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考察水飞蓟喷雾剂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宝湿润烧伤膏组(24 g/kg)、水飞蓟喷雾剂小剂量组(24 g/kg)、水飞蓟喷雾剂中剂量组(48 g/kg)、水飞蓟喷雾剂大剂量组(96 g/kg)和空白组,连续给药21 d。分别在造模后第3、7、14、21天计算烫伤创面愈合率,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烫伤创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ating growth factor betal, TGF-β)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烫伤后第3天,水飞蓟喷雾剂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创面愈合率提高,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烫伤后第7、14天,水飞蓟喷雾剂大剂量组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水飞蓟喷雾剂各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诱导受损组织内bFGF、EGF、TGF-β的表达。结论水飞蓟喷雾剂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有修复作用,可促进烫伤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增加b-FGF、EGF、TGF-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相关凋亡基因Bcl-2、Bax和P53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难以愈合的机制.方法 雌性SD清洁级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照射组(n=24)为急性深Ⅱ度β射线皮肤损伤动物模型,烫伤组(n=24)为深Ⅱ度热力烫伤动物模型,对照组(n=6)为正常大鼠.取不同时期创面组织,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不同时相点各组大鼠创面局部相关凋亡基因Bcl-2、Bax和P53的变化.结果 (1)TUNEL结果显示,照射组大鼠创面出现后0、1、2、3周的积分吸光度(IA)值明显高于烫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照射组创面出现后0、1、2、3周Bax、P53的IA值明显高于烫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烫伤组Bcl-2的IA值明显高于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细胞凋亡出现较早、频度较高、消失推迟,可能是导致创面难以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张星  马朝群 《中医学报》2016,(4):558-562
目的:观察烫伤药水喷雾剂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减少瘢痕生成的影响。方法:将60只深Ⅱ度烫伤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实验组(烫伤药水喷雾剂),阳性对照组(磺胺嘧啶银软膏组),阴性对照组(基质软膏组),每组各20只。随机从每组中选取10只大鼠,于第2天、第7天、第14天用佳能70D数字相机拍摄,图片实用Image J软件计算烫伤创面面积,并予以保存,然后以公式计算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未愈合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100%。随机选取每组大鼠的10只,于实验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麻醉下分别取皮,送至病理科。分别测试:1组织内Ⅰ型、Ⅲ型胶原检测,2凋亡细胞计数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结果:烫伤药水在创面愈合率的检测中,第3天、第7天、第14天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天、第2天、第3天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烫伤药水喷雾剂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在预防瘢痕的实验检测中,治疗组的Ⅰ型胶原纤维排列较为稀疏,低密度,Ⅲ型胶原表达较弱。而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的Ⅰ型胶原纤维粗,排列的密度较为高,显示为深黄色,过度增生的Ⅰ型胶原纤维呈漩涡状。Ⅲ型胶原纤维较细小,为网格状。显示烫伤药水处理后组织基质中Ⅰ型、Ⅲ型胶原比例部分恢复,其中Ⅰ型胶原实验组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在第3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第7天、第14天,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Ⅲ型胶原实验组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在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第3天、第14天,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TGF-β1的检测中,烫伤药水对TGF-β1表达,实验组表达随时间逐渐减少,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随时间渐渐增加,第14天无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在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第14天,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烫伤药水喷雾剂能促进创面的愈合,预防瘢痕生成。结论:烫伤药水喷雾剂具有抗炎、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在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外源性FGF2应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对照组)、糖尿病烫伤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烫伤FGF2干预组(FGF2组)(n=6).糖尿病组和FGF2组大鼠先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后再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FGF2组大鼠建模后给予创面局部皮内注射FGF2.烫伤后3、7、14 d记录创面未愈合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组织学检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创面细胞周期分布;免疫荧光双标记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创面组织FGF2表达.结果 烫伤后14 d,FGF2组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为(53.14±11.44)% vs(25.40±3.00)%(P<0.01),FGF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糖尿病组比较,FGF2组创面坏死胶原和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创面组织释放FGF2减少,为(74.500±13.115) ng/Ml vs (100.078±17.863)ng/Ml(P<0.05).糖尿病组创面组织中FGF2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共表达.结论 糖尿病创面难愈与局部FGF2的数量和功能缺陷有关.创面局部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FGF2,可满足糖尿病创面修复细胞对功能性生长因子的需求,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在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外源性FGF2应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对照组)、糖尿病烫伤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烫伤FGF2干预组(FGF2组)(n=6).糖尿病组和FGF2组大鼠先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后再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FGF2组大鼠建模后给予创面局部皮内注射FGF2.烫伤后3、7、14 d记录创面未愈合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组织学检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创面细胞周期分布;免疫荧光双标记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创面组织FGF2表达.结果 烫伤后14 d,FGF2组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为(53.14±11.44)% vs(25.40±3.00)%(P<0.01),FGF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糖尿病组比较,FGF2组创面坏死胶原和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创面组织释放FGF2减少,为(74.500±13.115) ng/Ml vs (100.078±17.863)ng/Ml(P<0.05).糖尿病组创面组织中FGF2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共表达.结论 糖尿病创面难愈与局部FGF2的数量和功能缺陷有关.创面局部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FGF2,可满足糖尿病创面修复细胞对功能性生长因子的需求,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局部应用,观察其对烫伤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复制深Ⅱ度烫伤模型,每组为自体对照,用药物和基质,烫伤次日起,开始给药并对创面拍照,观察创面结痂时、创面完全愈合时分别取愈合组织做光镜、电镜、细胞周期检测。结果①给药第15天中剂量(30ng)、高剂量(100ng)组受试侧创面相对愈合面积与同组对照侧差异显著(P<0. 05);②创面完全脱痂时取组织,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评分, 10ng组受试侧与对照侧相比差异显著(P<0. 05);③电子显微镜观察,各剂量组受试侧纤维排列明显较对照侧更近似于正常皮肤;④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受试侧细胞G1期较对照侧短,并有差异显著性(P<0. 05 )。结论局部应用合适剂量CTGF可促进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磺胺嘧啶银软膏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接受常规清洁及对症治疗,研究组(n=40)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磺胺嘧啶银软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两组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7、15 d创面愈合率及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分泌物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EGF及HIF-1α阳性表达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磺胺嘧啶银软膏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感染率,加快创面愈合时间,但需要根据创面深浅度合理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8.
Wen H  Wu G  Chen W  Yang H  Fu 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5):703-706
目的建立Wister大鼠的深Ⅱ°烫伤创面模型,外用瘦素来观察和研究瘦素在Waster大鼠烫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和意义,探讨瘦素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Wistar大鼠18只,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将创面分为实验组(创面涂400 ng/ml的瘦素溶液,用PBS释稀)和对照组(外涂PBS)。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在烫伤后第3,7,11,15,19天5个时相点测量创面的上皮化率;于伤后第7、14和21天用手术刀切取各组的伤口及周边皮肤,做HE及免疫组化染色(PCNA),以观察创面的愈合时间和组织形态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2~3 d左右,实验组愈合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伤后7、14和21 d创缘组织HE和PCNA染色见实验组创周表皮反应性增生快,表皮层明显厚于对照组,实验组创面上皮化过程短于对照组。实验组PCNA表达与对照组在7 d和14 d时有明显差异(P<0.05),在21 d时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局部外用瘦素能提高深Ⅱ烫伤创面的愈合率,加快创面愈合时间,瘦素能加快深Ⅱ烫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王亚洲 《广州医药》2013,44(1):43-45
目的研究烫伤合剂在大鼠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和烫伤合剂组,通过烫伤后不同时间点创面取材,检测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及创面羟脯氨酸含量。结果烫伤合剂组的创面愈合率、创面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和羟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烫伤合剂可促进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提升创面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和羟脯氨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康肤霜对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4只,采用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法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自动控时调压烫伤仪在大鼠背部制备4个深Ⅱ度烫伤创面,将创面随机分为康肤霜组、rhEGF组、聚维酮碘组及生理盐水组,分别采用康肤霜、rhEGF、聚维酮碘及生理盐水外敷,直至创面取材或创面愈合。观察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各组大鼠于创面治疗后第7、14、21天取创面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标记指数法测定PCNA阳性细胞,评估组织创面的修复情况。结果康肤霜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均优于其他3组(P<0.05)。病理检查显示康肤霜能明显减轻创面早期的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的再上皮化和表皮各层的分化。康肤霜组大鼠创面组织中PC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康肤霜能促进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细胞增殖,加速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深Ⅱ度烫伤对真皮成纤维细胞(FB)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链脲菌素(STZ)诱导糖尿病的深Ⅱ度10%TBSA烫伤大鼠模型,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真皮组织中FB细胞周期;TUNEL法检测FB凋亡;伤后0、3、7、21d检测皮肤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结果糖尿病大鼠深二度烫伤后愈合延迟,糖尿病组烫伤后进入S期的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P<0.05),创面凋亡细胞数量高于正常组(P<0.01,P<0.05);烫伤前和烫伤后糖尿病组皮肤组织单位面积羟脯氨酸含量均低于正常大鼠(P<0.01,P<0.05)。结论在糖尿病病理状态下,皮肤损伤后主要的修复细胞FB增殖异常,凋亡增多,胶原含量减少,可能是创面修复延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糖尿病深Ⅱ度烫伤对真皮成纤维细胞(FB)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链脲菌素(STZ)诱导糖尿病的深Ⅱ度10%TBSA烫伤大鼠模型,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真皮组织中FB细胞周期;TUNEL法检测FB凋亡;伤后0、3、7、21 d检测皮肤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糖尿病大鼠深二度烫伤后愈合延迟,糖尿病组烫伤后进入S期的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P<0.05),创面凋亡细胞数量高于正常组(P<0.01,P<0.05);烫伤前和烫伤后糖尿病组皮肤组织单位面积羟脯氨酸含量均低于正常大鼠(P<0.01,P<0.05).结论 在糖尿病病理状态下,皮肤损伤后主要的修复细胞FB增殖异常,凋亡增多,胶原含量减少,可能是创面修复延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中神经肽P物质(SP)表达及变化规律.方法 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糖尿病组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无菌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所有大鼠麻醉后背部制成直径2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分别于烫伤前及烫伤后的不同时相采集创面组织标本,测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创面SP染色阳性区域面积,ELISA法创面组织中SP表达变化.结果 烫伤后第7天起,糖尿病组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各时相点创面SP染色阳性区域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烫伤后7 d时尤为显著,为(1 350.93±99.28)μm2 vs(1 715.86±103.41)μm2(P<0.01);糖尿病组各时相创面组织中SP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烫伤后7 d时最为显著,为(114.04±9.96)vs(143.39±8.94)(P<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中SP表达明显减少,可能是其创面难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封闭负压引流对兔深Ⅱ度烫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AC)对兔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兔深Ⅱ度烫伤模型,28只实验兔(每只4个创面)随机分为两组(VAC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及常规包扎治疗,观察创面的大体变化及愈合情况,分别留取不同时相的创面标本,进行组织羟脯氨酸(OHP)含量及细胞周期检测。结果 创面应用封闭负压引流可促进坏死组织清除,使创面组织OHP含量明显增高(P<0.01),S期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VAC组平均愈合天数为(17.27±1.09)d,对照组平均愈合天数为(20.38±1.58)d,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可促进兔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可能与促进坏死组织清除及细胞增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表达,进一步探讨VEGF 对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6只 Wistar 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烫伤组(30只)及对照组(6只),烫伤组制作深Ⅱ度烫伤模型,于伤后第1、3、7、14、21天各处死6只大鼠,取创面全层组织,通过 RT -qPCR 和 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创面组织中 VEGF 的 mRNA 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不予烫伤,直接处死,取正常皮肤组织检测VEGF 的 mRNA 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烫伤组大鼠创面组织中 VEGF 的 mRNA 含量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于伤后显著增加,1 d 即达峰值,3 d 逐渐减少,14 d 为最低值,21 d 又再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VEGF 参与调节烫伤创面的修复过程;VEGF 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与创面血管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液超妥与痊愈妥复合敷料对烧伤创面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液超妥与痊愈妥复合敷料对Ⅱ度烧伤创面的促进修复作用。方法对30例全身烧伤面积在50%以下的烧伤患者浅Ⅱ度烧伤创面和深Ⅱ度烧伤创面进行随机同体自身对照研究。观察组使用液超妥与痊愈妥复合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使用无菌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对比2组创面的愈合效果和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效26例(86.7%),对照组显效9例(3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浅Ⅱ度烧伤创面和深Ⅱ度烧伤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其伤后不同时间创面愈合率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液超妥与痊愈妥复合敷料应用于Ⅱ度烧伤创面能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并可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创面感染,并限制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选择42例Ⅱ度烧伤患者,将同一创面不同区域或同体对称部位的创面分为治疗组(rhEGF组)和对照组(磺胺嘧啶银组),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浅Ⅱ度、深Ⅱ度创面的愈合时间分别为(8.7±2.5)d,(18.5±2.4)d;对照组愈合时间则为(11.4±3.3)d,(21.6±2.0)d,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浅Ⅱ度:t1=4.2268,P<0.05;深Ⅱ度:t2=6.4307,P<0.05)。rhEGF对Ⅱ度烧伤创面有明显促进表皮生长作用,可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生肌白玉膏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及病理组织学改变。方法:大鼠深Ⅱ度烫伤造模成功后,分别在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创面涂抹生肌白玉膏、关宝湿润烧伤膏、生理盐水。空白组不涂任何药物,连续治疗3W后,比较3组创面愈合率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白玉膏对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面愈合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鼠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ILK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18只,随即选取15只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别于烫伤后第1、5、10、15、20天分别随机选取3只大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动态观察烫伤创面中ILK的表达。另外3只取正常皮肤作为对照。7例人正常皮肤标本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选取第4-6代状态良好的细胞,TGF-β1组给与TGF-β1(5ng/ml)刺激,同一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运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荧光标记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第24、48、72小时各组细胞中ILK的表达。结果 烫伤后第5、10、15天大鼠烫伤创面中IL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正常皮肤和愈合后(第20天)(P<0.05)。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TGF-β1组细胞中ILK的表达逐渐增加,第48、72小时TGF-β1组ILK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LK在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表达明显增加,它们可能对创面的愈合起着重要作用。TGF-β1能时间依赖的诱导ILK的表达增加,TGF-β1对皮肤呈纤维细胞中ILK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Lu SL  Qiao L  Xie T  Yang YM  Jin SW  Qing C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7):1899-1902
目的研究血糖及皮肤组织糖含量对浅二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9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以STZ诱导的速发型糖尿病组,并造成10%体表总面积(TBSA)的浅二度烫伤模型,分别测定伤前、伤后第1天、3天、5天、7天、10天和14天的血糖、皮肤或创面组织糖含量;大体和组织学动态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伤前和伤后3d、7d和14d检测表皮细胞增殖周期。结果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27.28mmol/L±0.80mmol/Lvs4.65mmol/L±0.14mmol/L,P<0.01);皮肤组织创面中局部的糖含量与血糖变化有显著的相关性(r=0.881,P<0.05),糖尿病组大鼠浅二度烫伤创面局部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烫伤组(14.2mmol/L±3.0mmol/gvs4.5mmol/L±0.5mmol/g,P<0.01)。糖尿病烫伤创面愈合明显延迟,新生上皮明显减少,表皮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百分比增殖较正常大鼠显著减少。结论糖尿病大鼠局部创面组织糖含量增加与血糖变化密切相关,而创面局部糖含量的增加与创面愈合延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高糖环境可抑制浅二度烫伤创面表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