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外公路》2021,41(3):333-338
为充分掌握影响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高温稳定性的要素,以车辙试验为主要方法,从不同试验温度、不同性能混合料组合和不同厚度组合3个方面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GA10+SMA10)的抗车辙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温度对组合结构的动稳定度影响显著,随着试验温度的增加动稳定度呈指数趋势下降;上面层SMA10和下面层GA10的高温性能对组合结构的动稳定度均有贡献,GA10高温性能的提高对组合结构动稳定度的影响更为显著;不同厚度组合对组合结构高温抗车辙性能有显著影响,组合结构的动稳定度随着上面层SMA10厚度的增加和下面层GA10厚度的减小呈指数趋势提高,SMA10厚度的增加对组合结构动稳定度的影响更为显著。综合来看,要保证组合结构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应提高上面层SMA和下面层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性能,尤其要提高下面层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性能,并尽量增加上面层SMA的设计厚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采用车辙试验测试了不同厚度的LSPM-30车辙试件的动稳定度,推荐了适宜的车辙试件厚度。然后采用该厚度推荐值,测试了不同结构类型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和总变形量,同时分析了其车辙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推荐8cm厚度作为LSPM-30车辙试件的标准厚度;骨架型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优于悬浮密实型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变形曲线初始变形阶段和线性发展阶段的割线斜率可以分别用于评价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早期车辙深度和长期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超高温重载条件下机场跑道沥青道面的抗车辙性能,通过室内超高温车辙试验,分析车辙深度在不同温度、荷载和层间接触条件下的变化情况以及沥青面层类型、厚度和结构形式对道面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黏油层或采用改性沥青材料能够显著提高沥青道面在重载条件下的高温稳定性;路面结构形式对沥青面层的高温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其中动稳定度与相对变形指标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规范中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标准的不足,结合四川省气候条件制定不同分区沥青混合料的容许动稳定度。首先根据四川省的地形与气温条件,提出沥青路面车辙气候分区;选用沥青混合料车辙预估模型,提出沥青混合料容许动稳定度的确定方法;推荐了四川省不同分区不同沥青面层的动稳定度容许值,为更为合理地设计沥青混合料以控制路面车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沥青路面是中国高等级公路的主要路面类型,车辙病害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分析沥青路面车辙影响因素及其程度,该文针对不同沥青混合料类型、不同路面构造类型进行了室内车辙试验,影响因素包括结合料类型、集料级配类型、最大粒径、上下面层混合料类型等。试验结果表明:沥青针入度、集料级配、沥青混合料物理性能对沥青混合料抗高温稳定性的影响比较接近,防治沥青路面车辙需要从沥青材料、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等方面采取综合处置措施。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对沥青路面结构整体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大于下面层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在沥青路面产生的永久变形(车辙)中,上面层混合料仍具有重要影响,但下面层混合料的影响程度上升。因此,在进行路面抗车辙能力设计时,既要考虑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又要考虑路面结构组合。  相似文献   

6.
对Domix沥青混合料及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疲劳性能进行对比试验,探讨2种混合料在极端温度、重载下不发生车辙时的动稳定度控制标准,分析2种混合料对其动稳定度控制标准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沥青路面上面层的抗车辙性能对沥青路面整体的抗车辙性能影响最明显;Domix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及疲劳性能低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为平衡Domix沥青混合料低温及疲劳性能,基于其高温性能,提出Domix复掺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蠕变劲度试验、高温抗压强度试验等室内试验,结合对应实体工程车辙深度的跟踪观测结果,对沥青混合料室内高温指标与现场车辙深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0.7 MPa荷栽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及相对变形、蠕变劲度、抗压强度等指标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与现场沥青路面高温性能之间无明显相关性;1...  相似文献   

8.
采用沥青混合料车辙仪对6种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通过对沥青混合料车辙深度与时间及轮碾次数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动稳定度DS1和动稳定度DS2,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动稳定度指标DS2较DS1合理.  相似文献   

9.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力学角度研究沥青混凝土模量的提高对于车辙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抵抗车辙危害新方法。从车辙产生的机理出发,分析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路面结构中面层模量对车辙产生的影响;利用试验方法分析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动稳定度和动态模量值,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路面结构力学性能并分析高模量下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通过试验研究发现,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动稳定度和动态模量值都有显著提高,有利于抵抗车辙产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路面承受最大剪应力的范围在路面结构的中面层,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材料,提高路面结构中面层的弹性模量,可以有效地改善路面结构的受力状态,降低剪切应变的数值,抑制和减少沥青路面车辙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沥青混合料车辙仪对6种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通过对沥青混合料车辙深度与时间及轮碾次数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动稳定度DS1和动稳定度DS2,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动稳定度指标DS2较DS1合理。  相似文献   

11.
由于移动电站产品的特殊性,制造企业对移动电站产品可靠性要求高,对移动电站产品的质量要求异常严格,而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在移动电站产品的质量控制方面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较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移动电站产品特殊过程的含义、特殊过程确认内容、特殊过程确认的方式等入手,深入研究,从生产实际中总结,浅析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加强和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泥用量及水灰比对路用水泥混凝土塑性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STM标准推荐的平板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试了路用混凝土的水分蒸发速度、最大裂缝宽度、总开裂面积等早期塑性收缩指标.通过固定水泥用量、固定W/C条件下的2种试验方案研究了W/C和水泥用量对路用混凝土塑性收缩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灰比以及水泥用量显著控制着混凝土塑性收缩的参数;裂缝最大宽度、总长度、裂缝总开裂面积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而随水泥用量的增大而增大;路用水泥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发生的早期水分蒸发速度为0.3~0.6 kg/(m2.h).  相似文献   

13.
张春民  杨涛 《交通科技》2006,(6):100-103
在利用经验比选确定枢纽备选点的基础上,以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公路货运枢纽选址的理论模型,探讨计算步骤,提出该模型可以对枢纽选址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相关总成本的采购联盟形成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贺政纲  贺正强  张锦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146-149,154
通过比较采购联盟形成前后的相关总成本的大小,分析联盟形成的动力。并且针对不同的运输政策和存储政策,对联盟形成动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了一些结论。最后探索性的提出更加复杂情况下的采购联盟形成动力研究方向,指出我国将出现更多跨区域的多环节合作的采购联盟。  相似文献   

15.
试论全寿命分析法在路面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寿命设计方法是一项较新的设计理念,将其用于路面设计目前为止还不多。讨论了美国相关法案(Pave- ment Division Interim Technical Bulletin)中的路面全寿命分析(LCCA)方法,并基于该思路提出了路面全寿命设计方法,试图建立全寿命路面设计的初步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王益民  杨帆 《交通科技》2011,(4):113-115,121
结合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线施工实际,对与之空间垂直相交的地铁4号线实施动态变形监测。论述了隧道变形的影响及实施动态监测的原则,探讨了隧道变形监测的布点方案及动态监测方法,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全站仪在隧道施工测量的现场使用,详细地总结了免棱镜测距技术在隧道开挖与衬砌过程中的具体使用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传统隧道工程测量中断面放样及检查对施工速度的影响,为施工决策提供数据基础,避免了超挖、欠挖,为整个工程顺利完成提供了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8.
全站仪免棱镜测距技术在隧道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全站仪在隧道施工测量的使用,总结了免棱镜测距技术在隧道开挖与衬砌过程中的具体使用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传统隧道工程测量中断面放样及检查对施工速度的影响,为施工决策提供数据基础,避免了超挖、欠挖,为整个工程顺利完成提供了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9.
李冰  尹睿捷 《路基工程》2014,(1):113-116
以吐鲁番鄯善县库木塔克某工程为依托,针对其弱、中盐渍土的土样进行了含盐量的试验研究。通过人工挖井取样的方法,在3个不同测区进行了不同深度位置土样的含盐量测定。试验研究结果,得出了土样的含盐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规律及硫酸盐含量随深度变化的规律,总结出了盐渍土盐分竖向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当前公路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设备效率不高、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修理维护成本较高等现状进行分析,引入全员生产维修(TPM)管理理念,并在公路机械设备管理中提出相应的TPM管理模式,对公路部门或施工单位的机械设备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