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一侧开窗髓核摘除,对侧小关节、椎板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不稳合并一侧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同定,一侧开窗髓核摘除、对侧小关节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23例.并对术后植骨融合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优19例,良4例.术后随访9~36月,脊柱无失稳,椎弓根螺钉无松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植骨融合率为:第一年82%,第二年全部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结论 采用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同定及小关节、椎板间植骨融合,可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一侧开窗髓核摘除、对侧小关节、椎扳间植骨融合治疗单纯下腰椎失稳(I度以内滑脱)合并一侧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一侧开窗髓核摘除、对侧小关节椎扳间植骨融合治疗23例。并对术后植骨融合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优19例,良4例。术后随访1-3年,脊柱无失稳,椎弓根螺钉无松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植骨融合率为:第一年82%,第二年全部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结论:采用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及小关节、椎板间植骨融合,可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扩大开窗两节段神经根管减压髓核摘除术加单侧钉棒系统固定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09-2009-09,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扩大开窗两节段神经根管减压髓核摘除同时结合单侧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结果本组随访观察1~3年,平均2年,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5例,良1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3.5%。结论采用扩大开窗两节段神经根管减压髓核摘除术加单侧钉棒系统固定单枚Cage椎间融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冈和再次手术的治疗方式,旨在正确认识这一疾病,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初次手术方式:单纯腰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52例,MED手术单间隙复发7例,多间隙开窗复发8例,半椎板切除14例.全椎板切除5例.再次手术方式:1、采用扩大椎板间开窗、切除复发的椎间盘及疤痕组织59例;2、采用半椎板切除摘除复发的椎间盘突出,对侧椎板及横突间植骨15例;3、采用后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椎间植骨融合术12例.结果 86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9个月~10年(平均3年),按q要原因是初次手术处理不妥当以及腰椎局部生物力度改变等原因造成的;2、再次手术复杂性高,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很重要;3、再次手术方式应根据术前腰椎稳定程度以及再次手术预计骨质切除的范围,尤其是小关节及腰椎后部结构是否变化来确定;4、大多数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再次手术采用扩大的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亦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只有少部分病例需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及椎间植骨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9例腰椎退变性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合理的手术评估,行后路次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隙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结果手术治疗后优73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93.3%。术后随访1~3年,滑脱椎体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位有效,无松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植骨融合率第一年为90.8%,第二年全部骨性融合。结论采用后路次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隙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在处理腰椎间盘突出的同时纠正了腰椎滑脱,达到了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近6年,我科采用微创小切口开窗法单纯腰髓核摘除术926例,突出椎间盘切除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36例,腰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钉棒内固定术126例,腰椎间盘切除加Cage植间植骨钉棒内固定349例。结果本组术中硬脊膜损伤脑脊液病6例,16例神经根牵拉术后出现小腿肌力减退,经治疗切口均一期愈合,小腿肌力逐渐恢复,腰腿痛症状消失,优良率达98.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椎间融合和内固定应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和患者的职业需要及经济状况制定不同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探索再次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8例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行椎板间开窗或扩大开窗减压加髓核摘除术;B组34例为内固定融合组,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摘除、椎体间植骨或...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2002年6月~2005年5月,采用腰椎板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50例(59个椎间隙,融合节段55个)。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0年6月~2005年11月共收治17例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取椎板扩大开窗、椎间颗粒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5年(平均19.7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4.1%;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2%。结论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是髓核组织摘除不彻底,神经根粘连,并伴随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认真细致地进行手术操作,可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取得优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高景华  杨克新  朱立国 《中国骨伤》2004,17(10):620-620
自2000年4月开始,我科采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侧隐窝扩大、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失稳合并非同一椎间隙侧隐窝狭窄患者,早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传统单纯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0-02—2010-02行单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开窗髓核摘除31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45例,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27例,全组患者均来进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椎间融合。结果术后94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10 a,平均6.5 a。优76例,良14例,中4例,差0例。结论传统的髓核摘除术在严把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8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8例行单侧扩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6例行双侧开窗减压,6例行后路半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8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28例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16例行椎间自体髂骨植骨,12例行cage椎间植骨术。单侧椎间植骨融合14例,双侧椎间植骨融合14例。应用JOA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例硬脊膜撕裂,1例出现单侧神经根麻痹。JOA评分由术前(11.85±2.41)分提高到术后(25.34±3.23)分,优良率为83.78%。其中单侧开窗组评分由术前(11.60±2.30)分术后改善到(24.85±3.30)分,优良率83.06%;双侧开窗组由术前(11.50±2.40)分术后改善到(25.50±3.20)分,优良率81.12%;半椎板切除组由术前(11.71±2.34)分术后改善到(25.83±3.41)分,优良率86.36%;全椎板切除组由术前(11.92±2.53)分术后改善到(24.49±3.19)分,优良率80.00%。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66个月,随访期内26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  相似文献   

13.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3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对于8例以一侧症状为主者,行单侧椎板间隙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对于15例髓核突出大或中央型突出合并双侧症状、出现马尾综合征者,行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1~15年,平均3...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121例,采用开窗潜行扩大髓核摘除98例、半椎板切除19例、全椎板切除4例,2例因腰椎不稳,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结果经6个月~4年随访,优22例,良76例,可18例,差5例,优良率81.0%。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的处理关键是早期确诊、及早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既要充分减压,又要防止术后腰椎不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23例65岁以上的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后路植骨融合术。结果23例病人随访3个月~3年,平均随访1.8年;治疗效果按改良Macanb法标准评定,优20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5.65%。结论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护理。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6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22例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认为术后体位护理、切口引流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功能锻炼是护理的关键内容。22例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接受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18例行单侧椎板切除减压、4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平均时间132.6min,平均出血263ml,无神经损伤。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呃逆症状,1例健侧大腿前面出现麻木,均经保守处理后治愈。患者均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椎板切除、椎间盘切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与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单间隙、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3例),A组行椎板切除、椎间盘切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并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B组行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术,应用Macnab标准评定疗效,观察腰腿痛复发及骨性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效果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术后6个月:A组优良率为90.57%,B组优良率为66.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组优良率为84.91%,B组优良率为50.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行椎板切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满意,该方法具有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复发腰腿痛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腰骶神经根损害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如何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方法 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致腰神经根压迫造成的下腰痛患者共60例,均排除先天异常、结核、肿瘤、外伤.男38例、女22例.年龄23~70岁,平均46岁.16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9例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不同程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或植入椎间融合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60例患者均予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复查腰椎正侧位片、腰椎屈伸侧位片.结果显示腰椎生理曲度恢复,内固定椎弓根钉及连接杆位置良好,固定节段植骨得到融合.无一例患者发生断钉、断棒及椎间隙变窄改变.疗效评定总体优良率为88%.结论 手术减压的时机选择尽量做到早期手术、积极争取中期、绝对避免晚期,彻底的椎管及背根结的减压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关节突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本组25例均为T12~L3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行单侧小关节切除髓核摘除、Cage植入、椎弓根钉内固定术17例,行双侧小关节切除骸核摘除、Cage植入、椎弓根钉内固定术8例。经X线、CT检查了解椎间植骨融合情况。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单侧病变手术平均时间82.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25mL,双侧病变手术平均时间142.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25mL,术中无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未见症状加重和复发,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计算本组临床优良率为93.2%;依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术后较术前平均改善38.5分,术后X线和CT检查未发现有椎间不稳、植骨不融合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经关节突人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是可行的,并具有安全、有效以及出血少和术后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腰椎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我科共开展腰椎间盘手术40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28例为半椎板减压单侧固定组,B组372例为全椎板减压双侧固定组,均行钉棒内固定椎体间植骨Cage融合术,术后62例发生并发症。结果 3例行单侧内固定术后健侧出现剧烈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均经过再次手术探查后症状缓解;17例行L4~5及L5S1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植骨Cage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双下肢麻木症状存在约1年,经过保守及营养神经治疗后症状大部分缓解;15例L4~5椎间盘突出症,给予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出现双下肢症状缓解不明显,且术后1年伴有发凉、麻木等症状;25例全椎板减压双侧固定术后出现单纯脑脊液漏,2例出现术后感染,其中1例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Oswestry评分,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有时这些症状会持续较长时间,在治疗上首先应明确诊断,慎重选择内固定,术中注意椎管减压的程度和范围,同时掌握正确的椎间植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