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对正畸治疗和外科治疗成功的病例进行比较分析 ,探讨恒牙期前牙开牙合者正畸治疗和外科治疗引起的颅面形态的变化所在。方法 选择正畸治疗和外科治疗患者各 12人 ,外科治疗组中 5人为外科正畸联合治疗 ,7人为单纯外科治疗。应用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对治疗前后颅面软硬组织的形态变化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畸治疗的主要作用部位是牙齿和齿槽骨 ,牙齿关系的变化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外科治疗组除牙齿关系 (覆牙合、覆盖、下切牙伸长度、上切牙倾斜度 )发生显著变化外 ,骨骼的变化也比较显著 ;正畸治疗组和外科治疗组相比 ,前者牙牙合关系的改善更明显 ,而后者主要以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改善为主。正畸外科联合治疗比单纯外科治疗者矢状方向的改变明显且牙齿倾斜度改善。结论 正畸治疗可通过拔牙矫治调整前后牙齿移动的比例 ,达到纠正开牙合 ,改善软组织侧貌的目的 ;正畸治疗以牙齿倾斜度的变化为主 ,而外科治疗还可产生骨骼的变化 ,面型更趋和谐 ;术前术后正畸治疗应列为外科治疗的常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正畸治疗和外科治疗成功的病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恒牙期前牙开矛争者正畸治疗和外科治疗引起的颅面形态的变化所在。方法 选择正畸治疗和外科治疗患者各12人,外科治疗组中5人为外科正畸联合治疗,7人为单纯外科治疗。应用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对治疗前后颅面软硬组织的形态变化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畸治疗的主要作用部位是牙齿和齿槽骨,牙齿关系的变化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外科治疗组除牙齿关系(覆牙A、覆盖、下切牙伸长度、上切牙倾斜度)发生显著变化外,骨骼的变化也比较显著;正畸治疗组和外科治疗组相比,前者牙牙A关系的改善更明显,而后者主要以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改善为主。正畸外科联合治疗比单纯外科治疗者矢状方向的改变明显且牙齿倾斜度改善。结论 正畸治疗可通过拔牙矫治调整前后牙齿移动的比例,达到纠正开牙A,改善软组织侧貌的目的;正畸治疗以牙齿倾斜度的变化为主,而外科治疗还可产生骨骼的变化,面型更趋和谐;术前术后正畸治疗应列为外科治疗的常规。  相似文献   

3.
正颌外科患者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颌外科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是成人正畸(adult orthodontics)中的一类特殊问题,既有成人正畸的特点,又有别于单纯的成人正畸治疗。鉴于此,口腔正畸医师不仅要掌握成人正畸的方法、特点和规律,同时要紧密结合正颌外科矫正设计方案,以满足外科手术移动颌骨后建立良好咬合关系的目的。现代正颌外科是颌面外科和口腔正畸两大学科紧密结合的产物,只有通过两者的密切配合,通过序列的术前正畸治疗、外科手术和术后正畸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畸与外科正畸新进展美国正畸医师Dr.StephinZhu于1994年11月23日参观了我院正畸科和外科正畸治疗小组,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并作了精彩的演讲。Dr.Zhu在美国主要从事正畸临床工作,对错畸形的早期矫治和成人外科正畸治疗方面有较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般情况下ClassⅢ类错(牙合)的外科治疗和正畸治疗的适应症不同,通常是根据患者的错验程度和预后决定治疗方式。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一个客观的,判定是外科治疗或正畸治疗的头测量阈值。材料和方法选取40名ClassⅢ类错(牙合)患者的治疗前头侧位片,分外科治疗组及正畸组进行分析。外科组为经一名正畸专家查看过并作出需作外科治疗的最初决定,该组20名患者,男女各半,平均年龄17.2±1.6岁;正畸组为经过正畸矫治成功的病例,共20名,男女各一半,平均年龄14.1±1.5岁  相似文献   

6.
外科-正畸联合矫治骨性下颌前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正畸治疗和外科手术在矫治骨性下颌前突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作者对159例患者的治疗计划及矫治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正畸治疗在外科-正畸联合矫治下颌前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去除前牙代偿、排齐牙列、调整牙弓的相容性、调整关系、保持的稳定性,并强调去代偿是术前正畸治疗的主要目的。术前正畸治疗与后退下颌骨或(和)骨段的外科术式的选择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下颌体部截骨和升支部垂直截骨构成了经术前正畸准备后矫治下颌骨前突的主要外科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的方法和特点。方法 :总结分析近年来经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错病例 2 2例 ,介绍典型病例治疗过程 ,着重讨论拔牙时机、术前后正畸治疗特点及术式选择。结果 :本研究 2 2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 ,颌骨关系正常 ,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 ,牙排列整齐 ,咬合关系好 ,面形及功能均获明显改善 ,疗效满意。结论 :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是改正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的有效方法 ,正确的术式选择及合理的正畸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颌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美国纽约大学牙颌畸形治疗中心StuartSuper通常,牙颌发育畸形治疗往往仅采用单独正畸或外科治疗,对有明显功能障碍的错畸形,特别是骨性牙颌面畸形的病例,单独正畸和外科治疗仅能获得有限的改进,在美容和功能上难得到满意的效果。由...  相似文献   

9.
外科-正畸治疗下颌骨偏斜的Ⅲ类骨性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下颌骨偏斜的Ⅲ类骨性畸形的颅面形态特征,总结采用外科-正畸治疗矫治此类畸形中正畸治疗的特点及难点。方法 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通过外科-正畸治疗完成的下颌骨偏斜Ⅲ类骨性畸形病例25例,通过治疗前后患者资料的对比分析,对该类畸形的临床特点、正颌手术前后正畸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 骨性Ⅲ类下颌骨偏斜畸形是合并有矢状向及冠状向的错畸形,正颌手术前的正畸治疗主要是平整协调上下牙弓形态和去除各类牙代偿,正颌手术后的正畸治疗为咬合的精细调节。经外科-正畸治疗,25例下颌骨偏斜的骨性III类畸形患者的形态和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 下颌骨偏斜的Ⅲ类骨性畸形的临床表现复杂,有别于单纯的骨性Ⅲ类畸形,正颌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是保证矫治效果、达到功能形态俱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前牙开He正畸治疗和外科治疗的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牙开畸形正畸治疗与外科治疗的界限.方法选择正畸治疗开患者7 0人,平均年龄18.0岁;外科治疗开患者14人,平均年龄25.1岁.对经计算机头影测量得出的154项颅面软硬组织测量项目值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判别分析.结果下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可作为单因素判别指标,当其值≤89.5°时,可判断为外科治疗的适应证,》89.5°时则判断为正畸治疗.根据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函数 Z=-0.80188 L1MP+0.91401 Age+0.671111 Antigonial notch-MP+0.599992 SNPg, 当Z≥0时,判定为外科治疗组,Z《0 时判为正畸治疗组. 结论单因素判别指标和多因素判别函数均可用于确定正畸治疗与外科治疗的界限,判别函数优于单因素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方法和特点.方法:总结分析近年来经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22例,介绍典型病例治疗过程,着重讨论拔牙时机、术前后正畸治疗特点及术式选择.结果:本研究22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及(牙合)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好,面形及功能均获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是改正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术式选择及合理的正畸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牙开畸形正畸治疗与外科治疗的界限。方法 选择正畸治疗开患者70人 ,平均年龄 18 0岁 ;外科治疗开患者 14人 ,平均年龄 2 5 1岁。对经计算机头影测量得出的15 4项颅面软硬组织测量项目值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判别分析。结果 下切牙下颌平面角 (L1MP)可作为单因素判别指标 ,当其值≤ 89 5°时 ,可判断为外科治疗的适应证 ,>89 5°时则判断为正畸治疗。根据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函数 :Z =- 0 80 188L1MP +0 9140 1Age +0 6 71111Antigonialnotch MP +0 5 99992SNPg ,当Z≥ 0时 ,判定为外科治疗组 ,Z <0时判为正畸治疗组。结论单因素判别指标和多因素判别函数均可用于确定正畸治疗与外科治疗的界限 ,判别函数优于单因素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正畸治疗或外科正畸治疗中软组织侧貌的预测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阐述了软、硬组织相互关系的必要性和正畸治疗中软组织侧貌的预测方法,以便取得患者的配合,确定理想的治疗方案,取得预期的良好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闭合式外科导萌加正畸牵引治疗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992—2008年我科室诊治的埋伏牙患者90例共97颗分为两个治疗组,都采用闭合式外科导萌加正畸牵引治疗法:1992—2000年治疗组,采用普通X线片作为诊断及治疗依据,诊治埋伏牙患者48例,共51颗;2000—2008年治疗组,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作为诊断及治疗依据,诊治埋伏牙患者42例,共46颗。结果 对比1992—2000年治疗组,2000—2008年治疗组中,采用闭合式外科导萌加正畸牵引治疗法的成功率更高。结论 采取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极大提高闭合式外科导萌加正畸牵引法治疗埋伏牙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大型颌骨囊肿伴埋伏牙病例进行外科-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大型颌骨囊肿伴远端埋伏牙病例应用开窗减压手术治疗,术中保留累及恒牙,术后配戴囊肿塞治器。术后第1、3、6个月,之后每半年随访,拍摄全景片,观察囊腔减小程度及新骨形成情况,择期正畸牵引或外科辅助正畸牵引埋伏牙复位。结果:16例患者开窗减压术后随访1~5.5年,平均随访3年;囊腔均逐渐减小直至消失,愈合良好,因囊肿而远端异位的牙齿均可自行复位至接近正常位置。替牙完成后配合正畸牵引或外科辅助正畸牵引,正畸疗程平均2年。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正畸联合治疗为颌骨囊肿伴埋伏牙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下颌前突外科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总结、分析口腔正畸-正颌外科联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的治疗经验,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对40例年龄为17 ̄38岁的下颌前突患者经口腔正畸与正颌外科联合矫治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例下颌前突患者平均术前正畸治疗时间9个月(2 ̄25个月),术后正畸治疗时间7.6个月(2 ̄15个月)。整个治疗过程平均16个月(4 ̄25个月)。术前正畸治疗的目标为排齐上下牙列,完成切牙和磨牙的去代偿治疗,整平牙例,协  相似文献   

17.
牙颌面畸形外科治疗的术前术后正畸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牙颌面畸形外科治疗的术前术后正畸傅民魁张丁当代正颌外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进行外科手术矫治的同时,需要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的配合,以达到高水平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正颌外科有别于单纯的整形颌骨,而且,牙颌面畸形的正颌外科治疗,应由口腔颌面外科医师...  相似文献   

18.
外科—正畸联合矫治骨性下颌前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讨正畸治疗处外科手术在矫治骨性下颌前突中的作用相互关系,作者对159例患者的治疗计划及矫治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正畸治疗在外科-正畸联合矫治下颌前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骨性安氏Ⅱ类错He的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He的方法和特点。方法:总结分析近年一经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错He病例22例,介绍典型病例治疗过程,着重讨论拔牙时机,术前后正畸治疗特点及术式选择。结果:本研究22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衣He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好,面形及功能均获明显改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外科 -正畸联合治疗颌骨关系严重不调的成人患者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重建颌骨的三维空间关系 ,恢复牙颌面的生理功能及颜面美观 ,是正畸医师、外科医师和患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1 ,2 ] 。本文就临床较常见的成人严重骨性Ⅱ类畸形在经过外科 -正畸联合治疗后的颜面部软、硬组织形态改变及口颌系统的功能改变作一简要综述。1 软硬组织形态变化骨性Ⅱ类畸形患者无论是上颌前突或下颌后缩 ,还是双颌同时发育异常 ,通过外科 -正畸联合治疗后 ,改变最直接的是颌骨、牙齿等硬组织。面部软组织的形态改变由其所附着的硬组织框架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