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2.
目的 参照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系统、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系统(physical and operation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POSSUM)建立适合我国骨科老年患者的手术风险评估系统,即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aping orthopedics operation risk scoring system for senile patient,DORSSSP),将其应用于临床并与APACHE Ⅱ和POSSUM进行比较,以期达到评估术前手术风险及预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概率.方法 建立DORSSSP评分系统,分别应用DORSSSP、POSSUM、改良POSSUM(P-POSSUM)和APACHE Ⅱ对近5年来在我科因髋部骨折住院手术的260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三种评分系统对老年患者手术前风险的评估以及预测手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价值.结果 根据POSSUM、DORSSSP预测,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119例、92例,而实际发生并发症84例.前者预测值显著高于实际值,后者预测值和实际发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SSUM、P-POSSUM和APACHE Ⅱ系统预测死亡例数分别为16例、10例、12例,实际死亡6例,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实际值.DORSSSP预测死亡例数9例,最接近实际死亡例数.结论 DORSSSP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较准确地评估术前风险及预测骨科老年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与POSSUM和APACHE Ⅱ评分比较,DORSSSP预测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更有效,且更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3.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危险因素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8月于我院因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571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性187例,女性384例;平均年龄73.75岁。37.8%患者合并高血压病,18.3%合并糖尿病,12.3%合并冠心病。收集并分析可能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运用二分类Logistic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法;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110例,占总数的19.26%。通过统计学分析,年龄(OR=0.6,95%CI 0.4~0.9)、术前合并高血压(OR=1.6,95%CI 1.2~2.1)、术前合糖尿病(OR=0.3,95%CI0.1~0.6)、心功能不全(OR=1.8,95%CI 1.1~2.9)、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3级(OR=2.2,95%CI1.2~4.3)、WBC计数升高(OR=1.8,95%CI 1.0~3.0)、低钾(OR=2.7,95%CI 1.3~5.5)、低白蛋白(OR=1.6,95%CI 1.0~2.5)、全身麻醉(OR=1.6,95%CI 1.1-2.3)、手术时间(OR=1.9,95%CI 1.2-3.1)为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内并发症危险因素(P<0.05)。结论明确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在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使用PFNA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对收治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进行随机选取,将2014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上述患者分为A组以及B组,对比相关情况指标,比如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Sanders 优良率。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B组患者低,并且Sanders优良率高于B组患者,上述差异经统计分析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经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结论对于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使用PFNA进行治疗能够提高Sanders优良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使用价值广泛。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12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不同年龄组术后部分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对老年患者采取积极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控制和治疗合并疾病,才能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吴海 《创伤外科杂志》2011,13(4):373-373
近年来创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体征隐匿者预后十分凶险.本文报告1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未感不适,体征不明显,加之观察检测不够,在用力排大便时,栓子脱落致肺梗死死亡的教训,应引起临床上重视与预防.  相似文献   

7.
髋部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尤其在老年人群中,跌倒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些患者在髋部骨折前可能正在接受抗凝治疗,包括服用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有大量证据支持髋部骨折患者在入院后尽早进行手术,而抗凝治疗常常会导致手术的延迟。笔者探讨了接受抗凝治疗患者在髋部骨折手术时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术前停药、手术延迟和术中出血等方面。结合当前国内外的前沿研究和指南,以及作者自身的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及护理满意率.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所收治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共纳入60岁以上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者1 004例.合并ESRD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1例,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60~87岁,平均77.4岁;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股骨颈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发生肺部感染(PP)与术前营养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术后PP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两组患者总体营养状况由营养风险筛查量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分析髋臼骨折后全髋关节置换的特点及效果,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全髋关节置换方法治疗的髋臼骨折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59髋)中,行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mal fixation,ORIF)治疗46例(79%),非ORIF固定7例(12%),非手术治疗5例(9%);关节置换术前术中检查确定存在感染者共13例,均为ORIF病例,占28%,均行清创骨水泥占位器置入,二期翻修.其余病例行一期关节置换.平均随访45个月(20~58个月),Harris评分由平均术前的48.2分提高到87.3分,并发症6例,髋关节脱位3例(5.2%),经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愈;深部感染2例(3.4%),经二期翻修治愈.结论 关节置换可获得良好效果,但应注意排除术前存在感染,并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对侧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80例老年患者进行随访,其中24例3年内对侧髋部发生再次骨折。通过比较骨折组与未骨折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农村/城市)、术后健侧髋部骨密度值、健侧股骨近端骨小梁类型(Singh)指数等一般情况以及髋关节置换术后总住院时间、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有无合并内科疾病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归纳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084,P性别=0.068),但骨折组患者中农村户口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骨折组平均住院时间与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明显长于未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平均住院时间=0.024,P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0.028)。骨折组患者健侧Singh指数低于Ⅲ级的比例以及出院后未规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未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ingh指数=0.010,P抗骨质疏松治疗=0.015);经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农村患者、住院时间及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长、骨密度低、Singh指数低、未规律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及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对侧髋部再发骨折的风险较高。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健侧髋部骨密度值偏低、Singh指数低于Ⅲ级、卧床时间长、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不佳均为对侧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因此应于第一次术后积极治疗合并内科疾病,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并及早进行功能训练,以避免健侧再发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状态的发病率、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年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病例共386例,其中出现临床谵妄状态的有26例。分析其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谵妄状态的分型、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 3年内围手术期谵妄患者发病率为6.7%。其中谵妄活跃型22例,占85%;谵妄安静型4例,占15%;入院后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前发生谵妄5例,占19%;术后第1~4天发生21例,占81%。经临床综合治疗后谵妄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椎体外系反应、低血压、Q-T间期延长等短暂反应,总体恢复良好。结论围手术期谵妄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中有较高发病率,临床上应加强了解和认识,加强与相关科室如老年科及麻醉科等学科的合作,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方法 75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22例纳入研究。术前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水平,术后7d内每日采用精神错乱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后谵妄诊断,6项因素被选作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年龄&gt;85岁、术前认知功能障碍、全麻、是否在伤后72h内手术、术后低氧血症、使用静脉镇痛泵。结果 52例(42.6%)患者在手术后7d内发生谵妄,其中活动过度型26例(50.0%),活动减退型14例(26.9%),混合型12例(23.1%)。单因素分析谵妄与非谵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有术前认知功能障碍(OR=3.02,95%CI1.28-9.32)、全麻(OR=2.55,95%CI 1.07-8.12)、受伤72h后手术(OR=2.31,95%CI 1.05-7.82)和术后低氧血症(OR=1.83,95%CI 1.02-6.49)。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有术前认知功能障碍(RR=2.68,P=0.026)、全麻(RR=2.30,P=0.031)和受伤72h后手术(RR=2.14,P=0.041)。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高,术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全麻和受伤72h后进行手术是发生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NF)全髋关节置换(THA)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7月—2017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治疗128例老年FNF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性56例;年龄62~83岁,平均71.44岁。致伤原因:跌倒伤75例,坠落伤26例,道路交通伤22例,其他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快速康复组(n=64)和对照组(n=64)。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快速康复组采用快速康复方案,内容包括:制定快速康复方案、康复宣教、疼痛管理、康复锻炼。观察两组康复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评分,血清缓激肽(BK)、前列腺素E_2(PGE_2)、5-羟色胺(5-HT)、脑内神经肽Y(NPY)等疼痛因子,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康复6、12个月,快速康复组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生存质量量表(WHO-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BK、PGE_2、5-HT、NPY等疼痛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快速康复组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快速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81%)低于对照组(59.38%,P<0.05)。结论快速康复可快速重建老年患者FNF行THA后髋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抑制释放疼痛因子,且康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ORSSSP)对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关节四肢外科收治的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68例,男性87例,女性81例;年龄60~89岁,平均73.8岁。分别采用DORSSSP评分与改良DORSSSP评分对其进行评估,根据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将纳入研究患者分为发生组(54例)与未发生组(114例),对比此两组的DORSSSP评分及改良DORSSSP评分,绘制基于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的工作曲线(ROC),比较此两种评分系统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DORSSSP总评分平均为(27.35±4.68)分,改良DORSSSP总评分平均为(24.46±3.91)分;术后随访6个月,168例患者有5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2.14%(54/168);发生组的DORSSSP评分与改良DORSSSP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DORSSSP评分系统与改良DORSSSP评分系统预测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中,AUC分别为0.879、0.905,灵敏度分别为81.48%、90.74%,特异度分别为80.70%、86.84%,改良DORSSSP评分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DORSSSP评分(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发生并发症患者的DORSSSP评分、改良DORSSSP评分均高于未发生者,此两种评分系统均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改良DORSSSP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笔者2008年1月~2013年12月对收治的976例60岁以上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498例,平均年龄72.3岁;股骨颈骨折478例,平均年龄75.6岁;观察围手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2例(3.2%),其中死于心肺疾病者占78.1%。年龄80岁围手术期死亡10例,≥80岁死亡2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术后死亡4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死亡14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心肺疾病和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风险更大,多科室的相互协作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高影  娜日苏  李娜  王方  李通  范娟 《武警医学》2022,33(6):489-492
 目的 检验Barthel指数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评估中的可靠性。方法 纳入2019-08至2020-05在武警特色医学中心骨科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52例,参与Barthel指数评估的护理人员分为ABC三组,每组均含接受过培训与未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各1名。术后1周随机抽取1个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评估,组内护士需在4 h内分别完成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估。使用组内相关系数对Barthel指数的观察者间信度(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进行评价。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周的Barthel指数评分总体均值为42.72±5.13,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时均未达到轻度依赖及以上水平(>60分),各组内重度依赖及中度依赖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楼梯”“洗澡”“进食”为所有入组患者的一致性判断条目,可能与髋部骨折的病种特点有关;三组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0(ICCA组=0.903,ICCB组=0.957,ICCC组=0.905),表明各评估者间的评分一致性良好。结论 使用Barthel指数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较少受到个体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6月-2003年10月,采用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28例,平均随访14.3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28例均获随访,无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无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常见并发症,无髋关节脱位,平均下地时间7.5天,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8例,良16例,可2例,差2例.结论 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术后恢复快,可早期负重,避免卧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