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近20年来全球多次发生冠状病毒导致的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其高的传播效率、严重的感染后果以及捉摸不定的流行时间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而针对冠状病毒的治疗目前暂缺乏特效药物。HIV蛋白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广泛用于HIV的治疗,而用于治疗冠状病毒感染则相对少见。本文着重介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及在冠状病毒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用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患者的安全性,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治疗提供建议。方法:对40例新型冠状病毒病确诊患者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性质、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29例(72.5%)发生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相关不良反应,出现2种及2种以上不良反应13例(32.5%),严重不良反应4例(10%)。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有甘油三酯升高20例(50%)、恶心7例(17.5%)、腹泻7例(17.5%)等。男女组和不同年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在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检验指标的前提下,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相似文献   

3.
张文宏  王越 《药学进展》2023,(7):481-483
自2022年12月国内各地经历了第一轮新冠感染高峰至今,XBB作为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毒株成为当前的主流毒株。尽管现阶段主要的流行毒株致病性显著减弱,但其超强传播性带来的疾病负担对老年人、基础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仍然是重大威胁。充足的药物储备和供应,对有效降低高风险人群重症率尤为关键。继辉瑞公司的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和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在国内获批上市后,国内药企亦针对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管线积极加快布局。其中,先声药业研发的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商品名:先诺欣)与君实生物研发的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商品名:民得维)已于2023年1月28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上市,并于3月1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开拓药业、前沿生物等企业的在研产品也步入了临床后期阶段:这些卓有成效的进展,充分彰显了国内药企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尽管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新冠病毒研究及相关药物的研发工作仍需进一步探索,从而为应对未来的传染病大流行积累经验和储备。有鉴于此,《药学进展》策划了“抗疫新药集萃”专栏,特邀先声药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并且通用性强的能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奈玛特韦和利托那韦血药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 分离色谱柱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柱(2.1 mm×50 mm, 1.7μm),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为100%乙腈-0.1%甲酸,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45℃,进样量为2μL。以电喷雾离子(ESI+)作为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奈玛特韦m/z 500.20→319.10,奈玛特韦-D9m/z 508.59→328.10,利托那韦m/z 721.30→426.10,13C,2H3-利托那韦m/z 725.30→426.10)。选择2023年1月于长兴县人民医院接受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30例,测定其用药3 d后的奈玛特韦和利托那韦稳态谷浓度。结果 人血浆中奈玛特韦及利托那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0~10.00(R2=0.997 2)和0.05~5....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疫情下医院药品供应保障实践,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供应保障提供参考。方法:针对COVID-19期间医院应急药品供应保障的特点、应对措施、难点等方面进行阐述与探讨。结果:COVID-19目前处于防控关键时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考验医院药事应急管理能力,有效的药品应急保障对医疗救治保障和疫情防控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结论:本文总结分析医院应急药品供应保障实践工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供应保障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的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Nirmatrelvir/ritonavir,Paxlovid)上市,其可将轻度或中度的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住院或是死亡风险降低约89%[1]。由于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 3A4酶(Cytochrome P4503A4,CYP3A4),与多种药物合并用药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现通过对1例长期规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的女性新冠患者在服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后,出现肌酸激酶和转氨酶的轻度升高的病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13—202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有效应对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海珠区2013—202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21年,广州市海珠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1起,涉及发病人数7 038例,死亡8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未分级事件为主,占97.91%(187/191);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98.43%(188/191);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外,发生场所以学校和托幼机构为主,占33.33%(16/48),尤以幼儿园事件数最多。传染病事件高峰期在1、2、4、8月,突发食物中毒事件集中在6、7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为98.43%(188/191)、审核及时率为100.00%(191/191)。结论 广州市海珠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以传染病事件为主,重点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登革热、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水痘疫情,加强学校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及报告的及时性,增强事件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发热门诊是目前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呼吸道传染病的首道防线。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发热门诊作为医疗机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哨点部门,承担高风险患者的筛查工作。进入发热门诊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暴露风险[1]。规范、正确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保护工作人员安全和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2022年4月,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在市属医院建立院感防控重点风险点位视频监控巡查长效机制的通知(京医管医护[2022]10号)》,  相似文献   

9.
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肆虐,成为一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2)的新药开发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基于新型冠状病毒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的相似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抗SARS-CoV和MERS-CoV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潜在瓶颈,从而为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主要用于人类免疫缺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治疗,临床上超说明书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临床发现使用该药后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肝损伤、代谢紊乱、心血管和神经毒性不良反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不良反应机制可能与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线粒体应激、细胞凋亡等有关,具有剂量相关性,剂量越高则不良反应越大,主要由肝脏CYP3A代谢,当其与某些具有较强CYP3A4抑制作用的药物共同使用时,往往会加重其不良反应。综述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能减少住院风险和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是轻中度COVID-19进展为重症/危重症的高风险因素之一,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常需和心血管药物同时使用。本文分析1例COVID-19伴心血管疾病患者所用的降血脂、抗血小板、降血压和抗凝等常用药物与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间的药物相互作用,以期为临床安全使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提供药学专业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病毒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安全性进行调查分析,其安全性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合肥市某三甲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例,对患者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期间可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直接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并分析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组)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组(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共36例住院患者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中31例患者(86.1%)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1级(轻度)不良反应12例(33.3%),2级(中度)不良反应15例(41.7%),3级(严重)不良反应4例(11.1%)。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组、联合用药组发生2级及以上腹泻分别为4例(26.7%),12例(57.1%),ALT升高分别为0例、4例(19.0%)。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组与联合组在腹泻、恶心、呕吐、ALT升高不良反应分级分布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导致的不良反应而提前停药共例7例(19.4%)。结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病毒药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ALT升高常见,2级(中度)及3级(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达52.8%。临床在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时应关注其安全性,尤其对于2级(中度)及2级以上不良反应宜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甚至停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流行性感冒应用奥司他韦的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奥司他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及血清PCT、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D3+(64.17±6.53)%、CD4+(44.59±6.29)%、CD4+/CD8+(1.45±0.31)均高于对照组的(61.32±5.15)%、(40.25±5.38)%、(1.21±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CT、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PCT(0.10±0.02)μg/L、CR...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是2019年12月在中国首次发现的一种新型病毒,其在全国范围内快速传播,造成了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目前尚没有针对性的药物或疫苗可用于临床防治。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复方制剂(lopinavir and ritonavir compound,LPV/r;商品名:克力芝)是由艾伯维公司研发的一种临床已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的蛋白酶抑制剂,有临床研究证明其可显著降低SARS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死亡率。研究表明LPV/r可通过结合冠状病毒的3C样蛋白酶发挥抗冠状病毒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已推荐将其作为COVID-19治疗的试用药物,目前有13项基于LPV/r的干预治疗临床试验正在开展。本文就LPV/r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和临床试验等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郭利华  赵霞  万彬  何丁玲  杨峰 《现代临床医学》2021,47(3):205-206,213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在武汉蔓延,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的收治工作,我院积极筹建应急病房,现从病房准备、人员组建及培训、患者管理这几个方面进行分享,旨在为今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已在临床开始应用。由于此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多,临床应用中有较多的疑虑。本文参考多个国内国外文献资料,筛选了有临床指导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复方更昔洛韦/曲安奈德眼用凝胶,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复方更昔洛韦/曲安奈德眼用凝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更昔洛韦和曲安奈德的含量,并对其外观形状、黏度、渗透压、pH进行检测。结果:制得的眼用凝胶无色澄清透明,外观均一稳定,黏度为92 mpa·s,渗透压为921.66 mosmol/kg,pH为6.91;更昔洛韦和曲安奈德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30.390.9、10.590.9、10.573.5μg/ml(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0%73.5μg/ml(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0%99.88%、100.29%99.88%、100.29%100.64%,RSD分别为0.81%100.64%,RSD分别为0.81%0.90%、0.24%0.90%、0.24%1.03%(n=3)。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简单,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8.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是国内批准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药物,在目前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也被多版指南列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对于已经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产妇,在哺乳期将面临抗病毒药物选择的问题.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文献,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药代动力学、真实世界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在乳汁和乳儿体内...  相似文献   

19.
1位29岁女性护士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期间不慎被患者用过的针头扎破手指。因担心职业暴露感染口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洛匹那韦200 mg/利托那韦50 mg)2片,2次/d。首次服药4 h后出现全身红色皮疹,伴颜面部肿胀。给予氯苯那敏片8 mg口服,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肌内注射。服药后8.5 h患者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伴腹痛、腹泻,血压70/50 mmHg(1 mmHg=0.133 kPa),体温35.2℃,心率87次/min,呼吸22次/min,脉搏微弱,四肢发冷,血氧饱和度0.93。诊断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致过敏性休克,给予静脉扩容、鼻导管吸氧及心电监护。患者症状逐渐缓解,2.5 h后患者血压恢复至108/89 mmHg,次日皮疹消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奥司他韦联合喜炎平对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患者炎症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石城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2例流感患者,纳入时间: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1)、观察组(n=41),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基于此,对照组接受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进行奥司他韦联合喜炎平治疗,治疗5 d。比较两组疗效;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功能(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IL-4水平、CD8+水平显著下降,两组CD3+、CD4+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司他韦联合喜炎平治疗流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