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四川雷波地区磷矿属于中国昆阳式海相沉积型磷矿,赋存于下寒武统梅树村阶麦地坪组地层中。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重点研究其岩石学和沉积相特征,在矿集区建立了潮坪沉积体系,判断麦地坪组以潮下带沉积为主,潮间带和潮上带沉积不发育,总体表现为海侵-海退-海侵的垂向沉积组合。沉积相在矿集区呈环带状分布,磷矿层厚度与地层厚度大体呈正相关关系。磷矿床的岩相古地理类型直接影响了磷质颗粒的物理富集过程,其中潮下高能带为磷矿沉积的最有利相带,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川南马边地区下寒武统麦地坪组是昆阳式磷矿的重要赋矿层位,磷矿的分布受沉积古环境控制。以马边黄家坪地区麦地坪组含磷地层野外剖面实测及钻孔岩芯观察为基础,对麦地坪组沉积相特征、磷块岩特征、磷矿成因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黄家坪地区麦地坪组发育碳酸盐岩潮坪相沉积,可识别出潮上坪、潮间坪和潮下坪3个亚相共计6种微相类型:潮上坪包括潮上滩和潮上云坪微相;潮间坪包括潮汐水道、潮间滩、潮间灰坪;潮下坪则仅发育低能潮下坪,垂向上表现出海退-海侵的沉积演化序列。据此建立了麦地坪组海湾潮坪相沉积模式。磷块岩的富集严格受沉积相带控制,潮间坪内高能水动力的潮间滩和潮汐水道是最有利于磷块岩形成的微相环境,砂砾屑磷块岩是马边地区发育较为广泛的磷块岩类型。磷矿床的成矿模式为上升洋流将富磷海水带入到海湾潮坪环境内,受生物-化学作用使磷以胶体-化学的形式发生凝聚富集,形成半固结—弱固结的磷酸盐沉积物,后遭受水流的冲刷、破碎、搬运、簸选再次发生沉淀,经压实、固结即形成高品位的磷块岩。  相似文献   

3.
4.
刘建清  何利  江永富  何佳伟  何平 《中国地质》2022,49(6):1908-1922
研究目的】四川省雷波县至云南省永善县是寒武系麦地坪组磷矿聚集区,含磷地层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分析磷矿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及其变化特征,而且结合构造背景的研究,可研究磷矿形成分布规律,为磷矿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以岩心编录及剖面测量为基础,研究了雷波地区麦地坪组含磷层系厚度、岩性、沉积相、沉积模式、构造背景、盆地性质、磷矿成因机制、磷块岩岩石学特征及其变化等。【研究成果】阐明了雷波地区麦地坪组在50km范围内,岩性、岩相的巨大差异以及磷块岩特征,指出雷波地区在麦地坪组沉积时期呈隆、凹相间的格局,缺失浅水陆棚相。白云岩相区属潮坪相,是磷矿聚集的有利地段。硅质岩属深水陆棚相,是火山活动形成的热水作用成因。磷矿的聚集是硅质岩相区火山活动,生物发育,高温洋流由下向上运动,携带生物遗体分解的高P2O5浓度海水在凹陷区两侧白云岩相区沉积和改造的结果。从大地构造背景、盆地性质、磷质来源、磷的迁移、沉淀、富集阐述了磷矿成矿作用机制,提出雷波地区磷矿是多种因素作用形成,建立了相应的磷矿成矿模式。【结论】发现揭示了新元古代末期至寒武纪早期,裂谷盆地发育的晚期阶段,一种新的磷成矿作用——隆、凹相间的古地理格局及微弱的火山活动,在空间上有效配置,并由此提出在凹陷两侧白云岩相区寻找磷矿的预测评价新思路,指出针对麦地坪组磷矿找矿的新方向,在找矿空间可由凹陷区向四周拓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剖面、岩芯的观察和室内薄片的鉴定,以成岩作用和沉积环境分析为主线,分析了川西北广元至旺苍地区飞仙关组各种沉积岩的沉积成岩特征和所代表的不同沉积环境.认为广旺地区飞仙关组一段和三段的油气储层的主要岩性是鲕粒灰(云)岩,其次是波状藻叠层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分析了四种主要岩性的储集性能差异关系(颗粒云岩>波状藻叠层白云岩>颗粒灰岩>粉晶白云岩)及其原因,并勾画出了颗粒灰(云)岩的富集分布区域.最后根据本区沉积岩石学、构造特征、飞一段至飞四段沉积环境演化过程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川西北广旺地区飞仙关组的沉积环境模式图.  相似文献   

6.
7.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展现出了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是中国乃至全球开展古老层系海相页岩气勘探研究的重要领域。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在海相细粒沉积岩中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对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进行层序划分与对比,可有效预测富有机质发育层段,指导非常规油气勘探。本文以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选取金石103井,通过岩心精细描述和高精度薄片分析,将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划分为磷质岩、弱纹层硅质泥岩、硅质粉砂质泥岩、变形层理泥质粉砂岩、块状硅质粉砂岩、暗纹层粉砂质泥岩、透镜状粒序泥质粉砂岩、波状纹层泥质粉砂岩、贫纹层粉砂质泥岩、富纹层泥质粉砂岩和钙质胶结硅质粉砂岩等11种岩相类型,并以此为基础识别了混积潮坪、泥质深水陆棚、砂泥质深水陆棚、泥质浅水陆棚和砂泥质浅水陆棚5类沉积相;通过岩心精细观察,识别出了3个三级层序界面,包括震旦系-寒武系不整合面SB1、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岩性突变面SB2和岩性组合转换面SB3。根据岩相叠加样式及沉积构造定量统计,在麦地坪组-筇竹寺组中划分了35个准层序、14个准层序组,总结了由潮汐流控主导的“磷质颗粒灰岩+磷质-钙质砂岩+钙质...  相似文献   

8.
鄂西南利川二叠纪吴家坪组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鄂西南利川吴家坪组硅质岩与海相石煤及多层火山粘土岩共生,产海绵骨针及放射虫化石,放射虫组合以泡沫虫类为主,内射球虫类次之,隐管虫类很少,代表外陆棚沉积环境。硅质岩的陆源元素Al、Ti含量较高,热水来源元素Fe、Mn含量较低,Al/(Al+Fe+Mn)值在0.64~0.83之间,平均值0.73。在Al-Fe-Mn三角图中,样品位于或紧邻非热水沉积区,在 SiO2- (K2O+Na2O)、SiO2-Al2O3, (K2O+Na2O)-Al2O3 图解中大多数样品落在火山成因区,少数位于火山成因与生物成因区之间。相对于沉积岩的微量元素丰度,生命元素Mo、V富集,指示热水沉积的特征元素Ba、As、Sc亏损。∑REE较低,∑LREE/∑HREE平均值为3.02,Ce、Eu均轻度负异常(δCe:0.75~0.83,平均值0.79;δEu:0.61~0.95, 平均值0.84),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近水平。以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硅质岩属火山成因,并伴有生物作用。氧化还原判别指标U/Th、V/(V+Ni)及Ceanom,沉积环境判别指标MnO/TiO2,LaN/YbN 与判别图解100×TFe2O3/SiO2-100 Al2O3/SiO2、TFe2O3/(100-SiO2)-Al2O3/(100-SiO2)、TFe2O3/TiO2-Al2O3/(Al2O3+TFe2O3)、LaN/CeN-Al2O3/(Al2O3+TFe2O3)与∑LREE/∑HREE-100×Eu/∑REE一致表明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镜下薄片观察,笔者发现米仓山南缘志留系罗惹坪组顶部发育多套风暴沉积,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包括侵蚀构造、砾屑结构、粒序层理等发育,岩性主要为灰绿色泥页岩、浅灰色或灰色微晶灰岩和生屑微晶灰岩。该区风暴岩发育3种风暴沉积序列,且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为远源型,沉积环境为浅水陆棚;风暴岩的发现解释了该区罗惹坪组生物灰岩透镜体的成因,为区域地层等时对比提供了新的标尺,对于研究区古地理、古气候以及古扬子海盆演化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南江地区在志留系罗惹坪组晚期沉积时,曾处于风暴频发低纬度地区。  相似文献   

10.
六股水磷矿床赋存于下寒武统麦地坪组,包含2个磷矿层、6个磷矿体。矿体水平延伸1200~2700m,均厚1.3~4.88m,深部延深大于120m。矿石类型有块状及白云质条带(条纹)状2种磷矿石,P2O5平均品位29.42%。稀土元素总量低,分布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型。矿床为生物化学沉积成因,磷经历了复杂的富集过程。  相似文献   

11.
贵州盘县火铺茅口组微相组合及其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贵州火铺茅口组剖面的实际材料,采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该地茅口组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火铺茅口组存在8种微相类型,它们分别代表浪基面以下静水,盐度正常的浅海,高能浅滩,水循环受阻的泻湖等环境的沉积。微同的纵向分布规律显示,剖面中,下部以开阔台地沉积环境为主,上部为开阔台地到局限台地过渡带的沉积,其环境经历了开阔浅海逐渐变浅的过程。在此变化过程中。茅口早期处于海侵入高峰阶段.海水相对较豫。海底水动荡条件较弱、氧音量偏低。底牺生物音量相应较低;茅口中期海水以较浅-中等探度为主。水体清清,循环良好、盐度正常、营养充分、生物丰富,总体反映了开阔台地浅海为主的环境特征;茅口晚期,海水变浅、循环受阻、盐度不稳定以及蕞类的繁荣产生耗氧等导致海洋环境中主要因子发生恶化,生物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中上扬子地区五峰组沉积环境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中上扬子地区五峰期海平面变化、沉积特征、生态特征和沉积速率等的分析,认为五峰组页岩段形成于海平面上升时期,属深海沉积。首次提出观音桥段形成于深海环境中,并属深海等深流沉积。并识别出三种等深岩相类型,即砂质等深岩相、泥质等深岩相和生物局等深岩相,它们均呈巨型条带状分布于中上扬子地区。  相似文献   

13.
在野外勘察和实测剖面的基础上, 运用粒度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及多碎屑三角端元分析等方法, 对新疆昌吉南部侏罗系头屯河组进行研究. 认为头屯河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以及滨浅湖亚相. 碳氧同位素样品结果显示13CV-PDB值均在-9‰~-17.3‰之间, 平均-13.275‰, 18OV-PDB值在-14.2‰~-16.2‰之间, 平均-15.425‰, 18OV-SMOW值在-14.2‰~-16.3‰之间, 平均-15.05‰, 表明头屯河组砂岩形成于大气淡水成岩环境. 成岩压实的温度范围为99.26~114.1℃, 埋深在4.34~5.23 km之间, 平均4.87 km. 物源分析反映其主要为隆升基底、岛弧造山带的构造背景, 并在沉积后期显示为混合物源区. 侏罗纪沉积环境由潮湿型气候逐渐向干旱型气候转变, 在头屯河组沉积时期, 沉积环境发生多次弱还原-弱氧化环境与较强氧化环境之间的交替转换.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地区林西组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地区是上二叠统林西组发育较好的典型地区之一.林西组岩性为一套以黑、灰黑、灰绿色调为主的砂板岩组合,上部含丰富的非海相生物化石.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对陶海营子剖面和鲁D2井上二叠统林西组泥岩样品进行常量、微量元素分析,发现林西组整体具有高硅、铝、钙,低磷、锰的特点.并结合化石组合特征和保存状态,对林西组沉积环境进行探讨.认为该地区林西组形成于咸水-淡水的沉积环境,水体环境有一个逐渐淡化的过程.底部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上部为陆相淡水湖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滇东北及邻区下石炭统万寿山组泥质烃源岩的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特征,共采集了33件样品,开展了烃源岩基本特征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以及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测试结果显示,烃源岩的有机质来源比较复杂。烃源岩正构烷烃图谱表现出机质具有水生生物和陆生植物双重来源;CPI值与OEP值无明显奇偶优势。正构烷烃的ΣC21-/ΣC22+值范围在0.21~7.68,(nC21+nC22)/(nC28+nC29)值范围在0.76~2.72,烃源岩在区域上可能具有陆源植物与海相生物混合来源的特征,甾族C27,C28和C29-ααα-20R关系三角图也证明这一点。同时,干酪根δ13Corg检测结果反映出研究区北部以Ⅲ型腐殖型干酪根为主,南部属于Ⅱ、Ⅲ混合型干酪根。样品的Ts/(Tm+Ts)比值在0.45~0.53,微量元素中的V/(V+Ni)比值在0.63~0.96,结合五环三萜烷的分布特征认为烃源岩形成于还原环境背景。伽玛蜡烷/αβ-C30藿烷比值在0.12~0.18,表明烃源岩沉积时水体盐度为正常盐度。根据样品中Sr/Ba值在0.23~7.9,B/Ga值在0.88~12.68,变化较大,说明万寿山组在研究区的南部属于半咸水的浅海环境,在研究区的北部属于滨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6.
王冠民 《矿物岩石》2000,20(4):37-41
西藏它日错地区是中特提斯的一个重要深坳陷区,发育了巨厚的下白垩统海陆交互相和浅海碳酸盐岩沉积,其中多巴组厚度超过了地500m,主要沉积相类型包括陆源碎屑湖坪相、碳酸盐浅海、水下浅滩,混合沉积过渡带等,在它日错一带形成坳陷中心,主要物源从南、西南方向进积,多巴组的烃源岩主要为浅海相地,向它划方向增多、加厚、有机质类型为混合型,可能的集集岩是浅滩相介壳灰岩、浅海相泥晶灰岩及潮坪相砂岩,裂隙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而潮下带泥岩则可成为有利盖层,垂向上由于多旋回叠加,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盖组合,但所发现的烃源岩厚度较薄是其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冀北雾迷山组岩石密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冀北地区雾迷山组611件岩石样品的密度数据,进行了岩性密度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密度大小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再通过密度的空间分布,探讨了冀北地区雾迷山组沉积环境的空间变化特征。通过这一实例,说明了岩石物性参数可以定量地研究沉积环境,能够成为地质环境研究的一个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8.
孙宝亮  梁俊红  温守钦  崔卫利 《地质与资源》2021,30(6):646-655, 665
牛毛岭马家沟组顶部剖面位于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牛毛岭景区的东部.通过对碳酸盐岩的微相分析,恢复了马家沟组顶部剖面沉积环境并总结了沉积环境变化规律.依据标本研究划分出14种微相类型,包括1种风暴岩微相类型、9种缓坡微相类型、3种标准微相类型和1种自定义微相类型.此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低能型向上变浅潮缘旋回.旋回一的沉积环境由内缓坡的潮缘或潟湖,至沙滩和沙堤,至潮汐水道的潮缘;旋回二沉积环境由局限或开放的内缓坡,至潮缘的浅潮下带和个别层位的潮间、潮上带;旋回三最为典型,沉积环境由灰色灰岩的中缓坡,至潮缘,再到黄色调碳酸盐岩的潮缘浅潮下带,至潮间、潮上带的蒸发潟湖,至干旱气候下潮间、潮上带的蒸发海岸.推断染色的Fe3+和黏土矿物为陆源,此剖面点处是碳酸盐岩孤岛(洲)的潮缘环境.  相似文献   

19.
安徽巢北地区下志留统坟头组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茵  曾勇  陈松 《安徽地质》2007,17(3):166-170
巢北地区下志留统坟头组出露较好.巢北志留系仅发育下统高家边组、下统坟头组,缺失下统茅山组,志留系组成背斜核部.坟头组沉积物组分为石英细砂岩、泥质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向上变为互层状细碎屑沉积物.本文以巢湖7410厂剖面坟头组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该区地层的野外形态和镜下特征的研究,以及成因分析、成岩后生变化的观察,同时,配合野外构造和薄片粒度分析等方法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判别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本地区坟头组属于沉积速度较快的滨浅海-陆棚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研究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断陷盆地构造背景,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索伦地区中侏罗统万宝组的沉积环境及地球化学性质. 结果表明万宝组为一套分布于山间断陷盆地的陆相沉积碎屑岩建造,为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索伦地区万宝组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Th、U、LREE)和Zr、Hf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P、Ti)和Ba、Sr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有轻稀土富集的右倾特征. 万宝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中酸性岩浆岩源区,具有大陆岛弧构造背景特征,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南向俯冲弧后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