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2022年上线的50个市级统筹的惠民保产品为研究对象,从协同治理理论出发,构建“协同主体—协同客体—协同环境”的协同系统框架,提取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保险意识、政府支持程度、互联网平台参与、人均保费支出水平和产品保障水平六个变量,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惠民保产品参保率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探寻惠民保实现高参保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分析发现,政府支持是惠民保高参保率的必要性条件。最终经过条件组态分析可以发现存在政府支持—产品驱动型、政府支持—环境驱动型和综合联动—协同系统型三条路径提升惠民保产品的参保率。该研究结论可为各地提升惠民保参保率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实证分析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多元驱动路径,以期为公立医院管理政策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基于TOE理论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分析框架,选取湖南省64家三级公立医院为样本案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探寻技术、组织和环境3个层面和7个前因条件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单个前因条件不构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存在5个产生高质量发展的组态,可归纳“技术驱动—管理支撑—政府支持”发展型(H1)、“技术驱动—区域合作”发展型(H2)、“品牌驱动—区域合作—政府支持”发展型(H3)与“品牌驱动—区域合作—管理支撑”发展型(H4和H5)4种发展模式。结论: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具有异质性,多要素之间的联动和条件制约会形成不同路径,呈现出发展模式并发和多样化的特征,建议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行精准的政策和路径引导,避免“单一路径依赖”问题。  相似文献   

3.
临床路径管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临床路径中的医疗服务质量、效率、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时监控,以有效的帮助医院各级主管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费用的实际状况、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为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服务费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是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路径,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统计年鉴(2020)》《中国中医药年鉴(2020)》和《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获取我国31个省域数据,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框架进行变量和指标选取,借助fsQCA 3.0软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行组态分析。结果 技术、组织、环境中的各个条件均无法单独构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或低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必要条件,发现3条高中医药服务能力组态路径和6条低中医药服务能力组态路径。结论 建议重视关键影响因素的联动效应和谋求差异化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60~74岁人群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老年人体育锻炼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甘肃省某区60~74岁有自主活动能力的老年人,收集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社区健康监测、健身环境及设施配置、基层卫生服务、家庭邻里支持、日常健康体检、体育锻炼行为等相关资料,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分析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潜在因素和作用路径。结果 1 134人调查对象中,每周体育锻炼≥3次者332人(29.28%),锻炼方式多样化程度较高(≥3种)者40人(3.53%)。社会经济地位、社区健康支持环境、人际关系支持、基本健康监测是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总效应分别为0.539、0.354、0.255、0.129,直接效应分别为0.381、0.354、0.255、0.129;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社区健康支持环境、人际关系支持、基本健康监测对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产生总的间接效应为0.158 (29.31%);中介效应最强的是人际关系支持。结论 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的直接效应最强,通过社区健康支持环境、人际关系支持、基本健康监测间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我国二级以上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治能力建设的影响因素及路径,为医院感染科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三力模型,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分析5省14家二级以上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治能力建设的因素组态及作用机制。结果形成3条影响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治能力建设的路径。路径1:领导支持+配套政策+政策重视程度+会诊价值感受;路径2:领导支持+政策重视程度+培训和学习机制;路径3:领导支持+培训和学习机制+会诊价值感受。路径1属于政策驱动机制,路径2和路径3属于自主提升机制。结论领导支持是二级以上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治能力建设的关键。政策驱动机制和自主提升机制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影响二级以上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治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我国各省域公共卫生服务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地区实现高效、均衡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等方法评价我国各省域公共卫生服务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借助fsQCA 3.0软件探究二者协调关系的影响因素与驱动路径。结果 2020年我国各省域公共卫生服务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属于良好协调等级以上的地区较少,大部分地区处于濒临失调状态。条件变量的必要性检验一致性均≤0.9,单一条件变量对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与经济协调发展驱动能力有限,存在多条件变量构成复杂驱动路径。组态分析共得出8种组态结果,共归纳为3种组态路径,其中组态1与组态2属于地方高经济水平主导型驱动路径,组态3、组态4、组态5和组态8属于公共卫生服务与地方经济融合型驱动路径,组态6与组态7属于公共卫生服务主导型驱动路径。结论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与经济发展协调性整体不高,每万人口公共卫生机构数、每万人口公共卫生技术人员数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是影响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因素,不同条件变量组合可促进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与经济协调发展。低协调地区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参考高协调路径,...  相似文献   

8.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对指导医院建设,构建和谐医院具体指导意义^[1]。和谐的医院内部环境是医院安全健康发展的前提,而医患关系的建立和改善是医院和谐工作诸因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医患关系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实现我国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不同路径。方法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34家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结果路径一: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创新模式建设(边缘条件);路径二:制度建设+创新模式建设;路径三:组织建设+信息化建设;路径四:信息化建设+创新模式建设。结论我国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实现路径可分为传统驱动型、创新技术驱动型和综合驱动型3种模式。医院可多元性选择,进一步探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患者因素、知情同意权损害、过错医疗损害和医院监督过失四个责任因素对医方责任的组合作用。方法:文章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徐州市医学会2016年至2020年鉴定的案例共计434例。运用fsQCA3.0软件检测单因素必要性和多因素组态路径。结果:条件必要性检测结果中仅过错医疗行为对判定为医方责任具有必要性,但是组态分析结果中有三条组合路径对判定为医方责任的总体覆盖度高达0.914179,且具有较高的必要性解释力度。结论:我国仍需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监督职能、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完善医学会鉴定标准和鉴定模式,以助于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管理》2004,(5):63-66
目的 运用期望不一致理论分析门诊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与服务质量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2015年10月在某地级市三甲医院,对门诊患者调查,进行期望程度与满意度对比研究。结果 该地级三甲医院患者期望程度与满意度在医患沟通、等候时间、医疗费用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 < 0.01),在医疗技术、医生态度、环境设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要提高服务质量,医院应重视医疗诊谈、缩短候诊时间、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技术、改善服务态度、优化环境设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双因素理论,从医患交互的视角探索影响患者在线问诊满意度的因素,为改善患者在线医疗体验提供参考。方法:挖掘国内某知名医疗平台的客观医患交互数据,构建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采用SPSS 24.0软件对假设进行验证。结果:医生信息支持、医生态度友好和医生及时回复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保健因素;医生的情感支持、医患交流次数和医生回复框平均字数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激励因素。结论:医生提高医患沟通技巧,患者积极反馈,医疗APP开发商优化功能设计,是提升患者在线医疗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职业人群健康类应用程序(App)的使用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通过网络问卷对北京市及呼和浩特市8个企事业单位的673名职业人群进行了调查,了解其健康类App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使用SPSS 24. 0和Mplus 7. 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健康类App使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健康类App的使用率为73. 7%。不同类别的健康类App中,使用运动养成指导类者最多,为33. 6%。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习惯和使用意愿对使用行为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 273和0. 159。绩效期望和愉悦动机对使用意愿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18和0. 176。电子健康素养对绩效期望、愉悦动机和习惯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 718、0. 858和0. 811。结论城市职业人群健康类App的使用率较高,使用行为受习惯和使用意愿2个因素的正向作用,电子健康素养对习惯以及使用意愿的2个正向作用因素绩效期望和愉悦动机均有较强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5-75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6人(男39人,女37人),采用高分辨率的超声仪测定CIMT,同时测定可能的影响因素(年龄、BMI、W/H、SBP、DBP、FBG、Hba1c、TC、TG、HDL、LDL、Hs—CRP、IL6),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CIMT与诸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CIMT与年龄、W/H、Hs—CRP相关。结论(1)年龄、肥胖、炎症因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2)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可延缓颈动脉内膜增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住院患者不满意的医疗服务质量进行分析研究,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及质量改进方向。方法采用患者医疗服务不满意调查问卷及卡诺调查问卷,在患者及家属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对医疗费用(59.8%)、服务流程(37.9%)、健康教育(33.3%)、服务环境(32.2%)不是很满意。23项不太满意的服务质量中5项必备质量(M),13项单向质量(0),5项魅力质量(A)。结论医院应该首先要从患者需求切入,完善必备质量,增加单向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优化服务流程),在此基础上再关注魅力质量(健康教育、服务环境)的创造,减少患者不满意因素,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城市医联体绩效实现高水平的影响因素和路径,为我国城市医联体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共生理论的基本要素构建城市医联体影响因素框架,利用25个城市医联体典型案例,通过清晰集定性比较方法,分析影响城市医联体绩效的关键因素和路径。结果:协作制度、机构间资源互补度、业务关联度、经济关联度、考核激励、政府支持和信息平台均是影响城市医联体绩效的前因条件,并形成了业务融合型、管理融合型、组织合并型3种高水平绩效的城市医联体类型。结论:城市医联体应坚持医保医疗改革协同发展,以学科和健康服务为触点,以资源协同治理为核心,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政府正向考核激励,提高城市医联体建设水平,促进城市医联体成为四个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旨在探索公立医院门诊患者自我感知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公立医院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服务质量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浙江省16家省级公立医院的6 477名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在对门诊患者满意度现状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和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两大类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大小。结果 所调查的6 477例门诊患者满意率为91.14%,影响满意率的因素有性别OR = 1.22(1.02~1.45)、收入OR = 0.60(0.43,0.84)、自助系统便捷性OR = 0.70(0.56,0.89)、收费透明性OR = 0.71(0.55,0.91)、治疗中医生治疗态度OR = 0.70(0.53,0.91)、检查化验项目合理性OR = 0.74(0.56,0.99)、门诊治疗效果自我感知OR = 0.68(0.50,0.93)、化验取单取药便捷程度OR = 0.59(0.47,0.74)以及环境整体卫生及舒适度OR = 0.42(0.33,0.54)。结论 浙江省省级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较高,医院应当继续改善信息化便民服务设施、建立公众监督平台、提高收费透明度、优化就诊流程、改善医疗服务环境,逐步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准确识别急诊患者关键需求,针对性提出医疗服务质量改进措施,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对某院50位急诊患者针对服务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以质量功能展开(QFD)为基础,借鉴SERVQUAL服务质量五维度并利用亲和图(KJ)法将患者需求层次化,采用0-1度对比表确定患者需求重要度,创建急诊医疗服务质量屋,构建患者质量需求与服务质量改进要素的二维关系矩阵。结果急诊医疗服务质量改进要素重要度前6位依次为:(1)完善重点病种服务流程与规范;(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3)急诊医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急诊相关理论与技能;(4)落实首诊负责制;(5)加强急诊预检分诊,有效分流患者;(6)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与住院或转诊的连贯性医疗服务流程。对此,提出并实施相应改进措施。改进后,急诊患者平均滞留时间较前明显缩短,满意度较前明显提升(P均<0.05)。结论运用QFD能确定影响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 为医院管理提供依据和改进方向, 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门诊应急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信息系统(HIS)利用计算机的高新技术,使医院日常管理合理化,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减少乃至杜绝了偷、漏费现象。规范医院的人员流(患者、职工)、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但由于受机器网络等设备可靠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HIS又极容易出现故障,严重影响医院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门诊收费应急系统就是在医院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的一个补充,方便了患者就医,提高服务质量和医院的形象和声誉,通过医疗数据的上传和下载接口保证了医疗信息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医院信息公开管理体系,规范医院信息公开工作,探索多元化信息公开路径,有效发挥医疗信息和健康知识的价值,保障公开的信息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方法:2022年在某大型三甲医院门诊向就诊患者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15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 625份。应用用户画像,对患者基本信息、就诊行为偏好等信息进行抽象,构建分群模型进行信息分析,高度精炼患者对于医院信息公开的需求。结果:从14 625份问卷中得到医院信息公开各项影响因素,人口统计因素中性别影响系数0.004,本地影响系数0.523,学历影响系数0.094,互联网咨询影响系数0.044;公开途径中官微和官网信息影响系数分别为0.777和0.413,处于较高水平;报纸、电视和其他广告媒体影响系数分别是-2.226,-0.192和-0.282,处于0.001的统计水平。结论:医院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规范,基于患者对于医院信息的需求,利用多元化路径,及时向社会公众准确、有效地公开医疗相关信息,并全面接受社会的监督,以有效提升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透明度和患者就诊体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