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调查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特征对发病的影响.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对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门诊的126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126名健康人群进行"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一定的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障碍:男性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求医行为(F=4.463,P=0.037);患者腹部症状与因子Ⅱ成年时期对疾病与健康的观念、态度上呈正相关(R=0.178,P<0.05).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求医行为方面采取积极求医的态度,可能对发病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惹综合征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易激惹综合征的诊治要点.方法 就笔者所在科室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56例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肠易激惹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其特点是肠壁结构无缺陷.结论 肠易激惹综合征病因是多因素的,治疗主要采取针对症状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郭超 《中外医疗》2016,(33):49-51
目的 分析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观察综合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0年4月—2014年3月入住该院消化内科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130例,对照组1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培菲康/莫沙必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黛力新治疗,并给予心理安慰及运动指导,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症状程度评分/症状频率评分/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53±0.42)分/(1.42±0.52)分/96.2%,均优于对照组的(2.86±0.51)分/(2.75±0.55)分/84.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分泌功能异常/肠道功能异常均是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因素,综合疗法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特别是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研究中。多种临床研究证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为研究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了新的方向。虽然还不能从分子生物学以及其他理论研究中得到证实,但临床研究证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并且有部分研究证明应用抗生素及益生菌可以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除此之外,中药在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45例纳入本研究,均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与护理干预前对比发现,护理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下降,SF-36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期间实施优质的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基于1994—2013年期刊文献的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用药规律。方法:将收集到的486篇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文献录入到Microsoft Access 2010数据库中,运用Microsoft Excel数据透视表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将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分为辨证治疗与专方治疗两大类,每类又分为肠易激综合征综合型、腹泻型与便秘型3个亚型,分别统计分析其处方用药规律,并与最新中医诊疗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发病以脾虚为核心病机,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发病则以大肠津亏为核心病机,肠易激综合征综合型兼顾腹泻型与便秘型,但辨证处方用药的针对性不及前两者。肠易激综合征专方治疗文献的辨证分型不全,用药方面可以补充辨证治疗的不足。如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罹病日久,健脾渗湿法多有不应,止泻常用固涩、温阳之品;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患者用药常酌加种子或果仁类药物,取其润肠通便之效。结论:通过与目前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标准比较,辨证分型、处方、用药3个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张晓洁  马上吉  李锐 《当代医学》2021,27(8):120-123
目的了解肠易激综合征在青年人群中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抽取1348名苏州大学大一至大四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在校本科生性别、专业、健康情况等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348份,回收有效问卷1207份,有效率为89.5%。分析在校本科生肠易激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分布、影响因素、就诊情况等。结果1207份有效问卷中,有60例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患病率为5.1%。月经情况、是否有胃肠炎史是女生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有月经不调的女生患肠易激综合征的风险是无月经不调女生的2.656倍,既往有肠胃炎病史的女生患肠易激综合征的风险是无肠胃炎病史女生的2.538倍。除去月经不调因素后,有无肠胃炎史是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有肠胃炎史患肠易激综合征的风险是无肠胃炎病史的2.343倍。结论苏州大学在校本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为5.1%。月经不调和既往有肠胃炎病史是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常规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主要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主要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肝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探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特点入手 ,结合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应按 4个证型从肝脾两脏加以论治 ,痛泻要方并非是从肝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惟一方剂。  相似文献   

10.
赵威 《开卷有益》2011,(9):21-21
1997年英国学者Neal发现,急性胃肠道细菌感染后6个月出现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者高达25%,从而提出了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概念。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是指既往没有肠道症状,仅在急性胃肠炎之后出现肠道症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吕晓强 《中外医疗》2010,29(8):13-14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提高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对本院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间的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生活质量调查,并通过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患者实施认知、饮食、心理及行为进行干预,并与60例健康者做对照,随访6个月。结果从本组病例评定结果显示,患者干预前后SAS、SDS得分与健康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应对能力方面,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积极应对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消极应对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焦虑积分越高,越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策略。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战胜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易激惹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对本人所在科室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76例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肠易激惹综合征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种以平滑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全身多因素疾病。结论:肠易激惹综合征病因是多因素的,治疗主要采取针对症状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肠易激惹综合征(IBS)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 调查196例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重点讲述滥用抗生素对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病情的危害.结果 196例患者在就诊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因肠易激惹综合征症状使用抗生素的情况,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因肠易激惹综合征症状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明显减少.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滥用抗生素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早期刺激方式, 出生后至断乳前的母婴分离刺激已被证实在成年后能够模拟肠易激综合征胃肠道症状及精神症状。利用母婴分离建立的肠易激动物模型, 因其同时模拟了肠易激综合征中枢精神症状及外周胃肠道症状成为当前研究肠易激综合征生物学机制的一个常用模型。文章综合整理母婴分离对啮齿类动物神经发育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对该模型运用于研究肠易激综合征机制的进展稍作总结,以表明母婴分离可以模拟大部分肠易激综合征的外周及中枢表现,证实了该模型模拟脑肠轴异常造成的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行性,为采用该模型进行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痛泻安肠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到2014年12月我院脾胃病科门诊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痛泻安肠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0d,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其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5.55%)(P0.05),且治疗组症状积分降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均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痛泻安肠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治疗疗效良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探讨近5年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概况.通过搜集整理近5年针灸及相关特色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成果,对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方法 使用频率较高的为针刺单用或联合艾灸、中草药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方式,其次是电针疗法、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及耳穴贴压等,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操作方便、患者易接受及治疗途径多样化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开发价值.针灸及相关辅助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关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脾温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并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接受健脾温肾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并对照两组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效果上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例数为39例,治疗有效率为78%;观察组治疗有效例数为45例,治疗有效率为90%,观察组患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脾温肾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并且能够有效缓解或者是消除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病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2月收治的8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取的心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一定的个性特征及情绪障碍,但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显效56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心理干预配合药物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病理机制复杂,临床采用单一治疗模式多难以奏效,部分患者病情迁延成为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目前国内外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并无准确定义和诊断标准,亦无统一的治疗方法。本文就目前国内外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做一概述,以期为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使更多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总结西医常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临床跟踪分析2008-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西医常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7例。结果:37例患者中,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追逐三个月无复发19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89%。结论:西医常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结合心理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此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