论]36%啶酰菌胺·丁香菌酯WP在200 g a.i./hm2剂量下对水稻菌核秆腐病防效最好,可作为田间防治水稻菌核秆腐病的有效药剂,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农药》2017,(1)
[目的]明确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复配对冬枣炭疽病的防效。[方法]分别采用含毒介质法和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复配比例为3∶5时,共毒系数为198.72,增效最明显。4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对冬枣炭疽病防效在75.69%~90.44%之间,优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WG和250 g/L嘧菌酯SC,与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相当。[结论]4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对冬枣炭疽病防效较好,且对冬枣和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吡唑醚菌酯及与生物农药复配防治桃枝枯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及与生物农药复配防治桃枝枯病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吡唑醚菌酯对桃枝枯病的防效,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吡唑醚菌酯与生物农药复配对枝枯病菌的生物活性及对病害的抑制效果.[结果]吡唑醚菌酯对桃枝枯病的防效为72.99%,明显优于多菌灵和咪鲜胺等;吡唑醚菌酯与中生菌素或申嗪霉素复配对枝枯病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丙环唑与嘧菌酯复配对人参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的室内毒力作用和田间防效。[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3种药剂的室内抑菌效果和丙环唑与嘧菌酯以5种不同比例复配对人参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并进行了人参黑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单剂中丙环唑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_(50)、EC_(90)值分别为0.1524、5.3503 mg/L,复剂中丙环唑和嘧菌酯复配比例3:5时毒力作用最大,其EC_(50)、EC_(90)值分别为0.0178、4.4867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抚松县和集安市2地,7%丙环唑+11.7%嘧菌酯SC在使用剂量为168.3 g a.i./hm~2的情况下对人参黑斑病的防效最好,均超过86%。[结论]丙环唑和嘧菌酯复配比例3:5时对人参黑斑病的室内毒力效果和田间防效最为理想,而且效果稳定,可作为用于防治人参黑斑病的新药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延缓嘧菌酯与烯酰吗啉两单剂抗药性的产生。[方法]通过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测定嘧菌酯与烯酰吗啉及二者的5个配比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毒力。[结果]通过孙云沛共毒系数法计算出,当嘧菌酯与烯酰吗啉质量分数比为3∶1时,二者表现最大的增效作用。[结论]该比例可以作为田间试验的指导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