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应用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实验性2型糖尿病(T 2DM)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形态发生蛋白-2(BM P-2)的表达水平,探讨影响糖尿病种植体骨整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试图为发现新的治疗糖尿病骨整合方法打下理论基础。方法:将48只大鼠均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按40 m g/kg腹腔内一次性注射枸橼酸钠链脲佐菌素溶液建立T 2DM模型。在胫骨近骺端种植纯钛种植体。种植后2,4,8周分批分次处死动物。采用不带种植体脱钙标本硬组织切片、脱钙标本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骨形态BM P-2的表达并做图像分析。结果:HE染色镜下观察糖尿病组骨形成滞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BM P-2免疫组织化学灰度值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者的骨质疏松化倾向可能与糖尿病种植修复较正常者失败率高有关,糖尿病者BM P-2的减少可能是影响种植体骨整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董茵  张瑞  舒剑波  郭刚 《天津医药》2008,36(5):354-356
目的: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骨损伤不同时期的表达,了解其高峰表达时间。方法:实验组18只大鼠胫骨损伤造模,对照组6只大鼠假手术后处死,实验组平均分为3组,分别于术后第5天、第15天和第30天处死,提取大鼠骨组织总RNA,RT-PCR后扩增BMP2开放读框中编码成熟肽的基因片段,与pGEM-TEasy载体连接纯化后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标准曲线,检测BMP2的表达水平。结果:BMP2的表达在骨损伤后第5天开始升高,第15天达到高峰,第30天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高峰表达时间的确定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成员,能刺激未分化细胞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调节骨发育,具有较强的骨诱导活性,能够在体内、体外诱导骨、软骨形成完成骨修复能力。BMP-7能完善移植骨的机械性能和功能,增强同种异体移植物的脊柱融合作用。除了在骨科中的应用外,BMP-7在口腔疾病和肾脏疾病中的应用日广。BMP-7在齿、牙槽骨的发育和重建中可发挥骨诱导作用,诱导牙髓牙本质的再生,从而减轻炎症反应。BMP-7在肾脏高度表达,能够保护肾小球完整性,具有抗肾脏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军荣 《安徽医药》2009,13(1):38-40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是一种具有诱导活性的酸性糖蛋白,在组织工程研究和临床应用上需求量较大,BMP-2在组织中含量较微,利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重组BMP-2显得尤为重要。方法本研究根据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基因序列设计出引物,以克隆载体质粒pBR322-BMP-2为模板,得到BMP-2基因并重组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将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鉴定并用Western bluing检测。结果SDS—PAGE显示,得到40KD的目的蛋白,表达量可达菌体总蛋白的15.2%,Western bloting检测表明,抗BMP-2单抗可与相对分子量40KD大小的电泳条带发生特异性反应,从而证明表达产物具有目的蛋白构型。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大量生产BMP-2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煜  范卫民  马益民 《江苏医药》2005,31(8):591-593,i0005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兔人工肱骨头周围骨长入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两组行模拟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实验组假体周围放置骨形态发生蛋白30mg;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于植入后4、8、12周每组处死5只兔子。取出肱骨标本,分别运用普通X线摄片及不脱钙骨组织切片等观察方法,比较假体周围的骨生长情况。结果假体植入后4周、8周,组织学观测实验组假体周围骨性结合率分别为(67.11±4.84)%和(70.79±6.56)%,显著高于对照组(34.61±5.74)%和(57.73±5.85)%(P<0.05)。12周时实验组骨性结合率为(74.71±6.10)%,对照组为(69.42±5.76)%(P>0.05)。结论BMP能促进骨假体界面的骨长入能力,这种作用在植入早期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BMP-7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BMP-7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3.12&#177;0.73)明显低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5.22&#177;0.81),P〈0.01;梗死体积减少(90.53&#177;11.67 mm^3比121.24&#177;14.36 mm^3),P〈0.01;BMP-7预处理降低脑含水量(76.65&#177;3.04%比80.59&#177;3.31%,P〈0.01),并改善了脑超微结构。结论:BMP-7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转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能力,并种植于壳聚糖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方法应用慢病毒介导把人BMP-2基因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转入大鼠BMSCs,通过荧光观察、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BMP-2、Ⅱ型胶原表达及软骨基质分泌情况;噻唑蓝(MTT)检测转基因后细胞的增殖活力。结果BMP-2基因和eGFP基因成功转染BMSCs,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的表达均显著增强,细胞种植壳聚糖支架后生长、粘附良好。结论BMP-2可在BMSCs内表达,并诱导其向软骨方向分化;与壳聚糖复合培养可构建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尿毒症大鼠肾脏Klotho表达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其对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切除右肾并结扎左肾动脉前支诱导尿毒症模型.将20只尿毒症鼠随机分为尿毒症组(UC组)、UC+骨形态发生蛋白-7治疗组(UB组).另设正常SD大鼠为对照组(NC组).第12周检测大鼠血清钙(Ca)、磷(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GF23)、白蛋白、尿素氮(BUN)、血肌酐(Cr)、24h尿蛋白(24 h UP).并检测肾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RT-PCR检测肾组织Kloth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UC组P、FGF23、BUN、Cr、24hUP较NC组显著升高(P<0.01),Ca、Alb降低(P<0.05或0.01);T-AOC、Cu/zn SOD、GSH-Px显著降低(P<0.01),MDA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Klotho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而TNF-α及MCP-1 mRNA的表达则显著升高.BMP-7改善尿毒症鼠肾病理损伤和矿物质代谢,减少尿蛋白的排泄;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恢复Klotho的表达,抑制TNF-oα、MCP-1的表达.结论:BMP-7通过上调Klotho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而具有保护肾脏作用.  相似文献   

9.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 1 965年Urist[1] 报道了用脱钙骨基质可以异位诱导宿主的间充质细胞分化成新骨 ,这一实验结果提示在骨基质中可能含有一种活性蛋白质 ,具有使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并具有形成骨组织的能力 ,人们后来将它命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随着分子生物学在骨形成和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多种因子参与骨再建时的细胞增生、分化以及基质合成的调节 ,而在众多的骨生长因子中 ,BMPs最受瞩目 ,与骨诱导的关系最为密切[2 ] ,同时是胚胎时期重要的诱导分化因子之一。这种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麦角甾苷促进大鼠骨折愈合及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MP)/Runx2通路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和麦角甾苷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制备大鼠胫骨骨折模型,造模后阳性组腹腔注射复方骨肽(5 mg/kg),麦角甾苷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麦角甾苷(20,40,80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4,8周在各组大鼠中随机取6只进行X线摄片和骨生物力学检测,测定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和骨Gla蛋白(BGP)含量及骨痂组织中BMP、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瘤基因(BMPRIB)、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MPR)Ⅱ和Runx2 m RNA表达水平。结果给药4周后,阳性药组和麦角甾苷中、高剂量组大鼠骨折线完全消失,骨折应力和骨折碎力较模型组均明显上升,模型组骨折线模糊。给药8周后,阳性组和麦角甾苷各剂量组骨折完全愈合,骨折应力和骨折碎力恢复正常;模型组骨折线消失,骨痂减少。给药4周后,阳性组和麦角甾苷各剂量组ALP和BGP含量,BMP,BMPRIB,BMPRⅡ和Runx2 m RNA相对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上升(P <0. 05);给药8周后,模型组、阳性组和麦角甾苷各剂量组ALP和BGP含量,BMP,BMPRIB,BMPRⅡ和Runx2 m RNA相对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 <0. 05),但均仍明显高于模型组(P <0. 05);各麦角甾苷剂量组反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麦角甾苷具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BMP/Runx2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小鼠烧伤血清对离体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HE染色等技术观察小鼠烧伤后不同时间的血清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BMSC)贴壁率和基质祖细胞 (CFU F)集落形成的作用及对不同剂量的6 0 Coγ射线体外照射后的BMSC的影响。结果 小鼠烧伤后 1~ 11d的血清对基质细胞贴壁率和CFU F的形成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 ,13~ 15d的血清主要表现为刺激作用。小鼠烧伤后 15d的血清可明显减少 5 0、70Gy照射后BMSC的凋亡和坏死。 结论 小鼠烧伤后不同时间的血清对BMSC的作用不同 ,可能与血清内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取材简单、增殖速度快、培养过程中始终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等特点,已经成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是最好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之一,还可以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本文对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骨髓基质细胞分泌GM-CSF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正常人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维甲酸对正常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GM-CSF的差异.结果:不同浓度全反式维甲酸对正常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GM-CSF浓度存在差异,维甲酸呈浓度依赖性调高正常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GM-CSF浓度.结论:维甲酸可能通过骨髓基质细胞分泌GM-CSF而促进造血,间接诱导细胞分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转染BMP2和VEGF165双基因共表达质粒在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脂质体介导下将双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IRES-BMP2-VEGF165导入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MP2和VEGF165双基因在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内的表达。结果转染BMP2、VEGF165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有明显的BMP2和VEGF165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论转染BMP2和VEGF165双基因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同时表达以上两种基因。  相似文献   

15.
张雷杨  陈鑫  徐顺霖  郭子黄  石开虎  徐明 《江苏医药》2006,32(3):241-243,F0002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机制。方法制作F344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分离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心梗周边区(治疗组),取1、3、5、7、9、15d后缺血心肌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波形蛋白的表达,了解梗死心肌纤维化程度,并应用血液动力学在术后各时间点检测大鼠心脏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较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术后7、9、15d治疗组缺血心肌纤维化程度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缺血心肌后明显改善缺血心脏功能。其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缺血心肌的纤维化,延缓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4周龄健康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0)和正常对照组(n=30)。治疗组在常规培养的基础上加入浓度为0.1μg/mL mNGF作为诱导液。将培养的第3代BMSCs制成单细胞悬液,诱导后3d,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免疫荧光检测,计算阳性率。结果:正常对照组细胞仅有少量NSE的表达,治疗组细胞表达NSE阳性率较对照组细胞显著增加(P<0.01)。结论:mNGF可诱导大鼠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后在脑缺血大鼠脑内的存活、分布及迁移情况。方法Fieoll-Paque分离液梯度离心分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a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经体外培养扩增并流式细胞术鉴定;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局灶缺血模型,Hoechst33342标记细胞,分别通过静脉移植及立体定向局部移植到大鼠缺血侧纹状体。经过1、3、5周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切片,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脑内的存活、分布及迁移情况。结果应用梯度离心方法可以分离得到rMSCs,经过体外扩增可得到足够细胞数量用于移植,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45表达阴性,CD29、CD90表达阳性。大鼠脑缺血后,无论静脉还是局部移植,rMSCs在脑内均能较长时间存活,移植细胞与宿主有很好组织相容性。静脉移植的细胞集中于脑缺血灶及其周围,缺血灶对侧脑组织移植的细胞较少(P〈0.05);局部移植的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向缺血灶不断迁移,分布在两侧大脑的差别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MSCs通过静脉及立体定向两条途径进行移植后,能够在宿主缺血的脑中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rMSCs的这种迁移现象很可能与缺血灶的细胞信号改变有关,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股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观察股骨骨不连患者82例,其中股骨粗隆下骨不连17例,股骨干骨不连52例,股骨髁上骨不连13例。用带锁髓内钉固定骨折端。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7d、15d骨折端注射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自体红骨髓。结果X线片显示2个月60例骨折端周围有大量新生骨痂,5个月75例有连续骨痂形成。平均愈合时间(7.2±1.8)个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移植,改善骨折区成骨能力,是治疗股骨骨不连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在牙骨质和骨片表面生长ALP活性的表达情况。方法将骨髓基质细胞与牙骨质片和股骨片在体外共同培养,分别在第7天、第28天进行光镜观察及碱性磷酸酶的测定。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在牙骨质片和骨片表面生长,两组均有ALP的表达,牙骨质组较弱。结论结果表达在体外矿化液培养条件下,骨髓基质细胞在牙骨质和骨片表面生长附着良好,可向成骨样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20.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体外诱导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坚  金钧  惠国桢 《江苏医药》2003,29(11):816-817,I002
目的 动态观察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时程变化。方法 采用Percoll-Paque液(1.073g/ml)分离BMSCs体外扩增培养后,加入丁羟茴醚 二甲基亚砜诱导其分化为神经细胞,分别于1、2、3、4h后光镜下观察形态变化及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测定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 BMSCs在加入诱导剂后1h出现胞体收缩,突起伸出,有不同程度NSE、NF、GFAP表达,3h后汰高峰。结论 丁羟茼醚 二甲基亚砜在一定时间内是一种较好的体外诱导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