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不同水灰比、孔隙率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参考《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选用粗集料为9.5~16 mm单一粒径碎石,水灰比范围0.25~0.34,孔隙率范围16%~22%。结果表明:实测孔隙率与目标孔隙率较为接近,差值低于1%;透水混凝土孔隙率增大,其透水系数随之增大,抗压强度随之减小;透水混凝土水灰比增大,透水系数随之减小,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水灰比为0.31时出现拐点且抗压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多孔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灰比、孔隙率、级配、增强剂(硅灰、苯丙乳液)对多孔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灰比的增加,混凝土的抗折和抗压强度先增后减,存在一个最佳水灰比值;多孔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随孔隙率的增大而明显下降;另外,改变级配和增强剂的添加也会影响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级配对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强度的影响.方法在规范规定的级配上下限范围内均匀的选取5种级配,分别进行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劈裂强度试验;通过灰色理论分析了级配各组分与强度的关联性,并拟合得到各级配分形维数与强度之间关系式.结果级配对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影响明显,且随级配由上限到下限的变化强度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并在中上级配时达到最大.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4.75~9.5 mm粒径组和强度的关联性最大,大于4.75 mm的粒径与无侧限抗压强度关联性更好,而小于4.75 mm粒径与劈裂强度关联性更好.拟合得到级配分形维数与强度之间二次多项关系式.结论再生集料的最佳级配对应的分形维数为2.491 4,所得结果可为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级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正交试验的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据泰波公式及国外经验,设计出四种多孔混凝土的集料级配,并提出以有效粒径和均匀系数作为描述集料级配的有效指标.考察水泥用量、水灰比及集料级配三个因素,各因素取四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多孔混凝土7d抗压强度和有效空隙率的一系列回归关系式.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经验公式法.  相似文献   

5.
孔隙率为心墙沥青混凝土重要技术控制指标,其影响因素研究对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击实次数相同情况下,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系统研究4种级配指数、4种沥青含量、4种填料含量条件下标准马歇尔试件孔隙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孔隙率随级配指数的增大而减小;随沥青含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沥青含量转折点为6.8%;随填料含量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填料含量转折点为12%。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级配指数对孔隙率的影响最大,填料含量次之,沥青含量最弱,且级配指数和填料含量对孔隙率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目标孔隙率下心墙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麦秸纤维多孔陶粒混凝土基本物理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填充理论,以目标孔隙率为主要设计指标,确定了麦秸纤维多孔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水灰比为0.3,不同纤维掺量、目标孔隙率和骨料粒径情况下,测定了多孔陶粒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干密度、实测孔隙率、绝干和饱水状态下的导热系数,得出在陶粒粒径为10~20 mm时,28 d抗压强度范围为0.595~3.579 MPa,干密度范围为613~886 kg·m~(-3),实测孔隙率范围为36.5%~52.4%;采用5~10 mm陶粒时28 d抗压强度增大显著,而干密度、实测孔隙率和导热系数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7.
多孔混凝土的强度特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同普通混凝土一样,强度是多孔混凝土硬化后的主要力学性质,进行多孔混凝土基层路面结构设计、材料组成设计以及施工质量检测时,均需采用各种强度指标进行评价。多孔混凝土属于骨架空隙结构,其强度取决于内部起胶结作用的水泥石性质、集料特性及浆集比等。试验结果表明:多孔混凝土抗压强度早期增长较快,符合线性关系,后期强度发展较慢,符合对数关系;长龄期劈裂强度与28d劈裂强度之间符合对数关系;42.5级水泥多孔混凝土与32.5级水泥多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此外,多孔混凝土弯拉强度与抗压强度及劈裂强度与抗压强度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良好的幂指数关系,并据此得出相应的对应关系表,便于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研究了油石比、集料级配对透水性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和透水性能、单轴压缩、弯曲和劈裂等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油石比不变的情况下,透水性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连续空隙率和透水系数随着大粒径集料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同一颗粒级配下,透水性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连续空隙率和透水系数随着油石比的增大而减小. 油石比和集料级配对抗压性能、弯拉性能、劈裂性能的影响规律都不一样. 因此,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选择相应的具有高透水性、良好力学性能的集料级配和油石比.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道路排水基层水泥混凝土施工的特殊要求,掺加粉煤灰、高效减水剂等配制具有高流动性的多孔水泥混凝土,提出低塑性多孔水泥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标准和建议级配,并对室内试件的成型方法进行探讨.在多孔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中考虑了粉煤灰掺量、高效减水剂掺量和水灰比等多个因素,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多孔水泥混凝土坍落度、孔隙率和强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建议的配合比设计标准,提出低塑性多孔水泥混凝土的组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旧沥青混凝土对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的性能影响,拟定了4种粒径范围的RAP替代相同粒径范围的RBP集料,对比采用骨架密实级配和悬浮密实级配的再生混合料,通过室内力学试验进行分析,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对RAP替代不同粒径RBP的混合料界面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骨架密实和悬浮密实级配的混合料,当RAP替代粒径大于4.75mm,随着RAP替代粒径的增大,再生混合料的强度、模量均有明显降低,干燥收缩系数逐渐增大.粒径范围为2.36~4.75mm的RAP集料替代相同粒径范围的RBP集料,采用骨架密实级配的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强度和模量降低幅度较小,同时干燥收缩系数有明显提高,RAP粒径越小,RAP与RBP界面融合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1.
排水性路面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客观、准确确定排水性路面的矿料级配及其最佳沥青用量,以20%的空隙率为目标空隙率,通过空隙率与2.36mm通过率的关系研究了矿料的级配;以混合料的流淌试验和飞散试验确定了最佳用油量,并对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对混合料级配进行了调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排水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方法。室内试验和试验路的研究结果表明,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是建筑垃圾经分选、破碎、筛分工艺处理后的天然集料替代物,包含了水泥砂浆、原生集料、水泥砂浆与原生集料复合体。沥青混凝土内部界面损伤是沥青路面开裂的主要诱因,探究再生集料对沥青混凝土内部界面损伤的影响,有利于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在路面工程的推广。本文研究首先采用再生集料制备再生集料沥青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asphalt concrete, RAAM),将RAAM中内部界面分为水泥砂浆-沥青砂浆界面(cement mortar-asphalt mastic interface, CMI)和天然集料-沥青砂浆界面(natural aggregate-asphalt mastic interface, NAI),通过电镜扫描试验和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X-ray CT)试验获取了沥青混凝土内部界面的微细观特征,并采用半圆弯曲试验和有限元模型分析了RAAM的界面力学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集料中的附着水泥砂浆具有多孔结构,增加再生集料用量会加剧沥青混凝土高温压缩过程中的内部界面损伤,水泥砂浆内部、水泥砂...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对混凝土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了粉煤灰对混凝土热膨胀系数的影响,采用颗粒表面密封法和压汞法研究了不同品种的固相颗粒、孔隙率和龄期对水泥石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验证了表面密封法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固相颗粒对水泥石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大小依次为Ca(OH)2、粉煤灰、水泥熟料、CSH凝胶;水泥石的总孔隙率随龄期的增长而减小;混凝土热膨胀系数随水化龄期的增长而升高,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粉煤灰对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To test the influence of binder strength, porous concretes with 4 binder strengths between 30.0-135.0 MPa and 5 void ratios between 15%-35%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or the same aggregate, the rates of strength reduction due to the increases in void ratio were the same for binders with different strength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aggregate size, 3 single size aggregates with nominal sizes of 5.0, 13.0 and 20.0 mm (Nos. 7, 6 and 5 according to JIS A 5001) were used to make porous concrete. The strengths of porous concrete are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aggregate size. The rate of strength reduction of porous concrete with small aggregate size is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with larger aggregate size. At the same void ratio, the strength of porous concrete with large aggregate is larger than that with small aggregate. The general equations for porous concrete are related to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void ratio for different binder strengths and aggregate sizes.  相似文献   

15.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路面的水泥与粉煤灰比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中水泥与粉煤灰的最优比例,通过集料含量和级配不变,只改变水泥与粉煤灰比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配合比混合料强度指标随龄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合料不同龄期的强度更多地取决于水泥剂量,而非水泥与粉煤灰比例;180d龄期与28d龄期的强度比值R180/R28能够反映水泥与粉煤灰比例的优劣;R180/R28随水泥/粉煤灰变化曲线的拐点对应水泥与粉煤灰的最优比例。  相似文献   

16.
采用2~10 mm、10~13. 2 mm、13. 2~16 mm的骨料粒径分别在骨料表面浆膜厚度为0. 4 mm、0. 5 mm、0. 6 mm的情况下进行透水混凝土性能的研究。试验发现:透水混凝土内部骨料表面在相同浆膜厚度下,随着骨料粒径不断增大,其有效孔隙率的增大并不明显,且不同骨料粒径试样的28 d平均抗压强度值变化幅度相差不大;随着骨料表面的浆膜厚度增加到后期,相同骨料粒径的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增加幅度不大,而浆膜厚度为0. 4~0. 5 mm时其抗压强度增加值较明显;当骨料表面的浆膜厚度较薄时,试样透水系数的增大趋势随着骨料粒径前期的增大比后期更快;而当浆膜厚度更厚时,不同骨料粒径试样的透水系数增大趋势较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