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目的:研究特发性髁突吸收(ICR)患者下颌骨锥体束CT(CB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ICR患者和正常志愿者各41例,应用Invivo5软件测量所有受试者下颌骨CBCT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CR组与正常组间SNB、NP-FH、S-Go、S-Go/N-Me、Co-Go、H、ACo-PCo、PCo-Co、前斜角、S-Ar-Go、Co-Go-M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Me、Go-Me、S-Co、ACo-Co、后斜角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R仅发生在髁突的顶端和前斜面,以髁突高度降低为主。ICR患者的下颌后缩由下颌骨后下旋转引起,而非髁突后移所致。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髁突吸收(ICR)是一种髁突进行性的不明原因吸收,会导致髁突体积减小、下颌升支高度降低、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前牙进行性开始,形成骨性Ⅱ类高角开始的不协调面型。本文将对近年来ICR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颞下颌关节髁突特发性吸收(ICR)是一种髁突渐进性、不明原因的吸收导致前牙开、下颌后缩所致的严重的面部畸形的疾病。国内外的研究发现,ICR具有青春期女性发病倾向,患者雌激素水平降低或有口服避孕药史。但迄今学术界尚无法解释ICR患者不出现像骨质疏松症一样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而只在髁突发生特异性吸收这一现象。本文对只发生在髁突吸收的这种特异性现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髁突特发性吸收(idiopathic condylar resorption,ICR)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ICR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探讨ICR可能的发病因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07年6月—2012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诊治中心收治的ICR患者46例,对其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患者面型、颞下颌关节症状及咬合状况;借助全景片、头颅定位正侧位片、许勒位片检查,以了解患者下颌支高度、髁突骨质破坏情况、颅面结构特征等影像学变化,借助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CBCT)检查及造影检查,了解髁突吸收与关节盘-突结构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46例患者中,男4例,女42例(91.30%),以青少年为主。患者均呈安氏Ⅱ类面型,侧貌突,侧貌不美观,下颌骨后缩,下颌支高度降低,前牙开、后牙早接触、安氏Ⅱ类错。多伴关节区弹响、杂音。X线平片显示,髁突形态变小甚至消失;下颌支垂直距离变短;头影测量呈安氏Ⅱ类高角型特征;TMJ CBCT造影示关节盘-突关系改变,尤其以关节盘穿孔较为常见,穿孔位置多在关节盘后区。结论 ICR具有独特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TMJ关节盘移位与ICR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发性髁突吸收(ICR)患者髁突的三维形态特征.方法:选取符合ICR诊断的患者26例为实验组,无关节疾患的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26例为对照组,对颞下颌关节(TMJ)行CBCT扫描,利用Mimics 17.0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突大小及形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髁突体积、表面积变小(P<0.01),前后径、内外径变短(P<0.01),高度降低(P<0.01),对照组及双侧发病组左右侧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CR患者髁突相比正常髁突,表现出三维方向上的形态改变,可用来评估ICR的进展、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9.
刘磐  彭利伟 《口腔医学研究》2021,37(11):973-975
下颌骨髁突前脱位较为常见,而颅内脱位(上脱位)却非常少见.迄今为止,关于髁突颅内脱位,国内文献鲜有报道;而Pubmed所报道的此类患者仅仅数十例.虽然此类疾病较为罕见,其治疗却十分具有挑战性.本研究回顾以往文献,对髁突颅内脱位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做一简要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下颌髁突不明原因吸收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颌髁突不明原因吸收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0例下颌髁突不明原因吸收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下颌髁突不明原因吸收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19~31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前牙开!、后牙早接触和Ⅱ类错!,影像学检查见髁突骨质吸收、高度降低、体积减小、形态不规则,下颌支高度降低,常伴有下颌支及髁突的发育不足;MRI表现为髁突乃至下颌支骨髓腔信号降低呈黑色无信号区。10例患者中4例髁突切除后内窥镜辅助下肋骨- 软骨移植重建髁突,2例患者行关节盘复位修补术,4例患者未作治疗。结果4例重建髁突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重建的关节形态和功能良好,具有稳定的!关系;2例关节盘复位修补患者术后随访4~6个月,开!无明显加重,但髁突吸收区域亦未见适应性改建。结论髁突不明原因吸收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确诊;肋骨- 软骨移植重建髁突是治疗髁突不明原因吸收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特发性髁突吸收(ICR)患者的锥形束CT(CBCT)资料,探讨其颞下颌关节的变化。方法对39例ICR患者及28例正常人行颞下颌关节的CBCT扫描,测量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各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CR组与正常组间髁突内外径、前后径、水平角、关节结节斜度、关节上间隙等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表现为ICR组的髁突内外径、前后径、结节斜度、关节上间隙等减小,水平角则增大。结论 ICR的影像学主要表现是髁突的变小、前斜面的吸收、结节斜度的降低,同时髁突有往前内旋转和往上移动的趋势,这些指标可用来评估ICR的进展、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32例中17例采用颌间牵引固定保守治疗,15年手术治疗,追踪观察8-26个月。结果15例手术治疗者,无明显关节区疼痛,开口度、开口型正常。结论髁突骨折无明显移位者应保守治疗,成人髁突骨折前内移位者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李健  龙星  程勇 《口腔医学研究》2007,23(6):685-687
目的:探讨髁突高位切除术后下颌骨的位置变化。方法:收集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就诊的髁突肥大患者1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及双侧髁突Tc99-MDP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髁突高位切除术,平均随访时间9.6月。下颌骨位置变化评价方法:1)矢状位:比较侧位头影测量上测量术前术后SNA、SNB及ANB角的变化。2)冠状位:比较正位头影测量术前术后上、下颌切牙点至Y轴的距离。结果:侧位头影测量显示术后SNA无显著变化(P>0.05),SNB显著减小(P<0.05),ANB显著增加(P<0.05)。正位头影测量显示上切牙点至Y轴的距离无显著变化(P>0.05),下切牙点至Y轴的距离显著减小(P<0.05)。结论:髁突高位切除术后下颌骨在矢状位及冠状位上发生向后和向患侧的移位,此种移位有利于髁突肥大所致偏颌畸形的矫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青年患者髁突吸收的病因及需要采取的临床指导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我院颞下颌关节科门诊就诊患者和关节健康志愿者476例,髁突吸收患者125例、关节移位患者208例和关节正常患者143例。采用问卷调查和CT数据分析的方式,统计分析青年患者髁突吸收的病因。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青年髁突吸收组病史调查及生活习惯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吸收组Zung焦虑自评表(SAS)评分,以及其他关节区的疼痛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吸收组患者学生发病率最高。髁突吸收组髁突骨质改变明显,髁突内外径、前后径以及骨密度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年患者髁突吸收的病因系多因素诱导,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压力、疾病部分症状、饮食习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髁突吸收是下颌骨髁突体积不可逆性缩小的一种临床现象,常继发牙颌面畸形。目前,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案;同时,根据髁突吸收的严重程度,常结合关节手术或以药物、(牙合)板为主的保守治疗。本文从髁突吸收继发牙颌面畸形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选择及其预防作一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髁突骨折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 2 5 %左右。近年来我科对不能保守治疗的病例采取手术复位固定的方法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 :0 5 3 0 0 0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口腔科一、临床资料本组 11例中男性 9例 ,女性 2例。年龄 3岁~ 48岁。其中 3~ 10岁 2例 ,10~ 2 0岁 4例 ,2 0~ 30岁 3例 ,30~ 5 0岁 2例。单侧髁突骨折 7例 ,双侧 4例。 11例同时合并下颌骨颏部与体部骨折。外伤类型与原因 :6例 8侧为髁突高位骨折 ,5例 7侧为低位骨折。髁突骨折片与下颌升支成角移位 (>45度 ) ,或髁突脱位至关节凹远处 ,有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雌激素在髁突形态学改变过程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6周龄健康未孕雌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避孕药组、避孕药+生理盐水组和避孕药+雌二醇组.实验前和第12周、16周分别检测血清雌二醇浓度,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检测髁突软骨ERα和ERβ的表达,观察髁突形态学改变.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雌二醇浓度检测结果显示,第12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各组血清雌激素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第16周时,与避孕药+生理盐水组相比,避孕药+雌二醇组血清雌二醇浓度显著上升(P<0.05).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避孕药组大鼠髁突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ERα、ERβ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避孕药+生理盐水组相比,避孕药+雌二醇组退变的髁突软骨出现修复改变,ERα表达升高(P<0.05),ERβ表达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雌激素浓度降低可出现髁突软骨退行性变,而使用戊酸雌二醇可提高血清雌激素浓度,增加ERα表达,并可能通过ER途径介导完成缓解髁突软骨退行性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作者报告了48例65侧髁状突骨折,根据X线片及手术中的发现,建议将髁状突骨折按X线片显示的骨折部位和移位程度综合分类为六型和四个亚型,可以更准确地表明骨折的具体情况,并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简要讨论了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及其适应证,提出对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对严重移位或脱位者采用手术治疗,并强调对儿童髁状骨折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慎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儿童髁突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占下颌骨骨折的40%~67%.对儿童髁突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一直存在着争议,仍无统一观点.治疗方法一般分为闭合性治疗和开放性复位.由于儿童髁突骨折的特点,其治疗结果会影响下颌骨和颌面部的发育.此外,治疗导致的并发症如颞下颌关节紊乱或强直等也是目前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回顾与结合相关文献,就儿童的定义、儿童髁突骨折的特点、分类及治疗进展等相关内容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的远期效果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