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液免疫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应用光镜、电镜观察SARS尸检和1例肺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用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自身抗体及免疫复合物.结果SARS患者肺组织呈弥漫性重度损伤,肺气-血屏障结构严重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多脏器血管纤维素样坏死,广泛免疫器官损伤及多个器官病变组织存在大量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电镜下见血管基膜、肾小球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SARS的组织损伤不仅是病毒直接损伤组织,而且伴有机体过度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提示体液免疫在组织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C-MYC基因在肝癌与肝硬化组织中扩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C-MYC基因在肝癌及肝硬化组织中的扩增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32例肝癌及12例肝硬化组织中的C-MYC基因扩增情况进行研究,并通过激光密度扫描仪对琼脂糖凝胶EB染色底片进行积分光密度分析。结果 正常组织无C-MYC扩增,C-MYC与N-MYC L-MYC比值95%可信区间为0.1325-0.5632,肝硬化组织扩增阳性率为8.33%,肝癌组织扩增阳性率43.75%。结论 肝癌组织C-MYC扩增率高于正常组织和肝硬化组织,且C-MYC扩增者大多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差。检测C-MYC基因扩增情况可对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进行判断,并指导临床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肝移植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癌的经验体会。方法: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对4例(本院1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例)乙肝肝硬化伴肝癌患者行背驮式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结果:随访1—12月,4例全部存活。2例曾出现轻度急性排异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治愈。结论:肝移植治疗肝硬化伴肝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50例肝癌并肝硬化的CT表现。方法:采用平扫及增强后门脉期和肝实质期扫描方法。结果:以膨胀性生长为主的包膜型9例,CT特点是有包膜,多为单发,体积大,病灶中心易坏死。瘤周门脉血管为推压移位改变,浸润少。以浸润性生长为主的结节型38例和弥漫型3例。CT平扫病灶边界不清。增强后不融合的散在分布的小结节病灶境界清楚,边缘略内收,多无门脉血管受侵。结节融合型病灶边界不清,病灶内见蜂窝状或棉团状结节。弥漫型特点为肝内弥漫分布的大小均一的、界清的低密度小结节。门脉系统受侵及瘤栓形成是结节融合型和弥漫型的特点。结论:应用平扫加增强后门脉期和肝实质期扫描方法,能有效反映肝硬化基础上肝癌的特点,为临床施治、估计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血清透明质酸在肝硬化、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张启芳(广西桂林溪山医院消化内科)关键词透明质酸;肝硬化;原发性肝癌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是机体内细胞间质合成的一种氨基多糖,主要在肝脏分解,当肝功能受损时,血清HA升高[1]。本文用放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47例(研究组);另外,选择肝炎后肝硬化未并发肝癌患者47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糖尿病、HBV阳性、Hbs抗原阳性等是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癌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HBV阳性、HBs抗原阳性、糖尿病为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有多种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HBV DNA阳性与HBs抗原阳性是并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HBVDNA阳性与HBs抗原阳性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在临床上应予以注意和预防,以防止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1990~ 1992年对全国 1 10人口恶性肿瘤死亡抽样调查资料中的肝癌死亡情况进行分析[1] ,肝癌平均死亡率为 2 0 4 10万 (男为 2 9 0 10万 ,女为 11 2 10万 ) ,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 18 8%,仅次于胃癌 ,居第 2位。有沿海高于内地 ,东南、东北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的流行病学分布规律。1 病因原发性肝癌常见类型为肝细胞性肝癌 (Hepatocellularcarci noma,HCC)。我国人口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本病与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2 ,3 ] 。调查发现 ,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 5 9 6 %,HCC在我国…  相似文献   

8.
维甲酸对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干预作用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行断流术后患者肝癌发生的干预作用。方法4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口服全反式维甲酸20mg/次,2次/日,连续用药四周以上。进行长期随访,定期检测肝功能、血清γ—GT、AFP,及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4周时治疗组γ-GT、AFP水平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有改善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作用,可能对预防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清及腹水唾液酸的检测在肝癌与肝硬化中的应用王春义宁平1(第二临床学院输血科,沈阳110003)关键词唾液酸;肝癌;肝硬化近年来唾液酸(Sialicacid,SA)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日趋深入[1]。关于血清SA特别是腹水SA的检测在肝癌与肝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体内转铁蛋白受体(TfR)mRNA表达的调节,为肝癌早期诊断和导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形成三种不同铁水平,分别采取部分肝切除后不同时相大鼠肝脏以及肝癌患者手术标本进行Northernblotting分析。结果无论分组,TfRmRNA表达在缺铁时最高,正常铁水平次之,高铁时最低;正常铁水平下硬化组表达高于对照组,在肝切除后不同时相TfRmRNA表达水平不同,而缺铁及高铁水平则无此变化;肝癌中癌组织表达最高,癌周组织次之,正常组织最低。结论体内调节TfRmRNA的最基本因素为铁,TfRmRNA在肝硬化及肝癌中有高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三组受检者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检测结果,肝硬化和肝癌病例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Rc_3bR)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癌患者RICR高于肝硬化者(P<0.05);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例RICR高于代偿期者(P<0.05)。表明肝硬化不同阶段和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但低下程度有一差异。因此检测RCIA功能对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和疾病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建平 《黑龙江医学》2008,32(6):425-426
目的评估以肝硬化为背景的慢性肝病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为病例组,肝硬化未合并肝癌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可能与肝硬化合并肝癌有关的因素为:年龄、性别、乙型肝炎(均为P〈0.01)、饮酒、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BsAg、抗-HBe、抗-HBc(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肝硬化合并肝癌与年龄、性别、乙型肝炎有关(均为P〈0.01),OR分别为1.099(1.059-1.141)、10.478(4.380-25.062)、5.313(2.350-12.011);乙型肝炎和饮酒之间有交互作用P〈0.01,OR为9.358(3.473-25.215)。结论①年龄、男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患者合并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②饮酒及肝功能状态也与肝硬化并发肝癌有关;③乙型肝炎标志物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的患者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有饮酒史者,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核糖核酸(RNA)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病人血清ALT、AST、SB、层粘蛋白(LN)及AFP的变化。方法 用RNA 60mg/d静滴2mo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共80例,与丹参注射液250ml/d 2mo治疗共60例对照。结果 RNA改善血清蛋白A上升,γ下降,降低ALT、AST、SB、LN及AFP的疗效明显优于丹参。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RNA具有改善血清蛋白、降酶护肝、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抗溶菌酶PAP法观察30例小肝癌和36例肝癌旁肝硬化组织中KCs数量的改变,以探讨KCs在肝癌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小肝癌及肝癌旁肝硬化组织中KCs均比正常肝组织中KCs明显减少(P<0.01).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在肝癌合并肝硬化病人中,提供围手术期的营养代谢支持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124例肝癌合并肝硬化病人中,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n=64)和对照组(n=60).营养支持组以肠内营养为主,术前在正常进食低盐饮食同时采用口服百普素7~10天,直至手术当日.术后24~48h开始滴注百普力或能全力等肠内营养制剂,第3~4天即开始应用全量,并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术前给予正常低盐饮食,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记录术后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二周两组病人体重都有下降,但营养支持组与术前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对照组与营养支持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营养支持组病人术后发生中量以上腹水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深部感染的比例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比例更高.结论本组临床研究采用的肠内营养剂,基本符合肝癌合并肝硬化围手术期对营养的需求,围手术期的营养代谢支持改善了手术预后,减轻了肝癌合并肝硬化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行断流术后患者肝癌发生的干预作用。方法4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口服全反式维甲酸20mg/次,2次/日,连续用药四周以上。进行长期随访,定期检测肝功能、血清γ-GT、AFP,及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4周时治疗组γ-GT、AFP水平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有改善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作用,可能对预防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广西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广西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及HCV基因型别,评价HCV感染在上述肝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第2代酶免疫试剂盒检测患者的抗-HCV抗体,阳性者再用型特异PCR方法检测HCV基因型。结果:186例原发性肝癌、38例慢性迁延性肝炎、3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50例肝硬化及48例健康成人抗-HCV检出率依次为2.15%,5.26%,6.67%,2.0%和0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20例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表明肝硬化特别是乙型肝炎后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比例高。肝硬化并发肝癌时,特别在早期,常易被认为是肝硬化病情的进展,易造成漏误诊。对此,本文探讨了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在肝炎、肝硬化、肝癌中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肝病、肝癌发病中的意义。测定了12例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25例慢性乙型肝炎、16例肝硬化、12例肝癌、7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及31例正常时照者血中NO含量;结果表明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NO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肝癌重症乙型肝炎患者显著降低;结论为NO含量升高;与肝脏的损害有关,但升高的程度与损害的程度并不一致,NO降低可能与肝细胞大量坏死、癌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