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低分化横纹肌肉瘤(PDRS)的超微结构,并对电镜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TEM下瘤细胞弥漫分布,以未分化间叶细胞为主,可以少数横纹肌分化细胞,其胞质已出现粗细肌丝,原始肌节和Z带物质等特征性结构。我们认为,(1)原始肌节和Z带物质是PDRS最可靠的超微结构诊断依据。(2)平行排列的粗细肌丝,横断面呈典型的点阵排列结构应是PDRS最低的诊断标准。本文对可能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2.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低分化横纹肌肉瘤(PDRS)的超微结构,并对电镜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TEM下瘤细胞弥漫分布,以未分化间叶细胞为主,可观察到少数横纹肌分化细胞,其胞质已出现粗细肌丝,原始肌节和Z带物质等特征性结构。我们认为,(1)原始肌节和Z带物质是PDRS最可靠的超微结构诊断依据。(2)平行相间排列的粗细肌丝,横断面呈典型的点阵排列结构应是PDRS最低的诊断标准。本文对可能导致误诊为PDRS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萎缩的横纹肌细胞进行比较观察,并对两者的鉴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成年人房室结及房室束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成人房室结、房室不的超微结构。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2例男青房室结本部及房室束分叉部。结果:(1)P细胞少且散在,肌丝束短而少、无肌节形成,走向不规则;细胞器主为线粒体;(2)移行细胞约占95%,细胞呈长带形,有分叉,互相交织成网;其线粒体丰富,常成堆分布;肌节长短不一;两细胞间有类属于缝隙连接;(3)房室结构的毛细血管和间质数量不及窦房结多;(4)房室束细胞不一;两细胞间有类属于缝隙连接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超微病变特点和起源。方法:选择15例恶性GIST临床病例标本,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多数病例瘤细胞具有神经性结构,部分病便合并有肌性成分。结论:瘤细胞的表面树突结构、胞浆致密核心颗粒与间质丝团样纤维或长间距胶原等特征,可做为诊断GIST的超微形态学指标。GIST的起源与胃肠道卡哈尔间质细胞(ICC)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肌无力症患者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病理变化,采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分析法。电镜下可见到肌纤维局部肌节变形、粗细肌丝紊乱、明暗带不清、Z盘模糊、三联体减少、线粒体残损空泡化、糖原颗粒沉积、脂褐素增多以及肌纤维间质液化。骨骼肌原纤维及细胞器超微结构改变时肌无力超微病理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软骨样脊索瘤的超微病理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软骨样脊索瘤的超微病理特点,为阐明此肿瘤的来源提供线索。方法:结合光镜、免疫组化及临床资料,对3例软骨样脊索瘤和4例普通的脊索瘤进行了超微结构对比观察。结果:1.在软骨样脊索瘤的软骨样区域,胞膜游离,形成棘突和微绒毛样突起;在非软骨样区域,瘤细胞排列紧密,粗面内质网发达。2.普通的脊索瘤,一些瘤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融合,挤压瘤细胞核至一侧。结论:1.软骨样脊索瘤出现了两个不同分化的层面,既有分化原始的类似胚胎脊索的瘤组织,又有分化高的软骨样区域,而普通的脊索瘤仅有单一的分化层面。2.软骨样脊索瘤的瘤细胞属同一起源,即胎儿的脊索残余。3,瘤组织的黏液性间质成分是由瘤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合成的。液滴状细胞是部分瘤细胞由于粗面内质网高度扩张而成。  相似文献   

7.
剑尾鱼肝脏结构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肝脏的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剑尾鱼肝细胞存在双态现象,根据其胞质内的电子密度不同可以区分为D细胞和L细胞2种类型。剑尾鱼肝细胞具单核,核仁显著;胞质内含有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滴等细胞器和内含物。胆小管由相邻肝细胞质膜凹陷围成,而肝血窦则由内皮细胞的胞质、成纤维细胞、贮脂细胞和枯氏细胞参与构成。并讨论了硬骨鱼类肝脏的一般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8.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aemangioma,SH)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瘤组织主要由表面细胞和多角形细胞两种细胞类型组成,便其组织发生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收集6例肺SH病例,着重对其超微结构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结合其光镜及免疫组化(CK、EMA、TTF-1、CgA及SyN)等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6例SH中5例为女性,组织学可见乳头区、硬化区、实性区和出血区四种结构。电镜下表面细胞表面见不等量的短的微绒毛,胞浆中细胞器较丰富,可见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及多量线粒体;多角形细胞电镜下多为亮细胞,胞浆空淡,见散在的细胞器;瘤细胞内可见不等量的电子小体,直径0.3-1.2μm不等,未见明显的分泌颗粒及板层小体。6例SH中CK、EMA和TTF-1均为100%阳性表达。CaA和SyN在5例SH为阴性,仅1例SH在实性区有少量散在的阳性。提示SH起源于原始呼吸道上皮,而CK和EMA在这两种细胞表达的差异可能代表了它们不同分化的差异。极少数瘤细胞可能出现Clara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和3例嗜铬细胞瘤的光镜和电镜观察,分析了这两种肿瘤的超微结构特点及电镜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提出了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嗜铬细胞瘤的超微结构鉴别要点:①肾上腺皮质腺瘤瘤细胞胞质内的线粒体管泡状嵴,胞质中见大量拥挤的管状和泡状滑面内质网;②嗜铬细胞瘤含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内分泌颗粒,粗面内质网发达.同时讨论了线粒体管泡状嵴发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微绒毛淋巴瘤的超微结构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光镜、免疫组化及临床资料,对2例间变性大细胞微绒毛淋巴瘤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光镜下,肿瘤呈窦性、巢团状浸润生长,瘤细胞排列紧密,体积大,核仁清楚。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CD30、EMA阳性。电镜下,瘤细胞表面有大量长短不一,粗细不等的微绒毛。胞质内有少量线粒体、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复合体,1例偶见溶酶体样颗粒。核不规则,核仁明显,无细胞连接、基底膜及黑色素小体。结论:间变性大细胞微绒毛淋巴瘤的超微结构特征易与转移性低分化腺癌、恶性间皮瘤、黑色素瘤及毛细胞白血病鉴别。  相似文献   

11.
心脏黏液瘤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例心脏黏液瘤进行了临床病理总结,着重进行了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黏液瘤细胞有4种超微结构表现:(1)原始间叶细胞;(2)纤维母细胞样;(3)肌纤维母细胞样;(4)上皮样。提出心脏黏液瘤细胞起源于原始间叶细胞,有纤维母细胞、肌及上皮样分化。并且提出瘤细胞参与黏液瘤基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详细研究了研究天竺葵花粉中出现的异型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在小孢子大液泡时期到二细胞雄配子体初期。细胞质(营养细胞质)中出现呈各种特殊形态的线粒体,如极度拉长形,长棒形,哑铃形和环形等。在成熟花粉中出现囊泡化的线粒体。哑铃形和拉长形的线粒体可能与线粒体的增殖有关。而线粒体体积的增大可能与高尔基小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6例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2例慢性结肠炎和2例正常对象结肠粘膜超微结构.结果显示,IBS患者结肠粘膜上皮细胞膜完整,细胞形态无异常,细胞间隙紧密,细胞微绒毛分布不规整,密度低而不均,长短方向不一,但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无规律性和明显的变化.而IBS患者粘膜上皮中杯状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内均可查见大量的分泌颗粒、空泡和粗面内质网等,呈现功能活跃和分泌旺盛状态.提示:IBS结肠粘膜内肥大细胞、浆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和杯状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可能与IBS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器官培养的方法,观察长管状软骨的分化,成熟和化骨过程。软骨的生长在第14天长径生长最迅速,此后渐趋停止。电镜观察,培养2—4天的软骨细胞核与胞浆的比值大,细胞内可见多数小泡体。培养6天时原始骨化中心开始出现,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细胞开始分泌基质,基质内有具单位膜的基质小泡形成。说明化骨准备工作已经完善。第14天时肥大层软骨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更加丰富,内质网扩张呈池状,其内含有合成的点状或丝状物。本文因此提出利用软骨器官培养方法,在培养8—10天时,施加实验因素最宜。  相似文献   

15.
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MNTI)是国际公认的一种罕见疾病。就我们所知,自1918年由Krompecher首先报告此瘤至今,国外仅有90余例报告,国内只有极少个案报告。我院1970年以后,在临床上曾诊治两例经病理检验确诊为这一种瘤的患儿,并对其中一例手术切除的瘤块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肿瘤组织在电镜下可见两种细胞群,一种是含黑色素的细胞,另一种是无黑色素的小园细胞。色素细胞呈多角或长梭形,彼此以上皮连接方式相连,形成细胞团或围成腔隙。有时可见基底膜将有色素的细胞包围。有色素细胞的胞核富于斑块状异染色质,核膜边缘不齐,胞浆比较丰富。胞浆内除见有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外,还存在许多处在不同发育阶段(Ⅱ—Ⅳ期)的黑色素小体。这些小体为园形或呈棒状,常可在棒状小体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的检测方法主要应用于临床诊断巨核细胞性白血病(M7)。由于光镜的局限性只能观察到细胞核与细胞浆的关系,看不到胞浆内及核膜内的精细结构,所以很难将巨核细胞与原始淋巴细胞及未分化白血病相区别。PPO是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所特有的酶,用电镜细胞化学的手段能观察到PPO作用于底物后形成的二氨基联苯胺(DAB)阳性反应颗粒在细胞核膜及粗面内质网上的分布情况,由此可以帮助鉴别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17.
脊索瘤细胞溶酶体吞噬线粒体的透射电镜观察刘冬娟徐彦平郭玉坤石玉秀(中国医科大学第二电镜室,沈阳110001)石岩(沈阳军区第二○二医院)溶酶体是组织细胞胞质中常见细胞器的一种,它不仅能分解外源性有害物质和细胞内损坏或衰老的细胞器,而且在细胞的防御机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度恶性纤维粘液样肉瘤(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LGFS)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两例LGFS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并与文献报道比较。结果:瘤细胞多呈长梭形或不规则形,部分细胞表面见丝状假足样突起,核膜光滑,或核形不规则呈分叶状,核染色质呈细块状;大部分瘤细胞浆内含丰富的扩张的粗面内质网,细胞周围见丰富的胶原纤维,部分瘤细胞之间可见桥粒样连接,胞浆内见肌微丝并见密斑,此外尚见胞浆内神经内分泌颗粒、核内假包涵体样结构、胞浆内长棱形的类似结晶体样的结构及被膜清楚的脂质空泡。讨论:LGFS瘤细胞显示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在肿瘤超微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氦氖激光对人胚腱细胞生长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阐明氦氖激光促进人胚腱细胞增殖及分泌胶原的机制。方法 将传代培养的人胚腱细胞分为对照组、照射1日组、照射3日组及照射5日组。在氦氖激光照射的不同时相点,分别测定细胞DNA含量,cAMP水平及胶原分泌量。结果 在氦氖激光作用早期(1-3日),细胞cAMP水平与DNA合成均呈明显升高(P<0.05),细胞内信使物质合成及细胞增殖加快,但胶原分泌无变化,而在氦氖激光作用晚期(3-5日),当cAMP水平及DNA合成都不再改变时,腱细胞分泌胶原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 氦氖激光可能通过作用于cAMP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系统,从而调控人胚腱细胞增殖及胶原分泌。提示临床应用氛氖激光促进肌腱愈合宜从早期开始,并且需要照射足够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睾丸间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我科应用航向电镜观察2例,见瘤细胞有独特 超微结构,即大量滑面内质网状形成的管泡体,脂滴和脂褐素小体;有诊断意义的蜂窝状Reinke结晶和穗丝小体;因其肿瘤属性,线粒体大小不一致,粗面内质网为短层状,核大,有佛手状畸形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