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现代城市面临特色消褪和形象趋同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创造、改造和控制城市物质形态,塑造城市特色,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根据这一目标,笔者在城市意象理论和形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意象形态的概念,指出城市意象形态是城市设计构思的出发点,并总结了城市意象形态的建构依据、建构原则和建构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特色与城市意象形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曦 《规划师》2000,16(6):112-114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现代城市面临特色消褪和形象趋同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创造、改造和控制城市物质形态,塑造城市特色,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根据这一目标,作者在城市意象理论和形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意象形态的概念,指出城市意象形态是城市设计构思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陈天  王睿  张赫 《山西建筑》2011,37(24):3-4
以昌黎县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基本案例,通过对工作步骤,设计方法的总结归纳,从如何从宏观到微观对城市整体空间形态进行循序渐进的开发与引导控制方面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探讨中小城市总体城市设计对城市空间形态和风貌塑造等方面的改善作用及其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实践应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理设计作为将设计方案的形成和地理环境影响因素的模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规划设计方法,受到GIS界和规划设计界的共同关注。针对大尺度、多因素影响的现代城市设计需求,研究提出了基于地理设计的城市三维空间形态设计方法,即在城市空间实体对象模型基础上,对城市骨架网络、建筑组群体量布局、重点建筑立面造型和景观小品进行参数化设计和渐进式优化;同时,研究结合重庆市钓鱼嘴半岛的项目实践,对比了该方法与传统的CAD设计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徐雷  王立峰  曹震宇 《华中建筑》2002,20(6):43-46,49
将主流和边缘的概念引入对城市特质的理解中,定义城市内在特质的属性,衡量城市发展状态和模式,全面准确的理解城市自身发展的个性。着重阐述不同属性的城市在空间形态表现上的差异,并对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作出合理解释,引导城市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6.
总体城市设计中的高度形态控制方法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高度形态作为城市空间在三维层面的关键维度,体现了城市经济活动聚集的容量和能力,也影响着城市的整体风貌和景观形象,因此对城市高度形态的控制是总体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针对总体城市设计工作中高度形态控制的特征与难点,提出了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编制思路和技术路线,包括城市高度形态的空间解析方法,建立基于刚性格局、评价模型、多元情景、美学修正等流程的高度形态整体布局方法,并通过"空间高度-控制强度"双重维度的管控矩阵对总体城市设计中高度形态的实施进行调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在 19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 ,城市设计已成为刺激经济发展、美化和推销自己城市的重要手段 ,本文探讨了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城市设计问题 ,并介绍了提高城市设计质量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宣莹 《规划师》2007,23(10):43-47
概念性城市设计对于城市新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具有概括性和策略性的特点,即应当体现整体、动态、灵活的设计观,且应注重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联系.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的落实必须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充分衔接,可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在工作程序上的预先协调与整合,以及在成果内容上的控制与引导.  相似文献   

9.
格网——城市区段空间形态设计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正  韩冬青 《城市规划》2003,27(3):69-72
讨论了城市区段空间形态设计的格网方法 ,从过程性和复合性两个方面提出了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理解方式 ,对认识城市空间形态的两种不同视角及组织城市区段空间形态的两种不同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在相关国外城市设计案例分析的基础上 ,从格网的生成、调整和深化设计等方面探讨了运用格网模式组织城市区段空间的基本方法。最后 ,结合城市设计实践进一步引介了格网方法的理性特征和应变方式  相似文献   

10.
宋强 《建筑知识》2014,(7):144-145
通过设计案例,提出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要素体系及方法。并从城市设计分系统通则以及分块引导的城市设计分区导则两个层面加以说明,特别是从宏观的规划编制单元、中观的规划街坊以及微观的地块三个层面编制设计导则。有助于在不同视角下,区分控制引导要素的种类或精度,有所侧重的运用不同但精确的控制引导方法。切实保障城市设计成果在具体的项目实施操作中“要管用、不走样”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初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再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系统分析和总结了中国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在新千年的发展特点和动向后认为,中国城市设计除了吸收国际间城市设计的成功经验外,已经发展为具有自身特点的城市设计专业内涵和社会实践方式,这就是城市设计与法定城市规划体系的多层次、多向度和多方式的结合和融贯基于新千年中国城市设计实践发展和实际案例,论文凝炼出当下中国城市设计实践的四大趋势:概念性城市设计、基于明确的未来城市结构调整和完善目标的城市设计、城镇历史遗产保护和社区活力营造、基于生态优先理念的绿色城市设计最后指出:城市设计既不简单是城市规划一部分,也不是扩大的建筑设计;城市设计致力于营造"精致、雅致、宜居、乐居"的城市;城市设计致力于构建历史、今天和未来具有合理时空梯度的环境同时,城市设计应该注重个性化的城市特色空间和形态营造,让城市环境有自下而上的成长机会;注重人的感知和体验、创造具有宜人尺度的优雅场所环境;以后还应关注"平凡建筑"与"伟岸建筑"、大众共享的"日常生活空间"与表达集体意志的"宏大叙事场景"的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12.
康泽恩城市边缘带研究述评及其本土化运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敏  田银生  陈锦棠  龙慧 《规划师》2011,27(10):119-123
城市边缘带是康泽恩城市形态学流派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国外现有的文献大多是从回顾其理念发展历史开始,总结边缘带的形态特性及其与城市发展特殊历史时期的关联性;且对边缘带的研究呈现出从宏观描述演进到微观和量化的层次.这一理论在我国也有一些实践运用,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运用要适当调整才能适应我国国情,使之本土化.对其的述评和本土...  相似文献   

13.
杨瑞燕 《城市建筑》2014,(15):35-3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建筑设计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本文介绍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协调统一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工作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城市设计工作的宗旨,一是城市设计的“硬件”,即把建筑组织好,把与环境相关的所有要素“各就各位”,组成“场景”;二是城市设计的“软件”,即在城市的形态、框架内构筑市民生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刘生军  徐苏宁 《城市建筑》2010,(12):117-118
本文从结构主义视角对城市的结构与形态进行文本性的阅读,阐述了研究城市结构与形态的方法论依据,明确了城市设计的基本思维方式,并进一步从"城市文本"的不同构成要素入手,归纳并提出城市设计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城市形态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将城市设计引入城市历史保护的条件已趋于成熟。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城市历史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城市设计的保护策略对我国城市历史保护的积极影响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个新的研究框架:城市形态类型学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西方形态类型学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直接照搬西方研究方法的状况,提出一个针对中国城市的新的研究框架,该研究框架以西方形态类型学理论为基础,适应中国城市的形态构成特点,可被用于指导中国城市设计,设计控制和城市管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公共政策视角认为城市设计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针对法定城市规划体系中二维城市总体规划,从三维乃至四维角度的控制和引导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沟通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转换器。从公共政策视角通过对城市设计地位确立、内容形式、规划实施、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研究,发挥城市设计在城市特色化建设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睿  王冬 《华中建筑》2014,(4):58-62
该文从城市出发,浅析建筑师直面当代城市问题的基本态度,探讨建筑实践回应城市问题、调和城市矛盾、发掘城市潜力的有效策略。中国当代城市问题的设计应答可以从"城市消极用地之积极化、城市顽疾之城市诊疗、城市革命之质能转化、城市未来之时代思考"四个方面阐释。希望通过对创作现象的思辨,探寻属于中国当代城市自己的设计语言,找到求解城市问题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