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1949年以来的中国境外建筑实践中,驻外外交建筑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和代表性,构成了观察建筑师和决策者在面对海外文化碰撞过程中进行态度和策略选择的独特视角。60余年间,世界格局、外交政策、国内建筑实践等因素其同促成了这一特殊的海外建筑类型在跨文化语境下由彰显向融入的设计转变。建筑设计工作从对苏联模式、民族样式的借用,转向对当地文脉的继承、传统符号的转译和现代形式的创新。本文以彰显、融入和转变3部分展开对驻外外交建筑案例的梳理,讨论海外项目实践中的7种文化倾向,以及新时期背景下,驻外外交建筑和我国日趋大量的海外建筑实践所需秉持的态度和理念。  相似文献   

2.
刘嵩 《建筑》2000,(4):32-33,35
世纪之交 ,伴随着 90年代大众文化和商业主义的勃兴 ,以及传统复归的新语境 ,建筑艺术也同其他艺术一样 ,面临着新的发展和变化。整体地看 ,在我国现实主义建筑的主流下面 ,新思潮带引下的多元建筑正方兴未艾 ,潮流纷呈 ,砂金混杂的多元格局已经形成。而国际化交流又造成形式的趋同 ,在求同中存异 ,在坚持地域性中放眼国际性 ,建筑日益显示着它的复杂与个性化特征。(一 )建筑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这种符号活动的结果 ,就是创造出体现社会和艺术的物质文化统一性的作品。一切建筑都既有功能、技术的特质 ,如舒适、实用、坚固、经济…  相似文献   

3.
提炼传统建筑文化,采用多元聚合的手法对建筑空间采取空间包裹、穿插、渗透、有机更新等手法.对单体建筑采用表皮整体性聚合、符号拼贴.型体聚合、抽象简约等手法,进行方案设计,使之成为即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征又符合时代特性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4.
风格多样,方向统一UED:请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个人执业经历,您的建筑创作是否受到哪位大师较大的影响?王洪礼:我的个人从业经历比较简单,自1982年从同济大学本科毕业之后被分到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一直从事技术岗位工作,先  相似文献   

5.
农红萍 《山西建筑》2010,36(9):15-16
从研究建筑风貌内涵的角度入手,以南宁城市历史发展为主轴,重点分析不同文化环境影响下南宁建筑风貌特色的变迁与演化过程,通过对建筑特色的研究挖掘,为推动城市风貌的特色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5):103-106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文化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它以中华文化为载体,向世界传播中华思想、文化和艺术,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和平崛起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国文化外交秉持文明多样性原则,坚持开放、包容、互鉴、共赢的精神,政府与民间并举,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并重,走出去与请进来并行,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中国的文化外交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社会对历史建筑文化价值的认识逐步深化;相关部门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优秀近代建筑进行保护的力度。但由于过去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在国内一些地区出现因为保护方法和措施不当而造成的对历史建筑“保护性的破坏”。认知是保护的前提,基于这样的理念,本文分别从文化遗产本体和人类文化活动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再将两个观察的视角叠合,把历史建筑和其作用对象进行关联思考,力图剖析其文化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在体验者个体或群体上生成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建筑及其文化若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必须进行传统再创造并与多元化并存。  相似文献   

9.
宽容与矛盾--对多元文化下建筑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宁 《华中建筑》2005,23(2):28-30
该文认为建筑发展受到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文章在分析了多元文化的现实背景下,建筑观念和实践中所体现的宽容与矛盾,透过多元文化对人性发展的尊重,来认识和反思我国当前建筑实践中的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建筑但凡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体系,则必然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根源,既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消亡。因此,研究传统建筑,只有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才可能探明其真义,也只有这样,才能判别良莠,决定取舍。  相似文献   

11.
该文剖析了喇嘛教文化的起源以及特点,结合实例建筑,进一步论证了喇嘛教文化与建筑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袁涵 《山西建筑》2011,37(22):12-13
分析了多元文化的现实背景,传统对建筑的影响以及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发展等原因,使得建筑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建筑历史的沿革,对当代中国建筑创作做了些思考,以期为中国建筑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文化到建筑现代性--思想的角度和轨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千里 《新建筑》2004,(1):40-43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有着结构上的差异,但是对于现代化的误解使我们始终难于触及现代结构,使“中国问题”始终难于向现代性问题转化:提出应超越中西二元对立的思想模式,从现代化的景观来关注和探讨中国之现代性,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建筑现代化的根本指向和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
新中国成立后适应不同的时代背景我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四次调整。传统外交方式在国际交往中扮演着有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从发达国家的外交发展历程看,公共外交在促进国际关系方面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日英等国家在公共外交方面取得的成绩都可以为我国提供借鉴。我国的公共外交事业也在不断发展,通过"中国年"和"孔子学院"很好地向外国人宣传了中国文化。文化外交对于展示国家的魅力越来越被更多国家看重。  相似文献   

15.
界岭口村民居建筑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院落形式、门楼营建以及装饰雕塑、窗户形制、营建技术等方面,因其受到地域传统文化、义乌建筑文化以及满族建筑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影响,而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融合的建筑风格。在分析其影响因素基础上,对其所展现出的多元文化形态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许蓁 《中外建筑》2000,(6):12-13
本文作者指出传统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它不仅具有文物和审美价值,而且保留了建筑艺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它的存在、延续和发展取决于它所依存的文化 在现代建筑的冲击下,传统建筑正面临着“神”与“形”分离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们必须摆脱传统建筑特有的单纯性和朴素性,以一种开创性的、多元化的建筑形式体现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陈乔 《四川建筑》2006,26(Z1):58-61
通过对经典与经典设计概念的诠释,从构图的角度探讨了经典建筑的形式美学。同时结合当前文化现象,指出经典建筑创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燕  黄骏 《华中建筑》2011,29(6):37-42
广州增城科技文化博物馆是集科学技术馆、博物馆、档案馆、城建规划展览馆和人防101工程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展览文化建筑综合体,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岭南人文蕴涵,是城市重要的知识信息枢纽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地.设计秉持多元、生态、开放的主旨,在把握地域性特色的基础上,使建筑的文化性特征得到升华,充分展现"城市客厅"的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19.
刘晓平 《中外建筑》2009,(11):40-42
引言 前两篇进行了五种传播范式的分析,前两种是批判性范式,而后面三种范式是建构性范式体系,作为剖析当代跨文化建筑传播现象的理论框架。(见表2)  相似文献   

20.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不仅承载了人类艺术和审美的发展而且记录了人类建造技术的历史。该文通过探寻中国传统花格艺术的根源,分析各个历史时期有关花格的理念,揭示建筑花格的演变历史,并结合信息化时代建筑表皮的设计实践,探索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