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2.
目的了解肠道门诊患者院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科普教育,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方法选取2021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肠道门诊的1 349例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病程、临床表现、抗菌药物的使用、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就诊前是否自行使用抗菌药物分为院前用过抗菌药物组(220例)和院前未用过抗菌药物组(1 067例),分析就诊前使用抗菌药物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分析其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共入组1 349例患者,其中男性681例(50.5%),女性668例(49.5%);平均年龄为(44.5 ± 19.09)岁。220例(16.31%)患者就诊前已使用过抗菌药物,使用喹诺酮类患者最多(110例、50%),其次为头孢菌素类(49例、22.3%)和青霉素类(17例、7.7%)。院前使用过抗菌药物的220例患者中,119例(54.1%)临床不建议其使用抗菌药物。较院前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院前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患者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的比例高(77.6% vs. 67.0%:χ2 = 9.592、P = 0.002),发病至就诊时间更长[34(16,55)h vs. 24(10,50)h:Z =-3.935、P < 0.001]、病程中最高体温更高[36.9(36.5,38.0)℃ vs. 36.7(36.5,37.2 )℃:Z = -3.563、P < 0.001]、腹泻次数更多[7(5,10) vs. 5(4,8):Z =-4.464、P < 0.001]。院前使用过抗菌药物组中建议使用抗菌药物患者较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者发病至就诊时间较短[29(12.5,44.5)h vs. 44(18,74)h:Z =-2.945、P = 0.003],最高体温较高[37.4(36.7,38.5)℃ vs. 36.7(36.4,37.0)℃:Z =-4.572、P < 0.001],便白细胞计数较高[3(0,15)个/HP vs. 0(0,0)个/HP:Z =-6.658、P < 0.001],出现呕吐(28.7% vs. 16.8%:χ2 = 4.473、P = 0.034)和发热(55.4% vs. 22.7%:χ2 = 24.951、P < 0.001)比例较高。院前未使用抗菌药物组中建议使用抗菌药物患者较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者发病至就诊时间较短[19(8,37)h vs. 26(11,56)h:Z =-4.331、P < 0.001],最高体温较高[36.9(36.5,37.9)℃ vs. 36.6(36.5,37.0)℃:Z =-6.723、P < 0.001],腹泻次数较多[6(4,10) vs. 5(4,8):Z =-3.512、P = 0.001],便白细胞计数较多[1(0,15)个/HP vs. 0(0,0)个/HP:Z =-12.237、P < 0.001],出现腹痛(70.4% vs. 58.3%:χ2 = 14.601、P < 0.001)、恶心(48.4% vs. 39.3%:χ2 = 7.871、P = 0.005)、发热(37.7% vs. 16.5%:χ2 = 58.642、P < 0.001)和里急后重(25.8% vs. 19.9%:χ2 = 4.685、P = 0.030)比例较高。发病至就诊时间< 24 h患者较> 24 h者最高体温较高[36.8(36.5,37.5)℃ vs. 36.6(36.4,37.0)℃:Z =-4.756、P < 0.001],出现腹痛(66.2% vs. 58.2%:χ2 = 7.120、P = 0.008)、恶心(50.8% vs. 33.9%:χ2 = 31.025、P < 0.001)、呕吐(33.11% vs. 13.9%:χ2 = 54.867、P < 0.001)、发热(28.6% vs. 18.2%:χ2 = 16.122、P < 0.001)比例较高。发病至就诊时间< 48 h组较> 48 h者患者最高体温较高[36.8(36.5,37.4)℃ vs. 36.6(36.4,36.9)℃:Z =-4.847、P < 0.001],出现腹痛(64.4% vs. 56.4%:χ2 = 5.660、P = 0.017)、恶心(46.2% vs. 31.8%:χ2 = 17.820、P < 0.001)、呕吐(28.3% vs. 10.4%:χ2 = 37.737、P < 0.001)和发热(27.5% vs. 12.1%:χ2 = 28.019、P < 0.001)比例较高。 结论肠道门诊患者院前抗菌药物滥用现象仍存在,需将抗菌药物管理关口前移,可将高学历、中青年人群作为重点教育对象,强调腹泻次数多、体温高等并非抗菌药物适应证,病程长不能作为指导抗菌药物应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化解医患矛盾,收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方法 在门诊设置患者维权机构,由2名专职人员负责为患者解惑答疑,进行相互沟通与协调、服务等。结果 患者满意度由设置前的82.3%提高到97.8%,门诊量比设置前上升10.0%。结论 以维权办公室为平台,全面推行人性化服务,可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对医院标识的认可度与需求状况,为标识的制作和摆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20例门诊患者进行标识认可度与需求状况的调查。结果 15.3%的患者认为门诊标识不清楚;50.6%的患者认为最容易看到的是地上标识;55.9%的患者希望医院标识为蓝底白字,35.0%为绿底白字;方位指引标识的需求为48.8%,其次为功能分区标识(39.4%);77.5%的患者希望标识离地面距离为140~160cm;45.9%的患者建议完善地上标识。结论门诊患者对医院标识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管理者可依据患者需求制作和摆放,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三甲医院护士子宫肌瘤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1所三甲医院的2446名护士进行子宫肌瘤现患率(提取体检资料)及相关因素(问卷调查)调查分析。结果护士子宫肌瘤患病率为15.13%。年龄、BMI、学历、婚姻、班次、家族史、生育史、绝经分期是护士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P<0.05,P<0.01)。其中年龄41~55岁、肥胖、已婚、家族史、围绝经期是患子宫肌瘤的主要危险因素(OR依次为17.801、1.910、8.328、2.431、2.592)。结论三甲医院护士子宫肌瘤患病率较高,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引起医院管理者及护士个体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子宫肌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骨科医护人员对疼痛管理的认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骨科患者疼痛临床规范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6所不同等级医院的411名骨科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汉化版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量表(KASRP)收集数据,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对疼痛认知得分为12~26(18.60±3.39)分,32.50%的调查项目正确率低于30%,医生与护士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科医护人员对疼痛管理认知情况主要与其所在医院级别、学历、亚专业为肿瘤、婚姻状况、年龄5个因素有关(P<0.05,P<0.01)。结论目前骨科医护人员的疼痛认知与管理水平较低,亟待提高。需要继续加强对疼痛知识的系统性培训,加强医护患一体化疼痛管理,促进有效疼痛管理。 相似文献
8.
准确、规范的内分泌药物治疗是控制前列腺癌疾病进展的有效手段。前列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药物素养,是延缓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综述了药物素养的概念、评价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对策,旨在提高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药物素养与认知水平,为前列腺癌患者规范、安全有效地进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化疗药物的职业暴露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规范职业防护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化疗药物职业暴露问卷对综合医院肿瘤相关科室的418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肿瘤相关科室护理人员接触化疗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状况得分为(45.67±9.13)分;接触化疗药物后经常发生的不良反应为角膜炎(66.98%),恶心、呕吐(66.03%),腹泻(64.11%),皮炎、皮肤水疱(63.88%),感觉异常(60.05%)等。护理人员所在的科室、接触化疗药物的频繁程度、配药室的通风情况与其不良反应状况得分有关(P0.05,P0.01)。结论管理部门建立健全职业防护制度,规范职业防护行为,加大职业防护设施的配备,加强对肿瘤相关科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方面的相关培训,进而提高其职业防护意识,降低因接触化疗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晚间镇静催眠药物应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05例服用镇静催眠药物患者进行书面问卷调查。结果住院患者镇静催眠药物服用率占40.04%;影响因素主要有医院噪声(37.20%)、生活习惯及环境改变(19.92%)、躯体疼痛或不适(19.72%)、心理障碍(19.10%)、药物因素(5.08%)、社会支持及经济原因(1.63%)等。结论诸多因素影响着住院患者晚间镇静催眠药物应用,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行为干预,保持安静的医院环境,及时处理疾病及躯体不适,以减少镇静催眠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灾难紧急救护和逃生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灾难紧急救护和逃生素养问卷对镇江市3所高校1 1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93.85%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开展灾难急救和逃生素养相关知识教育;大学生灾难紧急救护和逃生素养得分2.22±0.49;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民族、父亲学历、年级、家庭居住地是大学生灾难紧急救护和逃生素养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大学生对灾难紧急救护和逃生素养整体水平较低,家庭、社区、高校及政府应重视大学生灾难紧急救护和逃生素养教育,以提升大学生公共安全风险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We sought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low health literacy (LHL) among patients in a preoperative clinic, the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LHL,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HL and adherence to preoperative instructions. METHODS: We conducted a cohort study and interviewed patients at a VA preoperative clinic. We administered a health literacy test and collected sociodemographic information. When patients returned for their scheduled surgical procedures, adherence to preoperative instructions was assessed. RESULTS: Of 332 participants, 12% (n = 40) had LHL. Low health literacy was more prevalent among older adults (more than 65 years) compared with those under age 65. Patients with LHL were more likely to be nonadherent to preoperative medication instructions (odds ratio = 1.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8 to 4.8), but this was of borderlin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S: Low health literacy was common among older patients and appear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lower adherence to preoperative medication instructions.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预前指示现况,分析影响肿瘤患者制定预前指示的因素。方法便利抽取肿瘤科出院患者381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情况、病情告知情况及死亡态度、预前指示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肿瘤患者制定预前指示的因素。结果 87.5%的肿瘤患者未听说过预前指示,经过解释后55.0%的肿瘤患者愿意在意识清楚时制定预前指示。愿意接受心肺复苏、输血、手术、机械通气、鼻饲的患者依次为50.8%、50.0%、48.3%、36.7%、33.3%。32.5%、25.8%患者认为应该由自己、配偶决定是否接受这些抢救措施。肿瘤患者在昏迷时选择的医疗委托人主要有配偶(46.7%)、子女/孙子孙女/父母/兄弟姐妹(25.9%)、自己(5.8%)、医生/护士(5.8%)。63.3%患者希望与家属及医生一起制定决策。医生曾告知了治疗相关效果和风险,听说过预前指示,曾与他人讨论过临终问题的肿瘤患者更愿意制定预前指示(OR值3.641~9.462,均P0.01)。结论肿瘤患者对预前指示的认识较差,但态度积极,有认识预前指示需求;应提供和加强预前指示的教育,提高肿瘤患者对预前指示的正确认知,从而选择符合自我意愿的医疗照护。 相似文献
14.
孙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5):353-355
目的:对肝移植受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观察。方法:组建专人调查小组采用Mofisky-Green测评表对37例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与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依从性不佳者29例(78.38%),依从性良好者8例(21.62%);在肝移植受者服药依从性具有差异性的影响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术后服药时间、服药次数、对药物了解程度、是否定期复诊为保护因素(OR1),是否担心不良反应为危险因素(OR1)。结论:肝移植受者服药依从性现状不容乐观,应着重开展对肝移植患者关于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方法的教育工作,提高受者的自我护理意识,进而达到改善其服药依从性现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腕管综合征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手外科门诊199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肌电图仪测量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ML),并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腕管综合征疾病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腕管综合征患者DML为5.7(4.6,6.9)ms。不同年龄、职业、工作时间、文化程度、病程、体育锻炼时间、家务负担患者的DML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腕管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与年龄、职业、工作时间、文化程度、病程、体育锻炼、家务负担有关。护理人员应增强对腕管综合征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提早干预,以预防及减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士在线学习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在线学习态度量表对上海市区8所医院534名护士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在线学习态度总分100.24±13.63,270人(50.6%)在线学习态度积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医院类型、每周使用计算机时间是护士在线学习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护士对在线学习总体呈积极态度,其中未婚、综合医院及每周使用计算机时间较少的护士学习态度相对消极,护理管理者应加以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激励护士参与在线学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置管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指导出院准备服务。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对62例腹膜透析置管患者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腹膜透析置管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155.05±21.36)分,条目均分为(7.05±1.26)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出院后应对能力、可获得的社会支持、自身状况、疾病知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教育程度、居住方式、疾病知识知晓程度是患者出院准备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患者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高度关注腹膜透析置管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确保患者出院后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情绪劳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实施相关干预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护士情绪劳动量表、工作压力反应量表及工作满意度量表,对195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情绪劳动总得分为(49.87±12.77)分,得分率59.37%。年龄、所在科室、工作年限、班次、对专业的兴趣、对专业的前景态度影响护士情况劳动得分(P0.05,P0.01)。情绪劳动与工作压力反应得分呈正相关,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均P0.01)。影响护士情绪劳动得分的独立因素包括工作压力、所在科室。结论护理人员情绪劳动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尤其是工作压力反应较大的科室护士,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9.
影响雄激素源性脱发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204例定期随访的门诊雄激素源性脱发(androgenic alopecia,AGA)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SAS8.0分析疗效与疾病严重程度、病程、发病年龄、治疗时间、治疗方式等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多为病程在5年内、严重程度为中度的男性;患者评价和医生评价结果显示,疗效与用药时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36和0.40,与严重程度相关系数为0.276和0.287,均P〈0.01;疗效与发病年龄相关系数小于0.2,与病程相关的P〉0.01。说明疾病严重程度越重的、治疗时间越长的,疗效越明显。从治疗方式上看,联合治疗有效率最高,单纯口服次之,单纯外用最低。结论:疗效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时间呈正相关,而与病程、发病年龄等无明显相关性。联合治疗较单独口服或者外用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留置胃管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改良版Beck口腔评分表和流行病研究中心抑郁调查量表,对127例社区老年留置胃管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进行调查,并对患者口腔pH值进行测量。结果社区老年留置胃管患者Beck口腔得分为(10.02±2.39)分,96.85%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功能受损,71.65%患者口腔pH值呈酸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胃管留置时间、清洁口腔频率、口腔pH值,以及照护者与患者关系、刷牙频率、抑郁程度为老年留置胃管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社区老年留置胃管患者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照护者应重视老年患者留置胃管的口腔清洁,家属和社区工作者应提供正确的指引并关爱照护者,培养其正确的刷牙习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