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盆栽3年生观光木为试材,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叶绿素荧光仪及叶圆片氧电极等在夏季对其气体交换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离体叶片的光合放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年生观光木幼树叶片的光补偿点为10.1μmo L/(m~2·s),光饱和点约为为800μmol/(m~2·s),CO_2补偿点为50.72μmol/mol,CO_2饱和点为1 200μmol/mol.夏季晴好天气下,观光木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第1个峰出现在08:00,Pn为9.0μmol/(m~2·s),第2个峰出现在16:00,Pn为4.6μmol/(m~2·s),12: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光合有效辐射较高的时段(10:00至14:00),观光木的F_v/F——m(PSⅡphotochemical efficiency)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处于低水平,表明PSⅡ活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自然条件下呼伦贝尔草原羊草的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八月的呼伦贝尔草原多阴云天气,羊草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蒸腾速率曲线与净光合速率表现出一致的趋势.光响应曲线、CO_2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光合速率(P_n)与CO_2浓度(C_(CO_2))之间回归方程为P_n=-0.09051+0.03865 C_(CO_2)-1×10~(-5) C_(CO_2)~2,根据回归方程可求得CO_2补偿点为2.34μmol·m~(-2)·s~(-1),CO_2饱和点为1932.5μmol·m~(-2)·s~(-1).P_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回归方程为P_n=-2.0596+0.02094 PAR-8×10~(-6) PAR2,光补偿点(LCP)为102.36μmol·m~(-2)·s~(-1),光饱和点(LSP)为1308.75μmol·m~(-2)·s~(-1),羊草较高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是其适应内蒙古高原高光强环境的表现,也是其成为该地区优势植物的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花楸幼苗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生态因子对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Hedl.)二年生幼苗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楸幼苗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无午休现象,且峰值(18.7μmol/(m2.s))出现在12:00,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是由非气孔因素决定的;花楸光合作用受多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交互作用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于单一因子,其中光合有效辐射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最大;正常大气条件下,花楸幼苗叶片光饱和点为1 268.4μmol/(m2.s)、补偿点为31.9μmol/(m2.s),CO2饱和点为998.82μmol/mol、CO2补偿点为51.87μmol/mol.  相似文献   

4.
自然条件下,以三倍体牡丹品种首案红和二倍体品种白玉为实验材料,测定叶片的光合日变化和光响应,结果表明:二者的净光合速率的日进程均为双峰型曲线,首案红一天当中的平均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大于白玉,同时光饱和点的最大光合速率首案红12.39μmol/(m2.s)高于白玉6.28μmol/(m2.s)。该研究从光合生理角度显示,首案红比二倍体白玉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水淹深度的变化影响着湿地植物的生长,然而长江中游作为暴雨频繁发生区域,暴雨事件可能对长江中游湿地碳汇功能产生重要影响.本实验以盆栽方法研究不同水位条件下香蒲植物叶片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敏感度变化,以期揭示暴雨事件对湿地碳汇功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位为5 cm、10 cm和20 cm的狭叶香蒲植物叶片光合-光响应曲线发生了变化,出现水位越低光合能力越强,3种处理水平下,最大净光合速率依次为25. 430、14. 241和6. 886μmol/(m~2·s),光补偿点分别为18. 94、48. 32和27. 16μmol/(m~2·s),光饱和点各自为6 975. 50、1 963. 07和1 079. 77μmol/(m~2·s).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光合有效辐射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优良的观花观叶植物,园林应用前景较好。笔者采用CI-340超轻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扇脉杓兰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变化,结果表明:扇脉杓兰最大净光合速率为6.07μmol/(m2·s),光补偿点为6μmol/(m2·s),光饱和点为416.5μmol/(m2·s),符合耐阴植物的标准,具有较强耐阴性,适宜室内观赏应用。  相似文献   

7.
贡嘎山地区黄背栎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Li-6 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贡嘎山地区不同海拔黄背栎(Quercus pannosa)幼树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在8月晴天,不同海拔生长的黄背栎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比较平稳的单峰曲线,无光合午休现象,随着海拔的升高,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降低,而叶片气孔导度增加,有利于高海拔地区植物光合作用气体交换;(2)不同海拔试验点叶片净光合速率对光合辐射的响应有较大的差异,叶片光补偿点为39.16~68.06μmol/(m2.s),光饱和点为1 124.78~1 754.88μmol/(m2.s),表观光量子利用效率为0.028 12~0.031 73。随着海拔的升高,叶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加;(3)叶片CO2补偿点为68.47~105.21μmol/mol。随着海拔的升高,CO2补偿点降低,有利于植物对高海拔地区低CO2分压环境的适应。CO2饱和点在700μmol/mol左右,羧化效率为0.035~0.038。  相似文献   

8.
松嫩草原碱化草甸朝鲜碱茅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松嫩平原碱化草甸生长季中期,朝鲜碱茅不同龄级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出现在12:00左右,第二峰值出现在17:00左右;各龄级叶片中以4 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最高,5 a叶片次之,3 a叶片最低.朝鲜碱茅为C3植物,光补偿点为56 μmol/ (m2·s),光饱和点为1 800 μmol/ (m2 ·s),光半饱和点为600 μmol/ (m2·s),光近饱和点为1 500 μmol/ (m2·s).  相似文献   

9.
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自然生长的翅果油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翅果油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高峰值出现在11:00和15:00,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2)翅果油树的光补偿点(LCP)为46.1085μmol·m^-2·s^-1,光饱和点(LSP)在1400μmol·m^-2·s^-1左右,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比较高,表明其是典型的阳生植物,对光适应的生态幅度较窄,这可能是其濒危的原因之一;表观量子效率日变化范围在0.0355μmol·mol^-1 -0.0534μmol·mol^-1之间.(3)翅果油树的CO2补偿点为83.1914μmol·m^-1,CO2饱和点在700μmol·mol^-1左右,预测环境CO2浓度的升高对翅果油树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会很小;羧化效率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变化范围为-0.0040μmol·m^-2·s^-1 -0.0298μmol·m^-2·s^-1.  相似文献   

10.
马家柚是江西省上饶市地方特色柚树。为了掌握马家柚叶片光合特性,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6年生马家柚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马家柚叶片光合日变化为“双峰型”,具有“午休”现象,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上午10:00时,光合速率最大值在4.4~7.7μmolCO2/(m2·s)之间;马家柚叶片光补偿点在35.1~99.7μmol/(m2·s)之间,光饱和点在1 224.6~1 809.2μmol/(m2·s)之间;马家柚叶片光合速率的在CO2浓度为1 500μmol/mol时达到最高,此时马家柚叶片光合速率在6.9~26.1μmolCO2/(m2·s)之间;马家柚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与其生长规律基本一致,最大光合速率随生长期不同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采用开顶式气室(OTC)控制模拟环境,测定1年生宁夏枸杞苗木在CO2倍增浓度((700±20)μmol/mol)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及光响应曲线以及CO2响应曲线等,研究CO2浓度倍增对枸杞苗木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自生长环境下,处理组ECC((700±20)μmol/mol)的枸杞净光合速率在整个处理期间均高于对照组的ACC((350±20)μmol/mol),同时光补偿点提高,光饱和点降低,CO2饱和点升高。因此,CO2浓度增高可以提高枸杞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非洲菊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美国LI_COR公司制造的LI_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非洲菊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非洲菊的光饱和点约为1200μmol/m2·s,光补偿点约为50μmol/m2·s;CO2饱和点约为1600μL/L,补偿点约为60~70μL/L。对高温(>30℃)的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13.
栓皮栎林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50年生天然次生栓皮栎林在不同季节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栓皮栎光补偿点变动范围为40.0~42.21μmol/(m2·s),光饱和点(LSP)的变动范围为1000~1600μmol/(m2·s),表观光量子效率的变化范围为0.014~0.06μmol/mo1;栓皮叶片的CO2补偿点的范围为57.54~72μmol/mo1;栓皮栎叶片在生长末期光呼吸速率为0.952μmol/(m2·s)。  相似文献   

14.
烯效唑处理的玉米对光强、CO_2及空气湿度的响应研究表明,吐丝期雅玉2号和成单202穗位叶净光合速率(P_n)在光合有效辐射(PAR)小于600μmol/(m~2·s)时均随PAR升高而增加,大于700μmol/ (m~2·s)时均随PAR升高而减小.两个品种的P_n都随CO_2浓度增加而增加,CO_2浓度小于200μmol/mol时增加迅速,大于700μmol/mol时增加缓慢;两个品种的P_n随空气湿度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当相对湿度低于68%时增加,高于68%时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以紫花忍冬(Lonicera maximowiczii Regel)、早花忍冬(Lonicera praeflorens Batalin)、长白忍冬(Lonicera rupr-echtiana Regel)、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 Maxim.) 4种忍冬为研究对象,测量光合生理指标,分析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结果显示:4种忍冬属植物都属喜光植物,Pn的最大值出现在光合有效辐射为1 800~2 000μmol/(m~2·s)区间,分别为紫花忍冬20.6207μmol/(m~2·s),长白忍冬10.955 0μmol/(m~2·s),金银忍冬7.766 0μmol/(m~2·s),早花忍冬6.884 7μmol/(m~2·s).其中,紫花忍冬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忍冬;在0~2 000μmol/(m~2·s)区间,Ci整体水平随PAR的增大呈下降趋势;随着PAR的增大,金银忍冬和早花忍冬的Cond呈增大、降低、增大的趋势,长白忍冬呈增大趋势,但幅度较缓慢,紫花忍冬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随光PAR的增强,4种忍冬属植物的Tr增大,其中紫花忍冬的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大花组的束花石斛和黄花石斛的光合生理,结果表明,2种石斛叶片的解剖结构为异面叶,气孔仅分布在下表面,具气孔盖,叶脉维管束鞘不含叶绿体,无花环型结构,具C3植物特征.2种石斛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分别为5~10μmol/(m2.s)和850~900μmol/(m2.s),最大光合速率(Pn)约为6μmol/(m2.s);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80~90μmol/mol和800μmol/mol;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26~30℃.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首峰出现在11:00左右,最大光合速率在5~6μmol/(m2.s),次峰出现在15:00左右,夜间不吸收CO2.PEPCase活性低,RuBPCase和GO酶活性较高.以上结果表明,束花石斛和黄花石斛光合作用碳同化途径属C3植物类型,具有半阴生植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广西特有珍稀濒危材油两用植物喙核桃(Annamocarya sinensis)生理生态特性缺乏的现状,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喙核桃的光合-光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特征进行测定,以期为喙核桃的人工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0-1 000μmol·m~(-2)·s~(-1)光强范围内,净光合速率随光强的增大而快速上升。喙核桃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0.17μmol·m~(-2)·s~(-1),暗呼吸速率为0.85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73μmol·μmol~(-1),光补偿点为44.14μmol·m~(-2)·s~(-1)。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叶温呈正相关关系,与CO_2浓度和空气湿度呈负相关关系,都未达显著水平(P0.05)。野生喙核桃虽都分布于阔叶林、河谷等阴生环境中,但具阳生植物的光合特性,可引种种植在阳光充足的生境。  相似文献   

18.
以大花组的束花石斛(Dendrobium chrysanthum)和黄花石斛(D. dixanthum)为材料,对它们的光合生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2种石斛叶片的解剖结构为异面叶,气孔仅分布在下表面,具气孔盖,叶脉维管束鞘不含叶绿体,无花环型结.2种石斛的光强、CO2浓度和温度的响应研究表明,它们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分别为5~10μmol/(m2?s) 和850~900μmol/(m2?s),最大光合速率(Pn)在~6μmol/(m2?s);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80~90 μmol/mol和800 μmol/mol;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26~30℃.2种石斛兰的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首峰出现在12:00左右,最大光合速率在5~6μmol/(m2?s),次峰出现在15:00左右,夜间不吸收CO2.2种石斛的PEPCase活性极低,具有较高的RuBPCase和GO酶活性.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束花石斛和黄花石斛光合作用碳同化途径属C3植物类型,具有半阴生植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滇重楼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和人工气候箱研究了滇重楼叶片的光合补偿点、光合饱和点、羧化效率和CO2补偿点,并进行温度、相对湿度对光合速率的单因子影响研究.滇重楼叶片的光合补偿点为5.7μmol/(m2·s),光合有效辐射增至2000μmol/(m·s)2仍未测到光合饱和点,最适光合有效辐射为750~2000μmol/(m·s)2.叶片的羧化效率为0.0295,CO2补偿点为65μmol/mol,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加,高于大气正常值的CO2浓度对增加滇重楼光合作用的光能利用率是有利的.光合速率在温度11~2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上升;20~35℃随温度升高下降,最适温度为16~28℃.相对湿度20%~85%的试验范围内,叶片光合速率随湿度增加而增大,最适相对湿度条件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在非控制条件和控制条件下对大针茅的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针茅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出现在12:00,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6:00,出现了明显的"午休"现象.水分利用效率(WUE)变化规律与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规律一致.蒸腾速率(Tr)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1:00时.研究大针茅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及不同CO2浓度(CCO2)范围内叶片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光合速率(Pn)与CO2浓度(CCO2)之间回归方程为Pn=-1.451+0.032CCO2-1.379×10-5 CCO22,CO2补偿点为46.27μmol·mol-1,CO2饱和点为1160.26μmol·mol-1;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回归方程为y=-1.099+0.019x-5.461×10-6 x2,光补偿点为58.84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739.61μmol·m-2·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