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对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尿毒症知识宣教、心理护理、运动指导和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活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在生活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的实施,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向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9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分别在患者透析第1年和第5年后,采用生存质量指数评定量表(SF-36QOL),对2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结果第1年和第5年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总体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1年后P<0.01,5年后P<0.001).结论对MHD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家属的照料水平、配合程度及患者远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首次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在入院时及入院后第4周均用SCL-9量表、Zhan生活质量测量问卷进行评估.结果 第4周时,观察组较对照组心理障碍发生率低(P<0.01),生活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 对MHD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家属的照料水平及配合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向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9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分别在患者透析第1年和第5年后,采用生存质量指数评定量表(SF-36QOL),对2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结果第1年和第5年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总体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1年后P〈0.01,5年后P〈0.001)。结论对MHD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家属的照料水平、配合程度及患者远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维持性血透的45例患者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调查实施后患者的投诉率、健康教育的覆盖率及护士与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沟通率,并与2002年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随机选择其中30例患者比较实施前后两年同样月份患者透析后体重与干体重的差异度。结果:实施后健康教育的覆盖率、护士与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沟通率显著提高;患者的投诉率明显降低;透析后体重与干体重的差异度明显缩小。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实施护理是可行的。提高单次透析的质量和健康教育的覆盖率,加强护士与患者的交流,以及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的沟通是保障对血透患者落实整体护理观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属强化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透析期间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属强化教育。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血压、血红蛋白、肾功能及甲状旁腺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规律透析、按时自测、合理饮食、遵医嘱服药、内瘘护理正确、体质量控制自我管理能力方面以及血压、血红蛋白、肾功能、钾离子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家属实施强化教育,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使各项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对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实施护理的思路。方法 :对 2 0 0 1年维持性血透的 185例患者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调查实施后患者的投诉率、健康教育的覆盖率 ,及护士与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沟通率 ,并与随机选择的 2 0 0 0年 3 0例患者 ,比较透析后体重与干体重的差异度。结果 :实施后健康教育的覆盖率、护士与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沟通率显著提高 ;患者的投诉率明显降低 ;透析后体重与干体重的差异度明显缩小。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实施护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加强家属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加强家属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对家属实施健康教育6个月,采用SF-36量表评估对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6个月时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家属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无差异。结果:对家属实施健康教育6个月时患者SF-36量表8个维度在PF、RP、GH、VT、SF、RE、MH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家属健康教育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背景:虽然终末期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理健康水平相对平稳,长期生存率有明显提高,但这些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27~86岁,给予持续健康教育3个月,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与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年龄、家庭支持、透析时间、透析次数、费用类型、经济收入、残余尿量、合并症、每周运动时间及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进一步对血透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生活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较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大于生理健康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说明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进行健康教育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对98例维持性透析患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增强了患者和家属的健康知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的认知力、治疗舒适度和依从性.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有效延长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通过临床研究探索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方法。方法施教方法因人而异,计划性指导与随机性指导相结合。对9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护士与患者及其家人进行交谈、电话咨询及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透析治疗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等。结果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指导,增强了患者及其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配合度,减少了透析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充分透析,有效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实践中,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治疗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关键。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并不断提高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的水平,改进其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血透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延长生存时间。方法:以整体护理对2004年29例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从饮食指导及体重控制、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门诊用药管理三个方面实施护理。调查实施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高血压心衰发生率、高血钾紧急透析发生率。结果:患者营养状况明显改善,高血压心衰发生率及高血钾紧急透析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对维持性血透患者以整体观为指导实施门诊护理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6月在我院血透室住院治疗的维持性透析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改善自我护理能力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情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水平各项目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6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16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实施护理对策,以提高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09年5月收治16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经验。结果:对161例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分析后,予以对应的心理护理,获得了较好的透析效果。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各阶段不同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透析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新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8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新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6例)采用一对一、面对面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文字展板、集体授课)。比较两组干预后健康教育效果、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专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更能满足维持性血液透析新患者对透析相关知识的实际需求,并有针对性、连续性、有的放矢,注重细节教育,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新患者对长期透析治疗、生活的信心,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血透专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后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在本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2009年12月--2010年11月在本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1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知识宣教,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教育。结果观察组行自我管理教育后其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及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行动研究法为基础的PBL教育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行动研究法为基础的PBL教育指导。干预6周后,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体能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6周后,研究组情绪处理、问题解决、伙伴关系、自我护理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最大步速、正常步速均优于对照组(P0.05),透析期间体重增加、低血压及肌肉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以行动研究法为基础的PBL教育指导,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我管理能力,还能有效维持机体体能状况,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授权饮食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指标和饮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7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授权饮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和饮食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营养指标、饮食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授权饮食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避免发生营养不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47例高钾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形式包括集体小讲课、个别指导、健康处方、病友交流、饮食记录等.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透析前血钾的情况.结果:教育前有47例高钾透析患者,血钾为(5.84±0.30) mmol/L;教育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患者血清钾均逐渐下降,且低于教育钱,并且3个月时有9例(19.14%)患者血钾升高,教育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对高钾的认知,采用控制血液透析患者进食钾摄入量,增加透析频率等方式,及时有效清除血钾,从而减少高钾血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实行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临床路径组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按路径对家属及患者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依从性及透析的满意度。结果实施6个月后临床路径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是一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医疗、护理水平及健康教育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