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帕金森病患者头发微量元素与血液抗氧化酶含量的改变方思羽,王桂珍,曹学兵,王军,吕玲帕金森病(PD)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报道74例PD患者头发中铜,锌,硒,铬,铅及血液超氧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  相似文献   

2.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例帕金森病(PD)和13例具帕金森综合征的多系统萎缩(MSD)患者脑脊液(CSF)中β-内啡肽(β-EP)、亮脑啡肽(LEK)、强啡肽A_(1-13)(DynA_(1-13))含量。发现患者组CSF中β-EP和LEK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DynA_(1-13)含量变化不显著。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两组间CSF中三种阿片肽含量相差不明显。提示且EP、LEK含量增高可能与PD和MSD患者所共有的肌张力增高和肌强直等锥体外系症状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人头发、血清、脑脊液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森病人头发、血清、脑脊液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潘宝英,陈清林,苏常春本研究从1988~1991年对74例帕金森病(PD)患者的头发、血清以及32例患者的脑脊液中铜、锌、铁、锰、铬的含量进行检测并与54例健康者对比研究。资料和方法:(1)取本院PD专...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血抗氧化系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体内抗氧化系统水平及其在PD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观测了70例PD患者和70例正常人的血浆维生素C、E浓度(P-VC,P-VE),血浆及红细胞膜超氧化物歧化酶(P-SOD,E-SOD)活性,血浆及红细胞过氧化脂质(P-LPO,E-LPO)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患者的P-VC、P-VE浓度及P-SOD、E-SOD活性均明显降低,而P-LPO、E-LPO水平则显著增高。并且P-VC、P-VE、E-SOD水平与PD患者的病情和病程呈负相关。结论提示PD患者可能存在血抗氧化系统缺陷而使内源性氧自由基堆积,导致黑质神经元退变  相似文献   

5.
事件相关电位对帕金森痴呆的早期诊断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在帕金森病(PD)痴呆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PD患者进行ERP检测及长谷川智能量表(HDS)检查。结果:PD组N2、P3潜伏期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D患者ERP阳性率为62%,HDS为38%。结论:ERP检测结果敏感,对帕金森痴呆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血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67例帕金森病(PD)患者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量的测定结果。PD病人SOD和GSH-Px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但SOD,GSH-Px和CAT的活性及LPO量与病程长短无明显关系,也与是否服用美多巴无关。研究结果提示,抗氧化酶活性的改变可能与PD病因有关。  相似文献   

7.
对78例帕金森病(PD)、帕金森综合征(PS)、原发性震颤(ET)病人作了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微粒抗体(TMAb)和甲状腺功能的测试研究,并与正常人和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PD患者的TGAb、TMAb阳性率高于PS、ET和对照组,尤以PD中的震颤少动型为最著。TGAb、TMAb阳性者,其甲状腺功能降低,呈低T_3综合征。作者对这一现象的发生机理与帕金森病之间的相互可能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病人的异常视网膜电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病人视网膜的电生理改变,以期对PD诊断有所帮助。方法根据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协会(ISCEV)制定的标准化方案。对82例帕金森病病人及42名健康对照组进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查。结果(1)PD组的ERG的b波波幅比对照组低(P<0.01),且波形不规则。(2)PD病人ERG的b波波幅和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评分呈负相关(P<0.01)。(3)PD病人常规服药后和停药1天相比ERG的b波波幅差异不明显(P>0.5),但UPDRS评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ERG作为一种眼电生理检查,可客观地反映PD病人由于视网膜内多巴胺(DA)变化所致的视网膜电生理改变,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PD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脑卒中时颅内病变组织与血液中SOD的改变的相关性,测定了20例脑出血的脑组织与血液,及48例脑梗塞、32例脑出血血液内SOD。结果脑出血脑组织中SOD较正常对照组减少42.3%(P<0.01),血浆内SOD:梗塞组较正常对照组减少78.9%,出血组减少77.1%。各组与正常对照组问呈显著差异(P<0.01)。患者血液SOD与脑组织SOD的改变经相关分析r=0.6523(P<0.05),表明脑卒中时,血液内SOD的变化,反映了颅内病变情况,为临床提供了一个诊断与观察病情变化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的抗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脂质(LPO)代谢水平的变化和多巴药物及ViT对其的影响,找出反映氧化异常的客观生化指标。方法 对96例PD患者动态检测了服用L-多巴和VtE前后的血浆及红细胞膜超氧化物岐化酶(P-SOD、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血浆及红细胞过氧化脂质(P-LPO、E-LPO)及丙二醛(MDA)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3人对照。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患者的视觉及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是否存在感觉传导异常,分别对40例患者和40例健康人的视觉诱发电位(V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VEP的P100潜伏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P100潜伏期与PD患者的病程和病情呈正相关。而SEP各波潜伏期无明显改变。提示:PD患者存在视觉通路的损害,并对其损害原因及部分患者治疗前后P100的改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与宾斯旺格病(BD)患者的中枢神经和认知功能状态。方法:对无痴呆的PD28例(PD组),伴痴呆的PD22例(DPD组)及BD组18例进行(1)体感染诱发电位(SEP)、(2)视觉诱发电位(VEP)、(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4)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查。结果 (1)SEP、OPD组中5组(18%)异常、DPD组中8例(36%)异常,BD组中11例(61%)异常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或综合症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621000)周小东帕金森病或综合症(简称PD、PDS)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由于实验室检查阴性的结果多,故早期诊断较难,治疗多有延误[1].随着先进的诊断设备如正电子发射扫描(简称PET)...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血液流变学与MRI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的临床特点及血液流变学与MRI改变。方法对76例住院确诊为VP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流变学与头颅MRI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本组VPS发病年龄平均为66.12岁,比帕金森病(PD)大;多以少动-强直为主,特别是双下肢明显,而静止性震颤少见;除有锥体外系症状与体征外,可伴有假性延髓麻痹及智能障碍;应用左旋多巴替代治疗效果多不明显。血液流变学检查均为高凝状态。头颅MRI主要表现基底节区附近腔隙性脑梗塞,其累及频率顺序为:壳核、半卵圆中心、丘脑、尾状核、侧脑室旁、中脑、苍白球、内囊、桥脑、脑叶。结论VPS临床表现、血液流变学及MRI改变不同于PD。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患者智能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智能障碍与年龄、性别、病程、脑萎缩、脑功能和了局部血流量(rCBF)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长谷川简易智能评价分度表(HDS)测试76例PD患者智能,并检查其头颅CT,脑电地形图(BEAM)和^133Xe吸入法测定rCBF。结果 智能障碍PD患者,HDS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71,P〈0.01),与大脑平均血流量呈正相关(r=0.67,P〈0.01);而与性别和病程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SPECT,TCD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高压氧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及单纯药民性脑梗死患者各30例,通过对不同时期SPECT,TCD及血液液变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治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1)。高压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示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明显降低(P〈0.01),SPECT及TCD均示脑缺血病灶有不同程度改善,而单纯药物治疗组血液流变学,SPECT,TCD  相似文献   

17.
帕金宁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田新良,管兴志,贾兰,刘斌1993年3月以来由美国默沙东药厂提供的帕金宁控释片(SinemetCR)治疗10例轻至中度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患者。经严格筛选适合病例,全部由美多巴(Madopar...  相似文献   

18.
应用SPECT进行帕金森病患者rCBF相对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SPECT测定14例正常人和21例帕金森病患者rCBF相对定量值(RQ值),发现患者组左侧额叶下部皮层、左侧枕叶皮层和双侧丘脑区RQ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说明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局部脑血液供应障碍。而帕金森病患者轻重两组间上述部位的RQ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手术治疗的随访效果和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刺激术(DBS)为主要术式的帕金森病(PD)外科治疗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早期效果较为满意,随着PD病情进展,远期效果有所下降,丘脑腹中间外侧核毁损术对震颤效果理想。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DBS是目前PD最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较毁损术安全、有效,常用的靶点是丘脑底核,双侧同期或分期DBS治疗的并发症也很少,这是DBS的最大优点。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新疗法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帕金森病新疗法的研究动态刘道宽复方多巴信尼麦(sinemet,sinemetCR)及美多巴(madoparHBS)仍为目前治疗帕金森病(PD)最主要的药物,有效时间可长达5~20年。其他佐剂尚有:抗胆碱能药、多巴胺(DA)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及per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