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椭圆嗜蓝孢孔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椭圆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ellipsoidea子实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是麦角甾-7,22,25-三烯-3-酮,21-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3-酮,麦角甾-7,22-二烯-3β-棕榈酸酯,麦角甾-7,22-二烯-3-酮,麦角甾醇和过氧化麦角甾醇;从其脱脂后的氯仿提取中分离得到了3个化合物,分别是:苯并(1,2-b;5,4-b′)二呋喃-3,5-二酮-8-甲酸甲酯,麦角甾-7,22-烯-3b-醇和b-谷甾醇。其中苯并(1,2-b;5,4-b′)二呋喃-3  相似文献   

2.
李娟  熊红霞  戴玉成 《菌物研究》2008,6(3):125-128
仲氏针层孔菌和假斑点嗜蓝孢孔菌为中国孔状木生真菌2新记录种。本文根据采集的标本材料提供了该2个种的详细描述和线条图。  相似文献   

3.
对斑点嗜蓝孢孔菌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级萃取,利用柱层析技术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经核磁数据比对为β-谷甾醇(1)、麦角甾醇(2)、麦角甾-7,22-二烯-3β-醇(3)、5,8-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3-乙酰齐墩果酸(5)、白桦脂醇(6)。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各有机相及单体化合物对NCI-H460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其抗氧化活性。利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光谱研究方法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研究了斑点嗜蓝孢孔菌水提物与人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实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色谱法、重结晶法从椭圆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ellipsoidea子实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甾类化合物,单体化合物通过与已知标准品比对确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麦角甾醇(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麦角甾-7,22-二烯-3β-醇-棕榈酸酯和麦角甾-4,6,8(14),22(23)-四烯-3-酮。采用MTT法检测甾类化合物对人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采用H22裸鼠移植模型法评价甾类化合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在细胞毒实验中,麦角甾醇和麦角甾醇过氧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人肺癌细胞株A549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麦角甾醇效果最佳,在浓度为50·g/m L时抑制率分别达到82.89%、74.33%、50.03%和69.33%,IC_(50)值分别为20.61·g/m L、37.18·g/m L、49.89·g/m L和38.74·g/m L,对Hep G2的抑制能力优于其他细胞系。在体内实验中,麦角甾醇和麦角甾-4,6,8(14),22(23)-四烯-3-酮在剂量为50mg/kg/d时抑瘤率分别为60.75%和63.21%,并且麦角甾醇组瘤鼠的脾指数有显著增加。构效关系分析认为甾核的C-3位被羟基或羰基取代后,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厚孢孔菌属(Pachykytospora)的一个新种,即大厚孢孔菌Pachykytospora major G.Y.Zheng et Bi和一个国内新记录:瘤厚孢孔菌Pachykytospora tuberculosa(DC.:Fr.)Kotl.et Pouz.。  相似文献   

6.
中国锈革孔菌科新种及值得注意的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菌物系统》2001,20(1):16-21
  相似文献   

7.
《菌物系统》2002,21(4):519-521
  相似文献   

8.
中国锈革孔菌科新种及值得注意的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产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多孔菌一新种,版纳嗜蓝孢层孔菌 Fomitiporia bannaensis Y.C. Dai,该菌具有平伏的子实体较小的担孢子及大量的子实层刚毛这些特征很容易使该新种区别于同属的其它种,对与其它近似种的不同也进行了讨论锈革孔菌科的另外两种悦目小集毛菌Coltriciella  ablectabilis(Lloyd) Kotl, Pouzar& Ryvarden和杜氏齿革菌 Hydnochaete duportii Pat.被报道为中国新记录种,并根据我国的材料对这两种进行了详细描述。三个种被重新进行了组合它们是 Fomitiporia sonora(Glib.)Y.C. Dai, Fomitiporia  sublaevigata(Cleland &  Rodway) Y.C. Dai和 Onnia flaovida(Berk.) Y.C. Dai.  相似文献   

9.
小多孢菌科的一个新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我国广西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好气、中温的放线菌,经鉴定为新种新属。新属命名为短小多孢菌餍(Parvopolyspora n. gen.)。代表种为苍白短小多孢菌(Parvopolyspora pallida n. sp.)。 新属的主要特征是:在气丝上形成单个或2—7个(大多为2—3个)孢子的短链,无柄或具极短的柄,垂直密集着生于轴丝及其分枝上。5个孢子以上的链,直接在轴丝及其分枝的顶端形  相似文献   

10.
大孢卧孔菌一新组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戴玉成  李泰辉 《菌物学报》2002,21(4):519-521
本文将刺孢孔菌Pachykytospora中的P. major G. Y. Zheng & Z. S. Bi组合为Megasporoporia major (G.Y. Zheng & Z. S. Bi) Y. C. Dai & T. H. Li,并根据模式标本对该种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1.
从橙黄网孢盘菌(Aleuria aurantia)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没药烷型倍半萜,其化学结构通过波谱方法鉴定为:(1R,7S)-15-hydroxy-1.epi-β-bisabolol,命名为alemiol(1).没药烷型倍半萜在盘菌科中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松杉暗孔菌(Phaeolus schweinitzii)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6Z)-5-hydroxy-6-dodecene-2,10-dione(1)、2,2-二甲基-1-苯并吡喃-6-醇(2)、亚油酸(3)、邻苯二甲酸二甲酯(4)、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5)、eulatinol(6)、对羟基苯乙醇(7)、siccayne(8)、5-羟甲基糠酸(9)、对苯二酚(10)、5-羟甲基糠醛(11)。其中1为新的链状类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疏绵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龄、酶的种类及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及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嗜热丝孢菌原生质体比较适宜的条件为:PDB液体培养基培养28 h,以0.7 mol/L NaCl为稳渗剂,0.15 mol/L的溶壁酶,30℃酶解4 h。原生质体再生以0.7 mol/L蔗糖作稳渗剂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采集于广东省阳山县太平洞乡的一个亚硬孔菌属Rigidoporopsis Johan. &Ryv.新种,命名为大孢亚硬孔菌Rigidoporopsis macrospora G.Y.Zheng et Bi。三个国内新纪录:榆硬孔菌R.ulmarius(Fr.)Ryv.;薄皮蜡卧孔菌Ceriporia leptoderma(Berk.&Br.)Ryv.和新西兰背孔菌Chaetoporus novae-zelandiae(G.H.Cuna.)G.H.Cunn. 硬孔菌属和亚硬孔菌属的主要差别是:前者孢子光滑,非淀粉质反应;而后者则为轻微粗糙或具小疣,淀粉质或拟糊精质反应。另外,前者的担子较后者小得多。  相似文献   

15.
患病大鲵中嗜水气单孢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月,贵州省贵定县人工饲养的大鲵(娃娃鱼)发生了以四肢和腹侧的皮肤溃烂、口腔粘膜弥漫性出血以及肝脏肿大为临床病理特征的传染病。本研究对该传染病进行了病原分离、动物回归、菌株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药物敏感性、药物治疗及灭活乳化疫苗免疫保护方面的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动物回归分离菌株与病原分离菌株其形态特征及理化特性一致,分离菌基因16S rRNA测序检测与嗜水气单胞菌的同源性达到99.57%以上,因此确诊该病为鱼类嗜水气单孢菌感染。致病株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敏感药物治疗能抗菌,但皮肤溃烂组织、深部肌肉组织抗炎效果较差。经致病菌株灭活乳化免疫和免疫保护攻毒试验表明,灭活乳化疫苗免疫平均保护率达83.33%。  相似文献   

16.
小单孢菌属的一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云南省丽江地区的高寒山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两株小单孢菌Y81—917和Y81一558。它们不产生气生菌丝体。基内菌丝体蓝色。产生蓝色可扩散色素。孢子单个着生,表面皱褶。细胞壁化学组分II型。它们与所有已知的小单孢菌都不同,认为是小单孢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定名为玉龙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yulongensis n. sp.),菌株Y81-917为模式株。  相似文献   

17.
从担子菌伯氏圆孢多孔菌(Bondarzewia berkeleyi)发酵液中分离得4个苯并呋喃类化合物(1 ~4) ,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其化学结构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为: (S)-2-(3′-hydroxyisoprop-1′-enyl )-2 ,3-dihydro-benzofuran-5-carbaldehyde (1)。这4个化合物均首次从圆孢地花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疏绵状嗜热丝孢菌是一种嗜热丝状真菌,具有合成与分泌多种耐热酶的能力,从中找寻酶活高、耐热性能优良的β-葡聚糖酶。【方法】对疏绵状嗜热丝孢菌其中一个外切β-葡聚糖酶的编码基因gln B进行克隆,并在毕赤酵母GS115中表达。【结果】在摇瓶水平上重组菌的产酶活为11.5 U/m L,重组酶在SDS-PAGE中的大小约为48 k D。重组Gln B最适作用温度为65°C,最适作用p H为5.0;在低于50°C或p H 3.0-10.0之间具有良好稳定性。重组酶水解海带三糖,首先生成单糖和二糖,延长酶作用时间,可以进一步将其中的二糖部分水解为单糖。【结论】疏绵状嗜热丝孢菌来源的重组酶Gln B为外切β-葡聚糖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和p H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青岛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其气生菌丝体长而少分枝,在孢子柄上产生四个孢子的短链,细胞壁化学组份IH型。经鉴定为小四孢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青岛小四孢菌(Microtetraspora qingdaoeusis n. sp)。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采集于广东省阳山县太平洞乡的一个亚硬孔菌属Rigidoporopsis Johan. &Ryv.新种,命名为大孢亚硬孔菌Rigidoporopsis macrospora G.Y.Zheng et Bi。三个国内新纪录:榆硬孔菌R.ulmarius(Fr.)Ryv.;薄皮蜡卧孔菌Ceriporia leptoderma(Berk.&Br.)Ryv.和新西兰背孔菌Chaetoporus novae-zelandiae(G.H.Cuna.)G.H.Cunn. 硬孔菌属和亚硬孔菌属的主要差别是:前者孢子光滑,非淀粉质反应;而后者则为轻微粗糙或具小疣,淀粉质或拟糊精质反应。另外,前者的担子较后者小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