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31~52岁,平均43岁。C3、4例,C4、5,2例,C5、68例,C4、61例,C3-61例。单节段置换12例,双节段置换2例,共置换16个椎间盘假体。Bryan假体由金属外壳和聚氨酯髓核组成,外壳有钛微孔喷涂层。术后摄颈椎动态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活动度。[结果]术后随访最长28个月,平均10个月。全部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CSM40分法评分平均提高8.5分,有效率为100%,无假体松动和脱落,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6.4。。[结论]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具有确切的稳定性和相应的活动度,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选择方式之一。早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1):1977-1980
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发病率高、危害大,病变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和脊髓,引发临床症状,甚至诱发高位截瘫,危及生命。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是用椎间盘假体替换病变椎间盘以维持椎间隙的正常高度,在保留颈椎节段活动度的同时,减缓邻近节段继发性退变,是CDH的最新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目前CADR治疗CDH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总结其手术操作要点并分析有关并发症.方法 2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进行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常规予以非甾体类药物预防异位骨化.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前和术后第1、12个月行JOA评分;摄术前和术后正侧、屈伸、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置换颈椎节段的活动度.随访12~28个月,术后治疗效果Odom评级:优1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2%;JOA评分:术前平均7.9分(6~12分),术后第1个月平均14.1分(9~16分),第12个月平均15.7分(10~17分).置换节段术前和术后第1、12个月活动范围分别平均是:术前7.7°(5.8°~9.1°),术后1个月5.5°(3.9°~7.8°),术后12个月5.5°(4.0°~7.8°).末次随访未发现异位骨化、假体松动、脱落、下沉和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维持颈椎近期正常活动范围和生理曲度,但远期疗效还需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4.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的常用手术方式,它可以同时进行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和重建颈椎稳定性。但颈椎间隙融合后,邻近节段的应力集中,易导致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加速退变,部分病例需要再次手术。,为此我们应用颈椎全人工椎间盘假体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例.取得了初步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能够为有症状的颈椎病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颈椎融合可导致相邻节段椎间盘内部应力增加,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CDR)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颈椎前路非融合技术,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另外一种外科手段。目的:比较ACDR和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6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置换组,26例)或ACDF手术(融合组,3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及24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及影像学评估,同时记录患者并发症及二次手术情况。结果:最终,52例患者(融合组29例,置换组23例)获得平均15.3个月(12-2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颈痛、上肢痛VAS和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置换组术后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屈伸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融合成功率为90.5%。置换组中2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假体有〈3 mm的前移,l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融合组中1例患者发生邻椎病并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结论: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均可明显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间盘置换还能减少手术邻近节段代偿活动度的增加,有望预防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Mobi-C人工颈椎间盘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6月,收治符合颈椎间盘置换指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9~54岁,平均45.2岁。颈椎间盘突出症1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7例。病程4d~5年,平均1.2年。病变节段:C3、41例,C4、52例,C5、67例,C6、75例,C4、5合并C5、62例,C5、6合并C6、73例。术前常规行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及MRI检查。均行经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ADR,共植入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25枚。所有患者术后定期摄X线片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采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40分(COA)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脊髓功能;采用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中、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18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8,P=0.440)。随访期内未见异位骨化。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OA评分分别为(32.10±2.96)分和(38.20±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8,P=0.000);末次随访时改善率为77.2%±5.4%。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5.10±1.29)分和(3.20±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85,P=0.000);NDI评分分别为(39.20±3.80)分和(29.40±4.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39,P=0.000)。结论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行ADR治疗退行性颈椎疾患,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电动式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discectomy)于7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因其满意的疗效而被广泛应用,但用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报道甚少。作者采用电动式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术(APCD),治疗2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临床随访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51~65岁,平均55岁。根据主诉、体征、CT、MRI联合分析作出诊断,并经正规临床保守治疗2个月无效。突出部位:C4~58例,C5~610例,C6~72例。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及颈后部垫高,使颈处于略过伸位…  相似文献   

8.
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我院自1993年以来收治的96例颈椎病患者中,确诊颈椎间盘突出症3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35~69岁;2例有急性外伤史,其余病例均无明显诱因。住院天数16~50天,平均344天。2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症 ,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1] 。传统的腰椎间盘摘除手术 ,部分病人遗留神经根粘连 ,甚至造成腰椎不稳定 ,导致腰痛不能缓解 ,一般有5 %~ 7%的手术失败率。我院自 2 0 0 0年以来采用SBCharite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8例 ,共 9个节段 ,经随访获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 5例 ,女 3例 ,最小年龄 35岁 ,最大年龄 4 5岁 ,平均 4 1.5岁。病史最长 12a ,最短 2月病程。8例均有较明显的腰腿痛症状 ,患者小腿外侧感觉麻木 ,3例口止母背伸肌力明显减弱 ,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1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邻颈椎节段实施人工椎间盘置换和植骨融合的效果,以及二者间的相互影响,为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寻找新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2月对确诊为C3~7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C4~6椎间盘置换术,C3,4及C6、7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行钛网植骨、Zephir钢板内固定术。术后2d下床行颈椎功能锻炼,术后3周~3个月颈椎支具制动。以术后动力位X线片衡量其颈椎活动范围。结果术后患者颈椎活动时无疼痛,脊髓神经症状有所缓解。获随访1年2个月,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四肢感觉、肌力正常。动力位X线片可见颈椎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弯活动范围均接近正常水平。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结合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近期临床效果较好;术后早期加强颈椎功能锻炼,再限制颈椎活动,可较好地处理术后活动和制动的矛盾,达到手术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复习相关文献,从设计理念、临床应用、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对颈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加以综述,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2.
Cloward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Cloward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分析术前各种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用核磁共振 (MRI)测量术前椎管矢状径、受累节段脊髓矢状径与横径比值、最小横断面积。结合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 ,分析术前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 单节段受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多节段 (P <0 0 1)。年龄、椎管矢径、脊髓矢状径与横径比值 ,对术后疗效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临床病程、综合征类型、受累节段横断面积 ,对术后疗效有显著性影响 (P <0 0 1)。结论 Cloward颈椎前路手术对单节段受累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好 ,减压较彻底 ,术后并发症轻。临床病程长、受累节段多、脊髓明显变形的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疗效较差 ;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应尽早手术。建议对二个个节段以上受累的脊髓颈椎间盘突出症 ,行次全椎体切除术 ,或后路颈椎管成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告Cloward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疗疚,分析术前各种因素对抹疗效的影响。方法 用核磁共振(MRI)测量术前椎管矢状径、受累节段脊髓矢状径与横径比值、最小横断面积。结合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分析术前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 单节段受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多节段(P〈0.01)。年龄、椎管矢径、脊髓矢状径和横径比值,对术后疗效无明显影响(P〉0.05),临床病程、综合征类型  相似文献   

14.
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良渠  刘世杰  柳小林 《中国骨伤》2001,14(12):748-749
1994年 3月 2 6日~ 1999年 3月 30日 ,我们诊治了经颈椎MRI或CT诊断为颈椎间盘突 (膨 )出的患者 6 4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4例中男 37例 ,女 2 7例 ;年龄 2 5~ 6 5岁 ,平均 42 5岁。有颈部外伤史者 14例 ,无明显诱因者 5 0例 ;病程 3天~ 2 2年 ,其中 1年以下者 35例。1 2 症状和体征  6 4例患者中以颈伴单或双上肢麻痛为主要症状者 36例 ,其中伴有头晕或耳鸣者 7例 ,伴有上肢无力者 4例 ,伴有行走不稳者 1例。颈伴头晕痛、恶心或呕吐者12例 ,颈伴单或双肩痛、…  相似文献   

15.
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惠全 《中国骨伤》2001,14(2):103-103
颈椎间盘突出症与颈椎骨质增生同属于颈椎病[1] 。虽两者临床表现相似 ,易混淆 ,但发病机制、诊治方面迥异 ,应明确区分。现就 1998年收住的 1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和 6例颈椎骨质增生诊治情况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A组 :1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 ,男 5例 ,女 5例 ;年龄 2 5~6 6岁 ;病程 7天~ 30年 ;急性发病 5例 ,慢性发病 5例 ;近期剖腹产史 1例 ,批斗打伤颈部史 1例。临床表现 :神经根型 6例 (右上肢 2例 ,左上肢 3例 ,双上肢 1例 ) ;脊髓型 (早期 ) 1例 ;椎动脉型 2例。B组 :6例颈椎骨质增生 ,男 3例 ,女 3例 ;年龄 45~ 77岁 ;病程 3天~…  相似文献   

16.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24):2242-2242
美国亚特兰大Emory脊柱中心的Heller教授介绍了Bryan人工椎间盘的临床应用情况,指出该装置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对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思考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6例术中采用钦质钢板内固定。结果:优级: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15例。良好: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步态较稳,跨步有力,能参加工作,5例。尚可:生活自理,运动功能部分受限,3例。差:神经功能检查无恢复,1例。优良率83.32%。结论:MRI是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员佳检查方法,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对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彻底,创伤小易操作,是治疗颈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颈椎融合伴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并非罕见,其治疗方法有非手术和手术疗法二种[1],笔者采用“松扳牵按点”五步整骨推拿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38~64岁。来院前已发现有先天性颈椎融合者9例,2例系因颈部外伤后出现症状来院摄X线片始发现畸形。2.临床表现:本组有9例因长期颈部酸痛不适活动受限而去医院摄颈部X线片发现颈椎融合畸形。11例均有颈部僵硬酸痛、活动不灵;6例伴有肩臂痛、肌力减弱和上肢腱反射减弱,3例伴有后头痛,2例表现为轻度颈髓受压,出现四肢麻木乏…  相似文献   

19.
颈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颈椎人工髓核置换的可行性。方法 颈椎前路用环锯法摘出有病变的椎间盘骨心,在骨心间剔除病变的髓核,置入人工髓核,再将此已置入人工髓核的椎间盘骨心植回到椎体间外事孔内。本组自1989年到1999年共施行35例,67个椎间盘,通过2-9年随访,结果 35例中一例外伤颈椎骨折脱位伴截瘫,术后手功能有进步。其余34例是脊髓型颈椎病和混合型颈椎病,术后症状缓解,均属优良。随访X片上人工髓核可以保持椎间盘高度,但三年后X线片上有50%左右椎体前有骨痂,此椎节失去运动度,但患者仍满意。结论 颈椎人工髓核置换的疗效和流行的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疗效一样,手术时不用取髂骨,少一个切口,减少了病人痛苦,手术时间至少缩短半小时,故此手术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代化(replacement),也可称为置换化,是二十一世纪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是替代化在脊柱外科领域的最新扩展。本科2004年1月对一例颈5、6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Bryandisc置换手术并取得成功,现结合复习相关文献及互连网上的信息对该病例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